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碧玉来历?这首诗里的一个词,竟然活生生被文人玩坏了

汉语一直在发展着,有的词汇在发展中死去了,有的在发展中改变了词义。比如现在的很多网络语言就很鲜活,每隔一段时间,国家语委就会将一些被大众喜闻乐见而又很有生命力的网络词汇,吸收到汉语词汇里,所以,汉语词汇一直在丰富。

其实,不仅是网络时代,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词义的变迁从未停止过。有些词语开始很正,后来却变得很不正,甚至变得龌龊起来。


小家碧玉来历?这首诗里的一个词,竟然活生生被文人玩坏了

说到这里,笔者就想起了一首诗歌来,这首诗就是南朝乐府里的《碧玉歌》。这首诗是这样的: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凌霜荣,秋容故尚好。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因为这首诗,就有了成语小家碧玉,指普通人家的美貌女子,跟大家闺秀相对。

这首诗一看就知道是一首情诗,写情窦初开的少女,为情郎所倾倒,各种表现,令人心动。

小家碧玉来历?这首诗里的一个词,竟然活生生被文人玩坏了

但是,就在这首诗里,有一个词,让我们现在读起来有一点不适之感,这个词就是“破瓜”。因为我们读这个词时,就会想到女孩的第一次,而且总有一种不纯洁的感觉。

而实际上,这个“破瓜”完全不是我们理解的这个意思,跟女孩的第一次破身没有一点点关系。这个“破瓜”是针对的是“瓜”这个字,不是女孩身体。

破瓜,就是把“瓜”字破为两部分,我们可以看到,“瓜”分成两部分时,是两个“八”字。古人认为女子最好的年龄就是16岁,而两个八刚好就是十六,所以,这个“破瓜”说的完全是年龄,就是女孩16岁,跟女孩的身体毫无关系。

小家碧玉来历?这首诗里的一个词,竟然活生生被文人玩坏了

回到这首《碧玉歌》,说的就是16岁的妙龄女子,爱上情郎后的心情和表现。跟女孩第一次毫无关系。

其实,在古代,“破瓜”都是这个意思,不是只有南朝乐府的“碧玉歌”里这样用。比如,五代和凝《何满子》:"正是破瓜年几,含情惯得人饶。",这里说的是女子16岁;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绿翘》:" 鱼玄机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於一吟一咏。破瓜之岁,志慕清虚。"说的是鱼玄机16岁。

小家碧玉来历?这首诗里的一个词,竟然活生生被文人玩坏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破瓜一词其实非常纯净纯洁,没有女子破身的意思。但是,就是这个词,被后代文人给玩坏了,变成了女子第一次破身的意思。

比如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有一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样写道:“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这里,就把破瓜当作破身来用了,脱离了女子16岁的意思。

小家碧玉来历?这首诗里的一个词,竟然活生生被文人玩坏了

清代李渔《玉搔头》里也有这样的句子:“就是良家的女儿,到这样年纪也该出嫁了,岂有做妓女的人,十六七岁还不破瓜的道理。”这里破瓜也变成了女子“第一次”。

蒲松龄也这样用,《聊斋志异》的《狐梦》了这样写道:“见一女子入,年可十八九,笑向女曰:'妹子已破瓜矣。新郎颇如意否?'”一样的,也是女子破身的意思。

小家碧玉来历?这首诗里的一个词,竟然活生生被文人玩坏了

我们常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从“破瓜”这个词来看,确实如此。冯梦龙、蒲松龄、李渔可都是很有文化的人,他们不可能不知道“破瓜”的意思,其实就是通过形象的想象,故意把“破瓜”的瓜跟年龄脱钩,而变成了女子的身体,这样想来,这个词不仅被玩坏了,还有了龌龊的成分。

本来,破瓜作为年龄,瓜,就是一个字,破瓜,就是拆字而已。当瓜变成女孩身体时,就有了一些粗俗,一些龌龊,一些男权的成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词确实被这些有文化的流氓玩坏了,以至于后世只知“破瓜”为破身,不知“破瓜”是年龄了。

不知朋友们对“破瓜”一词是怎么理解的?欢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