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賺錢,先明理

有善緣的朋友們大家好,在今天這個時代裡面,恐懼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不知道未來我們的生活還能不能得到保障,我們不敢停下來,為什麼不敢停下來呀?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們賺到手的錢無法實現保值增值,生息和倍增,我們的錢會慢慢的被消費掉,我們的錢會慢慢的貶值下去,我們無法真正的留住我們的錢,說到這兒還是那句話,我們不會或不懂或不能理財,所以啊,對未來自由生活的渴望,對未來富足生活的渴望會變成我們最大的需求。我們都希望能夠停下來,我們生下來啊,不是要幹一輩子的,我們不是一輩子要去上班,做生意的,我們只能幹一陣子,但不能是一輩子,我們沒有時間去感受生活,我們只有時間去賺錢,去上班,去開店討價還價,我們無法去享受慢的生活,生活可以慢慢過的,不需要那麼趕。但是習慣了趕,所以啊,理財人生是懂得生活品位的人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這是最大的需求,這種需求是無窮大的,人們對自由生活的渴望是無止境的。

想賺錢,先明理

要學習理財,學會理財,就要先弄明白金融是什麼概念,眾所周知金融行業是一個多金的行業,但凡有人在金融圈混,我們都會覺得他自帶光環,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大部分人不懂金融因為稀缺,所以信息不對等就會存在,而賺錢往往來源於比別人更早一步地獲取信息,因此我們可以不投資不理財,但我們必須懂點金融常識。咱先講一個關於銀行利息的小故事,有一位富豪在華爾街銀行借了5000元貸款,借期為兩週,銀行貸款需有抵押,他用停在門口的勞斯萊斯做抵押,銀行職員將他的勞斯萊斯停在地下車庫裡,然後借給富豪5000元,兩週之後富豪來還錢,利息總共是15元,銀行職員發現這富豪賬上有幾千萬美元,就問他為啥還要借錢?這富豪就說15元兩週的停車費在華爾街是永遠找不到的。再講一下資源配對,假如把男人女人分為abcd4種優秀程度,那現在的現狀就是a男想找b女,b男想找c女,c男找d女,所以a男就剩了,反之女人方面卻不同,即使是abcd女人都想找a男,最後結果是剩下了a女和d男,在經濟學中啊,有個公式,幸福等於效益除以期望值,比如你男朋友因為工作出色,老闆私下給了他1000塊錢作為獎勵,這個時候啊,如果你的期望值是他可以給自己買一個1萬塊的包,那麼1000÷1萬幸福感只有0.1,但如果你的期望值是讓男朋友請自己吃頓200塊的西餐,那麼1000÷200幸福感就是5。金融很殘酷,如果要給文藝青年找個反義詞,最恰當的就是金融青年,金融青年這句話怎麼理解呢?從明天起,我要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我只關心身邊的親人,愛人和友人。大家發現沒有,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有一所房子,有一所房子。關於這房子,如果能用金融思維去看待,你就不會如此迷戀高曉松的那一句不買房買夢想的話了。中國住房改革後,房子實際上已經成一種金融產品,很多人之所以認為中國房價是天價,那是因為房子在他們眼裡就只是房子,而如果你把房子看成一種金融產品,你就明白為什麼中國房價在一路飆升了,所以我認為啊,未來的每一件物品,每一項服務,每一個企業都可以變成一個金融產品,然後對其進行金融運作。比如現在電影的金融化,當你在看電影,別人卻在賭票房。那什麼是金融運作呢,就是推動資金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國家和地區,最有效率的產業,最有效率的企業,最有效率的項目,最有效率的個人,從而實現資本的增值和擴張。所以從現在開始啊,你必須要有工具箱意識,什麼是工具箱意識呢?比如你的房子,車子,股票,公司等等都是你的金融工具,你的目的不是徹底擁有它們,而是利用他們。你要通過更新、倒手與贖回實現增值,然後推高自己的高度,從而可以配置更多資源。金融的本質就是錢如何生錢,錢不是萬惡之源,錢只是可以將一切量化,資產可以量化,思維可以量化,生命可以量化,感情可以量化,甚至時間都可以量化。萬物皆為我所用,萬物皆不為我所有,一切有形資產都是身外之物,你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思想格局才是自己的。

想賺錢,先明理

所以為了配置更大更多更遠的資源,你還需要明白槓桿原理,什麼是槓桿原理呢?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夠撬起整個地球,這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傳世名言。意思是無論是一個重量多麼大的物體,只要我的槓桿夠長,我就可以撬動它。槓桿原理啊,是一項非常聰明的發明,我們完全可以撬動超出自己力量範圍之外的東西,這也是一句非常催人奮進的原理,它激勵我們大膽的去改變世界,但是真正使這句話應用到極致並徹底改變世界的,卻是各類金融玩家們,沒有槓桿就沒有金融。金融創新的本質都是平穩的把槓桿放大,一級槓桿1:3,二級槓桿再來一個1:3,整體系統疊加就變成了1:9,還有三級四級甚至隱形槓桿。放大槓桿不難,難的是槓桿級數要和你的掌控性匹配,否則就會失控,屢禁不絕的非法集資,小貸擔保等因資金鍊斷裂而倒閉的事件,以及互聯網金融屢屢爆出的失聯跑路事件,都是因為槓桿而起。因此一切金融危機的本質就是槓桿失控,對於國家來說,水木然認為真正的智慧就是以信用為支點,設計一個風險可控的槓桿去撬動和配置遠方資源的制度,那才是國家高度的智慧,也是金融思維的精髓。金融的本質就是錢生錢,這種邏輯將世界變成了4種角色,第1種角色:我有錢,我就要把錢變成更多的錢,這是資本家;第2種角色:我沒有錢,我可以幫有錢人把錢變得更多,這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第3種角色:我沒有錢,但我的想法可以變成錢,這是創業者;第4種角色:誰給我錢,我就幫他掙錢,這是打工者。因此金融是天使,因為他可以幫助需要錢的人弄到錢,金融也是魔鬼,因為他讓有錢的人更加有錢。所以金融說穿了就是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然後以增值為目標,以槓桿為手段,以信用為基石,以邊界為風險。金融的本質就是增值、信用、槓桿、風險這4個詞的相互作用。從而形成大的運作系統,這裡信用就格外的重要,因為信用是槓桿的基礎,你有信用我才槓桿,沒有信用也沒有金融,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線,所以在未來你的信用比你的身份更重要。所以對企業來說,你的盈利能力必須大於你的負債速度;對於融資平臺來說,你的投資收益率必須大於承諾給客戶的利息;對於銀行來說,你對其放貸的企業風險一定要在你本身的承受能力之內,否則就會進入泡沫階段,而現在我們就在面臨這個問題。

想賺錢,先明理

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全盤皆活。如果說金融有治理名言,水木然總結了5句話,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人類貧富差距過大的根源是金融。當你還要靠勤奮才能獲得成功,說明你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比起窮這個弱點來,醜簡直不值一提,有些事不是努力就可以改變的,50塊的人民幣設計的再好看也不如100塊的招人喜歡。同時金融還是從人性博弈,無論炒股、投資還是買房,金融都是一個跟人性博弈的過程,這種博弈分為4種境界:技術,藝術,法術,道術。縱橫百合,抽絲剝繭,設點控局,洞察人性冷暖,解析大眾行為。這一路走來如果做到遊刃有餘,可收可發,便抵達了道術的境界,此時萬事萬物相生相剋,生來病死,一切在你心裡來去自如。其實最強的對手就是你自己,一旦你戰勝了自己,如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這個時候的你啊,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大我無我,眾生之所求,正是你所舍,於是你就成了一尊慈祥的佛。有些朋友就問了,那麼有沒有適合我們平民老百姓金融理財的好平臺呢?當然有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需求,所以學習參與理財才是對未來生活最大的保障。以後有機會,我會專門為大家介紹一些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能讓我們平民百姓用很少的資金,能夠安全持久穩健運行的,讓你能夠以小博大改變命運的良心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