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方戰爭系列四:弗拉施塔特戰役,倫斯基德的殲滅戰

在大北方戰爭初期,波蘭—立陶宛聯邦可以說絕對是主幹力量。波蘭這個國家是在條頓騎士團以劍為犁的征服下形成的。1385年波蘭立陶宛成為合君國,1410年就在坦能堡幹掉了條頓騎士團。

到了1569年《布魯克林合併條約》簽訂,波蘭立陶宛從合君國變成了一個波利聯邦。

但是,在16世紀,波立聯邦雖然有一個統一的議會和比較強悍的軍隊但這還不夠。於是波立聯邦的辦法就是選君,選擇的標準就兩條:1、人家願意2、人家能打。法國能打,但法國國王肯定不幹。選來選去最後就選上了薩克森,薩克森的選帝候都不是吃乾飯的,軍事實力也是妥妥的一霸。但這個國王不是白當的,你當就要給人家打仗,波立聯邦的國王擁有全部的軍事權利。說白了就是個三合一的怪物,這也是波蘭這個國家曾經輝煌的原因。一旦爆發戰爭薩克森的軍隊會全上,波立聯邦負責掏錢如有必要還會出人,戰鬥力實際上是超過沙皇俄國的。仗打贏了沒問題,打輸了,議會就會把國王給選下去換一個繼續幹。對於沙皇俄國來說這可是一個即強悍又可靠的盟友了(因為當時的波立聯邦也想要幹掉瑞典稱霸北歐)。

戰場的選擇與準備,揚長弊端的瑞典

弗拉施塔特戰役(Battle of Fraustadt)是爆發在波立聯邦境內的,不過波立聯邦卻沒有出動自己的軍隊,因為從1702年克里索夫(Kliszów)之戰波蘭的精銳騎兵部隊被擊潰後,到了1706年,波立聯邦短期內已經拿不出什麼像樣的軍隊了。但要知道,

波立聯邦的國王可是薩克森選帝候強人奧古斯特,作為國王他不可能放著波立聯邦不管。而且不僅是不能放著不管,還要把沙皇俄國拉進來,所以這次瑞典人所面對的是薩克森-俄國聯軍。不過聯軍的主要戰鬥力還是來自於薩克森一方。

大北方戰爭系列四:弗拉施塔特戰役,倫斯基德的殲滅戰

弗拉施塔特戰役(Battle of Fraustadt)於1706年2月13日在波蘭的弗拉施塔特附近爆發,交戰雙方為瑞典對戰薩克森-俄羅斯聯軍。在戰役爆發前,聯軍方面距離瑞典軍隊有120公里,並且聯軍還有約8000名薩克森騎兵(當然,這是聯軍方面的騎兵總數,實際上投入戰役的只有4000餘名騎兵)。這意味著瑞典人必須趕時間,讓對手不能把全部的騎兵投入到戰場上。瑞典將軍倫斯基德(Carl Gustaf Rehnskiöld)作為進攻一方只能進行急行軍先到達戰場,讓對手沒法立刻抽出全部兵力應戰,他選擇了弗拉施塔特。儘管戰場選擇比較倉促,但這場戰役卻是一場非常成功的鉗形攻勢戰役,也是瑞典在北方戰爭中最偉大的勝利之一。

瑞典人對於決戰戰場的選擇是匆忙的,但它的對手也犯下了自己的錯誤。他們認為瑞典人要圍攻要塞。要知道弗拉施塔特的要塞修建良好且地勢極佳,聯軍最開始將大量兵力都部署在要塞中了,而且軍隊配置也是按照保衛要塞來的,說白了就是步兵主力全員出動,大炮能拉的就全拉上,騎兵在要塞防禦戰中就沒那麼重要了,這也正中倫斯基德的下懷。

大北方戰爭系列四:弗拉施塔特戰役,倫斯基德的殲滅戰

倫斯基德的目的是為了在野戰平原上擊潰聯軍部隊而不是直接攻克要塞,而且雙方這次出動的都是主力精銳,可算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決戰了。倫斯基德用不到十天的時間把他的部隊從施拉瓦撤(Schlawa)拉到弗拉施塔特,並且進行圍城。一旦城堡被圍困,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是十分危險的。但是這時候的聯軍還真拿不出外援,倫斯基德也知道這點,他只圍而不攻。並且在圍城之後雙方對峙的時間並不長,很快倫斯基德就命令手下部隊撤退。後來,在的日記中他曾直言:"於是我決定撤退,但我的目的不是放棄,我要把敵人從有利的位置引到我這裡來。但在這之前,我要讓對手以為我已經完全崩潰了"

大北方戰爭系列四:弗拉施塔特戰役,倫斯基德的殲滅戰

看到瑞典人撤退,當時的聯軍判斷瑞典已經無力再戰,故決定出城進行一次決戰來殲滅瑞典的部隊。聯軍在步兵數量上是佔優勢的(9000名薩克森步兵和6300名俄軍)。但騎兵方面,聯軍則處於劣勢,因為聯軍並沒有出動所有騎兵。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倫斯基德戰場挑選的緣故,因為聯軍最初認為瑞典人準備強攻要塞故只派出了4000餘人的薩克森騎兵,把大量的步兵都派到要塞中進行防禦戰。

鑑於此情況(即為騎兵比對方少),聯軍利用地形優勢修建了拒馬(這是一種中世紀式樣的拒馬——"chevaux de frise"或者說"弗里斯拒馬")並且將步兵排列在後方,從城中調出32門火炮用於支援步兵。且將騎兵都部署到了兩側以防止佔據數量優勢的瑞典騎兵突破。這樣聯軍步兵數量和火炮的優勢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

大北方戰爭系列四:弗拉施塔特戰役,倫斯基德的殲滅戰

瑞典方面為了發揮騎兵優勢,其將只有3700人的步兵以傳統的三列陣的形式部署於中央。而且瑞典軍隊因長途奔襲根本沒有攜帶火炮,所以一旦步兵正面對決劣勢顯而易見,幾乎無法獲勝。倫斯基德就此直接將整個部隊排成了新月陣型,主力騎兵共5700餘人部署於兩側準備同時從南北兩方向發動衝擊徹底擊潰俄國-薩克森聯軍的側翼。

決戰:鉗形攻勢下的大潰敗

1706年2月13日下午,瑞典人主動發起騎兵衝擊,但是瑞典左翼的騎兵在穿越冰凍的沼澤時遭遇了炮擊並且因為拒馬和地形之故進軍困難,但薩克森騎兵並沒有抓住戰機進行反衝鋒。瑞典騎兵快速後撤重組,緊接而來的就是3次大規模的兩翼騎兵同時衝鋒,薩克森騎兵數量本就處於劣勢,且又喪失了戰機,瑞典騎兵穿過了炮火沼澤和拒馬的障礙後,極為迅速的擊退了薩克森的騎兵部隊,聯軍中央方陣的兩翼失去掩護。

在取得了側翼優勢之後,瑞典右翼騎兵指揮官克拉索上校帶著12個騎兵中隊猛烈衝擊敵人步兵陣列中最為脆弱的俄軍方陣,殘餘的薩克森騎兵試圖組織反衝鋒進行反擊,但很快就又被擊潰。

聯軍步兵方陣的右翼告破,瑞典騎兵大開殺戒。聯軍的左翼情況更加危險,倫斯基德直接放棄了正面進攻,將所有兵力都壓到了左翼進行猛烈的攻擊。在左側的俄軍基本限於絕望,他們乾脆將制服全部反穿起來,當時俄軍制服外側為淺綠色,內側和薩克森軍隊一樣是紅色的(反穿制服是為了讓瑞典人誤認為他們是薩克森軍隊,瑞典人對待薩克森的俘虜一向態度較好,但因為瑞典比較仇視俄國,所以他們並不善待俄國俘虜)

大北方戰爭系列四:弗拉施塔特戰役,倫斯基德的殲滅戰

俄軍也很快就被擊潰並且全數投降。對於聯軍來說左翼失手是極端危險的,薩克森將軍舒倫堡(Schulenburg)命令他的步兵反擊,薩克森軍隊的戰鬥力在當時還是很強的,他們在劣勢的情況之下甚至一度將瑞典的步兵和騎兵逼退,重新控制住了左翼。

薩克森軍隊的突然反攻對瑞典造成了不少損失,不過憑藉著騎兵優勢,再加上聯軍右側陣地失手後不得不重新調整隊形。這導致左側兵力減少中央陣地完全暴露。瑞典騎兵穿過已經被凍住的沼澤地直接襲擊薩克森中央陣地的後方。戰局已定,聯軍可以說是必敗無疑。大量的軍隊開始四處逃竄,而且這場戰役對於聯軍來說是一場典型的潰敗,沒有任何有組織的撤退,瑞典軍隊可以輕易地殲滅和俘虜他們。

被殲滅的主力

潰敗的結果是慘重的,這次瑞典人也是刀下不留情,有7,377名薩克森人和俄國人被殺,剩下的幾乎全部被俘,一共損失掉了15000餘人的兵力。11000把步槍和火炮都被繳獲獲。瑞典方面的傷亡則不到對手的十分之一。

瑞典人在戰役中的成功主要是由於倫斯基德的騎兵衝鋒,他讓聯軍的炮火和人數優勢沒有辦法,也沒有時間去發揮出來聯軍方面在戰鬥開始也知道瑞典人要想獲勝就必須依靠騎兵。但聯軍指揮官嚴重的低估了瑞典騎兵的機動性,尤其是側翼機動性。這就直接導致了聯軍最後的失敗,倫斯基德直接利用鉗形攻勢把強大的聯軍打的潰敗,連有組織的撤退都做不到。這也是大北方戰爭中出現的第一場潰敗。弗拉施塔特戰役是軍事史上最經典的鉗形包圍戰之一,倫斯基德在左翼的聯合衝擊可以說是當時十分經典的戰術。

大北方戰爭系列四:弗拉施塔特戰役,倫斯基德的殲滅戰

這場戰役,對於瑞典人來說收穫巨大,他們不僅僅是贏得了戰役的勝利,並且徹底殲滅了敵人的主力部隊。在之前的戰役中,瑞典的軍隊雖然能夠獲得勝利,但對手都能進行有組織的撤離,這意味著只要主力部隊還在,那麼威脅就永遠存在。而弗拉施塔特則一舉殲滅了薩克森和俄國聯軍的主力。即便是被俘的士兵也基本上被槍決或殺害了。亞歷山大·馬格努斯·達爾伯格的《布奇瓦爾德龍兵團的龍騎兵》(Dragoon at Buchwalds dragoonregiment)記載:"讓我覺得氣憤的是,七千多名名薩克森和俄國戰俘在主動投降之後卻沒有得到任何寬恕,而是被屠殺。俄國士兵反穿制服,冒充薩克森人以希望得到諒解,但當倫斯基德將軍得知他們是俄國人後,便把所有的戰俘統統殺死了。"

結語

此戰過後,薩克森方面在短時間內已無力再戰,並且查理十二世也打開了通往薩克森的道路。選帝侯強人奧古斯特放棄了了對波立聯邦的王冠的追求,集中力量防守他的老家薩克森。雖然他在後來的1709年又重新成為波立聯邦國王。但損失已經無法避免,他已經沒有餘力再和瑞典的查理十二對抗了。

瑞典人甚至出高價僱傭了了一個團和三個營的薩克森步兵充實自己的兵力,並且這些人在1710年的赫爾辛堡戰役(Battle of Helsingborg)中的表現還極為出色。

參考文獻

沙皇彼得一世在北方戰爭期間的外交策略

俄國在北方戰爭中勝利的外部因素

The Great Northern War Compendium, 1700-17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