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清·廖吟亭《新婚賦》與大家分賞


一篇清·廖吟亭《新婚賦》與大家分賞


一篇清·廖吟亭《新婚賦》與大家分賞


有一位被歷史的滄桑塵封的才子——廖吟亭,曠世奇作——《新婚賦》,描摹著“男女飲食”的閨房“戰役”,被嘉慶硃批為“此人有才無德,永絕書香”。


《新婚賦》

【清·廖吟亭】


三秋令旦,七夕良辰。天上鵲橋,競渡牛郎織女;人間月老,撮合才子佳人。有譚君昌宜者,人才出眾,風流絕倫。求仙子於廣寒,盟定山海;牽紅線於繡幕,好結朱陳。高駕龍車,少郎風姿絕世;恭迎鳳輦,婀嬌瀟灑出塵。堂前鐘鼓齊鳴,嬌移蓮步;洞房花燭耀彩,絳點朱唇。爾乃乘此佳期,杯交合巹。

日之夕也,喜今宵吳宮大戰;月出皎兮,觀此夜楚王點兵。袒裼而前,夜戰不披甲鎧;鼓掌而上,上陣何需父兄。惹動娘子之師,大敵難克;擺開長蛇之陣,銳氣橫生。紹武將之威風,先從丹穴殺入;乘少年之血氣,打破赤壁鏖兵。一對雄師,闖入虎牢關口;二路元帥,並攻夾面堅營。打破秦關,水淹下邳,衝開蜀道,血染長平。其勢如中原逐鹿,哪怕它毛深溫厚;其勇如澶溪躍馬,且看我水到渠成。沙場血戰數合,大將力窮精疲;樵樓鼓打三更,壯士氣衰力沮。美人含羞討戰,小將軍為何停兵不前;英雄上馬揚鞭,大丈夫豈肯卸甲拽兵。復入不毛之地,再會插歃之盟。人嘶馬吼,龍爭虎鬥。背水一戰,失卻有囊之須;回馬三槍,正中無齒之口。

恨帝王之造歷,閏年閏月而不閏五更;怨天道之生人,長腳長手而不長三寸。英臺之夢之醒,金雞之翅之鳴。鄰國人多,爾速下馬投降;邊城將廣,誰敢搖旗吶喊。紅羅帳中,自有無窮佳味;青霄夜裡,另是一種乾坤。可喜哉,如子佑之與韓翠;可賀哉,似孟光之配梁鴻。桃夭即賡,今晚兩軍對壘;瓜蒂有種,來宵一戰成功。而今而後,唇齒相依,患難相顧。可知人間樂事,莫若新婚。


【賞析】

物換星移,文人已逝,我們要給這位把筆觸深到人們不敢涉獵之處的人一個公允、客觀的評價。以下文字僅從《新婚賦》的藝術特色與價值兩方面作膚淺的評述。

一、駢散結合,文筆灑脫,氣勢磅礴,歎為觀止。

文中駢句隨處可拾,如“天上鵲橋,競渡牛郎織女;人間月老,撮合才子佳人”、“可喜哉,如子佑之於韓翠,可賀哉,似孟光之配梁鴻”、“人才出眾,風流絕倫”、“恨帝王之造歷,閏年閏月而不閏五更;怨天道之生人,長腳長手而不長三寸”等句子,使文章整齊勻稱,駢句與散句的巧妙結合,使文章工整而不造作,自然而又清麗,信手招來的句子卻又恰到好處。

二、用“古代經典戰事”影射“閨房”之事。

古之《金瓶梅》書男女之情事,巫山雲雨之間,不免描之甚露,純自然描寫反而顯得粗不可耐,人們不免要左刪右除才使其露出芳靨。而《新婚賦》卻儲蓄委婉、百彎千轉,用“戰事”影射“閨房”之事,讀來讓人遐思萬千,不得不讓人驚歎其用筆之妙和入木三分的力度。如果把《金瓶梅》比作是一位嫵媚嬌豔潑辣的婦女,那麼《新婚賦》則是一位含情脈脈顧盼神飛的小家碧玉。

三、人物描寫細膩,詡詡如生,場面描寫宏大開闊。

人物外貌上,如對新郎譚昌宜之描寫,“人才出眾,風流絕倫”進行了白描勾勒,在“雲雨”場上卻盡顯風雲之能事,“袒裼而前,夜戰不披甲鎧;”“擺開長蛇之陣,銳氣橫生,”“衝開蜀道”“英雄上馬揚鞭”,一個在“雲雨”場上奮勇搏擊,誓死拼殺的“英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新娘初嫁時,其態“堂前鐘鼓齊鳴,嬌移蓮步;洞房花燭耀彩,絳點朱唇”,新娘嬌弱扶風、嫵媚動人的姿態牽人心魂,攝人魂魄。當“對手”氣衰力沮之時“含羞討戰”,使字裡行間充溢著一股生活氣息。場面描寫宏大磅礴。有句為證“闖入虎牢關口”、“打破秦關,水淹下邳”、“衝開蜀道,血染長城”、“澶溪躍馬”,戰爭場面與“閨房溫柔”水浮交融,藕斷絲系,難分彼此,其緊密結合之勢不得不讓人在歷史與現實之間縈繞。

四、美妙的意境,盎然的情趣。

通讀全文,我們可看到那些帶有性暗示的語言,如“長蛇”“丹穴”“一對雄獅”“虎牢關口”“二路元帥”“夾面堅營”“蜀道”“血染長平”“揚鞭”“不毛之地”“無齒之口”等,它並不影響文章的整體審美,恰恰相反,它營造了一種意境,抒寫了一種“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含蓄,這種“隔山打牛”的含蓄是《金瓶梅》望塵莫及的。

【附記】廖吟亭,恩施新塘人,清嘉慶年間秀才,通經史,才華橫溢,倜儻不羈。撰寫的廖氐譜派四十輩,沿用至今。表弟譚昌宜新婚,宴席上,他出口成章,吟出《新婚賦》,濟濟文士,無不折服得五體投地,據傳,嘉慶帝閱後評語:此人'有才無德,永絕書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