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平公主在和侄儿李隆基争夺权力时失败了?

头号看电视


历史上太平公主因参与诛杀张昌宗、张易之有功,而受封为“镇国太平公主”,710年,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企图发动政变,她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废掉李隆基。不料宰相魏知古知道了谋反的秘密后告诉了李隆基。李隆基先发制人,首先召见左、右羽林将军常元楷和李慈二人,先将他们斩首,然后迅速除掉了参与阴谋的其他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山寺,“三日之后,在府邸被赐死。


太平公主是具备一定能力和谋略的,可为什么在与李隆基的斗争中败下阵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太平公主手下龙蛇混杂,无鼎力之臣辅佐。

唐睿宗李旦复位后,十分宠信太平公主,太平一时权势熏天,甚至威胁到了太子李隆基。太子党李隆基璟和姚元之于是说服睿宗把太平公主派出京师,太平公主十分生气,加快了自己势力的发展。李隆基知道后,为了缓和矛盾,上奏把宋璟等人贬逐到外地,睿宗很是高兴,太平公主遂用亲信弥补空缺,势力越来越大。

睿宗当皇帝的时间只有两年,再加上当太上皇继续掌权的一年,也不过三年时间。在这三年之中,太平公主虽然势力强盛,号称“七位宰相,五出其门”,但是她所能控制的官员其实很有限,仅仅限于最高层,缺乏真正的社会基础,这样的控制是不稳定的。


太平公主培养势力多以金钱和官职来拉拢一些被罢黜的官员,“谓儒者多窭狭,厚持金帛谢之”。如窦怀贞,是中宗时期有名的势力小人,他跟随韦后唯命是从,跟韦后党羽相互勾连,祸害朝政,后来韦后失势,窦怀贞立现小人本色,“手斩其妻”并宣布与韦后断绝关系,后被太平公主重金诱惑,又东山再起竟然做到了丞相的位置。

还有因贿赂被免职的崔堤,尽管有种种恶行,但依然太平提拔到丞相的位置,太平公主就是拉拢这些人为自己所用。这些人不是以如何将国家治理好为宗旨,而只热衷于权力,热衷于维护太平公主的私利。就品德和能力而言,他们远不如李隆基手下的宋璟、姚崇、张说等臣僚。这些干部目光短浅,只为争名夺利,太平公主也被自己能够控制半个朝廷冲昏了头脑,于是铤而走险,和李隆基走向对抗,最终以失败告终。

2、太平公主政治上缺乏长远谋略,”斜封制”不得民心。

睿宗在位的三年中,太平公主参与政治最深。太平公主在生活中暴敛财物,骄奢淫逸,并纵容手下夺民财产、与民争利,从而失去了民心。同时在政治上只一昧争权,实现干预政治的愿望。

唐中宗时,安乐公主、长宁公主、上官婕妤、尚宫柴氏等一批女人干预政治,制定了“斜封”授官的政策。就是说,如果按正常程序授官,是由皇帝下诏封好交中书省办理,而这些女人则纳贿授官,只要交钱三十万,那怕你是商贾屠夫,也可以授你官。这时的授官为了区别正常方式,就另写诏书“斜封”后交中书省办理。这种官叫“斜封官”。当时以这种方式得官的“凡数千员。内外盈滥,无厅事以居”。


“斜封官”是女人干预政治的一个标志,睿宗初即位,姚崇、宋王景将这数千“斜封官”全部停罢,但四个月后,在太平公主干预下,“斜封官”又全部恢复了。在太平公主看来,“斜封官”存在与否,是女人能不能干政的一个象征,但对民众来说,它却是一种腐败政治的体现,所以当时人说“姚、宋为相,邪不如正;太平用事,正不如邪”。

3、以公主身份夺权,名不正言不顺

太平公主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即自从武则天称帝,将唐朝改姓“武”以后,朝野上下对女人干预政治有一种本能的警惕。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任何“女人干政”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韦后、安乐公主如此,太平公主也不例外。

在名分上,传统伦理决定了武则天对儿子有绝对的权威,而太平公主对侄子则没有这样名分上的优势。武则天是李家媳妇,而太平公主是李家女儿。历史上以皇后、太后的身份当权大有人在,但以公主身份当权的却绝无仅有。

综上所述,太平公主虽然有政治抱负和一定政治能力,但是出于以上原因,她离当皇帝的目标始终非常遥远,不可能在这场皇权争夺战中取得胜利。


独钓秦时月


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女儿,在唐隆政变中与侄子李隆基一起诛杀韦氏集团,而后势力大增,与皇帝李旦不相上下,但被登基的李隆基先手铲除,原因一是武氏、韦氏集团被除后人心统归李氏;二是睿宗李旦先行禅位给李隆基;三是李隆基个人魄力和综合实力很强。


一、民心思归李唐

1. 武则天恐怖统治深重阴影

当年,武后谋夺李氏江山时,采取了一系列残酷措施,镇压、消灭唐朝宗室和臣民,一是大肆鼓励告密,国家提供驿站车马和饮食,对符合旨意的还破格提拔;二是重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酷刑逼迫,四处牵连,被杀头、贬官者不计其数;三是大肆屠杀李唐宗室,废黜李弘、李贤太子位乃至李显、李旦的皇帝位,镇压李冲、李贞等藩王起义,逼杀安南王、韩王、鲁王、黄国公、东莞郡公、常乐公主等宗室,李唐一族被屠杀殆尽。而后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还政唐中宗并退位,恐怖统治方告结束。

2. 韦氏集团朝政混乱

神龙政变后,虽然唐中宗李显登位,但对其妻子韦后、女儿安乐公主十分宠溺,据说被幽禁房陵时,与韦后约定:“一朝见天日,不相制。”韦氏遂联合武三思、武崇训等联合操持朝政,架空并传言毒死了李显。当时,虽然太子李重茂被立为皇帝,但韦氏立自己家人控制禁卫军,意图学武则天临朝听政,“皇太后临朝,温总内外兵,检护宫省。”随后,为进一步控制朝政,乃至登基称帝,韦氏联合集团实力意图对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下手。李隆基知悉情况后,在未告知其父亲李旦情况下,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氏集团,逼李重茂退位后,扶李旦登基为帝,史称“唐隆政变”。

《新唐书 · 睿宗本纪》载,相王泣曰:“赖汝以免,不然,吾且及难。”

3. 群臣支持李氏统治

唐隆政变后,李旦一方面立儿子李隆基为太子,一方面给予妹妹太平公主很大信任和权力,以寻求二位功臣的政治平衡。期间,太平公主(方额广颐,多阴谋,后常谓“类我”)利用这些特权,升迁任免朝廷宰相以下的文武百官,权势一度超过皇帝李旦,“朝廷大政事非关决不下,闻不朝,则宰相就第咨判,天子殆画可而已。”

在太平公主的的势力集团中,朝廷七位宰相中有五位,其他百官更是数不胜数。但当时朝廷好不容易回到李唐手中,有很多大臣仍然忠于李唐,屡次阻止太平公主意图废掉太子的阴谋,如中书令韦安石劝阻李旦听信谣言、吏部尚书宋璟奏请将太平公主出居洛阳、兵部尚书郭元振率兵保护等,使李旦逐渐倾向支持李隆基。

《新唐书·玄宗本纪》论,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绝而复续,中宗不免其身,韦氏遂以灭族。

二、李旦倾向李隆基并提前禅位

公元712年,李旦不顾太平公主的劝阻,以出现彗星为由禅位给李隆基,自称太上皇。此举直接确定了李隆基帝位的合法性,让李隆基更容易得到群臣和军队的支持;同时直接打乱了太平公主夺权步骤,堵死了太平公主听政、辅政等间接夺权的方式。但是,这也激化了新皇帝和太平公主的矛盾,不得不来一个谁死谁生的了断。

三、李隆基有魄力、有实力

当时,太平公主集团包括宰相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晙、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胡僧惠范等,在和平方式难以取胜后便想发动政变,准备带领御林军从北面、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并计划在李隆基饮食下毒,推翻李隆基统治。

李隆基知悉消息后,决定先发动行动,首先亲率亲信十多人,与重臣三百多家兵一起,杀死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李慈,擒获了贾膺福、李猷,再杀宰相岑羲、萧至忠,窦怀贞自死,迫使太平公主逃入佛寺并被赐死,史称“先天政变"。这样,唐玄宗扫除了权力道路上的全部阻碍,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随后改年号为”开元“。


结语:太平公主图谋夺权篡位,既是逆历史潮流、逆彼时人心,又遇退位支持的李旦、杀伐果断的李隆基,失败是必然的。


文殳子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诛灭了企图反叛的太平公主一党。按说,太平公主的实力远在李隆基之上,那她为什么败亡的如此迅速,就原因来说小编觉得主要有两点:一是李隆基先行动手,掌握了主动;二是李隆基以皇帝的名义诛杀叛贼,站在了舆论制高点。

太平公主权势显赫

唐中宗李显被韦后毒死后,韦后立中宗之子李重茂为皇帝,韦后开始临朝称制,并企图效仿武则天称帝。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韦后一党。之后,太平公主逼迫李重茂禅位给唐睿宗李旦,李隆基被封为太子。

太平公主凭借政变之功权势显赫,且深受睿宗李旦的信任。李旦经常与太平公主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针,朝廷大事都需先有太平公主定夺,然后经过太子李隆基,他们同意后李旦才拍板决定。太平公主的要求李旦基本都会应允,所以朝廷大臣纷纷投入到太平公主的阵营,朝廷七位宰相中有五人出自她的门下,文武百官有一半依附于太平公主。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矛盾重重

身为太子的李隆基英明神武、满怀抱负,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则是一心要干预政治,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李旦一心想做个和事佬,一边是儿子,一边是妹妹,他尽力维持着双方势力的均衡。太平公主不断想利用李隆基非嫡出的身份废掉这个厉害的太子,却未被李旦同意。

公元712年,李旦终于打破了这个平衡,他正式宣布退位为太上皇,传位给李隆基。但是,在太平公主的提议下,李旦保留了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及大政方针的决策权。

太平公主密谋夺权

李隆基登基称帝,对于太平公主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为此,她开始采取各种手段企图谋害李隆基。

她的第一个方案是:派人暗杀。由太平公主安插在李隆基身边的卧底宫女元氏在汤药中下毒鸩杀李隆基。假如行动失败,立即执行第二个方案:发动政变。计划是兵分两路,一路由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和右羽林大将军李慈率领羽林军突入武德殿(玄宗举行朝会、批阅奏章的地方),诛杀李隆基;另一路由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四位宰相率卫兵在南衙(中央各机关所在地)响应,控制帝国的政治中枢。政变时间定在先天二年七月初四。

计划泄露,太平公主失败

太平公主的这个计划是相当完美和厉害。可是,这个计划被宰相魏知古全盘获悉了,魏知古本是处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中立,在这紧急时刻他倒向了李隆基并告知了计划详情。

公元713年七月初三,李隆基紧急向亲信发出了行动指令。首先,他命龙武将军王毛仲率三百余名万骑卫士埋伏在虔化门,同时发出一道敕书,紧急召见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和右羽林将军李慈并将其诛杀。解决掉常元楷和李慈,禁军就完全掌握在李隆基手中,之后他迅速派出各路人马抓捕太平公主的党羽。太平公主仓皇逃出长安,躲进了终南山的一座寺院,在那里整整躲了三天三夜。回到长安后,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赐死于家中。

结语

太平公主本以为自己胜券在握,没想到却败在了最后一刻,李隆基的隐忍及果断使得他笑到了最后。试想,如果太平公主胜了,恐怕大唐还要继续摇摆于乱局之中。庆幸的是,天佑大唐,李隆基平定了太平公主,迎来了属于他的辉煌—开元盛世!


时光山人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太平公主的实力

太平公主是一个极具政治天赋的女人,”公主类我“是对她最高的评价。她深得武则天信任,武则天遇事会主动与她商量,而且还听取她的意见。

(天后:武则天)

在武则天后期,由于朝政紊乱,天后宠幸张氏兄弟,导致张氏兄弟胡作非为,迫害大臣。当时的太平公主联合李显和张柬之发动了神龙之变,成功将皇权夺回到李氏手中。对皇帝有着从龙之功。李显登基后封太平公主为镇国公主。

后来由于李显的昏庸,让皇后韦氏慢慢夺权。为了保护自己手中的权力,太平公主又联合自己的侄儿李隆基将韦氏铲除,扶持李隆基父亲李旦上了皇位,太平公主再次掌权。

此时的太平公主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太平公主的政治能力可以说是相当的强大。这也让她开始图谋成为武则天第二。

(太平公主)

但即使如此强大的太平公主也有失误的地方,而这些也是她没能打败李隆基的原因。

太平公主失败的原因

1、唐睿宗李旦的性格太过于善良。

在权力斗争中,皇帝心性向来可以轻易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但问题是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这个皇帝,太奇葩,完全没野心。他两次登基都是别人安排的,自己对皇位完全没贪图。最开始的时候,太平公主多次在李旦耳边说他儿子李隆基想谋反,但李旦根本不为所动。甚至还主动让位给儿子。这让太平公主的离间计功亏一篑。

(唐睿宗李旦)

2、李隆基掌握了军队

虽然太平公主掌握了人事任免的权力,朝中大臣大多都是她的人,但是他忽略的一点,就是军队中的人都是李隆基的人。而她提拔的人也都心向李家的。当太平公主觉得要铲除这些人的时候,李隆基先下手为强,成功夺得帝位。

3、李隆基城府深

李隆基在自己实力不够的时候,从来不和太平公主硬碰硬,做事可以说是滴水不漏。在父亲李旦面前也非常的乖,这让太平公主难以抓住他的把柄。

(李隆基)

总结

这些因素都是太平公主斗不过李隆基的原因,在李隆基上位后将太平公主处决。可以说太平公主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想到天下人心都是向着李家的。


登哥读历史


为什么太平公主在和侄儿唐玄宗李隆基争夺权力时失败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胞兄唐睿宗李旦把她给卖了!胞妹再亲也没有儿子亲……

唐睿宗禅位

自唐睿宗第二次登基时起,太平公主与唐玄宗的矛盾就已然无法调和了!唐睿宗在位期间,太平公主与唐玄宗明争暗斗,最后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这个时候,唐睿宗的态度就显得举足轻重了,他倒向谁、谁便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但是,唐睿宗倒向任何一方都是要承担巨大政治风险的。唐睿宗如果倒向太平公主,一旦唐玄宗无法接受,谁也不敢保证他会不会学唐太宗李世民来一出“玄武门之变”!到时候,被迫禅位的唐睿宗想要像后来主动禅位那样过上舒心的“退休生活”,恐怕就很难了……如果倒向唐玄宗,形势就完全不同了,再不济唐玄宗也是自己的亲儿子!总比胞妹靠谱一些,不是吗?试想,如果太平公主成为了女皇帝,唐睿宗作为胞兄到底算什么?这同样是当初武则天如果传位武氏子弟必须面对的尴尬……

在权衡利弊之后,性格懦弱的唐睿宗作出了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政治抉择——禅位!让儿子唐玄宗当皇帝,跟他姑姑太平公主斗去。谁斗赢了唐睿宗都可以安享晚年,毕竟自己已经“退休”了——“我一个退休老头儿,已经做不了主了……”也正是唐睿宗的这次禅位,让唐玄宗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他不是谋逆、而是平叛。反观太平公主,她反对皇帝,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那都是谋逆!

太平公主的崛起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嫡出的小女儿、是武则天最小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她与两个性格懦弱的胞兄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不同,性格上相当强势!连武则天都说这个女儿像自己。当然,还有一个最大的前提,那就是武则天当皇帝是特例,之前从来没有女主当政的事情。换言之,唐高宗的皇储只能是儿子,太平公主性格上虽然像武则天,但她却不是曾经的皇储或者皇帝,她威胁不到武则天的地位和权势。如果太平公主是男儿、而且/或者曾经被唐高宗册立为了皇太子,武则天还能不能容得下这个性格类己的孩子,恐怕就很难说了……

正是因为对武则天的地位和权势构不成威胁,在武则天称帝期间大肆打压甚至屠戮李唐宗室时,同样身为李唐宗室之女的太平公主却不在此列。不仅没有遭到打压,太平公主反而受到了武则天更大的放纵。个人认为,武则天之所以放纵太平公主,或许也有政治上的考量。因为她是独立于儿子与侄子之间的第三股政治力量,是武则天用以平衡儿子与侄子的重要政治砝码!

姑侄的“政治蜜月期”

“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成为了帝国的新皇帝。事实上,他已经不新了,原本他就是皇帝。作为皇帝唯一的胞妹,太平公主的地位自然无人能及。这本是太平公主在政坛一展拳脚的最佳时机,只可惜她遇上了强势弄权的嫂子韦氏和侄女安了公主!因为韦氏母女弄权,太平公主也在逐渐被“边缘化”。而这,也最终促成了太平公主与时任安国相王李旦和临淄王李隆基的政治合流,太平公主与唐玄宗迅速进入了“政治蜜月期”。

不久之后,安乐公主弑父!韦后大有效法婆婆武则天之意……在关键时刻,武则天曾经的“大秘”、已经爬上唐中宗龙床的上官婉儿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提前向太平公主示警,使得太平公主有了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时间。最终,太平公主联合侄子唐玄宗发动了又一场政变,诛杀了韦后母女、将唐睿宗再次推上了皇位!

姑侄矛盾激化

在唐睿宗第二次登基之后,作为拥戴的“首席功臣”,太平公主的权势也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不仅被增封至万户,太平公主的几个儿子也全部被封为了王爵!每逢重大政治决策,唐睿宗也会主动征求太平公主的意见。太平公主一时间权倾朝野,不仅大肆干预朝廷政务及人事任免,而且将手伸到了军中!这或许就是唐睿宗最终放弃太平公主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因为她的手伸得太长了……把手伸向军队,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再后来,太平公主已经不再满足于到手的一切,开始四处联络私党、散播谣言,以唐玄宗非嫡长子为由,企图借助朝野势力向唐睿宗施压、迫使唐睿宗再次易储。唐睿宗虽然性格懦弱,但并不傻!对于自己这位胞妹的意图,唐睿宗早已一清二楚。于是,下令诸王、驸马以后不得统领禁军,继而又玩起了禅位的游戏,将时任皇太子李隆基推上了皇位。虽说大位已定,但太平公主显然并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

彼时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出身太平公主门下、文臣武将中有半数以上与太平公主关系密切!面对这样的局面,刚刚即位的唐玄宗想要成为真正的皇帝,也只剩除去太平公主一条路可走了。而太平公主此刻也并不安分,甚至想通过宫女元氏向唐玄宗服食的天麻粉中投毒弑君,姑侄也矛盾迅速激化!不久之后,唐玄宗首先完全控制了左右羽林军和左右万骑军,继而先下手为强、向太平公主一党发起了强力攻势,一举拿下了朝中太平公主的党羽!太平公主被迫逃入深山避难,直到事发数日之后才出来。但唐玄宗已经完全控制了局面,太平公主大势已去……随后,唐玄宗命人赐死了自己这位亲姑姑,太平公主的儿子、除与唐玄宗关系相对比较亲近的薛崇简之外也无一幸免,被诛杀的太平公主党羽达数十人!

综上所述,所谓太平公主“谋逆”,实际上不过就是唐玄宗的一个借口而已。只有给太平公主安上了“谋逆”的罪名,作为皇帝的唐玄宗“平叛”才更加名正言顺!说白了,太平公主只是弄权而已,并没有谋逆……唐玄宗拿下太平公主完全是因为她的权势对唐玄宗的皇权造成了掣肘、甚至威胁!唐玄宗是“提前除害”。至于太平公主之所以会失败,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唐玄宗身为皇帝,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他说谁谋逆,谁就是谋逆!不需要有事实。那么,是谁把唐玄宗推上了皇位的呢?太平公主的胞兄唐睿宗。说白了,太平公主就是让自己的亲哥哥给卖了!在唐睿宗心中,胞妹再亲也没有儿子亲……


农民工歪说历史


1.太平公主为人处世有她妈武则天的霸道派头,这让李唐王室的旧臣们很是厌恶。

不管她策动武力政变是否属实,但她撺掇皇帝---自己的四哥李旦要废黜李隆基的太子的职位已是司马昭之心路 人皆知;长袖善舞的太平公主既有强硬的手腕,又有八面玲珑的方法,在与李隆基争权夺势的对抗 中已经占了上风,当时的七位宰相就有五位出其门下,她自己的三位儿子已经尽皆封王,皇帝面对任何朝臣的问题先都要先征询她的意见;其实际权益甚至已经超越了皇帝。

而李隆基在太平的运筹帷幄下,即将要去巡边,局势对太平公主是有利的,正是如此,太平公主更加肆无忌惮,一定要置自己侄儿的政治生命于死地。明眼人都心知肚明,对李唐怀有感情的朝臣们对太平有了怨恨之意。

2.李隆基低调行事,让太平大意了。

而发动过唐隆政变的李隆基就不一样了,尽管姑妈太平公主是自己坐皇位的最大威胁,他是要想尽办法除掉她的,但李隆基除对宋憬等心腹有过暗示,却并没有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与姑妈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他依然加紧在暗中进行活动,以生发太平的麻痹情绪。

太平公主就败在她太大意了,他忽略了与自己策划过唐隆政变的李隆基是一等一的权谋高手,在关键的时候,让李隆基抢先了一步,掌握了主动权。

3.当时天下百姓的思想比较正统,坚决拥护李唐王室的势力。

太平公主代表的是武则天时期武周王朝的旧势力,而李隆基代表的是有生命力的少壮派,武周旧势力退出政治舞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而太平公主对权力有浓厚的兴趣,致死也不会交出所有的权力,她还有她妈武则天的志向,也想过把当女皇的瘾;她不知道天下百姓是绝对不允许武周势力复辟的。

从武周时期起,聪明的太平就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对四哥有了拥立之功后,更加膨胀了自己的政治野心,为搞掉侄儿李隆基的太子职务,她先说李隆基并不是李旦的嫡长子,继承大统不合法,又在太子身边安插眼线抓他的把柄;这已经让李隆基如芒在背了。随后还罢免了支持李隆基的宰相韦安石,这做得太过分了!

4.李隆基棋高一筹,收揽了天下的人心。

风华正茂的李隆自然不是吃素的人,他不动声色,暗中授意宋璟姚崇秘密向李旦进言,要李旦将李宪和李守礼外放,这是釜底抽薪的招式,这两人正是太平公主的太子后备人选;李隆基想让太平公主去洛阳,而李旦不想让太平公主离开。对政治并没有兴趣了的李旦说:我一个姐和三个哥哥都死了,只剩下这个唯一的妹妹了,我不忍心把她外放到洛阳呢。李旦是担忧李隆基和兄弟之间搞出类似喋血玄武门事迹,手足相残的事来。

而太平公主得知以上事实后勃然大怒,竟然当面责问李隆基为什么要这么做!要知道在当时,李隆基是太子啊!当人们看到太平的的实际权力已经超越了太子,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太平忤逆不道的印象,感情的天平自然倾向李隆基。先天政变还没有发生,人心所向就已经明了了。

5.在骨子里,李旦是支持自己的儿子当皇帝的

太平公主屡次三番地要求哥哥撤换太子,没有得到响应,就处心积虑地命亲信钦天监负责人向李旦汇报说:天上出了彗星,帝座非常危险,预示着太子要篡夺皇位。李旦是二次上位,以前也当过皇帝,他知道这是妹妹在逼自己对儿子李隆基下手。

但太平公主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四哥李旦也像自己的母亲武则 天一样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作为皇帝的李旦给予的答复是,既然上天如此预兆,我是不敢逆天而行的,我马上传位给太子!这个决定让太平公主始料不及,直接懵逼了。

5.李旦在关键时刻支持自己的儿子,使太平太平公主败北。

太平并不甘心,她相信自己的算无遗策和无往不胜,她相信自己不亚于母亲的纵横捭阖的行政能力,她相信自己苦心孤诣的安排不会付诸东流,而结果是弄巧成拙!

但她还是坚持反对李旦让位,这让李旦很是生气。也许是妹妹的所作所为勾起了李旦对于母亲废黜自己皇位的痛苦记忆,也许是母亲当政时李唐王室流血成河的往事又在李旦头脑中进行了回放,也许是妹妹声色俱厉的态度让李旦的忍让已经到了极限!李旦再也不顾妹妹的情绪了,他表现出异常的果敢坚决,三下五除二,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李旦自己当上了太上皇。

李旦这么做挽救了李唐王室的江山社稷,这关键的一招,让太平一败涂地,而李隆基也名正言顺地当上了大唐的皇帝。


希望星晨58298869


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称帝,改元先天。李隆基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间。当时的唐王朝是内忧外患、百废待兴,李显软弱无能,被韦皇后和武三思把国政搞的乱七八糟。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玄武门发动政变,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最后被诛杀。在这次政变中太平公主功劳最大,而李隆基次之。

太平公主代表的是武周王朝的旧势力,而李隆基代表的是革新的少壮派,而新势力会早晚取代旧势力,武周旧势力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而太平公主也会交出所有权力,李隆基最后也会顺利登基。然而太平公主却有武则天的志向,也想当女皇。但李隆基也不是吃素的,双方明争暗斗,矛盾日逐渐加剧。

因为太平公主从武周时期就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而且又有拥立之功,所以在双方的斗争之中处于优势。她先说李隆基并不是李旦的嫡长子,不应该继承太子之位,并派了很多眼线监视李隆基,而李隆基如芒在背。随后又罢免了支持李隆基的宰相韦安石。李隆基对此也进行了坚决反击,暗中授意宋璟姚崇秘密向李旦进言,要李旦将李宪和李守礼外放,这两人正是太平公主的太子后备人选。

当时李隆基想让太平公主去洛阳,而李旦不想让太平公主去。李旦说:兄弟们都死了,只剩下太平公主这个唯一的妹妹了。我怎么忍心把她外放到洛阳呢。李旦虽然懦弱,但他并不糊涂,他也怕李隆基和兄弟之间搞出喋血玄武门手足相残的事来。而太平公主得知消息之后后勃然大怒,当面责问李隆基为什么这么做。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太平公主命亲信钦天监负责人向李旦汇报说:天上出了彗星,帝座非常危险,预示着太子要篡夺皇位,这是逼李旦对李隆基下手。但太平公主没想到李旦非常清醒,既然上天如此预兆,我敢逆天而行吗,我马上传位给太子。太平公主直接懵逼了,她没想到万无一失的计策竟然弄巧成拙,她极力反对李旦这么做,李旦非常生气,既然是上天都这么安排了,你为啥还要反对呢。于是李旦不顾别人的反对,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李旦也当了太上皇。李旦这么做挽救了大唐的江山,就这样李隆基当上了大唐的皇帝。


公元前


为什么太平公主会败给李隆基,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当时斗的天翻地覆,太平公主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如果说在策动武力政变的话,应该是没有的,太平公主对付李隆基主要靠撺掇他爹李旦,加上太平公主当时已经占了上风,七位宰相五出其府,而且李隆基马上就要巡边去了,局势对太平公主是有利的。策划个政变多么复杂危险啊太平公主老司机能不知道么,我感觉当时太平公主犯不上。

可是对于李隆基就不一样了。太平公主是李隆基最大的威胁而且是死敌,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两个无如何是要死一个了。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是要想尽办法除掉她的,否则下去的早晚就是李隆基。谋反在这里更多是一个由头。

太平公主败就败在她大意了。两个都是一等一的权谋高手,经历过那么多政变,在关键时候,李隆基抢先一步


小黄论道谈双创


我们从历史的记录中不难看出,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女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武则天所有的儿女中最肖母的一个。她不仅仅具有指点江山的野心,更是拥有着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她的政治才能是经过实战的考验的。

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她畏惧于母亲的声威,并未建立起可以让她登基称帝的势力。我们要知道,就算是武则天掌权几十年,她依旧没有能力改变当时所盛行的宗法制度和人们心中的正统观念,而这些东西正是太平公主通向唐宫主人的最大障碍。而从武则天对待女儿的方式上来看,尽管她是女主临朝,但是她应该没有想过将太平公主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而随着其哥哥李显继位,她成为皇帝的可能性就更小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皇位传承,基本都是父死子继,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是兄终弟及,但是从来都没有传位给妹妹的情况。而武则天之后朝堂面临的一系列的动荡使得朝臣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接受一个女皇的存在。所以,这时太平公主名正言顺登上帝位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而将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两个人联系在一起,真正缘于他们共同策划了除掉韦氏的唐隆政变。就是在这场政变之后,李旦被他们两人联手推上皇帝的位置。以太平公主的头脑,难道她不知道一旦李旦继位,身为李旦儿子的李隆基将比她这个妹妹更加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这个国家的继承者?如果她真的继承了其母亲的狠辣,她就应该趁政变之时趁乱除掉作为盟友的李旦和李隆基。而之后,她完全可以以自己在李唐王室和朝堂的影响力拥立幼主,像她母亲那样通过时间来加深自己的影响力。

当然,她并没有,所以李旦继位后,李隆基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从这时,李隆基便拥有了身份上的天然优势。之后,李旦传位李隆基,更是使得太平公主的女帝之路就此断绝。我们无法从史料中准确的预测出太平公主这位女政治家,她从此的目标究竟是成为像她母亲那样的帝王还是只是保住她公主的实权,毕竟权力的滋味太过诱人,争权夺利的游戏一旦开始,并不是谁可以轻易地喊停。但我始终相信,作为一个失败者,太平公主是没有权力选择关于她的历史改如何被记录。






书虫跳跳糖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七月,太平公主图谋政变,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假传召见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窦怀贞等人,引五百羽林军诛之。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史称先天政变。

那么为什么当时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最后失败了呢?

一个就是谋事不密,历史上很多事情都是因为这四个字坏了事,像这种暗地里的小规模的计划,一定要有高度保密性,毕竟参与的人不多,基本上有几百士卒就能将这些人一网打尽,就像太平公主密谋政变,提前让李隆基知道了,那这事就简单多了,李隆基直接调五百羽林军,在武德殿上召见元楷和李慈二人先将他们斩首,在内客省逮捕了贾膺福和李猷并将他们带出,又在朝堂上逮捕了萧至忠和岑羲,下令将上述四人一起斩首。窦怀贞逃入城壕之中自缢而死,基本上太平公主的班底高层就完了。

还有一点就是李隆基是皇帝,在大义上占有优势,古代是很认大义的,所以诛杀了太平公主利益团体之后,才没有在朝廷上下引起太大的波澜,而且一个利益团体的倒下,意味着出现了更多的可分配的利益,所以剩下的大臣才会一力支持李隆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