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古琴老師挑琴的小竅門

彈琴需要一張琴,

如何選擇一張合適的琴?

是許多初學者非常頭疼的事情。

自唐朝古琴定型後,千年一直延續著傳統手工藝斫制,它還沒有嚴格的製作標準,靠的是傳承與斫琴師的製作經驗。

古琴品鑑的標準也不太統一,古時品琴有九德“奇、古、透、潤、靜、圓、勻、清、芳 ”。對沒接觸琴過的古琴初學者來說,這較難。那初學者該如何判斷琴的優劣呢?這裡提供些小竅門供大家參考。

一個古琴老師挑琴的小竅門

1、硬件配置:良材善斫

看琴材

良材善斫是一張好琴的前提。古琴由琴面和底板兩塊木板合成。琴面多用桐木、杉木或松木,琴底多用梓木,說桐木琴或杉木琴即指面板用材。老木材更有利於琴體振動,但其價格貴些。

現在桐木多用於低端琴,杉木多用於中高端琴。購琴時琴材無法判斷年代,有用新木材做舊的,有虛假宣傳的等等。真正百年老杉木、鹿角霜大漆琴,價格不會太便宜,勿存僥倖。

一個古琴老師挑琴的小竅門

筆和紙有價,但有人讓它們活起來了,就有可能無價了……琴亦如此。初學者可以優先考慮斫琴名家的琴,他們的琴更靠譜些,中高端琴亦有收藏價值。今傳下來的數量有限的唐宋古董琴,皆出自那時斫琴名家之手,而清朝琴現存相對較多,但不少還不如當代的新琴,時間也無法改變庸琴本身。

2、常見的毛病:音不勻,無韻味,難按彈

購琴務必要試彈,不管是否“懂”琴。專業的琴館會幫你調準弦、演示,並讓你試彈的。大家不用難為情,都是從新人開始的,不會有人笑話你。試彈中以下幾個常見的毛病要注意。

一個古琴老師挑琴的小竅門

抗指。即琴絃離琴面較高,按弦時很費勁。抗指是相對的,比如有人剛開始用抗指的琴,時間久了養成了用力按弦的習慣,在彈落指舒服的琴就覺“沒那個勁”,這樣左手的靈活性也可能大打折扣了。怎麼算不抗指呢?左手大指在567弦的五徽至二徽位置按彈下,感受下按弦費不費勁,若要很大力才能壓下去,走音時也較費力,就是抗指。

沙音、打板。即琴絃在振動時,觸到了琴面產生的“呲呲”雜音。沙音聲較微小,打板聲音大些。一般是因琴面不平整或琴絃質量問題導致的。可先下散音,再用按音(從徽外依次快速按彈到二徽位置)試試,看看是否有聽到異響。初學可能會因右手用力方式不對,導致人為的沙音或打板,這個需要區別開。

一個古琴老師挑琴的小竅門

散音、泛音、按音音色是否統一?初學者可能不太會彈,沒關係,讓琴社老師幫你試。只要音是準的(一定要準的),勻不勻大概是可以聽出來的。現在許多入門琴的,音是不勻稱的,初學者都習慣把“價格低廉”的琴,誤認為是入門練習琴,這是個較大的誤區。一張入門琴最起碼音色應該是勻稱的,而且要有點韻味兒。

琴是否有韻?散音只能聽到基頻聲音,走音沒聲,是不少偽練習琴的特徵。時常有學員帶著琴過來幫著調音上弦,接觸過不少此類琴,它很難讓你心靜下來好好彈琴。如果你跟琴家錄音對彈,假如模仿不出他彈的味兒來,可能不是你彈的原因,也很有可能是琴的原因。初學者在購琴時,同樣需仔細聽琴師試彈的琴是否有韻味,有沒有音出來後很呆板。可用預買琴和更高級別的琴對比,這樣對比更易聽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