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畢方鳥是火災之兆還是興雨之商羊?孔夫子一言道破真相

畢方鳥在其東,青水西,其為鳥,人面一腳。一曰在二八神東。”——《海外南經》


“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山海經·西山經》


這兩條關於畢方鳥的記載,真的是“大同小異”:相同點都是鳥,但第一種顯然更玄幻一點,居然長著人面,並且只有一隻腳;第二種記載則更加寫實一點,長得像鶴,還特意注意到鳥嘴是白色的,彷彿就是一張畢方鳥的特寫!


上文曾解讀了關於“二八神”的含義,可能與古時候的羽舞求雨有關,按道理說,與“比翼鳥”、“羽民國”、“二八神”等出現在同一場景中,畢方鳥應該也會與雨、水有關吧,但是為何在《山海經》的另外一段記載中,畢方鳥卻是火災之兆呢?

《山海經》畢方鳥是火災之兆還是興雨之商羊?孔夫子一言道破真相

(一)畢方並轄與商羊起舞


《山海經》中對於畢方鳥的記載只是這麼碎片化的特徵,絲毫沒有任何故事情節。想找到更多細節,我們需要從其他文獻入手:


“昔者黃帝合鬼神於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皇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


這是來自《韓非子·十過》中的一段,主要內容是說師曠為晉平公講述“清角”之音的來歷。

《山海經》畢方鳥是火災之兆還是興雨之商羊?孔夫子一言道破真相

“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表明這個隊伍應該是去祈雨的,而且由黃帝“合鬼神於泰山之上”,足見場面之隆重;“蚩尤”也是雨水之官;至於“騰蛇”則屬陰類,因此,“畢方”能夠在這個隊伍中露面,必然也有一些興風作雨的神通!


《山海經》原文雖然卻沒有明確記載,但是我們依舊可以從一些細節去抽絲剝繭:


《海外南經》中說畢方鳥“為鳥人面”,足以說明此鳥並非《西山經》中的真鳥,畢竟在現實中,無論是人還是鳥,都不會只有一隻腳。


考慮到“畢方鳥”與“二八神”同出於一個畫面當中,那麼,畢方鳥“人面”會不會是由人所裝扮的(身著羽衣)?而“一腳”則正是其舞姿的表現,即一腳翹起一腳蹈地起舞?


答案,在孔老夫子的一番對答中隱現:“齊有一足之鳥,飛集於公朝,下止於殿前,舒翅而跳。齊候大怪之,使使聘魯,問孔子。孔子曰:‘此鳥名曰商羊,水祥也。昔童兒有屈一腳振兩肩而跳,且謠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今齊有之,其應至矣。’急告民趨治溝渠,修提防,將有大水為災。頃之大霖雨,水溢泛諸國,傷害民人,唯齊有備,不敗”


這段話傳遞的信息非常重要:首先,這裡的“一足之鳥”名叫“商羊”,是雨水的徵兆!但僅憑“一腳”還是無法將其與“畢方鳥”直接等同起來,但兩者之間絕對有所關聯。


接下來,孔子的話才是重點:昔年有童子屈一腳振兩肩跳舞,正好這“一足之鳥”在殿前的表現也是“舒翅而跳”,所以,這裡的“商羊鳥”實際上正是跳舞祈雨的童子之化身!

《山海經》畢方鳥是火災之兆還是興雨之商羊?孔夫子一言道破真相

此外,在《論衡·變動》中雲:


“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矣。”


既然作為雨水之兆的“商羊”只要屈一隻腳起舞,天就會下雨。


那麼在乾旱之時,人們打扮成鳥樣、起舞、求雨,自然也是符合巫術邏輯的:


這種理論,可以被英國人類學者弗雷澤的“模仿巫術”所解釋:


他認為原始巫術可分為兩種形式,這種以"相似律"為基礎的叫做"順勢巫術"或"模仿巫術",而在這種巫術中,巫師僅僅通過模仿就能實現任何他想做的事!——《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


(二)火精之兆與木生畢方


“畢方鳥”為火兆,主要依據應是來源於《山海經·西山經》:“見則其邑有訛火”


而在《淮南子》中又有“木生畢方”一說,高誘對這句話的註解則是:


“畢方,木之精也,狀如鳥,青色,赤腳,一足,不食五穀”


其實《淮南子》所謂“木生畢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響所致,意即“木生火”。因為畢方為火鳥,故用畢方代火,而並非是指畢方生於木。

《山海經》畢方鳥是火災之兆還是興雨之商羊?孔夫子一言道破真相

此後,張衡在《東京賦》中以及整個漢以後,都將畢方鳥視為災禍象徵:


"畢方……老父神,如鳥,兩足一翼,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也。"


當然,近現代學者袁珂的解釋獨樹一幟,他從《神異經》中引:“人嘗以竹著火中,爆烞而出,魈皆驚憚”


於是認為“爆烞”等於“燁烞”,並相信畢方正是這種竹子在火中被燒得噼裡啪啦聲音的語音變換,因為他注意到無論是《淮南子》還是《廣雅》,都會把畢方和火、木頭聯繫在一起,推斷畢方有可能就是類似於《封神演義》裡的“火老鴉”一樣的東西。

《山海經》畢方鳥是火災之兆還是興雨之商羊?孔夫子一言道破真相

除此之外,“畢方鳥”也與我們之前提到了過的“二八神”—“野仲、遊光”可以關聯:


爾乃卒歲大儺,驅除群厲。方相秉鉞,巫覡操藥......囚耕父於清泠,溺女魃於神潢。殘夔魖與罔像,殪野仲而殲遊光。八靈為之震懾,況鬾蜮與畢方。—《東京賦》


“野仲與遊光"這兩個夜遊神,再加上袁珂的闡釋,讓我們不禁聯想到西方一種類似的東西——鬼火(磷火),這種現象通常起因於腐朽的草木或動物所產生的氣體(甲烷)自動起火。因此,這種看起來徘徊不去的鬼火,便像極了夜間遊蕩的妖精,也自然成了看見即有災禍的象徵!


因此,可以看出從《山海經》的兩種記載出發,便衍生出了關於“畢方鳥”兩種截然相反的屬性:一為降雨之兆,一為火精之災,就像一個硬幣會兩個不同側面,好與壞並非絕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