當醫生成為主播

原文標題:Other-attentivenessin video consultation openings:A conversation analysisof video-mediated versus face-to-face consultations


視頻會診開場白中的他人注意:視頻諮詢與面對面諮詢的會話對比分析

【健康傳播】

摘要:

對於很多術後恢復的病人來說,視頻問診是一個愈來癒合適的方式。視頻會診有很多的益處,但大眾對於它的結構組織仍然知之甚少。在這篇論文中,研究者通過對39位術後諮詢(主要為腫瘤患者)的患者進行

對話分析,探索潛在的非正式(額外)對話互動。研究者發現在大部分對話中,外科醫生常常以一份患者病情報告做開頭,在專業問詢後,插入“how are you?”等額外對話。這是一個很好的對話策略,因為它既關注了他人的感受,也包含一定的醫學專業問詢意味。但是,外科醫生可能在之後漸漸地迴歸至單方面的病理說明,他人注意也有所下降。


當醫生成為主播




結構:

該論文在行文結構上分為三部分,首先進行了“對話開場白”及“視頻問診”兩個概念的文獻綜述。接著介紹了研究方法和相關數據,最後分析得出了結論。

結論:

該研究聚焦在了一個精細的點上,但對於醫生諮詢中健康互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發現,儘管視頻問診和麵對面問診中,醫生通常以一份病例報告來進行開場,但在視頻問診中,HAY(how are you)會被插入對話中,這也暗示視頻問診更需要對患者注意力集中進行確認。


當醫生成為主播


總的來說,插入這種互動能夠更好地瞭解病人的真實情況(如病人隱瞞了部分現實),可在研究中發現,儘管醫生的HAY引出了患者的自我表達,但醫生對於患者的自我陳述往往呈現樂觀積極的態度,並且有急於迴歸原有對話結構的傾向。




研究方法及數據:


研究團隊對39位腫瘤切除後的患者進行了關於醫生術後問診的視頻訪談,其中17位進行的是平均13分40秒的面對面諮詢;22位進行的是平均12分20秒的視頻諮詢。以兩臺攝像機同步錄像的形式進行醫生方和患者方的資料蒐集。


當醫生成為主播

研究團隊使用的是對話分析法(Ten Have, P. (2007).Doing conversation analysis; A practical guide. London, England: SagePublications.

Google Scholar),該方法研究對話的結構,順序,及轉換(也包括語調,沉默等的運用),以此來分析“說話者是如何讓對方理解的”的問題。

(下圖中,S為醫生,P為患者,展現了視頻問診和麵對面問診的區別)


當醫生成為主播


當醫生成為主播

在研究數據中,42%的視頻問診運用了HAY(面對面問診使用率為8%)。

研究侷限討論

(1) 集中在腫瘤患者,缺少學科普適性

(2) 研究數量一般,數據不夠豐富




Source

Wyke Stommel, Harry van Goor, MartijnStommel, Other-Attentiveness in Video Consultation Openings: A ConversationAnalysis of Video-Mediated Versus Face-to-Face Consultations, Journal of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Volume 24, Issue 6, November 2019, Pages275–292, https://doi.org/10.1093/jcmc/zmz015

名詞;

HAY:問好,插入式對話

VMC:視頻諮詢 video-mediatedconsulta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