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三个多月小孩喜欢打人,软硬不吃,讲道理不听,以暴制暴会直接处于恶循环,咋办?

Doudouma


面对一岁三个月的暴躁宝宝,讲道理是没用的,孩子理解不了,即便理解了也只是道理都懂但是做不到的状态,而以暴制暴则是更不理智的做法,除了证明家长输得彻底之外,并没有任何的作用。那么到底该怎么样做,才能让宝宝变得乖巧?

一、道理为什么不听?

家长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大体会选择这两种时机:

1. 孩子在情绪中的时候讲;

2. 孩子平静下来后讲;

即便是成人,在情绪之中时,讲任何道理都很难听进去,何况还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当孩子在情绪中的时候,跟孩子讲什么都没用。所以,正确的时机是在孩子平静下来后。否则就会陷入以暴制暴或者是向孩子妥协的境地。

而家长还需要考虑另外一点,一岁三个月的孩子,语言系统正在建立的过程,此时跟孩子讲道理,孩子听不懂。打个比方,在武馆,新来的学徒刚刚学会扎马,但是师傅教学徒绝技,学徒能学懂吗?

二、以暴制暴如何进入恶性循环?

当用暴力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或许会妥协,因为害怕,也因为自己没能力反抗;孩子或许会反抗得更厉害,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其中的恶性循环之一,在于家长不断的进入孩子不自觉间设置好的情绪圈套,此时暴力教育只显示了一种状况:“看!你除了力气比我大之外,没有任何能赢得了我的方式”。

暴力教育的结果可能有两种结果(妥协或反抗),但对孩子的影响有一个必然:孩子通过父母的暴力教育,学会了暴力,不断的循环中,孩子更加信奉暴力。

三、怎么解决

对于一岁三个月的孩子来说,他会形成这种打人的原因有三个:

1. 环境中存在暴力因素,而孩子学到了;

如上所述的,家长通过暴力让孩子妥协,那么孩子也在学习用暴力来让其他人妥协;

2. 孩子缺乏表达方式;

孩子如果不是无缘无故的就打人,那么可以肯定孩子缺乏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也就是孩子只懂得用打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愤怒,喜欢,高兴...),特别是语言系统还没发育完善、或者语言发育缓慢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这种状况。

3. 被扭曲的认知;

孩子的行动取决于他的认知,而打人这个行为,是因为孩子对此的认知被扭曲了,因为一些错误的信息。

例如,家长在跟孩子玩的时候,会拿孩子的手拍打自己,然后哈哈大笑;而当孩子学会“打”这个动作的时候,家长给予了孩子正向、积极的反应。

这些都在让孩子错误的信息,让孩子觉得:打人是会让对方高兴的。当然孩子会不断的试验这个认知,而其中家长不断的给予上述错误的信息(积极的反应),那么孩子就会慢慢的从认定这是对的,直到形成一种行为习惯。

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明确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而后在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发泄他的情绪。当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再教会孩子用语言来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1岁3个月的孩子而言,给孩子的指示要非常明确,不能简单的用一句:“你可以告诉妈妈”来让孩子理解,而是用具体的语言:“你可以说不要、我不喜欢这样、我不开心来告诉妈妈。”


淅爸育儿记


我记得,我大嫂的大儿子,小时候是奶奶带的,我跟奶奶生活,带他也多!1岁左右,不开心,拿汤匙扔人!晚上睡觉,就追着我踩!థ౪థ奶奶还挺保护我的!不让他欺负我!我一个读高中的,怕他怕得要死!但是,大概5岁以后,跟他妈妈生活,她妈妈拿衣架教育,还有特别严厉,他跟他弟弟现在特别怕他妈妈生气!థ౪థ而且他们兄弟俩是家里小辈娃娃中最懂事的了!其他的难搞!应该大嫂的大儿子跟我生活挺长时间的!而且他们兄弟俩被晚上被妈妈赶出来!不让回家,我就收留他们一个小时,等他们都冷静了,就让他们回家,跟妈妈道歉,脸皮厚厚,就算妈妈说不能进门,只要门能打开,就得进家门!大嫂教育孩子,我们从来也不干涉!我觉得身为父母,该严厉得严厉!我老公的姐姐的小孩,从小到大也是没人打过!主要他父母不管!真的,小孩子恨小就有点霸道,看电视,只要他在家里,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只能看动画片,哪怕他不看的!喜欢叫我们跟他玩游戏,但是游戏规则只有他能决定!థ౪థ久了,我不爱跟他玩,我老公也不爱跟他玩,我老公有朋友过去家里坐,也不爱跟他玩!但是他父母不管啊!有什么办法!现在读小学了,成绩很好!但是脾气有点,就是不耐烦那种!因为,他在家现在跟外公外婆说话,经常会表现得不耐烦!也不知道他以后会怎样!థ౪థ有可能读书了变好了!但是,讲真,真希望他父母管管他!我对娘家的小孩很宠的!在我家吃饭,我会帮他们夹菜!青菜,肉!可是大姑姐的小孩,我一次都没夹过!因为他只吃肉,他喜欢的肉也永远在他面前!不吃菜,不吃鱼,哪怕你问要不要,他都是摇头!有时候我想,我偏心嘛,有点偏心,我确实比较喜欢听话的,懂事的小孩!థ౪థ说实话,老公都赞同我!但是老公说,说他,他又不听,又一堆人宠他又不是自己的小孩,怎么管!但是,我不是看不顺眼,我很少公婆那边!也不一起住!只是怕,现在不管,以后万一孩子有什么坏习惯,出了社会,谁宠他?!


爱生活感悟


我儿子都27了,想想他在一岁多的时候,那么可爱,不过带孩子是真的累,没人帮忙有时候都没耐心了,不过还是对他的一些行为慢慢引导,多陪伴,不能叫老人看,如果感觉老人太溺爱孩子,一定不能让他们帮助看孩子。小孩子要是爱打人一般都是大人逗的,孩子小不会判断好坏,如果有了这个倾向一定加以纠正,还有得让孩子少接触教他不好习惯的人。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把园里的玩具拿回家我发现后没打他,就是问他要是所有小朋友都把玩具拿回家,在上幼儿园没玩的了怎么办,孩子当时就说给拿回去,跟我说在也不往家拿东西了,我趁机给他说只要不是自己家的东西都不要拿,其实孩子的心是纯净的,他爱打人也都是跟大人学的,所以大人一定要注意多多引导。

在一个孩子要是怎么说也听不进去,不行就看看医生看看是不是身体缺什么了,导致心情烦躁。所以才用打人的方式去除不适。


佳闻的生活日记


我自己也是个新手妈妈,我的儿子13个月了。他现在不会说,他要什么不要什么我都靠猜,有时候他也会凶,或者揪人。我也会有烦躁的时候,我会声音大,每次我声音大点说话以后,我都会后悔,为什么我不能再有点耐心呢。所以每次他做的不好时,我想发火,我都会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他还不懂,我都会放平心态,好好跟他说话。虽然他才13个月,但每次我耐心跟他说这个不可以,不可以大打人,他都会很认真的听我说,好像能听懂,所以现在我都会很认真耐心跟他说话。所以多点耐心吧,小孩其他都能懂



我是小周呀


一岁三个月的小朋友,确切说是个大婴儿吧。。。我知道社会的舆论让你很有压力,怕孩子熊,坐个车感觉自己就是个贼孩子一哭起来小腿腿踢起来感觉罪恶的不得了,但是你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发育阶段,我儿子一岁多的时候拉我头发,把我眼镜弄坏,我也气的打他,可是后来发现,没开蒙你只能慢慢引导,他们不是机器,一教就会的,总是有个过程,放宽心,教他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教他学会开心拍拍手,难过跺跺脚,想要被关注就说看看我,情绪稳定的父母一定能让孩子学会很多东西。

最后,劝你打的,打当然可以,等开蒙了再打。一两岁不懂的时候打打打,真的是把自己的无能发泄在孩子身上,说难听点,他们恨不得月子里也打,打了就不作了。。。

每个孩子不一样,耐心点,大不了我们晚一点去公共场合,一两岁之内真的不该被贴熊的标签,网络会让你觉得很担心,可是做父母的记住不要走极端一点一点慢慢来,加油。


明太鱼4


嘎嘎!仿佛又看见了一个拽拽的“熊孩子”把大人气的七窍生烟了。一岁三个月的宝宝正处于自我意识产生的初级阶段,宝宝正在开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找“自我”,也许会有些暴力,也许会有些倔犟,但这都是宝宝探索自我的方法。

都说两周岁是最“可怕”的阶段,而一周岁多的宝宝正在大步向着两周岁迈进。有的宝宝发展会比较超前,这就弄得很多家长措手不及,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可恶”的宝宝?

1.对待孩子“打人”的行为别太敏感,以防孩子过分关注此行为,造成打人“上瘾”。

2.说教等于“对牛弹琴”

此阶段宝宝的语言和理解能力不是很高,所以大人说的道理宝宝也很难听懂。

3.千万不要“以暴制暴”

此阶段宝宝打人并非真实意愿,而是代表排除或者喜欢的意思。所以千万不要误伤了宝宝。

4.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

喜欢可以摸一摸、亲一亲、拉拉手,讨厌可以躲开或者求助妈妈。

5.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坏榜样,大人的言行一定要及时纠正。

6.注意向孩子表达爱,让宝宝有充足的安全感,让宝宝有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有意见欢迎留言。(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小米粒儿育儿


一岁三个月,基本刚刚会走,会说话,但词汇量极其有限,有一定认知,但表达跟不上自己的认知。所以,这个时候打人咬人着急发狠我可以理解。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习惯于对孩子说:I SAY NO !所有的拒绝,所有的无理取闹,包括撒泼打滚,都是这一句!不废话。为的就是让孩子逐渐摸清我的底线,树立规矩,说白了,即使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也需要磨合。所以,我需要一个表明态度的符号。我用的就是这句:I SAY NO !这句话,代表了我的态度。

所以,我觉得这个阶段的小孩子的哭闹和打人等等行为其实是他在对我们的探底,也是他初步表达自我意愿的一种方式,甚至可以把这个行为理解为他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是他的表达诉求的方式。

从心里上我们应该尊重他表达诉求,但从方式上我们要纠正他,这是为人父母教养子女的本分!所以,这是一个严肃的事情。

我们自己的态度需要明确,如果有一个拒绝符号或者拒绝词汇会更好,这个符号出来就代表拒绝,代表否定,而且没有迂回,没有谈条件,没有交换。但这个否定的态度有一个前提,就是跟孩子的亲子关系要好,如果跟孩子不亲密,我认为起不到否定作用,因为他不会在乎你的否定。一岁三个月的孩子没有社会属性认知,他不会在乎“不熟悉的人”,这个熟悉指的是情感依赖。还有一个关键点,如果是多人照顾孩子,孩子和多人具有依赖关系,大家的态度要统一。

最后,我们要逐步教给孩子正确表达诉求的方式。

以上是一点点个人经验与浅见。孩子的事情,方法千万条,但出发点都是对他们的无条件的爱。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所以任何方法都不能复制粘贴,我们做父母的也是和子女一起成长,相互尊重,不断磨合。

对了,以暴制暴,这简直是,我就不形容了,总之我反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是婴儿,对婴儿使用暴力,我只能说,我擦,够偷懒!这个时候,父母是孩子的一切,父母的一个态度明确的意见,足以对他形成警告和震慑。

另外,这个阶段讲道理,我还是只能说,我擦,够愚蠢!这个阶段的孩子因果关系正在逐步形成,但真的不足以理解“道理”是个什么鬼,而且他的专注度恐怕连十个字都坚持不了,要不你试试让他鹦鹉学舌一个成语试试,他的专注度、认知度、记忆力等等,还没有脱离屎尿屁和吃吃喝喝这几个大事儿,刚刚有了点认知,也就有了点脾气。我们虽然不能小看他,因为他三天比咱三年都有长进,但我们也不能高看他,因为你的过分认真会让他得寸进尺,他摸不到底就会一直犯底。

我的意见,是你的底线到底在哪里,必须明确,而且尺度不变。别今天跟孩子玩高兴了,孩子咬了你,你很开心,明天孩子再咬你,你就吼上了。你的底线,你给孩子立的各种规矩,明确!


畅读读后感


一岁三个月的孩子正是教育黄金时期,尊照心理学的研究。“孩子正处在有些言行刚萌发还未形成固化的机能之上”,这时期家长说什么孩子听什么,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也是孩子学习的最佳时期。

照你说的情况,你的孩子主要遗传的因素在起作用,后天的教育没有发挥作用或者说发挥作用较少吧。应该怎样做呢?

1:家长要有耐心,不要孩子不话就发脾气。

2:家长要看什么情况下孩子不听话,如果孩子正在专心做一件事,家长打扰反而不了。如果随意在玩,家长可以叫孩子听自己的话,但家长说的什么事要让孩子懂。

3:正因为孩子出生时短,接受后天教育少,所以要加强后天的教育,扭转遗传基因带的缺陷。

4:要孩子听家长的话,家长要多夸奖孩子,说孩子是个好孩子,最听爸爸妈妈的话啦。家长要纠正孩子不听话毛病,一定家长说过话之后,问孩子爸爸妈妈的话你听到没有,孩子回答听到了。爸爸妈妈要问孩子爸爸妈妈说的什么事,你听懂没有,如果听懂了,你应该怎样做。让孩子去做。慢慢的孩子不听话的毛病就纠正过来了。


用户6483893443850


这一阶段的宝宝模仿能力特别强,家长要做好表率作用。尤其不要打回去,给孩子做错误示范。总结起来就是三个要点:立即制止,寻找原因,加以引导!

1,当他想打人时要立即制止他并告诉他这是不对的。如果宝宝看你没有制止他,他会以为这个行为没有什么不对,甚至还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所以在宝宝有什么坏习惯时我们立即制止,并严肃的告诉他:这是不对的,不能打别人,你这样会不受欢迎的!

2,除了告诉宝宝这样是不对的之外,我们应该寻找原因,宝宝为什么会打人?是小伙伴抢了他的玩具?还是不喜欢跟他玩?或者是不开心,受了委屈?亦或是模仿电视上打人的镜头?还是其它什么原因,要有耐心帮助他用语言表达清楚,我们根据这些原因,去帮助宝宝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我们可以抱抱宝宝,身体上的亲密可以起到很好的安慰效果。宝宝安静下来以后,我们可以重复刚才的情景,对着宝宝表述出来,然后引导他。


4,其实孩子的行为是可以管理的,所以父母要正确的示范和孩子相处的过程,让孩子知道可以用击掌,抱抱的方式来跟别人做互动。让他慢慢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通过慢慢的引导,宝宝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柚子妈妈说


一岁三个月的宝宝打人的行为不应被赋予打人的意义。

这个年龄的宝宝还没有打人的概念,他们挥手打到别人身上,更多的意义是去感受或者可能是在模仿大人。比如你打他,他就会学你的样子打别人。他们不知道打人的意义,只是通过打人去观察你的反应。

一.发现宝宝打人,首先父母应该平常心对待,不应用激烈地行为去强化打人这件事情。孩子打人了,你自己向被打的人表示抱歉,并说明这阶段的孩子并不是打人的意思,然后抱起孩子心平气和地跟他解释,告诉他如果他想与人打招呼,摸摸别人就可以了,如果想发泄自己的不开心那就用语言表达。当然一次两次肯定不够的,当年我女儿也有一段时间打人的行为,我们从未责怪她,只是告诉她正确地处理方式,而这种教育也不是一两次就成功的,进行了好长一段时间,渐渐的,她行为就改过来了。

二.还有一种宝宝有打人的行为是因为宝宝缺爱。你观察宝宝具体打人行为的原因,有时候或许只是想以打人的行为引起家长的注意,当然孩子自己做出该行为时他是不清楚深层目的的。这时候,你千万不要以为不教训他会将他惯坏。相反,只要给他满满的爱,并且陪着他认真玩耍,转移注意力,孩子自然会淡化打人的想法。

总之,这个年龄的宝宝完全不应该用我们大人世俗的评论去评价他们。他们更多的是在探索这个世界,打人也是一种可以理解为他用手感知世界的行为。大人放开自己的偏见,带着他们主动去感受,同时让他们随时感受到父母满满的爱,才能促进他们行为和认知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