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之後,天津還有機會爭奪第五城嗎?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之後,成都杭州爭奪第五城!為什麼不是天津?在這個省會時代,天津空有直轄市之名,科教文衛不如四大省會,財政稅比穩步下降,天津的很多經濟數據只能看總量,一人均,和深圳蘇州這樣的經濟強市對比,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北上廣深之後,天津還有機會爭奪第五城嗎?

新中國之前,天津上海是中國僅有的摩登都市,歷史證明天津適合海權時代和自由發展。但之後天津受制於計劃經濟束縛,加上市場經濟改革力度低,陸權崛起,成為滑落的內在邏輯。新中國成立後,天津的經濟地位,總體是一個被其它城市不斷超越的過程。

看看國家統計局的權威數據,1953年,北京經濟總量(當時不叫地區生產總值即GDP,叫工農業總產值)即已超過天津。至1990年代,天津經濟總量先後被廣州、深圳超越,本世紀初一度有幾年被蘇州超越,濱海新區納入第三極後天津增速迅猛反超蘇州,可去年第四次經濟普查之後,天津經濟再度補跌,只堪堪守住GDP第十位置。

所以天津要重回第五基本夠嗆,現在GDP要有效增長,得靠科技創新及互聯網產業,杭州有阿里自然不用提,成都、南京、武漢都是教育重鎮,有很多211高校,能留下一些畢業生,就會有科技和互聯網方面的發展想象空間。而天津這方面自身動力不足,又很難藉助高校資源。

如果說東北是在上個世紀國企改制下,沒有吸引來私企和外資為國企分流勞動力,從而錯失機遇的話,天津在改革開放初期,則是有自己的高光時刻。那個時候大量外資吸引了天津國企的勞動力,根據歷年統計年鑑,截止到2016年,前十位城市中,天津利用外資額度僅次於上海,是全國第二位。

這也跟人們對天津的體驗觀感相符,之前人們熱衷於去外企,大量潮汐的班車流,一個保潔和三星創造了西青五分之三的稅收,而對於天津來說,大量外資企業存在,可以創造巨量稅收,解決就業和刷GDP,當地自然沒有動力扶持私企,精耕國企了。

現在天津的問題是,一旦外資開始撤離,私企和國企沒有實力可以接替外資企業,私企還湊合,倒是有幾個品牌,國企在過去二十年做得很差,總體實力既沒有做大,也沒有做強。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之後,成都杭州爭奪第五城!天津似乎只能成為一個看客,我以為天津的出路,還是在於淘汰落後產能,精耕優質重工,畢竟星辰大海要靠工業基礎,而且很多重要零部件確實在天津製造,但是起步不能再晚,再晚等京冀把路走完,就真的無路可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