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實到網絡,語文圈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前世殺了人,今生教語文”。你咋看?

林泉學人


確實很多人都這樣認為。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老師都不願擔任語文老師。

一、語文老師太苦太累。

1.語文老師備課量大。哪怕教材沒變,相同的課文教了若干遍,也不敢不備課就上講臺。現在信息開放,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不只有學校教育,加上很多學生只滿足於讀完文本,自認為讀完懂得大意就滿足了。如果語文教師備課的寬度不去拓展、深度不去挖掘的話,就很難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就很難讓學生有實質性的發展。

2.語文老師需要檢查批閱的作業量大。一是作業形式多,檢查起來耗時間和精力。朗讀、背誦、默寫、日記、週記、閱讀題、作文、觀察、調查等等。哪一樣都是需要一一落實的。二是作文難改費時費精力。像我,兩個班110個學生,一次大作文全批全改,我要用兩個星期的所有課餘時間,有時還需把作文帶回家批閱,才能批閱完。

這一切,都因為語文學科內容的豐富性、理解的主觀性較多造成的。

二、語文老師沒有補課的市場。

學生及家長普遍認為,語文拉不開分數,又不容易補起來,所以很少人選擇補語文。而選擇補數學、物理、英語的學生很多。相比之下,語文老師的弊端就太現實了。

幸好,現在國家大殺在職教師補課之風,各科老師之間就沒有這個差別了。

但是,語文老師也有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1.能飽讀詩書,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因為工作的需要,語文老師必須不停止閱讀,而且閱讀既要有廣度也要有深度。因此,語文老師的內涵和氣質不會隨青春的流逝而枯萎,反而如陳年的酒,越老底蘊越厚。

2.有拿得出手的文筆,可以進行文學創作。也是因為學科特點,語文老師讀書多。讀得多了,閱讀量積累到一定時候自然有文化輸出的內在要求。於是,就有了自己的業餘寫作。如:有的寫教學心得教學論文,傳播自己的教學經驗;有的寫詩歌散文小說,或自娛自樂,或發表,豐富自己情懷的同時也豐富和傳遞著人類文化;就是選擇自媒體如今日頭條,語文教師也得心應手些。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當現實無法重新選擇的時候,我們都要多看好的一面,多發展好的一面。所以,我認為:語文老師,其樂無窮!


語文思維


有人說過,前世殺了豬這輩子來教書,前世殺了人,這輩子教語文。我以前當老師時是教語文的。還是班主任。不知道前世做了點嘛……

班主任工作,辛苦。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前段時間,有篇網文很火,我走娃未醒我歸娃已睡。我是帶著眼淚讀完的。做班主任工作圖什麼?圖多掙幾百塊錢班主任費嗎?那能幹點嘛?起早貪黑幹一年,還不夠買一平米房。我是班主任,圖什麼,非要給個意義,那就是“不忘初心,立德樹人”。

記得當我換了工作,離開教師工作崗位時,很多家長和學生給我發信息,家長們表示對我的感謝,學生表達對我的不捨,我深深的感覺到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古月仲尼


語文圈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前世殺了人,今生教語文”,這當然是在吐槽語文老師當起來太累了。

語文學科有自己的特點,和別的學科比起來,以下這幾個方面是非常累的:

1.語文學科備課很費心思。

語文老師備課難啊!

語文像無邊的的大海,像深不可測的黑洞,對語文的探究好像永遠沒有盡頭。

理科教學知識點比較清晰,一道題該怎麼做就得怎麼做,但是語文太靈活、太廣闊,對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角度和層次,俗話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老師不能強制說“某處文字必須這樣解讀”。語文課本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素材,語文老師要像廚師一樣,花費心思去思考怎樣把這素材做成一道美食:課文怎樣解讀、解讀到哪個層次、要添加哪些課外素材,在哪裡添加、以什麼樣的方式添加;材料如何呈現,先做什麼,再做什麼......花費好多腦細胞。

還有課外閱讀,老師不讀、不研究行嗎?

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文化環境和人們思想的變化、語文教學研究的變化,對教材的解讀也是不斷更新,語文老師年年備課,年年需要重新備課。

2.語文老師上課費勁兒,誰都能來點評幾句。

上語文課,對老師的要求特別高,普通話準不準、朗讀水平怎麼樣、語言表達有沒有病句、口頭禪、不能囉嗦,不能無味,要形象要生動要有文采要有語文味兒......

再者,語文課,隨便哪位老師、哪個領導都能聽得懂、評課都能說出個幾點來,語文老師根本也做不到面面俱到,任是誰都能挑出毛病來。

3.語文作業太難改。

作文啊,一個班按60本算吧,一篇就是600-800字,選材、佈局、中心、詳略、語句、描寫......你要是對學生認真負責地改,一篇最少得5分鐘吧。60本,就是300分鐘,5個小時,但是老師很難維持這樣高效率的批改,一會兒要開會,一會兒要上操、一會兒學生又來問題......每天都看到語文老師埋頭辛辛苦苦改作文。看到數學老師一節課刷刷刷改完全班作業,語文老師羨慕得說不出話。

4.語文老師課改、教研任務重。

凡是學校搞課改、搞教研,想要搞出點什麼名堂、獲得點什麼成績,大多從語文學科入手,因為語文課靈活啊,怎麼上都似乎能說得通啊,而且對成績的影響不明顯啊.....

於是,每當一波課改來襲、每當學校要搞教科研項目,語文老師都要承擔起重要任務,率先投入到轟轟烈烈的運動中來。

吐槽歸吐槽,既然當了語文老師,那就迎難而上,不斷學習,打磨自己,力爭當一個合格的語文老師吧!


戚老師說


以前,在還沒正式上班前我就收藏了這道題,當時我心裡的想法是:誰說的這句話呀,做語文老師挺好的,可以帶著學生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而且看學生的作文有時候也很有趣,真是一種享受!

現在,直到我深入教學行業,併成為一個語文老師。我突然醒來,這句話真的太有道理了!

其實這句話主要是為了強調語文老師是非常辛苦的。具體表現為:


一、備課量大

其他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歷史等科目大概一星期備一兩節課課就可以了,因為每個班好像才兩節課。一般備一兩節課就可以五六個班通用!而語文課,就拿初一級的語文來講,一般老師一週都是十節課,而初一級的語文課每班每週都有六節,這就已經很多了。意味著語文老師一週要備六節課!一般都是教兩個班,也就是說一週12節。如果不備課去講對學生和對自己影響都不好。

二、語文老師一般都當班主任

每次你和別人說自己是語文老師,別人就會反應“班主任”。上了那麼多年學,語文老師為班主任的概率為75%。這也意味著當了班主任的語文老師每週少則有12節課,多則14節以上。為什麼?要上班會啊!而且有的科任老師沒來上課,還要班主任去看班,所以說多則14節以上。

三、批改的作業量大

我是一個不怎麼愛佈置作業的語文老師。但是佈置那麼少就已經改到頭暈了。比如作文,我承認欣賞大家的作文有時候是一種享受,可是當你改七八十本作文,每篇都很多字的時候,會厭倦的!每次看到英語和數學老師嘩啦啦一下子改完我就在一旁羨慕!

語文默寫還佔很大的比重,每個單元都會有需要默寫的古詩詞,這意味著語文老師每週都要改好幾次默寫。從一堆文字中找出錯別字就算了,改完肯定還有很多學生寫錯字,有的還需要重默的,還得一個一個捉來辦公室,一次次地批改,一次次看他們重默!真是操碎了心!語文老師真的好忙!

這不,有空的時候語文老師還得把練習冊做一遍。每次做練習冊就開始犯困了!想不到當了老師還得做練習冊,一邊想就一邊犯困!

四、語文的活動多

語文有什麼活動?徵文比賽、閱讀大賽等啊!老師要參加的那些比賽我就忽略不計了。現在就說學生要參加的比賽,我才上班一個月,一個月時間就有兩次書法比賽、兩次徵文比賽!很多人可能就說,這和語文老師有什麼關係!當然有,語文老師要指導學生啊,比如:徵文比賽,學生寫完還得語文老師去幫忙修改,因為有的要電子版的,還要幫學生一個字一個字地敲在電腦上,還要排版,幫學生髮表!

五、需要看各種類型的書

每個學期兩本名著是必須要看的就可以忽略不計了,作為語文老師得才高八斗,學富五車。那就得平時要多看書充實自己啊!而且有時候學生還會問你數學和英語,還有其他科目啊!

當然,不是說其他科目的老師就不用看書。畢竟活到老學到老,每個老師都應該終身學習!

六、對語文老師要求高

作為一個語文老師,一旦別人問你那個字怎麼讀,你必須會,不會人家就會說“你不是語文老師嗎?”在大家眼裡,語文老師好像就是活的字典!

最後,其實我想說我上輩子應該沒殺人吧,不然怎麼那麼苦逼!不過,可能殺了也不一定!電視劇不是說上輩子死之前喝了孟婆湯啥也不記得麼?可能殺了吧!

😂😂😂希望可以把罪贖了,下輩子好過點!


隱姓埋名幾百年


一直覺額語文老師,尤其是理科班的語文老師超級累,學科本來就拉不開成績,還用被拿出來當回事說,被學生不重視,被其他理科老師也不重視,被年級裡也不太重視。經常有理科老師名言:你學語文的時間去學數學,語文學一天能漲1,2分,學一天數學學會兩道題能漲20分


磕鹽路上的碎話


前世是善人,今世教語文。

教人學知識,教人長本領。

教人會說話,教人會寫文。

教人辨是非,教人會理論。

如果沒語文,理化怎說清。

如果沒語文,史地何辨別。

文能言古今,文能抒豪情。

有語無文難成史,語文合壁成丹青。


忙裡偷閒花甲人


語文課是最受聽課者歡迎的課,是得到指教最多的課,是評價者進入門檻最低的課,但它卻不是最好上的課。

“前輩子殺了人,這輩子教語文”這得有多麼深的怨念才能講出這樣的話,這要多少疊加的怨念才能成為一種職業者的情感認同!

牢騷各行各業都不少見,只是語文老師講出來用的是對偶,玩的是微言大義。從“前輩子殺了人,這輩子教語文”還是能讀出一些語文教師的小情緒和語文課的一些現狀的。

總的來說:教語文是個苦差事,至少有六苦。

(1)苦於得不到數理化那樣的偏愛。

懂得學校教學的人都知道,把資源向數理化和英語傾斜,更容易出成績。而成績是一所學校立足的根本。語文出成績卻見效慢,少關注一些也出不了大問題。

(2)苦於婆婆太多,越指導越迷茫。

凡是來學校聽課的都喜歡聽語文課,因為聽語文課不需要太高的門檻,聽過之後還可以提建議。但是叫他們去聽數學課、英語課試試,沒有專業知識儲備是很難聽懂聽好一節課的。語文課的神奇也就在這裡,評課評老師教態可以,評板書可以,評自己上學時對這篇課文的心得感悟可以,評老師對文本的解讀也可以。都和語文課沾邊啊。但是數學課這樣評就不行了,你講這些人家直接用白眼回覆你——外行!只有語文老師能心平氣和地聽人評完課,還要說聲:“謝謝指教,歡迎再來!”哦,對不起!後半句我自己加的。

(3)苦於備課、作業批改時間的不足。

語文課備課時間自由度非常大,簡單備課二、三十分鐘可以完成,仔細備課兩天也不一定夠用。越是想把課上好,在備課上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孩子們現在手頭都不缺資料,甚至比老師手裡的資料更多。很多孩子閱讀面廣,課堂上冷不丁就冒出來一些問題。比如於漪老師說過的,學生曾當堂提出問題“木蘭為什麼沒有裹腳”“女人裹腳的話他的戰友肯定會發現她是女的”。所以作為語文老師不花多點時間沒有充分的準備在講臺上是不踏實的。

語文老師都怕批改作文,一個班五、六十個人,帶兩個班語文,一學期六至八篇是標準工作量。一篇作文用五分鐘的話,兩個班改一次作文要用去至少一週的時間。除去作文,還有練習冊啦,背書啦,測驗啦,這些都十分耗費時間。時間不夠用是語文老師的普遍感受。

(4)苦於要兼顧語文課教學和班主任的責任。

語文老師大多數都承擔班主任的工作。很多語文老師一大早就到學校,直到燈火闌珊才能把家還。要是家裡有個燒飯的人還好,要是沒有,回家連口熱飯都吃不上。

班主任工作相對語文老師就更燒時間了,要照顧學生,要聯通學校和家庭,要和科任老師溝通,要關注特別的學生,要上好班會課,要完成上級各部分下派的任務。越寫下去,越說下去,越覺得語文老師簡直是鐵打的,不服不行。但心裡的苦,自己知道!

(5)苦於語文學習見效慢,像中醫一樣講究慢慢調理。

語文學科的特性就是講究積累,講究在過程中感悟,等待花開的那一天。但問題是這是一個喜歡快餐的時代,家長都希望今天學了明天就見效果,最好是立竿見影。語文老師好心解釋,任憑你說破嘴,叫孩子多讀書多積累,家長一個轉身回家就把孩子讀的書沒收了還不忘罵兩句:“你還有時間讀閒書,快去刷數學題去!”

(6)苦於語文教師“自相殘殺”,出題時以出難題考出低分為榮。

數學考試可是考一百,英語考試可以考一百,甚至體育也可以考一百。最奇詭的是隻有語文這門學科不可以考一百,這好像已經成為了語文老師之間的默契。於是乎,題目越出越難,分數越扣越緊。曾經有一位到中學監考的教育局會計這樣評價中學語文老師。中學語文老師教的都沒有小學語文老師好,人家小學老師教出來的孩子語文都考99,100,你們中學老師教的學生連90分都考不到幾個!教育系統內部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外面的家長就更不用提了。這其中也有我們語文老師自己做的孽噢。

即興之言,還請見諒!


一多醬


上輩子殺豬,這輩子教書;上輩子殺人,這輩子教語文。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