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少年成名的白居易為何感情坎坷,真愛不能娶而含恨終生

少年成名的白居易為何感情坎坷,真愛不能娶而含恨終生

今天要說的是白居易的辛酸情史。神童詩人白居易十六歲時,到長安應舉,遵照當時的習俗,他帶著自己的文稿向京城名士顧況拜訪求教。

顧況是當時名冠天下的學者,他工於詩畫,又繼承杜甫的現實主義傳統,是中唐新樂府詩歌運動的先驅,在當時詩壇舉足輕重。

故事:少年成名的白居易為何感情坎坷,真愛不能娶而含恨終生

顧況看到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少年前來拜訪自己,心裡不禁有些輕視。顧況首先看到這位少年遞來的文稿上寫著“白居易”三字時,他對著眼前的少年,隨口就說道:“長安米貴,居之不易!”

顧況雖然有點輕視少年白居易,故意拿他的名字打趣,卻也有言外之意,那就是說在大唐王朝的都城長安裡,一般人也不好混飯吃啊!

可是,當顧況翻開白居易的文稿後,看到裡面的小詩《賦得古原草送別》(即《草》)時,不由肅然,他信口讀出聲來: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隨後,顧況一口氣將白居易的文稿看完,不由地讚歎道:“我以前認為現在沒有大手筆來繼承前世的大家,今天看來,我是錯了。剛才,我對你戲言‘長安米貴,居之不易’,認為你在長安不容易站住腳。看來我該改一下說法了,應該是‘長安雖然米貴,但你居之甚易!’”

白居易得到名士顧況這樣的稱讚以後,名聲在京城裡開始大震。

然而,這樣一個天才詩人,他的愛情之路卻是充滿坎坷,終其一生,辛酸淚無數把,他本身就是一首長恨歌。

故事:少年成名的白居易為何感情坎坷,真愛不能娶而含恨終生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一個“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不久,家鄉發生戰爭。藩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餘州,戰火燒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歲時,任鞏縣令的祖父卒於長安,緊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縣令(公元780年),一年後因白季庚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別駕,為躲避徐州戰亂,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離安居。10歲的白居易得以在符離度過了青少年時光。而白居易聰穎過人,讀書十分刻苦,讀得口都生出了瘡,手都磨出了繭,年紀輕輕的,頭髮全都白了。在符離,白居易與一個比他小4歲的鄰居女子相識,她的名字叫湘靈,長得活潑可愛,還懂點音律,於是兩人就成了朝夕不離、青梅竹馬的玩伴。到白居易19歲、湘靈15歲時,情竇初開,兩人便開始了初戀。白居易有一首詩名為《鄰女》,追敘了十五歲的湘靈,並讚美湘靈的美麗和她悅耳的嗓音。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

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故事:少年成名的白居易為何感情坎坷,真愛不能娶而含恨終生

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27歲的時候,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離開符離去江南叔父處。一路上他寫了三首懷念湘靈的詩。分別是《寄湘靈》、《寒閨夜》和《長相思》。其中《長相思》這樣寫道:

“九月西風興。月冷霜華凝。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二月東風來,草拆花心開。思君春日遲,一日腸九回。妾住洛橋北,君住洛橋南。十五即相識,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蔓短枝苦高,縈迴上不得。人言人有願,願至天必成。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由詩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與湘靈經過17年的相處和8年的相戀,感情已經很深了。離別後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慮過結婚問題。但是湘靈擔心她家門第低,攀不上白居易。最後表示了“願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懇切願望。

故事:少年成名的白居易為何感情坎坷,真愛不能娶而含恨終生

白居易在貞元十六年(800)29歲時考上進士,回到符離住了近10個月,懇切向母親陳氏要求與湘靈結婚,但被封建觀念極重的母親拒絕了。白居易懷著極其痛苦的心情離開了家,貞元二十年(804)秋,白居易在長安作了校書郎,需將家遷至長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親允許他和湘靈結婚,但門戶大於一切的母親,不但再次拒絕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遷離時,不讓他們見面。他們的婚姻無望了,但他們深厚的愛情並沒從此結束。白居易以不與他人結婚懲罰母親的錯誤,並三次寫了懷念湘靈的詩:《冬至夜懷湘靈》、《感秋寄遠》和《寄遠》。

元和元年(806),年逾六旬的陳氏又一次逼白居易成家,白居易斷然拒絕,因為他心中只有湘靈。要結婚就與湘靈結,可是母親堅決不同意。痛苦中的白居易寫下了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在詩中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表達了他與湘靈的願望: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故事:少年成名的白居易為何感情坎坷,真愛不能娶而含恨終生

808年,白居易37歲時,母親陳氏以死相逼兒子結婚成家,無奈之下,白居易經人介紹與同僚楊虞卿的妹妹結了婚,但婚後的白居易依然心心念念著湘靈。

811年母親陳氏一次賞花不幸墜井去世,白居易離職丁憂,回到下邽守孝三年,在這期間,還寫詩思念湘靈,例如《夜雨》、《感鏡》等。814年,43歲的白居易回到長安,授太子左贊善大夫。第二年,白居易蒙冤被貶江州途中,和楊夫人一起遇見了正在漂泊的湘靈父女,這時白居易已經44歲,湘靈也40歲了,但還未結婚。白居易與湘靈抱頭痛哭了一場,可是,兩人要續前緣已是不可能了,悲痛之餘,白居易寫下了題為《逢舊》的詩。詩中寫道:“我梳白髮添新恨,君掃青娥減舊容。應被傍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這首詩裡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詩中的恨與《長恨歌》的恨是一樣的。

故事:少年成名的白居易為何感情坎坷,真愛不能娶而含恨終生

據說白居易當年在符離居住時,湘靈姑娘曾送給白居易一雙自己親手做的鞋子,白居易一直保存著,多年來,不論在朝在野,走到哪裡就帶到哪裡。元和十一年(816)夏天,白居易在翻曬衣物時,再次見到了他已保存了十八年的湘靈在和他私訂終身時給他做的一雙鞋子,情不自禁,又寫了《感情》一詩:“中庭曬服玩,忽見故鄉履。苦贈我者誰?東鄰蟬娟子。因思贈時語,特用結終始。永願如履綦,雙行復雙止。自吾謫江郡,漂盪三千里。為感長情人,提攜同到此。今朝一惆悵,反覆看未已。人只履猶雙,何曾得相似?可嗟復可惜,色暗花草死。”

直到白居易53歲的時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滿回洛陽途中,特地選擇經過符離,去看望湘靈,可是湘靈住處已換了人住,而湘靈已不知去向,白居易與湘靈之間這段長達35年之久的戀愛悲劇才終於結束。

故事:少年成名的白居易為何感情坎坷,真愛不能娶而含恨終生

然而,湘靈在白居易的心中始終放不下,對湘靈的牽掛一直伴隨著白居易的一生,緣分總是那麼陰差陽錯,人生總是那麼造化弄人,《長恨歌》中的結束句一語成讖,白居易與湘靈姑娘的遺憾真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