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追我呀!"为什么宝宝刚会跑就爱上了和大人玩追逐游戏?

自打小北辰熟悉了"跑"这个象征人体发育趋于完善的大动作以后,北辰妈又遇到新的疑惑了!那就是——

孩子怎么可以那么喜欢被其他人追?

每当小北辰发现了北辰妈跟在他身后时,他总会以为我在和他玩"你追我赶"的游戏,然后他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迈开步子跑得欢快,一边往前奔的同时还不忘了"几步一回头"地确保你是否有在认真地在追他……

特别是在小北辰洗完澡后,北辰妈拿衣服给他穿上时,这娃大概油然而生出一股强烈的危机感,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撒腿就在床上跑,甚至还躲到窗帘后!北辰妈只好不知疲倦地追在小北辰身后,每穿一件衣服就得大手捞他一把,这时便能听到怀中的小人儿迸发出一串宝宝独有的"咯咯"笑声。

小北辰很喜欢北辰妈和她玩“捉人”游戏

相信很多家长也有如此甜蜜的苦恼吧!宝宝会跑了后偏爱于追逐游戏,哪怕大人压根没有追宝宝玩的心,宝宝也会"自作多情"地跟你玩上一轮你追我赶的小游戏。且不仅仅是1-6岁的幼儿宝宝们,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也对追逐游戏情有独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孩子如此热爱追逐游戏呢?追逐游戏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今天就由北辰妈为各位家长科普一番。

一、 什么是追逐游戏

在幼儿园里,要是问起孩子们最喜欢哪项游戏,可能孩子们大多会选择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老狼老狼几点钟等带有追逐性质的游戏。

美国心理学家史密斯(P.K. Smith,1973)描述"追逐游戏"的行为模式为:出声的笑、不出声的微笑、追、逃、吵闹。还有一些其他研究将"追逐游戏"描述为:奔跑、跳跃、互相追逐,伴随着高声大笑、大叫或扮鬼脸的行为。

我们可以发现从其定义中,除了必要的追逐,另一个因素便是"笑",也就是说追逐游戏本身已然带给孩子无与伦比的快乐。


二、 那么追逐游戏的快乐来源于什么?

1. 对捕食者的恐惧,演化为追逐游戏的快乐

一百多年前,哲学家和博物学家Karl Goros(The Play of Animals, 1898)指出:由自然选择的年轻的哺乳动物在逃避追逐中获得快乐,因此他们会参与这样的游戏并在不断重复之中开发有利于生存的技能,以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逃避捕食者和敌人

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中,捕食和同类攻击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特别是在幼年时期。能否有效避开敌人是决定它们生死的先决要素,所以当动物在躲避真正的捕食者时,其心理是恐惧。当一只动物是在玩耍中练习如何摆脱猎食者的技巧时,其氛围虽然是紧张的,但结果却是绝对安全的,那么此时的动物便可以安心地享受肾上腺激素上升带来的刺激与快感,其心理是快乐。

因此,我们最大的真正恐惧在游戏中变成了我们最大的快乐,这并非巧合。如今的孩子们虽然不再需要为生存做以上准备,但这种天性依然保存了下来,在追逐游戏里重复上演。

2. 感受对自身更多的控制力,追逐游戏带来不一般的成就感

试着回想一下,宝宝从会抬头、翻身、爬行到站立、奔跑,每完成一个大动作,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身体,能以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时,宝宝总会惊喜得尖叫连连。

而当追逐和被追逐行为发生时,孩子需要在跑、跳、追、打闹等活动中重复练习和巩固各种基本运动技能,需要通过思考"如何抓到他"、"如何走捷径"、"如何出其不意地偷偷接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调整自己的反应速度,动作频率与移动速度来躲避、追赶假想的"敌人"完成游戏……

在看似无意义的追逐和跑动中,在一定探索的边界里,孩子更了解自己的身体:什么部位用力可以跑得更快、什么距离伸手便可以抓住对方、何等大小的空间可以钻过去等等,从而逐渐建立起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自知、自信和自尊。

3. 被追逐的过程中,获得被关注的喜悦

要说是单纯的角色扮演的游戏,你问孩子喜欢扮演警察还是小偷,我想应该没有孩子愿意当小偷的。可要是在追逐游戏里,尤其是在4岁以后的一些有规则的追逐游戏中,譬如猫抓老鼠、警察抓小偷、木头人等,小孩子则会更喜欢扮演那个被追的角色。

这又是为什么呢?除了前文说到的第一个原因是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营造紧张的气氛感受被追时的刺激,第二个原因也可以说是小孩子的内心是渴望被关注和,渴望被发现的。尤其是在捉迷藏中,小孩子都喜欢成为被寻找被发现的一方。

再说一个现实的案例,当北辰妈和小北辰在床上玩耍的时候,小北辰如若发现北辰妈有一丝不认真,他便会故意站在床的边沿来试探北辰妈的反应,每次北辰妈都会心惊胆战地去抓他,而且聪明的小北辰发现这招对付起北辰妈屡试不爽后,他几乎每晚都能享受这份被关注、被追逐的快乐了……

其实,倾向于承担被追逐者的角色,在其它哺乳动物的追逐游戏中同样可以得见。有一个典型的游戏场景是——一对小猴子、羊羔或松鼠——开始时,其中一只顽皮地攻击另一只,然后跑开,回头看看被激怒的玩伴是否在追赶。当被追逐的动物抓住被追逐的动物,轻轻娱乐似的地咬他一下,原来的追逐者快乐地逃走,成为被追逐者。这和小孩子玩追逐。通过所有动物表现快乐的方式,被追逐的动物在游戏中表现出最大的快乐,就像人类一样。

4. 追逐游戏让孩子进入了快乐的"循环"原则

如图所示,但凡是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快乐的游戏必然包含以下六个要素分别是:触点,预期,检验,自信,快乐,重复。追逐游戏亦是如此:

当孩子第一次玩追逐游戏的时候,和他们一起玩的小伙伴也好、大人也好,都可以成为"触点";而当孩子抓到了假装跑不动的大人或同伴时,他们留下的惊讶、开心、沮丧等情绪或者是自己被追逐过程中心情的紧张、刺激等,这些情绪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预期";当再次玩追逐游戏时,他们会按照心里的这个"预期"去"检验",比如说孩子从追逐对象展现的表情中感受到了愉悦,他还想再追逐其他的对象,看看其他人是否一样愉快;而当他们验证了自己的推测没有错时,他们会感到"自信",进而会感受到"快乐",最后这种自信和快乐会刺激小孩子喜欢上追逐游戏,进入最后一步"重复",并将这个循环"乐此不疲"地继续下去。

三、 孩子喜欢追逐游戏的好处

1. 首先,追逐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除了常规运动对孩子身体肌群、骨骼、心血管等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运动能力的好处外,在追逐游戏过程中,追人者和被追逐者不仅需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空间推理,路线安全与否等,还需要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追人者得尽力让对方猝不及防。

所以,被追逐者需要时刻准备应对各种不确定的风险,他们需要发展出相应的情感反应,身体能力和应对技巧,这些都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2. 追逐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我们都知道,游戏是社会交往的起点,孩子的第一个朋友往往是从做游戏时认识的。而追逐游戏更是能够孩子与小伙伴提供一个全方位、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在你追我赶中,孩子们既有感情上的交流,也有语言上的沟通——"和你一起玩让我感觉到很开心!"、"我们明天再一起玩好不好"……

如此一来,孩子们在追逐游戏中其情感认知、语言水平、社交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且孩子也能从游戏中学会用规则来裁判行为,协调关系等,其社会性经历着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

3. 追逐游戏会使儿童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无论是当孩子感受到对自己身体控制力的提高,还是观察到同伴的情绪反应符合自己的"预测",亦或是成功逃脱追赶、成功捉到小伙伴后带来最直接的成就感……孩子的自信心便是从这些小细节中一步一步地建立起来。

四、追逐游戏的注意事项

最后,虽然追逐游戏有很多好处,可是孩子在奔跑中也难免会遇到不可测的风险。所以,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第一!当爸爸妈妈在一旁看管孩子玩追逐游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掌好运动时间和运动量。

2. 确保运动场所的安全,让孩子们远离玻璃门和硬边、尖角的器具。

3. 尽量要让孩子们穿着袜子或鞋子在光滑的地板上跑动,建议穿上包头防滑的鞋子

4. 提醒孩子们在追逐过程中注意躲闪,避免互相碰撞。

5. 在孩子们追逐游戏结束后,不要马上让他们停下来,而是让他们道当地走一走,做一些放松动作,调整呼吸,使机体器官逐断恢复到正常状态。

6. 若孩子不慎摔伤,应首先检查他们有没有外伤,包括皮肤、四肢、骨骼、关节和头颅。如有皮下血肿可用毛巾冷敷,以滅少出血;如皮肤有伤口,用干净纱布覆盖,先止血,保持伤口不被污染,并去医院就诊;如果关节活动受限或骨骼出现问题,一定要保持原来的姿势去医院就诊,千万不要自行处理。同时,要观察他们神志是否清醒,有无呕吐行为等。(《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1]刘丽英.国外追逐游戏穊述.学前教育研究,2005(9):19-21

[2]张新立.西方ル重追逐打闹游戏研究的发晨和趋势心理学,2006(2):242-244

[3]陈建林论追逐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珞径教育学,2007(10):35-3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