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家人的过分宠爱导致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太差吗?

蘑菇咸鱼


有可能,现在生活好了,物质条件比较丰富。孩子们都在家长的细心呵护下长大,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历练。一般家庭的孩子都是这样。

新闻中时常会有孩子因承受力太差而导致走上绝路的,每每看到这种新闻很心痛,就会联想到自己的孩子,反思是否给予孩子的太多,也害怕孩子禁不起一点打击,所以我比较重视生活中除了学习外,对他们其他方面的培养,比如洗衣服刷鞋、做家务、做饭、买东西后必须一起分担,坚持一项体育运动,偶尔打压等,这些都可以提升孩子的抗打击能力。

但其实不必太担心孩子没有承受力,承受力都是被环境所逼出来的。他没有遭遇到那样恶劣的环境,你怎么知道他没有承受力?有可能只是他承受力的潜质没有被逼出来而已。

老话说的好,人有享不了的福,没有遭不了的罪。是否要享福你可以选择,遭罪却是被动的,你不想承受也必须承受。

所以不必太过于担心孩子没有承受力。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太过于的溺爱,爱他七分足已,剩下三分爱自己。



春天里的小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孩子的教育和宠爱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升级。

我是一个80后人,对80后孩子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也是深有体会的,那时的我们从上小学开始几乎都是自己去,长大一点后就会帮助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反正大人不会让你闲着。

现在的孩子从早晨起来给他穿衣服,到每天的接送就连放学后的书包有的家长都乐以效劳,生怕累着孩子。

其实这样的現象还是挺普遍的,本身现有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然后可能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宠着,要什么买什么,无论什么要求只要是孩子要都会满足。

然而,就是因为这样的宠爱,让孩子有了依赖觉得,总觉得自己不用努力,也不用干什么只要有家长在一切都是可以得到的,也无需考虑其他事情。

就是因为这样的思想及环境就让孩子慢慢的失去了独立,他总会想着没有必要努力,反正有人宠我,我要什么事情家长都会给我撑着。所以孩子一旦有了这样的事情,当他真正遇到问题,遇到困难时可能就束手无策,根本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因为他重来就没有经历过。

所以对于孩子不能太宠,天下所有的父母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需要一个度,因为所有宠他的人总将会老去,不可能一直陪着他,不可能一辈子为他挡风遮雨,也应该教他或者让他感受一下社会同时适应社会。毕竟是人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适应人。



云淡风轻lc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的社会不必以前社会,以前我爸爸那代养我的时候 要忙着挣钱 家里老的要忙着做农活 哪有时间管你,在看现在好多都是独生子女,双方都有父母,而孩子只有一个,其实现在的孩子不是爸爸妈妈宠坏的,好多是爷爷奶奶宠坏的,在爷爷奶奶眼里不能打不能骂,看别人家的孩子有什么 自己家的孩子也应该有。

就拿我家孩子来说,有时候他说我要卖个玩具 我不同意,而他就会生气说我对他不好 说奶奶好,这就导致了 管理不好,所以说孩子还是要父母自己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谢谢



我是波妞呀哈


家人的宠爱是绝大部分原因!

记得小时候爸妈对我的男女混合双打,到后来老师教鞭下的成长,再到后来社会无情的巴掌。成就我今天内心无比的强大。

而如今的家长,不是单单的宠物,而是忘我的溺爱!家庭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环节,有句俗话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是因为他穷,而是因为从小肩膀上需要承担的责任。

当今社会的父母早已忘记如何让孩子成长,在当今父母的心里孩子是冷不得,热不得,打不得,骂不得。孩子从小在这种溺爱的环境下长大,他的心里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得。直达长大后才会知道社会是多么的无情,大浪是如何拍打沙滩。十几二十年后他才第一次知道挫折,知道困难。但他的内心早已脆弱如纸,轻轻一碰便出现漏洞。

我们可以关爱,请不要溺爱,也许我们认为是对孩子最好的关怀,但最终换来的是他未来的不顺。

直到现在我也不恨爸妈,反而很爱他们。因为他们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活,感谢他们让我懂得人情的冷暖。感谢他们让我激流勇进。

家长们,请给孩子成长的机会,也许换来的是你一生的放心。


这个酒馆有点甜


看到这个问题之前刚刚读了一篇有关于孙杨以及其母亲的文章,先大概介绍了一下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运动员,曾是学校的体育教师。然后叙述了几个方面来说明他母亲对他的溺爱以及管控。

其一,是生活方面的,一个伟大的母亲,解决孩子的衣食住行,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是孙杨的母亲的行为堪称溺爱,文中说孙杨六岁还是母亲给系鞋带。

其二,是学习方面的,我觉得也是教育方面的,因为溺爱孩子,当孙杨的教练因为孙杨当中换泳裤而教训他时,孙杨的母亲坚决换了教练,说他伤了孙杨的自尊。也就是说,她溺爱孩子到,我不管可以,但是我也不希望别人管。或者说,必须按照我的方式管,哪怕是溺爱的方式。

其三,是私生活方面,她控制孙杨的择偶,她不喜欢的女朋友,孙杨就得分手。当然我觉得这跟溺爱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她劝而已分手的话语里少不了“我是你妈妈我那么爱你怎么能坑你。”

其四,就是在工作方面。我们都知道,孙杨是一位杰出的运动员,给我国挣得了很多荣誉,这一方面我们谁都没办法否定。可是一些其他的方面,孙杨表现并不突出,比如团队代言事件,唯独他用国旗挡住了品牌logo,证明在母亲的授意下他要独立出团队吗?这对于一个队伍来说是比较不利于他的工作成长的,也许其母根本不在意孙杨在团队中被人怎么看吧。还有就是一些综艺节目中,孙杨的表现带来不少讨论,比如把撒贝宁扔进泳池并使其撞上泳道。可能都是无心之失,但是无心恰恰反应出孙杨性格跟处事。

最后我们知道,在这次事件的初始,他摔碎了检验的血浆并且拒绝尿检。当然有质疑工作人员专业度的初衷,可是如果他心里承受能力足够强,能够承受结果以及能够成熟的按照流程处理事情,他就不会被诟病。

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证明了家长的溺爱对孩子性格造成的负面影响。

毕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最大的。

不过如果孩子承受能力太差,作为家长的也要多方面寻找原因,正确的教育孩子,多学习,跟孩子一起成长。

最后,由于举了孙杨的例子,如果对他个人或者粉丝若造成影响,深表歉意。


李同学lucky


家长注意:10大溺爱行为导致宝宝性格缺陷害

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宝宝的识字经验,我家孩子3岁开始我就和他一起看书,但不会动的书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欢,后来我开始寻找动画类的教育材料,前后使用过多款早教类的应用,普遍存在广告频繁、在未知孩子学习效果的时候就开始收费,直到我发现了【猫小帅识字】应用可积累识字量,养成阅读好习惯,快速适应幼小衔接。


小林子啦啦啦


我很理解为什么家里的大人会过分的宠爱孩子,因为在大人小的时候,有温饱就可以了哪还有宠爱一说。所以,才导致现在的大人把自己缺失的给了孩子,同时也体现出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高了,日子好了。可是让孩子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好吗?在自己家里不管你多宠爱溺爱,是你在家里把他圈起来了不受外界的打扰,可是孩子大了想出去闯荡了,你要拦着吗?让他做井底之蛙吗?不想孩子有出息吗?你护着他,他也许觉的理所当然,不畏惧,不惧怕任性的做事,不担心后面的路怎么走。人生的路本来就不平,高底起伏,坑坑洼洼,掉到一个坑也许可以觉的新鲜的豪迈的站起来,那后面还有许多这样的那样的洼呢?可能下一个小小的洼就站不起来了,因为他没有遇到过挫折,没有主见,没有能力处理,更没有承受能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2c88b374f2f4fbcb922ef8faee714f7\

倔强的小鸟依人


根据研究发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是一辈子的。除非在成年了之后,有意识去疗愈自己去突破那些牢笼,但这需要不少的反复实践、反复坚持,可以用剥掉一层皮又或者脱胎换骨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还需要金钱的支撑,因为疗愈师、催眠师、指导师的费用普遍比较高。原生家庭影响不好,代价是挺高的。

一个人的性格养成是多方面的,就比如我有朋友很讨厌洗碗做家务,了解知道从小家里为了让她好好充分利用时间读书,从不让她干活家务,也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成年之后她很讨厌做饭洗碗,她宁愿出去外面吃,哪怕再贵都行。

比如我有朋友从小家里因为她是女孩子怕她受伤怕她被别人欺负,把她保护得犹如笼子里的小鸟,路都是家里铺好的,什么都不需要考虑什么都不需要操心,只需要照着铺好的路走就行了。最后她成年了出去工作之后,处处碰壁,承受能力非常低,为人处事天真得让周围的人惊叹不已。

比如我有朋友在小时候,因为父母脾气不好经常对他大吼大叫经常在他面前吵架,导致他成了一个没有自我只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人,在外面唯唯诺诺在家里对妻儿脾气非常暴躁。

一个人在6岁以前对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懂开车需要驾驶证,只可惜很多家长不懂养育孩子,其实也需要“培育证”,只不过驾驶证是强制性要求的,而这个所谓的“培育证”没有强制性要求。

所以,幸运的人一生将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将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魔法时光宜


这话现实当代父毋对孩子大过于宠爱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承受吃苦方面的教育,惯坏孩子只要孩子有要求尽量予以满足,成了饭来张口,物来伸手的懒习惯,总之一句话娇生惯养这成了社会一道风景线,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好事,呼吁全社会都来纠正父母这一教养孩子的不良习惯!


刘来兴104


一个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孩子,一旦受到否定,心理落差肯定是很大的。但过分宠爱只是不利于孩子抗压能力的增强,并不是直接原因。

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心智不如成人,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比如说,可能在大人看来,作业写错被吵两句没啥大不了的,你改正就行了。不明白为什么孩子还会有失落感会哭。要知道,这就跟你工作被领导批评是一样的感受。

随着孩子心智逐渐成熟,抗压能力会在日积月累中慢慢变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