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之后,天津还有机会争夺第五城吗?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成都杭州争夺第五城!为什么不是天津?在这个省会时代,天津空有直辖市之名,科教文卫不如四大省会,财政税比稳步下降,天津的很多经济数据只能看总量,一人均,和深圳苏州这样的经济强市对比,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北上广深之后,天津还有机会争夺第五城吗?

新中国之前,天津上海是中国仅有的摩登都市,历史证明天津适合海权时代和自由发展。但之后天津受制于计划经济束缚,加上市场经济改革力度低,陆权崛起,成为滑落的内在逻辑。新中国成立后,天津的经济地位,总体是一个被其它城市不断超越的过程。

看看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1953年,北京经济总量(当时不叫地区生产总值即GDP,叫工农业总产值)即已超过天津。至1990年代,天津经济总量先后被广州、深圳超越,本世纪初一度有几年被苏州超越,滨海新区纳入第三极后天津增速迅猛反超苏州,可去年第四次经济普查之后,天津经济再度补跌,只堪堪守住GDP第十位置。

所以天津要重回第五基本够呛,现在GDP要有效增长,得靠科技创新及互联网产业,杭州有阿里自然不用提,成都、南京、武汉都是教育重镇,有很多211高校,能留下一些毕业生,就会有科技和互联网方面的发展想象空间。而天津这方面自身动力不足,又很难借助高校资源。

如果说东北是在上个世纪国企改制下,没有吸引来私企和外资为国企分流劳动力,从而错失机遇的话,天津在改革开放初期,则是有自己的高光时刻。那个时候大量外资吸引了天津国企的劳动力,根据历年统计年鉴,截止到2016年,前十位城市中,天津利用外资额度仅次于上海,是全国第二位。

这也跟人们对天津的体验观感相符,之前人们热衷于去外企,大量潮汐的班车流,一个保洁和三星创造了西青五分之三的税收,而对于天津来说,大量外资企业存在,可以创造巨量税收,解决就业和刷GDP,当地自然没有动力扶持私企,精耕国企了。

现在天津的问题是,一旦外资开始撤离,私企和国企没有实力可以接替外资企业,私企还凑合,倒是有几个品牌,国企在过去二十年做得很差,总体实力既没有做大,也没有做强。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成都杭州争夺第五城!天津似乎只能成为一个看客,我以为天津的出路,还是在于淘汰落后产能,精耕优质重工,毕竟星辰大海要靠工业基础,而且很多重要零部件确实在天津制造,但是起步不能再晚,再晚等京冀把路走完,就真的无路可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