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同学与林彪打架,38岁当军统中将,坐26年牢,不写悔过书

文强是毛主席的表弟,自幼在表哥的熏陶下,树立了“当英雄”的志向,早年入党,官至川东特委书记。让人奇怪的是,文强后来居然成为军统中将,身居高位之后成为战犯,在监狱度过了漫长的26年。

1949年10月1日,当伟人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庄严宣布开天辟地的消息时,当年比他矮一截头、仰起脸来严肃表示“也要当英雄”的小表弟文强,作为战犯被关押在高墙之内,郁郁寡欢。

他一共坐了26年牢,即便出狱了,仍然心怀愧疚,没有脸面再见大表哥,更没有脸回湖南见“江东父老”。

黄埔同学与林彪打架,38岁当军统中将,坐26年牢,不写悔过书

文强曾经是八一南昌起义队伍中的光荣一员

文强参加过北伐、南昌起义,和党内军内不少元老级人物熟识。他是毛主席的表弟,朱德是他的老领导,周恩来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在黄埔四期,他还当过林彪的班长,曾因枪支走火与林彪打过架,其经历十分特殊。

黄埔同学与林彪打架,38岁当军统中将,坐26年牢,不写悔过书

黄埔时期的林彪,与文强系同班同学

1907年,文强生于长沙。文家是文天祥的后代,家境殷实,因为祖上当过大官,文家在门口醒目位置悬挂了一块厚重的牌匾,据说是皇帝所赐,当地人说文官看到这块牌子要下轿,武官则要下马。

文强的父亲文振之,是同盟会成员,早年到日本留学,与孙中山、黄兴均是好友,曾担任蔡锷的贴身秘书。文强小时候,到了晚上,家里经常有人来访。他们大多神情严肃,军人打扮。文强好奇地问母亲:“这些人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晚上来,而且说话声音都那么小?”

母亲满脸焦虑:“他们是在闹革命呀,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让别人知道,我们可是要被杀头的啊!”

黄埔同学与林彪打架,38岁当军统中将,坐26年牢,不写悔过书

在黄埔军校,文强与林彪、周恩寿等人一起入党,周总理是他们的介绍人、监誓人

闹革命为什么要杀头?这让文强非常迷惑,他很想知道什么是革命,怎么才能去革命。

后来真正让文强知道什么是革命的,是他的大表哥。

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是文强的一个远房姑妈。文强在长沙读书时,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告诉过文强,自己的母亲是文强的姑妈,按照辈分,文强要叫表哥才行。

第二天,文强见到毛主席后,大老远就开始喊大表哥。毛主席比文强大10多岁,对这个亲戚本来交往不多,一时没反应过来。文强赶忙解释,毛主席笑呵呵地说:“现在你才知道结亲戚呀。”

从此,文强开始叫毛主席大表哥。因为文强生性倔强,喜欢和毛主席争辩,经常争得面红耳赤,实在争不过,文强就开始耍赖:“你知道什么嘛!嘴里就只有革命!”

随着年龄的增加,文强从毛主席身上逐渐感受到什么是救国救民和不怕牺牲的志向和勇气。一天,他对大表哥说:

“我也要革命,也要当英雄!”文强稚嫩的脸上,流露出与年龄不符的坚定和勇气,给毛主席留下深刻印象。

1925年秋,文强考入黄埔军校,认识了周恩来。不久,在周恩来的介绍下入党。1927年8月,文强参加南昌起义,一步步走上干部岗位。1930年,文强任川东特委书记,管辖23个县,文强曾经自豪地说:“那时候,我的根据地是最大的!”

1931年秋,文强因叛徒出卖被捕,后营救出狱。然而,当时正是王明掌权,可谓“怀疑一切”,曾经被捕的文强成了重点审查对象,最后被认定有“失节行为”,受到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

黄埔同学与林彪打架,38岁当军统中将,坐26年牢,不写悔过书

生性倔强的文强感到自己受到很大委屈,内心极为不服,四处申诉,但无济于事,最后写了一封信给上级:“你革你的命,我革我的命。Goodbye!”遂愤然出走。

文强辗转来到上海,本来是想找自己敬重的入党介绍人周恩来申诉,请他主持公道,但因故没能找到周恩来。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重大变化。

1935年,文强回到长沙,以报社记者的身份宣传抗日,因为写了一篇文章,文强被追捕。在他四处逃难的时候,遇到了黄埔同学廖宗泽。廖宗泽见文强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就把他介绍到浙江警官学校任教,而当时的浙江警官学校校长是戴笠。

黄埔同学与林彪打架,38岁当军统中将,坐26年牢,不写悔过书

在军统局长戴笠的提携下,文强官运亨通,38岁提任中将

戴笠见文强前来投奔,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参谋,还让文强给小蒋“授课”,点评局势。后来,文强加入了戴笠执掌的军统。

珍珠港事件发生前,文强根据情报分析日军将偷袭珍珠港,但盟军怀疑情报的真实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大家对文强刮目相看。1942年,文强出任军统华北办事处处长,策反了华北、东北的一些伪军部队。由于功劳大,1945年,文强被蒋氏钦点升为中将,时年38岁,成为蒋军中最年轻的中将之一。

黄埔同学与林彪打架,38岁当军统中将,坐26年牢,不写悔过书

文强在军统春风得意

1948年9月中旬,文强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副参谋长,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俘虏。被俘后,文强被关押在功德林监狱。因文强性格执拗,对当年被处分之事仍然耿耿于怀,认为是组织冤枉了他,才导致其脱离组织、走了歧途。因而在改造期间,他拒不悔过,拒绝写认罪书。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后,要求他必须改造好。正因为这个原因,后来虽然特赦了多批战犯,文强均不在其中。

黄埔同学与林彪打架,38岁当军统中将,坐26年牢,不写悔过书

新中国特赦战犯

1959年10月1日,文强作为战犯代表参加了国庆观礼,他欣喜万分、夜不能寐,写下“形势逼人焉再误,喜情如醉耳边驰”的诗句,表达渴望重获新生之意。但在特殊年代,战犯特赦工作停止了。直到1975年,文强长达26年的战犯生涯终于画上句号。文强被特赦后,重病中的周恩来把他召到医院。度尽劫波的师生见了最后一面,文强感慨地对周恩来说:“是我不识时务,误入歧途,无颜再见大表哥!”

出狱后,文强曾作诗《顽石点头难》,表达自己的心迹:“金石为开真理剑,春风化雨感人篇。当年痛惜江南泪,醒后方知悔恨天。”

1985年,小蒋派人告知文强,鉴于他长期被关押改造,台岛方面可给他一笔100万元的补偿金和一幢房子,可住美国,也可去台岛。文强虽有一子一弟在美国,但拒绝了小蒋:“我是这种人吗?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是感恩的。如果拿了这些钱,有辱祖宗文天祥,我连一天的好觉都睡不安稳。”

黄埔同学与林彪打架,38岁当军统中将,坐26年牢,不写悔过书

晚年文强


黄埔同学与林彪打架,38岁当军统中将,坐26年牢,不写悔过书

晚年文强

后来,组织安排文强在政协工作,他晚年致力于两岸工作。2001年10月22日,文强以94岁的高龄辞世,结束了坎坷又传奇的一生。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