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爆红背景下要警惕教育领域的"技术殖民"和"数据腐败"

为抗疫情,各地开展"停课不停学"活动,在线教育一夜爆红。云课堂、空中课堂、在线直播等等在线教学形式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在线教育是国家推进"互联网+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特殊时期也确确实实发挥了实际作用。但是,伴随着在线教育的强势推进,"技术殖民"现象又开始在教育领域抬头,而且还产生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数据腐败"。

在线教育爆红背景下要警惕教育领域的

一、"技术殖民"现象再抬头

"技术殖民"不是新鲜事物,每当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出现的时候在教育领域就会或强或弱的出现一次"技术殖民"言论或行动。所谓"技术殖民"就是指人们过于强调教育技术的作用,想通过教育技术实现教育的根本性变革,通过教育技术解决教育中所有问题,结果导致教育技术严重侵犯日常教学活动,异化了教学本质,影响了教学行为,最后损害教学质量!

当电视出现的时候,就有学者宣称,电视将彻底改变现代教学形式,呼吁学校赶快安装电视,开展依托电视的教学改革。90年代电脑和互联网出现时,这种呼声更是高起;而2012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出现时,许多学者专家更是喊出了"学校将死"的口号,认为在线教育将取代学校教育。可是我们发现,电视、互联网都没能根本性改变教育形态,最后都只不过成为教育的辅助手段。在线教育也不例外,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当初呼喊在线教育将代替现代学校教育的声音越来越弱,甚至消失了。

在线教育爆红背景下要警惕教育领域的

但是,教育技术伴随每一次的呼喊,都在教育领域留下了妄图"殖民"的痕迹。比如,PPT刚产生时,很多学校就将教学中是不是用PPT作为课程好不好的重要依据,有的甚至是一票否决,没用PPT就不是好课。很多年后我们发现,那些整天读着PPT的课程根本就比不上很多老教师依靠3根粉笔1块黑板教出来的效果。那苍劲有力的粉笔字,那整洁清楚的板书排版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人们最终认识到PPT不是好课的必然要求,反而导致照本宣科,于是很多学校又纷纷修改教学评价指标,删除以前大书特书的PPT条款。

同样现在很多学校出台政策,将是不是录制了相应的在线课程作为某门课程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甚至有的地方借着教育部推出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自己学校也搞每位教师录课行动,不录在线课程的教师就不能评优课和优秀。本次"停课不停学"活动中,在教育部三令五申不得强制教师录课,直播的情况下,很多地方仍然"我行我素"强行组织教师录课,这其实就是技术殖民理念的又一次集中体现。

这可能会步PPT后尘的现象,需要教育管理者高度警惕,不要错了再回头。

二、"数据腐败"问题的新诞生


在线教育爆红背景下要警惕教育领域的

大数据为分析"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手段。但是现实应用中却恰恰相反,更多的教育管理者将它拿来考核"教"。很多地方在优秀课程评比中,需要教师提供线上教学材料和线上教学数据。要必须有多少多少学生学,有多少多少学生参与谈论,有多少多少教师答疑等等,数据多就是课程好,就是优课。以至于很多教师为了评上优课,不得不录制视频,然后将本可以面对面教学的内容搬到网上,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在线学习。把本可以当面讨论的话题搬到网上,让学生网络讨论。为了获得更多的数据,要求学生多参与,按时"打卡"等等。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而且劳动量又是增加了很多倍。

不仅如此,有很多教育管理部门或校长等为了彰显政绩或者评优课,经常要求区域或者学校所有学生全部选学某门课程,产生大量数据。然后大势宣传,某某地区几万、几十万甚至几千万学生参与了什么课程的学习。或者是申报国家级、省级课程时展现自己课程吸引了多少学生。行政命令下产生的数据,在线数可能是真的,可是学习是不是真的,就打一个问号了?

不仅如此,有些行为是带有明确的商业利益的,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是金钱。很多时候,教育管理部门或者管理者行政要求学生注册观看的课程并不是学生需要的。事实上是为某些商业课程或平台引流,就是商业活动。这和以前管理者要求某门课程必须订购指定教材的性质基本是一样的。只不过原来是直接付出金钱,是"经济腐败"。现在看似免费,其实是付出个人信息和学习时间帮助别人挣钱,是一种"数据腐败"。

这种现象不遏制,将来必然会愈演愈烈!

三、结语

在线教育爆红背景下要警惕教育领域的

在线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它将是日常教学的高效辅助手段;用不好,将可能给日常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就现阶段讲,在线教育只能作为日常教育的辅助手段,要"补位"而绝不能"越位",否则必然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