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嚴世蕃的死,卻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難道不應該是大快人心嗎?你怎麼看?

潘欣冉


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二十四日,這是一個春天,明世宗下詔以“交通倭虜,潛謀叛逆”的罪名判處嚴世蕃死刑。按照慣例,被判處死刑的人,要等到秋後萬物蕭疏的時候才明正典刑的,但這一次不一樣,因為首輔徐階的建議,嚴世蕃“亟正典刑”,就是說,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了。

這件事情在當時引起了轟動,這是因為,嚴世蕃的身份不一般,是剛剛去職的首輔大人(宰相)嚴嵩的公子。要把嚴世蕃說清楚,就必須從他老爹嚴嵩說起。

嚴嵩是江西分宜人,分宜縣現屬現在江西省新餘市。分宜縣現在不太出名,愛好旅遊的朋友應該知道江西有個比較著名的風景區,明月山森林公園,分宜縣就在離明月山幾十公里的地方。古代流行以籍貫稱呼地位高的大臣,比如我們熟知的曾國藩,因為是湖南湘鄉人,所以被稱為“曾湘鄉“,嚴嵩在當世就被人稱為”嚴分宜“。

《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說嚴嵩“長身戍削,疏眉目,大音聲。”,就是說,嚴嵩身材高大,眉目清朗,聲音洪亮,帥得很有氣場。“九歲入縣學,十歲過縣試,十九歲中舉,二十五歲時,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乙丑科進士,被選為庶吉士,後被授予編修。”,那個時候,一輩子不過縣試的老童生多的是,范進中個舉還會因為太高興變成了瘋子,嚴嵩二十五歲就中了進士,那真的是相當了得。

嚴嵩的主子嘉靖皇帝是一個相當會玩的皇帝,在位四十五年,有一半的時間不上朝,一生基本上只追求兩件事,一件是如何活得更長一些,另外一件就是如何讓自己更性福一些,如果有第三件事的話,就是如何在更性福的前提下活得更長一些,或者反過來也行。至於治國,只能算是他的輔業。但後世的人卻不能說嘉靖昏聵,實際上嘉靖非常機敏,對朝局的把控精準、到位。他的控制手段是牢牢把握好人事任免權,在適當的時候,對人事安排作適當的調整,以此達到實現他的目的。

嚴嵩前面的事我們就不講了,單說他在六十二歲上,官拜武英殿大學士,入直文淵閣,按照明朝的規則,這就相當於宰相了(只能是“相當於“,不是真正的宰相,這個說來話長,有機會我們下次再說)。可謂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六十多的人了,“精爽溢發,不異少壯”。

前文說到,嘉靖最關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讓自己活得更長一點和更性福一點,為此他經常在宮中cosplay道士以祈福。有一次,嘉靖讓人制作了幾頂道士戴的香葉冠,大概是一種有香味的樹葉作的帽子,至於顏色嘛,新鮮樹葉,還能是啥別的顏色。帽子人人有份,在場的每人一頂。結果當時的首輔夏言直接頂回去了,首輔就是第一宰相,他堅決不肯戴,說這個東西不倫不類,朝廷大員戴上這種東西成何體統。然而嚴嵩卻“因召對冠之,籠以輕紗。帝見,益內親嵩。”,嚴嵩擔心皇帝一人cosplay太孤單,就用輕紗把那個道士冠裝飾起來,跟著玩起來。嘉靖見了,果然大喜,覺得嚴嵩果然比那個老古董夏言可愛多了。

嚴嵩還有一個絕招,就是會寫“青詞”,青詞是嘉靖皇帝cosplay道士的時候,給玉皇大帝的呈批件或者彙報材料。既然是這麼高規格的文稿材料,自然馬虎不得。青詞是一種賦,有很強的格律要求,需要用華麗的文字來表達強烈的音韻美感,非常不好寫。而且青詞是一次性的,嘉靖皇帝拜一次玉皇大帝就需要一篇,不能重複,嘉靖對青詞既要求數量又要求質量,真的很要命。

但偏偏嚴嵩就能做到,嚴嵩寫青詞,那真的是又快又好,深得嘉靖歡心,讓嚴嵩在嘉靖皇帝的心中地位越來越重要。在設計陷害了首輔夏言之後,嚴嵩終於如願以償地當上了首輔。

《明史》說嚴“嵩無他才略,惟一意媚上”,嚴嵩能當上宰相併且能夠在宰相位置上一呆二十多年,背後是因為他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兒子,嚴世蕃。

《明史》說嚴“世蕃,短項肥體,眇一目,由父任入仕。”,從字面意思來看,嚴世蕃靠著老爹“入仕“了,是個官二代,長相跟他老爸的風流倜儻差太多了,他脖子短,大胖子,一隻眼睛還不好使,但偏偏就是這個一隻眼睛不好使的人,看事情卻非常準,可謂是“一目瞭然“。

然而嚴世蕃不是典型的官二代,這個人聰明絕頂,是真正的鬼才。他有一個絕招,就是在信息非常不充分的情況下,能夠準確把握嘉靖的意圖。舉一個小小的例子:嘉靖皇帝非常喜歡跟大臣打啞謎,總是寫一些看起來莫名其妙、模稜兩可的字條給大臣,要求大臣回覆。有一天,嚴嵩就接到了這麼一個字條:“憲似速,宜如何“,嚴嵩分析,剛好前段時間在討論人事安排,有個總督的位置出缺了,需要人接任。這個”憲”應該是指當時的浙江巡撫胡宗憲,而“宜”呢,嚴嵩不就一直被人稱為“嚴分宜”嘛,當然是指他自己。整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胡宗憲好像升官太快了,你認為如何?”,胡宗憲剛好是“嚴派”,於是他打算上奏保舉胡宗憲。嚴世蕃趕緊阻止,說這個“宜”是指另外一個人,楊宜,這張紙條的意思是:胡宗憲好像升太快了,楊宜這個人如何?於是嚴嵩就按這個思路上表,提議楊宜出任總督。嘉靖果然覺得嚴嵩這人真是聰明乖覺,深得我心啊!

嚴世蕃同樣也會寫青詞,跟他老爸比,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寫得比他爸更快更好,嚴嵩後期的好多青詞,就是由嚴世蕃代筆的。

就這樣,嚴嵩嚴世蕃父子兩人為嘉靖勤勤懇懇服務了二十多年,當然,這個勤勤懇懇還包括了勤勤懇懇地結黨營私,打擊異己,在這個過程中,嚴家發家致富,成為先富起來的部分人更是自然的事了。“勤勤懇懇“到了什麼程度呢?《明史》說“流毒天下,人鹹指目為奸臣。”。可謂人人皆曰可殺了。

工作這麼辛苦,還經常全年無休,嚴世蕃慢慢地就有點懈怠了。正好那年他老媽去世,嚴世蕃藉此機會乾脆專心去玩去了。這可苦了嚴嵩,嚴嵩本來就沒什麼行政才能,少了嚴世蕃這寶貝參謀,嚴嵩在處理政務時進退失據,在應對皇帝的時候左支右拙,連續犯了幾個嚴重錯誤,再加上當時的次輔徐階在背後“使壞”,嚴嵩慢慢就失勢了。

嚴嵩失勢,讓政敵抓住了機會。彈劾接踵而來,接下來就是嚴嵩罷相,嚴世蕃流放雷州(今廣東湛江)。天知道一向精明的嚴世蕃為什麼會鬼迷心竅,在流放中居然大張旗鼓地跑回江西老家去蓋房子,還跟有倭冠案底的朋友來往,被跟他們家不對路的當地官員抓了現場。於是事情越鬧越大,最後嚴世蕃直接被下了大獄。

清算的時候到了,該如何清算,成了一個大問題。

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官員在判決書裡面洋洋灑灑地羅列了嚴世蕃的歷史罪狀,沈煉、楊繼盛這些著名的好官是如何冤死在嚴世蕃手中,都詳細地記錄在案,眼看著受害人的沉冤就要得到昭雪了。

然而,首輔徐階看了,搖搖頭說,看起來諸公是想救嚴世蕃了。眾人不解,嚴世蕃人人皆曰可殺,在座無人想救。徐階說,既然大家不想救嚴世蕃,那就按我說的寫。

嚴世蕃被定罪為勾結倭冠,意圖謀反(“交通倭虜,潛謀叛逆”),於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了。

這就大有講究了。

說嚴世蕃“交通倭虜,潛謀叛逆”,徹頭徹尾的是誣陷。嚴世蕃再不明白,也不至於幹出這種傻事。然而,不如此不足以置嚴世蕃於死地。其中的訣竅是:嚴世蕃作的惡,都是在嘉靖的首肯下乾的,或者是以嘉靖的名義乾的。如果以三法司的判決上奏嘉靖,等於是把嘉靖按在地上狠狠地摩擦,按嘉靖的性格(《明史》說嘉靖“頗護己短”,嘉靖這個人,死不認錯,自己的面子比天還大。),嘉靖能同意嗎?於是,嚴世蕃只好“被謀反”了。

這就是典型的以不正義的手段實現了正義的目的。

這個判決,不只是在現在我們這些當代人看起來非常荒唐,就是當世的人也覺得不可思議。同時代的張居正就說,嚴世蕃是該死,罪名應該是“奸黨“而不是”反賊“。

張居正這種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說法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著名的笑話:

赫魯曉夫在蘇共中央大會上作反對斯大林個人崇拜的報告的時候,工作人員從聽眾席拿上來一張沒有署名的紙條,紙條說:“你現在這麼反對個人崇拜,可是斯大林當時大搞個人崇拜的時候,你在做什麼?"。赫魯曉夫看了紙條,勃然大怒,把紙條狠狠地往桌上一拍,非常嚴厲地說:”這張紙條是誰寫的?站出來!“,連說三遍,全場鴉雀無聲。赫魯曉夫全身放鬆,說,"知道了吧?我當年也跟現在你們現在一樣!”。

說遠了,我們還是再說回程序正義。

程序正義是現代法治的要求,現代法治普遍認為,不正義的程序,不能得出正義的結果。看美劇的時候,我們常常聽見警察在跟犯罪嫌疑人說,

““你有權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麼你所說的一切都能夠用作為你的呈堂證供。”

這就是著名的”米蘭達告誡“。不合法的程序得到的證據也不合法,自然不能作為證據。

徐階的判決,自然不符合程序正義。當然,用現代人的眼光去要求古人,那是我們太天真了。現在我們聊聊這個案例,純粹就是吃飽了撐的,就象您現在拿著手機在刷微信一樣。

然而不管怎樣,還是有一點啟發意義的。


----------------------------------華麗的修改線

在公眾號”史海閱讀“裡回覆"我要書“,送《金瓶梅》電子書。這是我在另外一個回答,從《金瓶梅》看古代婚姻制度一文設置的,我順便在這裡也加上了。

謝謝閱讀!


趣說歷史故事


在封建社會的君臣關係為最高道德準繩下,忠奸是衡量一個人的最常用的標準也是最可怕的標準。
那時評價人物都是臉譜化的,要麼是忠臣,要麼就是奸臣。
忠臣不一定有才,奸臣不一定無才,有德的人不一定是忠臣,無德的未必就是奸臣。
很多人都難以擺脫忠與奸,德與才的漩渦,或者說悖論。
封建帝王家國不分,甚至君主一家的利益大於國家的利益,所謂的忠君未必是利於國。
在現代沒有君臣關係背景下,很多戴上忠臣或奸臣帽子的人,有爭議性的評價或許才是客觀的,而不是一味的忠奸標準。


看待嚴世藩,要結合當時的背景。

一、嚴世藩的才

嚴世藩的確有才,這一點不可否認。他未經科舉走入官場,且替父親嚴嵩打理朝政,嚴嵩晚年內閣很多政務都是嚴世藩裁決的,可見他在國家事務的確是有能力的。此外極其善於揣摩其他人的心思,心思玲瓏,也是常人所不及的。

嚴嵩能把持朝政二十多年,嚴世藩的才能是主要支撐之一。

二、嚴世藩的罪

嚴家父子把持朝政多年,其罪肯定數不勝數,用現在的話說,經濟問題、結黨營私、生活作風問題肯定是少不了的。向來經濟問題與作風問題是相伴生的,我們大可以暢想他的那些問題。不顧《明史》中及野史中關於這方面的描述我們也應該知道,其中有不少水分誇大事實。畢竟都扣上了“奸臣”的帽子,潑汙水的事情自然是手到擒來,有人樂意這麼幹也有人樂見這麼幹。

三、嚴世藩的奸

評判嚴世藩的奸要看當時的黨爭,脫離了這個就容易走入極端。

這涉及到政治問題,涉及到帝王的權力平衡術。

嘉靖皇帝利用嚴家父子替他打理江山二十多年,嘉靖自己享了不少福,現在二十年過去了,嚴家的勢力也日益滋長,威脅到皇帝的權勢了,所以皇帝要另起爐灶了。

很多大臣希望嚴家倒臺,希望嚴家父子死,皇帝也希望清算嚴家,那就好辦了。

既然很多大臣都不滿,連皇帝也要對付的人,那還不是一個奸臣嗎?這帽子太好扣了。

對於嘉靖皇帝來說,換掉嚴嵩換上徐階,不是把權力從左右換到右手罷了,大臣哪怕是首輔都不過是皇帝的工具罷了,這個工具趁手就用,燙手了刺到手了就換掉,換掉的時候直接扔了不用或者順手毀掉都是常見的。

最終嘉靖在處理嚴嵩時,只殺了嚴世藩而留嚴嵩一命,也能說明問題。他沒有趕盡殺絕,自然是知道嚴嵩二十多年對他朱家江山作出了貢獻的,有功勞有苦勞的。

除了帝王平衡術外,替罪羊文化也是嚴世藩成為“奸臣”的重要原因。

中國封建時代,替罪羊文化很常見,替皇帝背鍋從不缺人。為尊者諱,史官這麼幹,普通百姓也這般認為,皇帝的種種不是都是受奸臣挑唆的。

嘉靖清算嚴黨,也是讓嚴家父子替自己背鍋,算是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嚴世藩被逮捕後,他的聰明才智也險些保全他的性命。

御史對嚴世蕃定罪一事,舉棋不定,而嚴世蕃指示手下在外暗中散播消息,稱他入獄是為了給楊繼盛和沈煉申冤,而楊繼盛和沈煉都是嚴世蕃破壞的。

三法司想以此為主要罪證上奏朝廷,但取代了嚴嵩的徐階看透了嚴世蕃的計謀。當初給楊繼盛和沈煉最終定罪是嘉靖帝,這般罪名上達天聽,嚴世藩不但可能脫罪,三法司的官員還可能被皇帝“記在心裡”。

最後徐階換了這個罪名,以一勾結倭寇,二勾結盜,三犯上上奏結案。最後嘉靖將嚴世蕃賜死。

從中也可以看出,嚴世藩之死,有皇帝心思在裡面,也給大臣權勢爭鬥在裡面。

嚴世藩的死其實也是大塊人心的,不過快的是皇帝的心,快的是反對嚴黨者的心。普通百姓向來都是屬於旁觀者,看看熱鬧,又是不免鼓掌吆喝幾人的。

我非為嚴世藩洗白,談的是自己的一些看法。學識有限難免不足,歡迎各位批評指教。


微史春秋



嚴嵩以及其兒子嚴世蕃在明朝嘉靖年間,總共專權長達20年之久。期間,兩人通過接受賞賜、貪汙受賄、賣官鬻爵、巧取豪奪等途徑,不斷斂財導致富可敵國的地步,所以嚴世蕃才敢口出狂言說朝廷沒他富。最後,兩人倒臺被抄家,錢財一半充邊餉,一半入內庫。所以他們的死讓人大快人心,畢竟這貪汙腐敗的都是國家和百姓搜刮來的血汗錢阿。

引起爭議是因為貪官錢多又來路不明。不過據說嚴嵩和他兒子嚴世蕃對藏錢有不同的喜好。嚴嵩比較低調,把成堆的金銀錠、金銀條都回爐再造,變成鍋碗瓢盆等日用品。和父親不同,嚴世蕃就奢華得多,他很享受金山銀山圍繞的感覺,所以就在家挖了十幾個地窖來放金銀珠寶。

嚴嵩倒臺後不久,嚴世蕃被人彈劾而下獄,第二年結案後斬首,嚴嵩也因此被削籍,同時兩人的家產全部被抄。


歷史系花


明朝的內閣制度,皇帝的權利在削弱,內閣大臣的權利在提高,他們有自己的利益階層,有實幹的人,有人設好的人,沒有什麼非黑即白,也不是簡單來看這個人的好與壞。尤其在現在網絡洗腦包比較多的時候,更是要有理有據地擺上乾貨來考究。


健康一線


應該是大快人心的,


王耀與飲料機械


嚴世蕃的死總體來說是大快人心的。但是他的死是以模糊的手段做到的,總體來說是一場政治鬥爭,所以說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十二40185


分宜的老城是叫鈐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