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汙染有“輪迴” 全球吹響治理決戰號角

塑料汙染有“輪迴” 全球吹響治理決戰號角

2018年6月8日,英國赫爾大學公開研究報告,聯合研究團隊在英國海岸周邊以及一些超市中,發現貽貝樣本中有人造絲、棉織物以及塑料微粒等殘留物。也就是說,這些受汙染的海洋美食已經被端上過英國的餐桌。

其中,塑料成分佔比是最高的,幾近一半。無獨有偶,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現塑料廢棄物迴流食物鏈,進入人類的口中。

同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報告,地中海微塑料汙染達到創紀錄水平。外媒稱,地中海漂浮的垃圾大部分來自土耳其、西班牙、意大利、埃及和法國,並且微塑料汙染水平已經是其他開放海域的4倍左右。

實際上,類似的消息近幾年來並不罕見。關於鯨魚、海鳥、海龜、海豚等海洋哺乳類和魚類動物吞食塑料袋,或者體內發現塑料顆粒的消息常見於報。一方面,這是信息傳遞方式改變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這也證明塑料汙染危機發出了紅色警報。

毫無疑問,海洋塑料汙染來源於人類活動,其根源來自於陸地。塑料威脅成為海陸共同面臨的環境問題,受到了世界性關注。

藉著世界海洋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起倡議,呼籲團體和個人從身邊做起,減少塑料使用,重視塑料品回收。而2018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也正是“塑戰速決(Beat Plastic Pollution)”。

為了迎接世界海洋日的到來,印度舉辦了主題宣傳展,還開設了VR體驗項目;新西蘭大型企業聯合發表“減塑聲明”;波蘭多個志願者組織開展活動;這還只是冰山一角。不過也足以看出,全球不少國家都在塑料汙染治理方面做了功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海洋處項目的海迪·薩韋利·索德伯格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可在抗擊塑料汙染議程方面擔當引領著角色。從世界範圍來看,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雖然起步不算早,但是發展速度一路飆升。

截至目前為止,中國在抗擊汙染,保護環境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衝鋒姿態,是獲得認可的全球氣候變暖環境改善的有生力量。在塑料汙染治理方面,我國行動力也得到了很好地詮釋,並且一直在竭力完善各項措施。

可能很多人會就此想到我國剛滿“十週歲”不久的“限塑令”,認為看上去塑料垃圾產生量實際並沒有什麼改變。也不能否認,“限塑令”一直以來都會面臨來自各方的質疑。

但是,正如清華大學環境學教授劉建國給出的客觀評價,“不能指望通過一個措施,就徹底解決塑料垃圾這個大難題”,限塑的政策起的引導作用,真正減塑的主體是全民。而且,就發改委的統計數據來看,10年時間塑料袋減少140萬噸左右,並非沒有效果。

有償使用,資源論價,至少人們對塑料袋使用的認知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更進一步來看,我國針對目前突出的快遞包裝、外賣垃圾所帶來的塑料汙染問題,出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針對微塑料的“無形”汙染,也在加快研究和治理的步伐。

摸底調查,立項研究,強化監管等,都將被納入我國塑料汙染治理的日程中。縱然,塑料垃圾收集、塑料資源回收、再生塑料推廣等環節仍存困境,但是相信,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會獲得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