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母親(二十八)


照輝兒孫燭光煙,蠟炬呈亮燃晚年

敬愛的母親(二十八)

母親的一生,都是化在自己兒女們的身上,而勞累終身。處處都是為兒女們想著。就是因為做一位敬愛的母親,而勞累的日子,依然在等待著這位花甲之年的母親......。

母親是從一位李家大小姐到養育兒女們窮困潦倒,過著乞丐般的日子。再從一位改革開放初期的旅社老闆,到帶養多個孫子孫女的“保姆”。

自己的兒女們都已長大成人了,因為母親為了扶持兒女們各自的事業,寧願放棄自己的事業去促進兒女們在社會上自力更生的成長。

理應享福的母親,但看到幾個兒子都在外面打拼,母親喜在臉上,卻疼在心裡。

母親的幾個兒女相繼都已經結婚了,但正好碰到“一代化”計劃生育的年代。每對夫婦只准生一胎,可在母親的“指引下”,個個都成了超生”游擊隊”,個個都是二胎。

關鍵是二姐家,一胎是個女孩,二姐夫是單位幹部,為了響應黨的號召,就打算生這麼一個女孩子算了。

有一次,二姐回孃家看望母親,二姐對母親說:“最近打算要去縣城住幾天。”

可是,母親不知道從哪兒看出了二姐的”破碇”。

第二天,二姐早上去了縣城,母親下午也跟著去縣城,趕到姐夫的單位,竭盡全力去阻止二姐她們倆。

當時,二姐夫看到母親來到單位,心裡也知道母親的脾氣和意圖,很是不高興,幾乎連話,都不想跟母親說話一句,一直板著個臉孔。

母親看到姐夫的臉色不開心,管他開不開心,照樣實話實說壓力照給。

母親對姐夫說了句硬話:“今天這肚子裡的孩子,誰也不許動,一定要生!”

姐夫在心裡感覺這丈母孃管閒事,也管得大寬了點。嘴裡不敢說,卻只在心裡悶悶不樂。畢竟老婆是丈母孃的,也知道丈母孃脾氣,一旦發起脾氣來”天王老子”也不怕,不給任何人面子的。姐夫心裡很清楚得罪不起的人就是丈母孃,真是敢怒不敢言。

在縣城住了一晚後,母親把二姐帶回了家裡。

二姐其實心裡也還想再生一個孩子,無論是男是女。雖然二姐夫是在單位上班,可是二姐自己是屬於在農村(半邊戶)務農。

直到二姐生了以後,而且還是生了一個胖小子,姐夫的糾結心裡,總算煙消雲散了。

但是,二姐夫連降三級,母親說:“這個外孫,用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

兩個姐姐和大哥家都已經生了兩個小孩。當時計劃生育還算不是很嚴格,不拆房,不摟被窩,只是適當的罰款警告。

幾年後,計劃生育抓得越來越緊。凡是生了第一胎家庭,都統統執行計劃生育措施:“一胎男孩結紮,女孩上環,提倡一胎化。”的全國計劃生育政策。

敬愛的母親(二十八)


母親竟然敢在那種計劃生育非常嚴緊的年代,向自己的子女們發號施令地說:“只要你們還是我的兒女,就必須生兩個。除非哪個沒本事,生不出來!”

母親千方百計,軟硬兼施地依然要求二哥二嫂必生二孩。

二嫂在懷孕期間,被計劃生育工作組的人,把二嫂抓走了,同十多個孕婦一起關在鄉政府的一個屋子裡。

母親跑到鄉政府說:“你們抓是抓啊?可要把人保護好?不要傷害她們。不然,找你們算賬!”

二嫂在當天夜裡從鄉政府跑了出去,擔驚受怕,東躲西藏地直到快生了才回家。

後來,計生辦也是象徵性的拿走了二哥家的電風扇。

母親認為電風扇換得了一個孫子,划算!

母親看到二哥生了二胎,開心地說:”只要你們生,我給你們帶。”

母親始終認定”一個孩子太少,兩個孩子才夠”的私自觀念。

最後,母親的的六個兒女,清一色的都是二孩。

母親雖然人丁興旺,但是要一一養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母親在晚年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心血。

自從母親不開旅社回到家裡之後,家裡簡直像“幼兒園”似的,一批接一批的帶養著孫子孫女。

大姐兩個小外甥,都是在外婆家上的小學。

二姐嫁得雖然略微遠一點,但那個小外甥在外婆家長大,直到上學。

孫子孫女像雨後春筍一般茁壯成長,滿屋子的小孩,哭的哭,喊的喊非常“熱鬧”。母親常說:“像坐飛機一樣,頭暈腦脹。”

最早那幾年,我每次從深圳回到老家,看望父母和自己女兒的時候。

看到母親身邊就有三個小孩,我一個女兒,二哥兩個小孩。

那兩個小侄子比女兒大三歲,特別玩皮。

大侄兒比小侄兒大三歲,已經在上小學一年級了,很乖聽話,只要管每餐吃飽就行了。反正玩也就一個人,很少能跟他弟弟玩到一起,哪怕就是孤孤單單地一個人趴在地上玩泥巴,也玩得津津有味。衣服弄髒了,照樣穿去上學。一年級的學生也根本不懂什麼是愛衛生愛美,別的小同學也個個美不起來,相對來說母親很少為大侄子操心。

讓母親最操心,最惱火的就是他弟弟,那個小侄子。不單整天搞得髒兮兮的像個小“花臉”。

而且每次哭起沒完沒了,賴在地上邊哭邊鬧,一雙腳在地上使勁搓,直到把腳上的鞋全部搓得老遠老遠。哭的聲音又大吵天暈地暗。誰都哄不住,越哄哭得更厲害,每次都是哭飽,哭累,哭著哭著就趴在地上慢慢地睡著了。

母親摸到了小侄子的習性,看到他開始哭乾脆就不哄,讓他哭累就自然而然地安靜下來。

只要小侄子不哭,母親依舊疼愛地叫著:“娃娃,寶貝.......”

小侄子雖然還只有五歲,但是還有一個”怪招”,會讓母親和親戚啼笑皆非。

母親比“幼兒園”的幼教老師更難,更累。因為帶管的孫子孫女都是年齡大小不等。

幸好大哥大嫂一直在家,他們的小孩一直是自己帶,如果再加碼在母親身上,估計母親累“瘋”不可。

小侄子是什麼樣的怪招?又如何會讓大人啼笑皆非?

開始連母親都不知道小侄子的怪招,後來才發現。像別的孩子要吃或者要錢,總是直接了當地要,可小侄子不一樣,而是拐彎抹角地要,一定要達到目的才放手。

所以,不僅僅是母親被小侄子搞服了。就連來家裡的親戚也被小侄子搞服了。

記得典型的一次,二姐和二姐夫來看望母親。

全家人老老小小一起吃了晚飯,小侄子看到姑姑,姑父準備騎自行車回家,剛開始的時候。要留著姑姑再住幾天,攔住在門口不讓出去。姑父心想這小侄子這麼懂禮俗,就蹲下身體說好話,小侄子裝著沒聽見,就是不“放行”。

後來,母親發現了,把小侄子拉開後攔著,擋住的視線。小侄子開始哭了,母親翹了翹嘴示意二姐趕快往後門繞走出去。小侄子看不見人了,馬上大聲哭,猛地繞過母親,衝了出去,四處尋找二姐。

二姐夫推著自行車,剛從後門的路上出現,竟然被攔在路上的小侄子逮了個正著,很麻利地順手抓住自行車後架不放,邊哭邊罵:“你們都是騙子,都是騙子。”

母親,二姐她們都被搞得很尷尬。無論怎麼哄就是不放手,小侄子這是在留客嗎?

看到沒轍了,二姐從口袋裡拿出水果糖給小侄子,也不要糖,照樣不鬆手。雖然,小侄子是一雙帶有泥印的小手,可是二姐夫就是不敢推著自行車就跑吧?

四個人疆持著一會兒,天色已晚。都在估摸著小侄子到底想幹什麼?

二姐夫想了想,把自行車立好,從口袋拿出錢包,抽出五毛錢給小侄子。小侄子馬上不哭不鬧了,同時也放手了。

後來才知道,小侄子根本不是留客,而是留下”打劫”。

母親驚訝地搖著頭說:“這娃娃,竟然是要錢啊?”

才五歲的娃娃,都在變著花樣挑釁大人的耐心。

有次大清早,小侄子的小叔在家裡睡懶覺。不知道小侄子是什麼原因,在堂屋放聲大哭,哭了很久。小叔忍不住了,起床出來哄,根本哄不住。後來小叔改變兇,對於小侄子也沒有用,照樣大聲哭。

小叔半真半假地拉著小侄子,嚇唬說:“你再哭,就把你扔豬欄裡去。”

小侄子趴在地上哭得更猛。小叔真抱起小侄子走到豬欄前,小侄子一點都不怯場照哭。最終被小侄子抱著放進豬欄裡,又馬上抱出來。小侄子照哭不誤,後來連小叔都服了,又抱回家,直到哭累了才停止。

這些點點滴滴,可以想象母親帶孫子孫女的艱辛。

可憐母親這些年過來,帶這麼多小孫是怎樣過來的?難怪幾年下來滿頭白髮,憔悴衰老了許多。

母親帶小孩,雖然沒什麼“講究”,常年累月帶這麼多小孩也無法講究,但是在母親的心裡,已經是很“科學”的了,也很講究了。

母親認為娃娃們身上髒一點不緊,只要不餓著。無論大大小小的娃娃們都由著在地上打滾。母親說:”小孩就是要沾地氣,才長得快。”所以,經常滾得像“泥巴菩薩”一樣,髒得可怕的時候,滿臉全是泥灰。當時我家的堂屋全是地面,沒有凍水泥地板。每個娃娃簡直像個“小花臉”只見眼睛亮,根本認不出誰是誰家的孩子。

再說,這麼多個小孩,就算每個人換一套衣服下來洗,也有滿滿一腳盆,得洗幾個小時。所以,不可能衣服髒了就換,否則每時每刻洗衣服。就是因為這麼多小孩,母親操碎了心。

有一次,在早晨兩個小侄子突然全部不見了。

母親慌張地四處尋找,向鄰居們打聽,都說沒看見兩個小侄子。

在焦急中母親找來竹竿,在周邊的池塘水裡用竹竿戳撬。一邊用顫抖的雙手在池水裡面撬動,一邊喊著兩個小侄子的名字.......。依然不見小侄子兄弟倆的蹤跡。

母親當時還帶著一個更小的孫女(我的女兒)才三歲多,相對比兩個孫子聽話,從來不亂跑,經常圍繞在婆婆的身邊。

三個小孩雖然在一起,從來不罵架,不打架,都是各玩各的自娛自樂。

母親想走遠點找一下小侄子,又怕更小的孫女出問題,脫不了手。只有拉著小孫女急得團團轉,四處喊。一直到了中午十二點多鐘還是沒有找到兩兄弟。

母親幾乎絕望了,想去鄰居家(是郵局的人)打電話通知小侄子的父母,母親又怕兒子兒媳接到電話著急,母親又忍住不打電話,再找找。

母親在想難道兩兄弟真的被人拐賣了嗎?此時,嫁在附近的大姐回孃家看望母親。母親見到大姐來了,一下子感覺抓到了救命稻草。把小侄子失蹤的事情告訴了大姐。

大姐也不知所措,馬上放下手裡黑色小提包,轉身跨門出去給母親找人。

大姐能去哪找?也確實沒有方向。大姐問母親:“爸今天去哪了?”

”去對門山執客了。”母親說。

小侄子會不會是跑到他爺爺做事那裡去了?母親腦海又浮現出一個不現實和更可怕的畫面。

父親是當地的執客師(婚慶主持人)

那天早上,父親在天還沒亮就出去了,去了四里多路的地方執客。兩地雖然遙遙相望,但是相隔著遼闊的田野,一條小河和兩條公路。所以,母親認為那麼小的娃娃不會跑那麼遠,同時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

大姐跨出房門,剛走到馬路的拐彎處,好像看到父親和兩個小侄子的身影,朝著家裡的路上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