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说明书》第二十二讲,人性的弱点(3)


人性的弱点(3)

报复

第一,先讲报复

什么是报复?报复也就复仇。

报复是在对方先伤害了自己,自己然后再采取的一种复仇行为。报复有语言报复与行为报复,语言报复就是恶语相加,互相攻击,互相污蔑;行为报复就是采取手段,在身体上、或精神上、财产上造成伤害。复仇心理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但是,复仇的形式与办法却因为而异,有得用理智的办法,用自己的成功展示自己强势,让对方屈服;有的采取法律手段去讨个说法,逃回公道;有得采取非法的手段去报复,在报复的同时,触犯了法律,搭上了自己。

仇恨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与其自己的心思放在你争我斗上,不如集中精力,享受自己的人生,与其与对手两败俱伤,不如让自己比对手活得更好,比对手人笑得更灿烂。

第二,什么是贪婪?贪婪是对物质、金钱占有欲望的一种心理状态。贪婪是指爱财。婪,原始意义是爱吃,贪婪就是指贪得无厌,它是一种病态心理,与正常的欲望 背道而驰。贪婪的特点就是没有满足的时候,愈满足,胃口就越大。

人之求利,情理之常,正常的求利受法律保护,但是,过度的求利,不择手段的求利,不仅害人,而且害己。在西方,贪婪被列为天主教的七宗罪之一,如果贪婪被引申用来指对饮食的过分消费,即暴食,同样被列为天主教的七宗罪之一。

食物、性或金钱本身并非坏的,但对它们过度地追求则无疑是不可取的。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葛朗台,他就是一个既贪婪又吝啬的“守财奴”。

葛朗台既贪婪成癖,又吝啬成鬼。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金钱已经使他异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贪婪和吝啬是相辅相成的,吝啬鬼们聚敛财富时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贪婪,但是对因贪婪集聚的财富,象其他吝啬鬼一样,舍不得花去一分,这是一种病态的人生,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贪婪的表现

贪婪是一种过分的欲望。贪婪者往往超越社会发展水平,践踏社会规范,疯狂地敛财。

不择手段的财欲 主要表现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有的赌博,有的偷盗,有的贩毒,油锅里的钱也敢捞。

难以满足的贪欲。 永不满足,见了屋子上上炕,吃喝嫖赌,五毒俱全。

难以满足的权欲。 为了得到提拔,找关系,送金钱,造文凭,改档案,学历越来越高,工龄越来越长,职位越来越高。

永不满足的色欲。 有钱以后,私欲膨胀,去嫖娼,找情人,包二奶。

贪婪人的心理特点

不知足。 贪婪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心无足,蛇吞象,这是人的本性,是人生理本性决定的。不知足有它积极的一面,促使人不断努力;而过分的追去,就走向了他的反面,就是病态。贪婪就是不知足的病态表现。

俄国作家普希金的《渔夫与金鱼》中就是描绘了一个十分贪婪的老太婆。

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老渔夫钓了一条被施了魔法的金鱼,金鱼请求渔夫放了他,并答应帮助他实现他的愿望。渔夫的老婆却贪得无厌,先想要一间漂亮的房子,金鱼满足了她,愿望实现后,又要一座美丽的宫殿,宫殿给了她之后,她又要做国王,又要做教皇,金鱼都一一满足了她的要求,最后她要主宰日月,金鱼恼怒了,没有答应她的要求,就让她又回到了以前那个破旧的茅草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贪心,做任何事都不能得寸进尺。

公开性。 凡是利欲熏心的,往往丧失理智,不顾社会道德,不顾法规的约束与舆论监督。

侥幸性。 贪婪的人往往心存侥幸,认为不会被发现,往往越陷越深,自以为手段高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薄弱性。

在财与利面前,控制不住自己,明知道危害,但心存侥幸,往往越险越深,难以自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