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儀式感",幫寶寶緩解"分離焦慮",再也不怕孩子哭了


同事是個新手寶媽,寶寶八個多月了,她每天上班來到公司狀態都很差,問她是不是孩子不舒服了,她立馬眼睛泛著淚光"每天上班寶寶都哭得好厲害,抱著我的脖子怎麼也不放,硬塞給奶奶後,立即轉身對我張開雙手,哭得都快背氣了。

我現在都好怕和寶寶分開,不知道我走後又要哭多長時間,我要是不用上班就好了,真的對不起孩子,這麼小就一整天都看不到媽媽。"同事話沒說完眼淚就流下來了。

合理利用


這幾乎是所有寶爸寶媽都經歷過的分離之痛,大人有工作或是不得已的事情必須暫時離開寶寶,可是幼小的寶寶無法理解父母的離開,經常是揪著媽媽的衣服怎麼也不放,摟著媽媽哭得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用玩具、好吃的東西吸引他都沒多大作用,甚至會惹得寶寶發怒,扔掉那些東西,在他的心裡只要媽媽。很多父母則像那位同事一樣不僅是傷心,還覺得對不起寶寶,有種罪過感。


出現這種分離現象說明寶寶有"分離焦慮"心理,就是指寶寶知道要與親人分開,從而產生的一種焦慮不安的心理狀態。寶寶在六個月之前,還沒有個體認知能力,沒法分清誰是誰,所以讓別人抱抱也沒關係,爸爸媽媽離開他的視線也不會引起寶寶的焦慮和害怕。

合理利用


當寶寶到七八個月的時候就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了,知道誰是爸爸,誰是媽媽,並且對父母產生很強的依賴性,不願父母離開自己的視線,希望父母一直陪伴著自己。這是寶寶對"客體永存性"認知的建立,也說明寶寶長大了,認識到物體的位置轉換和永久存在性,寶寶知道媽媽離開了,等會又出現了,在離開的那個時段寶寶會想念媽媽,於是看到媽媽離開就會產生"分離焦慮",不會說話的寶寶當然就只能用大聲的哭泣來表達自己的心理活動。


大部分寶寶在8個月到18個月處於分離焦慮的高峰期,隨著孩子慢慢的成長,心智日益成熟,到2、3歲時就會得到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是正常的心理現象,代表孩子的心智趨向成熟。所以當寶寶哭鬧時寶爸寶媽不必自責和過於擔憂。

合理利用


不過分離時寶寶哭得很傷心,很委屈,有的寶寶哭的時間長,聲音大,小臉都憋得醬紫,爸爸媽媽要想辦法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以免對寶寶的身心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一、如何幫寶寶緩解分離焦慮,讓寶寶不再哭?


1.多和其他親人共處,減輕對父母的依戀


平時讓寶寶多與爺爺奶奶接觸,培養與其他親人之間的感情,防止寶寶對父母過於依賴。當寶寶與爺爺奶奶特別親密,在寶媽上班的時候,寶寶的感情就有所寄託,也會有安全感,爺爺奶奶就有代替作用,寶寶不會很難過,爺爺奶奶也比較容易哄的住寶寶。

合理利用


2.經常帶寶寶出門,鍛鍊寶寶的適應能力


父母或爺爺奶奶平時多帶寶寶出門,讓寶寶有機會接觸陌生環境。寶寶會對外面的事物充滿好奇,教寶寶認識小鳥、花朵、小狗,並模仿動物的叫聲,教他辨別花朵的顏色,這樣能鍛鍊寶寶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也能減輕寶寶對親人的過度依戀,在面對分離時可以提到平時他感興趣的事物,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


3.通過玩遊戲引導寶寶理解分離和重聚


家長平時多和寶寶玩躲貓貓遊戲,並做出開心豐富的表情和聲音,孩子會激動的手舞足蹈。孩子會在反覆的遊戲中發現"分離"不是痛苦的事,短暫的分離並不可怕,等會還能再看到媽媽,又能開心的重聚。

合理利用


要緩急寶寶的分離焦慮,當然要堅持"功在平時",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除了以上的幾種方法,還有一個重要的緩解方法就是在分離時合理利用儀式感,


二、怎麼合理利用儀式感?


1.儘早培養孩子的儀式感


七八個月的寶寶理解能力有限,對儀式感也不會有很清晰的認識,家長要堅持在特定的時刻反覆引導,讓寶寶對父母的表現做出適當的反映,和寶寶一起建立各種儀式,培養孩子的儀式感。寶寶習慣後,只要父母做出相應的動作,他就會明白也能欣然地接受下一步應該做什麼。

合理利用


2.培養儀式感從小事做起


堅持每天起床、睡前都親吻擁抱寶寶,讓寶寶感受每一天都是在媽媽的愛護中度過;穿衣服前將衣服在寶寶面前多晃動幾下,逗逗寶寶,讓寶寶知道要起床了;吃飯前堅持給寶寶洗手和戴上圍兜,讓寶寶知道做了這些事情後就可以吃飯了。洗澡前和寶寶一起選些玩具放在盆裡,讓寶寶開心地洗澡。


3.出門來個儀式,讓寶寶欣然接受分離


父母出門時自己要控制情緒,別露出難過、不捨的表情,更不要嚇唬寶寶,說些"不聽話,我就不回來了"、"再哭我就不愛你了"的話,或是偷偷的溜走,寶寶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看不見爸爸媽媽,內心肯定會更加不安和焦慮。不如大方坦然地和寶寶來個正式的告別,穿戴整齊給寶寶欣賞一翻,給寶寶溫暖的擁抱,親親寶寶的額頭,讓寶寶的小手撫摸媽媽的臉頰,輕鬆愉快的離開寶寶。

合理利用


4.回家的儀式讓寶寶驚喜萬分


有分離的儀式當然也要有重聚的儀式。父母回家時,不要將外界的困擾浮現在臉上,看到寶寶要保持濃濃的笑意,並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親吻他,逗逗他,和他多說話。還可以給寶寶帶些小禮物,不用花錢買,身邊隨處可見的東西都行,一片漂亮的樹葉、一塊小石頭、一朵小花、一幅自己的畫,還有一個小故事。

這些都可以給寶寶帶來驚喜,讓寶寶知道原來父母離開後會回來,還能給自己帶來很多新奇的事物,內心不會再有父母離開的失落和焦慮,明白父母離開並不是不愛他了,而會更愛他,這樣習慣後寶寶就不會再害怕父母離開,不再焦慮,也不會哭鬧了。

合理利用


王小波說"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幸福教育,就是儀式感。"

儀式感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幸福感,並且讓孩子對父母更加信任和親近。在父母與寶寶分離時合理利用儀式感,讓孩子快樂的接受分離,而不是傷心的承受分離。孩子的內心會明白:爸爸媽媽雖然離開,但他們的愛一直陪伴著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