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線,有這樣一位“拼命三郎”女記者

她答應家人,自己不會去感染嚴重的紅區,只在相對安全的社區採訪,可實際上,她去了方艙醫院、雷神山還有火神山等感染嚴重的區域。

抗疫一線,有這樣一位“拼命三郎”女記者


在經歷這場疫情之前,武漢對於胡夏穎來說只是第二故鄉,這裡留給她的印象除了熱便是辣。每天被它快節奏的步伐裹挾著前行,穿梭在擁擠的公交和地鐵上,胡夏穎的內心被繁忙充斥,她很少有精力關注這座城市。可當疫情出現的時候,她才發現自己深深愛著它。

胡夏穎是湖北大冶人,2013年大學畢業後留在武漢,2015年在湖北電視臺“美麗幫女郎”出鏡記者大賽中脫穎而出,成為一位新聞記者。“有事要幫忙,就找幫女郎”的信條讓胡夏穎一直拼搏在為百姓排憂解難的報道中。作為一名黨員記者,胡夏穎多次被評為臺、頻道先進工作者。


今年是胡夏穎在湖北電視綜合頻道工作的第5個年頭去年10月完婚後,她沒有休過一天婚假,一直堅守在崗位。她原本計劃今年春節陪雙方父母過完年,就和愛人到外地度蜜月;但抗疫報道的戰鬥打響後,她毅然選擇歸隊,衝在一線,沒有一天停下過腳步。


抗疫一線,有這樣一位“拼命三郎”女記者


▍折回,是內心的呼聲

“爸、媽、老公,對不起!我現在必須趕回武漢!”1月22日,已連續加班半個月的胡夏穎做完節目備播後開車返鄉,傍晚剛進大冶老家的門,就看到頻道工作群發出的緊急動員令:組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應急報道隊伍。她內心翻騰,再也坐不住了,立刻決定返回武漢。只是,如何跟公婆和爸媽開口,讓她為了難。

2020年是胡夏穎新婚第一年,爸媽和公婆都是比較傳統的人,按照老家的習俗,第一年要在公婆家過年;加上她回去的那天,湖北的疫情已經開始蔓延,所以,家人都堅決反對她返回武漢。

胡夏穎想了各種辦法去說服父母,可家人堅持認為“這個時候不可以亂跑”,因為胡夏穎的免疫力不好。她最後只得用了權宜之計,告訴家人自己只是去高速路口作個採訪就回來。

那一天,離漢通道即將關閉,忙著回家過年的車輛蜂擁而出。站在武東高速收費站的出口,在瑟瑟寒風中,胡夏穎靠著一部手機出鏡、採訪,記錄了武漢出城通道封閉的歷史時刻。


做完這個報道,她撥通了家裡的電話,告訴家人自己已經上了回武漢的高速。電話那頭是突然的沉默,接著是媽媽略帶鼻音的囑咐:安全回來,一定要安全回來。

就這樣,她一路驅車回了武漢。這“逆行”的一路,她看到了對面車道上擁擠的車潮。

▍逆行,只為共渡難關

“我是一名8年黨齡的黨員,我還是一名新聞記者,而且我是湖北人,無論從哪個角度,我這個時候都不應該窩在家裡。”

胡夏穎毅然選擇歸隊,是因為她很清楚,在大部分人感到恐慌和無助的時刻,更需要的是理性和堅強的聲音。


抗疫一線,有這樣一位“拼命三郎”女記者


胡夏穎評價自己是蠻“軸”的人,一旦認準一件事,就算知道前面困難重重、磕碰不斷也要堅持去做。

這種性格,跟她的求學經歷不無關係。胡夏穎曾就讀於四川師範大學電影電視學院,這家院校雖是藝術類院校,卻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大學生活培養出了她的堅毅、執著。


回到武漢後,胡夏穎立即投入緊張的工作之中。大年三十,做完《為武漢加油》的採訪,她給家人打電話報了平安。20多來,她第一次一個人在外地度過了春節。那一晚,她沒有後悔“逆行”,也沒有時間品味孤獨,因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她去記錄。

武漢出入通道關閉,公共交通全線管制,老百姓的生活物資是否有保障?從大年初一開始,胡夏穎馬不停蹄地探訪武漢各大商超,連續做了《白蘿蔔0.99元一斤》《“一元菜”進入各大超市》《武漢白沙洲大市場多舉措確保市場供應安全有序》等保民生主題的5G直播連線。

《120小時連軸轉保障援助防疫物資》報道中,她和搭檔陳子尚冒著寒風在武漢天河機場待了整整一天,多次直播連線,第一時間報道全國各地支援的醫療隊抵漢、機場工作人員對應急醫療物資及時卸機作業。


世人矚目的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開建後,她多次深入現場,或直播連線,或專題報道。《武漢火神山醫院首間病房建成》,她第一時間讓億萬觀眾一起見證了“中國速度”;《匯聚力量戰勝困難》央視《焦點訪談》《新聞直播間》聚焦武漢火神山消防救援站,就是她和搭檔日夜奮戰的作品。


抗疫一線,有這樣一位“拼命三郎”女記者


2月22日,武昌方艙醫院首次舉行武漢市最大規模的消防演練,她和搭檔一起走進武昌方艙醫院,完成了《記者直擊:武漢首次舉行方艙醫院大型消防演練》的採寫。

當晚,央視綜合頻道、新聞頻道並機直播的《新聞聯播》欄目播出了《你守護病人我守護醫院》的新聞,主要講述武漢火神山消防救援站的黨員李長春突擊隊紮根一線,堅守抗疫一線的故事。短短的1分51秒,凝聚著胡夏穎和搭檔10多個日夜的努力。

疫情期間,一些湖北人滯留外地,無法回家過春節。“您在他鄉還好嗎?”胡夏穎抓住這個新聞點,及時連線雲南省麗江市文化和旅遊局負責人答疑解惑。

每次完成一條報道,她深夜回家後顧不上躺一躺,總要首先回看視頻,分析得失,天亮後繼續趕赴新聞現場。同事們說,她每天都像“拼命三郎”一樣玩命工作。

▍觸動,看到堅強的力量

“說實話,沒有恐懼是不可能的。”當被問到是否有恐懼時,胡夏穎答道。作為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的親歷者,胡夏穎的內心五味雜陳,那段日子有太多記憶讓她無法言表,她聽了、見了太多因疫情而導致的家庭破碎。

人們起初並沒有料到疫情會來得那樣“兇猛”,從開始確定人傳人到飛沫傳染,然後是氣溶膠傳染,感染人數在短時間內驟增,醫療資源一度緊缺,病毒的高傳染性讓人們產生了恐懼,焦慮無處不在。胡夏穎的內心一度湧起涼意。

當看到小區內的鄰居門前貼上“確診病例,請大家遠離”的白色封條時,她唏噓不已。

剛剛過去的軍運會還歷歷在目,它曾向世界展現著武漢的美好,可是短短數日,這座偉大的城市卻生了這樣一場重病。

在採訪過程中,她再次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每個人的穿著防護服、言行舉止以及他們眼神裡的憂慮……“這個病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恐怖得多,每個人都非常非常謹慎。”

採訪時,她需要和採訪對象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進社區時,她要進行反覆全身消毒,而且要保證不能有超過兩個人以上的聚集,以避免交叉感染;在採訪超市工作人員的時候,她看到每個人都嚴陣以待,因為一旦有人疏忽,就有可能引起群體感染,每個人的神經都是緊繃著的。

抗疫一線,有這樣一位“拼命三郎”女記者

作為身處疫情一線的記者,被感染的風險無處不在,因為他們需要與外界接觸,這就增加了傳染機率。有些記者被感染並因此傳染了家人,胡夏穎的同事中也有在採訪過程中不幸“中招”成為高度疑似而被隔離的。

“如果沒有迅速提供的醫療條件,沒有各地援助的醫療物質,沒有應收盡收的方艙醫院和定點醫院,生命在這場病痛面前真的是脆弱無力。”她哽咽道。

但是,在看到疫情殘酷的同時,胡夏穎也看到了太多讓人敬佩的身影。她採訪到了奮戰在一線的醫生護士、外賣小哥、出租車司機、消防員以及社區的自願者。採訪中,她看到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支援武漢抗擊疫情,他們都堅信武漢可以渡過這個難關。

在抗疫戰場上,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無疑是最危險的戰場。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胡晟在救治病人的過程中不幸被感染,他選擇把病床留給別人,自己在家隔離,他說一張病床就是一個生的希望。

胡夏穎含淚隔著屏幕做完了採訪,那一刻,她的內心被深深震撼。

走進方艙醫院,在這個時刻需要近距離接觸病毒並隨時可能被感染的環境裡,她看到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精心照料著患者。當看到醫護人員或自願者厚重的防護服上寫著“武漢加油”“湖北加油”這些醒目字眼的時候,她不止一次淚溼雙目。

她也看到了醫務人員的樂觀,透過厚厚的護目鏡,她仍然感受得到“白衣戰士”們內心的堅毅,“國家有號召,我們必定響應!”

在對各省醫療支援隊進行採訪時,她聽到了“我們都是兄弟省,困難面前是一家人,應該站在同一條戰線上,與病魔作鬥爭”的呼聲。

“在方艙醫院的兩個多小時裡,不需要刻意捕捉鏡頭,因為這裡有太多樂觀、鼓舞人心的畫面,有太多催人淚下的感動。”

在和醫務人員接觸後,她內心的恐懼也在慢慢消退。她告訴自己:武漢這座城市是生病了,但我不會退縮,要守住自己戰鬥的陣地。

抗疫一線,有這樣一位“拼命三郎”女記者

醫院之外,胡夏穎也被很多事情感動著。

採訪過程中,她瞭解到,有些超市裡的值班人員已經一兩個月沒有回家了。

其中有一家超市,旁邊5米左右就有一個隔離點,他們卻堅持24小時營業。詢問之下,胡夏穎瞭解到,這家超市周邊幾公里內都沒有任何超市在營業了,那個時候社區團購還沒有開始執行,為了滿足居民的生活所需,這家超市堅持營業。

店長告訴胡夏穎,她6天睡了不到20個小時,實在困得不行了,就靠著牆“眯”一會。他們也害怕,可是卻不能斷掉居民的生活供給,於是就在反覆的消毒殺菌下,一直堅守著。

在社區採訪,她看到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居民拿著剪刀抵著自己的脖子大鬧社區時,也看到社區工作人員的苦口婆心、兢兢業業。

這次疫情,讓她看到每個人凝聚力量共克時艱,她數度落淚,這是感動的淚水,更是希望的淚水。作為媒體人,胡夏穎認為她有責任用話筒和鏡頭把這些畫面記錄下來,在嚴冬裡傳遞溫暖,在紛擾中感召人心。

▍信念,春天終會到來

身在武漢,胡夏穎和家人之間有著深深的牽掛,每天都要報平安。她擔心家裡的口罩、酒精、食物夠不夠,父母則是擔心她的安全。隨著疫情的加重,這份擔憂也在加劇,甚至有時候會讓她不安,如果父母沒有接她的電話,她就會一直打,直到接通才會安心。

她每天都在鼓勵自己,“武漢是個英雄的城市,我們是英雄的人民”不是一句空洞口號,它的確能給予她力量。“我們都很自豪,甚至我每次發朋友圈定位在武漢的時候都覺得很自豪,因為我在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胡夏穎說。

回到武漢後,胡夏穎還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微信朋友圈進行了分組。為了安慰家人,她答應他們,自己不會去感染嚴重的紅區,只在相對安全的社區採訪,所以家人看到的朋友圈只是她在社區做的5G連線。

可實際上,她去了方艙醫院、雷神山還有火神山等感染嚴重的區域。

“做這些只是讓家人安心,但等疫情過去,我會慢慢講給爸媽聽,我認為他們會為我自豪。”胡夏穎說。

胡夏穎去年結婚,可直到目前,新婚蜜月還沒有度。說到這裡,她覺得有些對不住自己的愛人,因為他們每次計劃的出行,最後都會被她突如其來的工作沖掉,“每一次都是因為我,總不能成行。”

疫情之後,她最想做的就是趕緊回大冶老家,去吃一頓媽媽做的飯。然後,她想安排好和愛人的蜜月之旅,並告訴他,這次一定成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