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球友要想打好乒乓球,必須重點掌握的十一個問題

一、技術模仿與個性動作的關係

練習初期,適度的模仿對掌握技術是有利的。通過模仿,你能初步的瞭解和建立對某一技術動作的視覺概念與大致框架,避免多走彎路。

當基本建立起自己的技術動作框架之後,模仿便不再重要。隨著練習的不斷加深和技術的不斷熟練,具有個性的動作特點也會逐漸的顯現出來。沒有個性特點的球手不是一個成熟的球手,深度模仿只能讓你失去自我。

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可能存在著模仿的問題,但模仿只是學習,而不是目的。模仿僅僅只是技術學習的起點,而絕非終點。模仿的最終意義或者說最後結果,都是圍繞怎麼樣建立起具有自己特點的技術體系,而絕對不是克隆。

業餘球友要想打好乒乓球,必須重點掌握的十一個問題

二、技術學習與身體條件的關係

一方面,乒乓球需要掌握許多技術,而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掌握許多技術。造成這種矛盾的主要因素是身體條件。人人都渴望成為高手,但事實是不可能人人都成為高手。勤奮刻苦可能使你的技術有很大的長進,但潛在的先天性生理因素可能決定了你不會走得太遠。反過來,就像有首歌的歌詞那樣:“明星不如你”,你的潛質有可能超過大力、馬琳,只不過是錯過了大好時機。

這就決定了我們的定位——你必須知道你的身體條件,你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來量體裁衣,你的身體條件適合掌握什麼樣的技術,形成什麼樣的打法,要做到心中有數。

專業球手不一定就具備了比常人要優越的身體條件,業餘球手往往是因為訓練條件的限制和訓練的不足而沒能脫穎而出,明白這一點,有的人就不會自以為是、夜郎自大,有的人也不會就妄自菲薄而失掉信心。

乒乓球不比足球、籃球那樣光鮮和青春,它就像那常春藤與大樹連綿纏繞,像高山溪流終年不斷涓涓長流,東山再起不愁沒有時機。技術與身體的對話,會使人更加清醒而有可能變得更加睿智,陰陽平衡與揚長避短,此起彼伏與優勢互補,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也許是乒乓球的魅力之一。

業餘球友要想打好乒乓球,必須重點掌握的十一個問題

三、動作合理與動作規範的關係

可以這樣說,世界頂尖高手之間,都沒有絕對相同的動作。但開始學球的時候,教科書卻給予了我們很規範的動作指導。動作規範是根據人體生理結構、機體能力和技術要素制定的,按照這些規範要求去從事技術練習,可以保證具有一定的技術品質,至少不會出動作上的毛病。在我看來,技術要領只是一個基本的技術規格,而並非技術質量,況且這都是一種相對靜態的動作描述,具體到比賽的實際和個體的技術特點,情況就會發生變化。某種程度上說,技術要領就是一種基本方法或根本的方法,而不是所有的方法。

從根本的方法演變成所有的方法,要訣就是合理。根本是前提,合理是演繹。在掌握基本的方法之後,更重要的是掌握合理的方法。

什麼是基本,基本就是原理。什麼叫合理,符合原理的就是合理。技術進步孕育著新的合理,原來合理的可能就變得不再合符時宜,也就是說,隨著技術進步,原來規範的動作或動作要領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改進。

動作合理是動態的需要,更符合個性的特點。

業餘球友要想打好乒乓球,必須重點掌握的十一個問題

四、打法與技術的關係

技術是動作的全部,但打法不是技術的全部。打法所要求的技術是相關技術,而不是所有的技術。

一個球手技術全面,並不是要求掌握所有的技術,而是要求掌握技術的類別。打法更是要求具備與之有密切聯繫、並有明顯特徵的技術門類。

一旦確定打法,就要圍繞打法特點來組建自己的技術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打法的優勢技術。各種不同打法的優勢技術是不盡相同的,技術體系也是如此。所謂技術全面,是在打法框架之下的技術全面,而不是所有技術的面面俱到。實際上,廣義上的技術全面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必要的。

確定打法要與自己的技術和身體條件為依據,不能光憑主觀意向。打法與風格是一致的,優勢技術是打法與風格的基本標誌。換句話,沒有優勢技術就談不上打法與技術風格。因此,只有建立優勢技術才有可能形成鮮明的打法。

優勢技術相對自己來說就是特長技術,即比賽中得分的主要技術。問題是我們許多球手已經具有自己的特長技術,但沒有很好的形成鮮明的打法特點,原因在於沒有從打法上去仔細的進行考量,更多的是從技術層面去努力。這樣做的弊端是,不明白自己需要一些什麼樣的技術手段來支撐打法體系的存在,缺乏在一個更高的戰略或戰術層面去提升自己的作戰能力。

業餘球友要想打好乒乓球,必須重點掌握的十一個問題

五、重點技術與一般技術的關係

重點技術可以理解為得分技術,重點技術上升一步即成為特產技術、優勢技術。在初學階段或常規訓練階段,我們也可以把重點技術放進打法框架內去進行思考,對進攻性打法而言,可以理解為主動進攻性技術為重點技術,當然包括正反手攻、拉等,其中如果再突出某種技術手段為重點,那麼,就可能形成特長技術,如弧圈或快攻。重點技術與特長技術之間有必然聯繫,但重點技術不都是特長技術。對防守型打法而言,削球肯定是重點技術。因此,重點技術也與打法有關。

重點技術的訓練在任何訓練時間內的比重都應該佔得很大,而一般技術的訓練比重相應占得較少。一般技術是通過重點技術的訓練來給予帶動,依附於重點技術的練習。

劃分重點技術與一般技術可以避免訓練的面面俱到,克服訓練泛化的毛病。

業餘球友要想打好乒乓球,必須重點掌握的十一個問題

六、進攻與防守的關係

攻與防是乒乓球運動的兩種基本形態,有進攻就會有防守,這是矛盾的兩個方面,而且在運動中不斷轉化。進攻中孕育著防守,防守中隱藏著進攻,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防轉換始終存在於運動之中。

強調進攻,並不意味就放棄防守,相反,防守技術紮實,沒有了後顧之憂,更有利於自己的進攻。以防守為主的打法,儘管以旋轉來控制對方,但在防守中一旦出現機會,就會發起進攻,而這種進攻,出其不意,更使得對手防不勝防。

技術練習要全面,所謂全面,就包括了進攻與防守技術的練習,二者不可偏廢。沒有經過防守技術訓練的人,不會懂得進攻的招數,也不太注意進攻中對自己的保護,掌握不住進攻轉入防守的訣竅。同樣,沒有經過進攻訓練的人,也不會深諳防守中如何利用旋轉和落點的變化來主動獲得更多的進攻機會。

對於不同的球手,其進攻技術與防守技術所對應的相關手段是不同的。進攻要講究讓對方不容易防守,防守要研究讓對方不容易進攻,究竟哪些手段更適合自己,或自己更合適採用哪些手段,這需要在長期的訓練中加以琢磨。

只有哪些攻守技術基本均衡的球手,才有可能達到一個較高的水準。

七、手法與步法的關係

手法與步法同樣重要,它們之間沒有孰輕孰重的問題。手法與步法構成乒乓球技術的整體,要成為高手,二者必須具備,不可或缺。

當手法(或某一手法)基本形成,就要開始考慮使用這一手法所需要的步法,也就是說,手法與步法的訓練要緊密結合。專業(或專門)與業餘(或自由)訓練的區別就在於手法與步法訓練的結合問題。前者貫穿技術訓練的始終,後者卻不知道怎麼去深入。

具有實際意義的訓練或專門訓練,如果離開對步法的要求,就不稱其為訓練。專業訓練更重視步法訓練過程中的手法練習,而業餘或自由狀態下的練習往往只傾向於對手法的要求。

移動中的手法才是真正的手法,因為靜態狀況下形成的技術動力定型與移動狀態下形成的技術動力定型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就破解了我們有些人為什麼練習還有球但一打比賽就找不到北了的原因。

業餘球友要想打好乒乓球,必須重點掌握的十一個問題

八、前三板與相持技術的關係

前三板技術最能體現球手的打法特點和技術風格,在整個技術體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前三板技術差,很難有所作為。前三板技術好,與發球的質量有直接的聯繫。沒有好的或高質量的發球,就不可能建立起前三板的優勢。

但是,前三板只是比賽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並不是所有的前三板都會奏效。當前三板過去之後,緊接著會進入雙方交織爭奪的局面,即我們所說的相持階段。如果說前三板主要體現的是主動進攻的能力,那麼,相持階段則反映出雙方的技術實力。而這一塊,恰恰是業餘球手容易忽略或比較薄弱的。來回球對技術的要求是比較全面的,同時對攻防轉換的能力要求也很高。

相持階段要求技術全面不僅體現在能靈活的使用各種不同的技術,還表現在對各種不同技術的有機銜接,尤其是兩邊不同技術的銜接,同時對戰術的使用也有較高的要求,而這些,顯然與前三板技術有明顯的不同。

因此,在加強前三板技術練習的同時,要重視相持技術的練習,才是我們明智的選擇。

九、力量與其它因素之間的關係

大球時代需要力量,力量可以增加球的威脅。問題是我們的球員不可能都具有理想的力量,業餘球手更是如此。

力量是一種身體素質,同時,力量也是人體綜合素質的反映。乒乓球需要的是速度性力量和爆發力,而不是絕對力量,人人都有力量,但不一定就速度性力量和爆發力好。力量有先天性因素,懂得這一點,就不要因為自己的力量不盡人意而懊惱。

要想發力,就必須改善身體的協調性。因為發力需要全身各個部位的配合和參與。發力還要講究順序,力從根生,直達末端。乒乓球並不是純粹的力量性表現,擊球技巧仍是關鍵,因此,要知道什麼是主導力,什麼是協同力,什麼是輔助力,這些力量怎麼樣才能轉化為擊球力量,並符合擊球的需要,因為不是所有的球都需要全身發力。

協調是產生力量的基礎,速度則是力量賴以爆發的主要標誌。腰的配合主要使上體的力量得到整合,而髖的運用會將下肢力量較好的傳遞。擊球瞬間手腕與手指的發力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上肢與前臂的配合加速則是用力順達的關鍵。明白這些,就使你更清楚力量與其它因素之間的關係,要想發力,就細緻的去研究這些發力的部位和環節。

力量還與技術的熟練程度有直接的關係。發力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以為一上手就可以發力,發力首先必須要做到省力,省力過後才可以去追求發力。而省力全賴技術的熟練。

衡量技術是否熟練,就看你能不能很好的發力。發力的結果不要影響技術動作的變形,不能妨礙身體重心的還原,不能阻礙後續技術的跟進,具備這三點,你可以盡情的去發揮自己的力氣。否則,事倍功半。

十、意識與技術的關係

意識是存在的,儘管它看不到摸不著。意識也是物質的,並不虛幻。初期的意識就是對技術的領悟,而後隨練習的深入,更顯得重要,球手的高低之分往往與意識有關。意識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對乒乓球運動的理解上,對運動規律的把握上。乒乓球運動是有規律可循的,但不是所有參與這項活動的人都能認識到這些規律。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球道也是如此。乒乓球並不僅僅是技術與身體的博弈,而是意識的較量。

原理比技術重要,規律比原理重要。掌握原理,可以使技術練習融會貫通,一通百通。懂得規律,便能駕馭。哪怕你不具備球手的條件,但你能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的潛力。違背規律,你將無法得到真諦。小悟小徹,大悟大徹,“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業餘球友要想打好乒乓球,必須重點掌握的十一個問題

十一、裝備與打法、技術的關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武器是重要的。但武器是需要人掌握的,你適合掌握什麼樣的武器,才能達到真正“善其事”的目的呢,恐怕大多數人都不太清楚。

古典小說中,李逵使用扁斧,張飛善用長矛,岳飛精通長槍,他們都是一代梟雄。假設:岳飛使用扁斧、張飛使用長槍、李逵使用長矛,那情況將會發生什麼變化。每一個球手所使用的球拍,看上去是裝備,實際上是他技術的一個部分。

選擇什麼樣的裝備,要與自己的技術和掌握技術的能力掛鉤。並不是所有的球拍都適合你,你要選擇適合你的球拍,當然更包括海綿與膠皮(套膠)。

裝備的好壞不在於價格,而在於合手。

打法不同,對裝備的要求也不同。同一種打法,因每個人掌握技術的能力不同也不盡相同。喜歡馬琳的不僅模仿他的動作,也去追求同樣的裝備,這樣未必你就能達到馬琳的效果。反觀馬琳與王皓,都是頂尖高手,裝備會是一樣嗎。但在球迷中,這樣的追星族不在少數。

手感是最重要的素養。那些頻頻可以來回更換裝備的人,很難說具有很好的手感。裝備不斷改善,手感可以提高,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