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出征,使命必达」出征雷神山,我不上谁上

逆行出征,使命必达---我不上谁上

​陈熙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我出征雷神山医院之时在朋友圈写下的话。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家乡会遭遇到如此灾难,也未曾见过封锁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武汉就像被按下暂停键。近一个多月来,武汉的上空阴霾密布,湿冷的空气使得病毒仿佛像一个幽灵,飘荡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2020年2月2日,我接到院方的电话:“医院准备组建抗疫突击队,开赴雷神山医院,要求有抗击疫情前线经验的医生参加,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我可以上,我不上谁上?”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作为已经参加了本院隔离病房工作、并对口支援五医院感染病房治疗任务的医生来说,这一刻对我来说来的并不突然。我自从2020年1月19日开始参加抗疫前线工作以来,看见无数的病患得不到及时救治,一床难求的局面无法改观,甚至医务人员的亲属染病去世也得不到照应;身边太多同事被感染,每日的患病人数直线上升,心情非常沉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心中肯定都隐藏着恐惧。但是在这个时刻,如果我们退却,那武汉市的千万市民的生命如何能够得到保障?我不上谁上?


就在这困难时节,举世瞩目的武汉雷神山医院在全国人民的期盼下,在全世界的关注下,仅用10天时间就在武昌黄家湖畔拔地而起。雷神山与火神山隔江而立,成为阻击疫情的一道重要防线,成为武汉人民战胜瘟疫的希望,也成为全国人民的期盼。出发的日子到了,接到武汉防疫指挥部命令,2月6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陈国华副院长的安排下,集合了全院45名医护人员,组建“雷神山医疗突击队”开赴雷神山医院,我们的医护人员都是第一次参加抗疫工作,为了不使家人担心,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不敢跟父母说去参加突击队,奔赴雷神山医院的事儿。


我们出发的那一天是个大雨天,泥泞、寒冷的工地是我们对雷神山的第一印象。中建三局近7000名工人不舍昼夜的施工,使得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才有着瞠目结舌“中国速度”,此时的医院也处在边建设边收治的模式中。


「逆行出征,使命必达」出征雷神山,我不上谁上


“我是武汉雷神山医院第一批建设者,也是抗击病毒的白衣战士,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我宣誓:以人为本,恪守医德,秉承‘雷驰荆楚,术济苍生’之院训,弘扬敬佑生命,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视患者如亲人,示同仁如手足,视医院如家庭....”全体医疗突击队员在到达后的誓词响彻在雷神山院区上空,仿佛能撕破阴霾,让疫情也退避三舍。

「逆行出征,使命必达」出征雷神山,我不上谁上

正在施工的病房


「逆行出征,使命必达」出征雷神山,我不上谁上

泥泞的施工现场

在建设工地开辟第一个病区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地上是厚厚的泥浆,来往的施工车辆川流不息。大家放下行李,在张瑶副院长、市一医院总会计师徐凌的带领下的全体成员总动员,开始领取物资,分工协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是我们物资搬运的真实写照。每一台呼吸机、监护仪,每一件药品、氧气瓶都是我们医疗队员肩挑人扛,从库房一步步挪到病区,冒着大雨将物资一箱一箱搬进病房。护士们检查病区的每一个开关、氧气阀和电源,易燕护士长按照院感要求布置三区两通道的工作路线。医生们按照新版诊疗规范制定治疗方案,安排转运病人等事宜。

「逆行出征,使命必达」出征雷神山,我不上谁上


通过夜以继日的工作,短短的48小时内病区达到了入住病人的标准。收治病人那天,刚好是元宵节,无法与家人团聚的全体医务人员在病区度过了一个难以忘怀的节日。特别是护理人员,她们即是医疗人员,但也是母亲、女儿、妻子,是家庭的半边天。她们流着眼泪,但心中是责任、是温情、是思念。我也很长时间战斗在抗疫战争的一线,好久没见父母和亲人,除夕春节也无法见面团聚。元宵节,我也只能通过短视频给亲人朋友送上祝福,大家相互鼓励。


「逆行出征,使命必达」出征雷神山,我不上谁上

感染一科十六病区作为雷神山第一个收治病人的病区被央视报道


2月8日晚7时许,开始由各定点医院转入确诊新冠患者,A16病区迎来第一批29名患者,其中,有许多是重症患者,病情危重。我们收治患者的工作直到凌晨结束,我也值了雷神山医院第一个夜班,简易的木凳就是我值班使用的“休息床”。

患者入院后不久,我院中医部的专家和我一同大查房,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不少患者前期经历了疑诊、确诊、住院困难等过程,普遍焦虑不安,而我在和病人交流和沟通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话就是:“我们有信心治好您的病,胜利就在前方!”为方便医患交流,在每个病房粘贴了微信二维码,便于追踪患者病情变化。


「逆行出征,使命必达」出征雷神山,我不上谁上

张念主任、潘静主任、陈熙医生查房


“陈医生,一定要救救我的妈妈,我的父亲上周感染去世了,我不能再没有妈。”这是一位患者的女儿对我说的话。新收治的一名来自青山区83岁的刘奶奶,老人全家患病。疫情大爆发前期,由于全市医疗资源紧张,治疗不及时,老人的老伴已离世,母女二人因多次核酸检测为阴性不能确诊也无法收治。进入雷神山医院后,护士们不停地给老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治好过很多更重的病人,我们有信心治好您的病!您也一定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老人入院后已经整整一周没有大便,宿便积在肚子里非常难受,护士们想尽了办法:调整饮食、开中药汤剂,手把手指导女儿做腹部按摩……“通了,通了!”当女儿把这个消息告诉护士和医生时,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喜极而泣。经过十多天的治疗,刘奶奶已经可以正常对话了,也可以自主进食了,情况在一天一天的好转。

病房里还有一对夫妻。在这场疫情中,公公和婆婆也感染了新冠肺炎,一家四口分别在3家医院接受救治。家中两个年幼的孩子只能交给八十多岁的太爷爷和太奶奶照看。

此前,夫妻俩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呼吸科住院,那里住着很多危重症病人,恐惧、担忧和无助无时无刻地缠绕着他们。夫妻俩连续高烧3天不退,治疗效果很不明显,被转诊到了雷神山医院,成为首批入住的病人。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现已病情好转,不日出院。“我们虽然住在隔离病房里,但却从未感觉爱被隔离!这些天我亲眼目睹了医护人员舍身忘我的工作态度,太多太多的辛苦和付出,尽管隔着防护服看不见他们的脸,但每个人的名字都镌刻在了我的心头!”每次查房时,夫妻俩都会反而来鼓励我们医护人员,面对疫情,我们携手并进,共克时艰。


「逆行出征,使命必达」出征雷神山,我不上谁上

病区医生团队


通过医疗组的积极救治,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几名危重患者病情逐渐平稳。2月20日雷神山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医疗队迎来了病区首批出院的3位患者,病区主任黄小龙医生细心的叮嘱出院事宜。出院患者手写的感谢信温暖了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心田。“隔离了病毒,却不能隔离爱”,这是患者与医务人员共同的心声。


「逆行出征,使命必达」出征雷神山,我不上谁上

「逆行出征,使命必达」出征雷神山,我不上谁上

即将出院患者手写感谢信

「逆行出征,使命必达」出征雷神山,我不上谁上

病区黄小龙主任、吴若君护士与第一批出院患者合影


在雷神山工作的日子里,我也牵挂着家人,翻出这张照片,是疫情开始后与年过花甲的父亲、90多岁的爷爷唯一一张合影,再遥远的距离也阻断不了爱,他们的眼神是期盼、是担忧、是托付,这份托付也是这座城市赋予我们医务人员的职责。

「逆行出征,使命必达」出征雷神山,我不上谁上

陈熙医生祖孙三人的合影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无数舍生忘死保护家园的医务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警察、普通群众.....他们共同谱写了英雄的赞歌,我爱这座城市,武大的樱花已开,东湖的碧波已暖,春回大地,愿我们都能平安回家!


「逆行出征,使命必达」出征雷神山,我不上谁上

「逆行出征,使命必达」出征雷神山,我不上谁上

战斗在雷神山医院的武汉市第一医院的美女和帅哥们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