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鮮卑仲吉 張俊魁

首先說明,我是土生土長的卑家店人,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若是八百年前,我和鮮卑仲吉是同村,是發小,也許一起闖蕩呢 ! 鮮卑仲吉生於公元1188年,卒於1244年,享年56歲。他是鮮卑族人,就姓鮮卑,複姓。他出生在卑家店,死也藏在卑家店。他的父親名叫鮮卑彥明,在家鄉一帶德高望重,很有威信和影響,是開明鄉紳。《東礦區志》記述他:一、重儒學;二、孝善;三、尚氣節;四、好給施。公元1213年,卑家店家鄉一帶遭遇災荒,而且瘟疫流行,百姓受難、民不聊生。鮮卑家中也是生計維艱,非常困難,但遇左右鄉鄰乞討借要,他家寧願自己忍飢節食,野菜充飢仍“傾與之”。鮮卑仲吉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和家庭環境裡,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薰陶,成為仁愛忠勇仗義之士。據《灤州志》記載:仲吉兒時,極富教養。鮮卑仲吉年輕時就深明大義,體恤民生仗義疏財。一次灤州令他看護果園,大批災民到此討要棗慄充飢,鮮卑仲吉寧可自己受責總是慷慨相濟,一些人摘取棗慄,他深知為飢餓所迫,從不過問追究,因此他深得民心,當地百姓讚譽有加。

鮮卑仲吉生平最輝煌的業績主要有三:一、有再生之德。當時中國的北方有近千年的歷史是少數民族政權,遼朝被金取代,蒙元又雄起襲來。鮮卑仲吉年輕時就在灤州為金國作地方官。時值蒙元大軍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千軍萬馬的鐵蹄下一陣狂掃,如山崩地裂催枯拉朽一般的把永平府(今盧龍)拿下,從而進逼灤州,把灤州圍得水洩不通岌岌可危,戰爭一觸即發。蒙軍開出的條件是一、開城投降,論功行賞;二、城破屠城,軍民人等一個不留,二選一速答。時任金朝駐守灤州的主官決策者有三人,鮮卑仲吉為其一。他們幾個意見不一,主戰、主和爭論不下,鮮卑仲吉分析大勢權衡利弊,他認為個人生死名節置之度外,城內數萬百姓生靈何辜?應該識時務者為俊傑,如果硬碰,無異雞蛋碰石頭。最後,他終於說服了大家,統一了思想,開門迎降。灤州城數萬百姓免遭塗炭,歡呼雀躍。

其後,鮮卑仲吉被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親自任命為灤州節度使兼內觀察使,做了鎮守灤州的地方官。他在灤州為官十年,百姓安居樂業,“爭務勤本”社會穩定生產發展。他本人身為州官不忘勤儉,於“公於之暇,躬耕壟畝,妻女在家,養蠶織布”,深受百姓稱頌。鮮卑仲吉走後,他的繼任者那彥倴 盞是蒙古將領,他對灤州百姓就沒有鮮卑仲吉那麼仁義愛民了,社會矛盾緊張,官民對立,百姓遭殃紛紛起來反抗。那顏倴盞強烈鎮壓,百姓且戰且退,蒙軍緊追不捨。百姓一直退到渤海岸,蒙軍就在今天倴城那個地方圍土築城阻擋百姓的反抗,這就是今天灤南縣政府倴城的由來。當代人還在倴城建個廣場,併為那彥倴盞塑像還原歷史。

鮮卑仲吉再生之德還有,一次部將蘇椿叛亂平定後,主將欲屠戮所部,兵丁個個瑟瑟發抖,多少生命危在旦夕。鮮卑仲吉挺身而出力勸主帥:“蘇椿叛亂,與兵丁何干?!”由於他的力爭,這些兵丁得以免遭殺戮”。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死後,他的第三個兒子窩闊臺繼位,鮮卑仲吉繼續追隨他征戰,在屢勸不降的江蘇邳州,城破後窩闊臺大汗欲屠城。屠城就是一種非常殘酷的非人道手段,就是將全城人等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殺掉,一個不留。歷史上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日本鬼子南京大屠殺,38萬人遇害就是屠城,戰爭狂人以此威懾敵手。江蘇邳州就面臨這種境地。此時,鮮卑仲吉利用窩闊臺大汗對他的信任,冒險進諫為民請命,終於使窩闊臺大汗收回成命,邳州得救,據說至今鮮卑仲吉在邳州仍有口碑。蒙元王朝建立以後,窩闊臺大汗很賞識和信任鮮卑仲吉,欲命他為燕地守官,鮮卑仲吉以身體不適為由婉辭歸鄉,終老一生。

二、軍功顯赫、為建立元朝立下汗馬功勞。蒙古崛地而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馬上打天下,所到之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從亞洲往北打到歐洲,東到日本海,南直逼印度河,開疆拓土橫掃天下可謂空前。公元1227年,鮮卑仲吉調離灤州,隨蒙軍跟從阿術魯將軍南征,任副元帥。他親自率領蒙元大軍與金朝軍隊作戰,指揮有方、英勇無敵,連克數關,令敵軍心驚膽戰,不戰自降。據史書記載,鮮卑仲吉功勳顯赫的戰爭有三次:一次是奪取霸州。(今天津霸縣)在這次戰役中,鮮卑仲吉採用“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霸州金朝守將懾於強大的蒙元軍事壓力舉城歸降,這樣鮮卑仲吉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霸州。接著他又向信安城(今保定地區)進發,蒙軍所到之處如秋風掃落葉般的攻下信安,展示了鮮卑仲吉的優秀軍事才能。他被蒙元皇帝以功賜虎符,授漢軍諸路兵馬都元帥。鮮卑仲吉為元朝的建立,所立下的最大功勞是直接參與了消滅金朝的平蔡戰役。金朝統治中國北方一百多年,他是一個非常強悍的北方少數民族,完顏阿骨打滅了遼國以後,不斷南侵,將北宋滅亡,掠走徽、欽二帝。從此南宋偏安,對金俯首稱臣納貢,並多年與金南北拉鋸,互有勝負,造成中國的實質分裂。蒙軍突起,迅速打敗金朝,當時金的國都在汴京,在蒙元的強大攻勢下,金遷都蔡州。蒙軍為了滅金,公元1233年,與南宋協議南北夾擊共同發起滅金總攻戰役。蒙軍滅金主帥阿術魯,鮮卑仲吉為副帥。另一支蒙軍主帥為那顏倴盞,他與南宋名將孟珙結盟,作戰非常勇敢,戰爭打的昏天黑地難解難分,氣壯山河。最後在南宋與蒙元的合同協力作戰中,終於取得了勝利,金朝最後一個皇帝金哀宗兵敗自殺,從此金朝滅亡。在這次事關朝代更替的大戰中,鮮卑仲吉立下了赫赫戰功。蒙元加封他“金吾衛上將軍、平路都元帥、右監軍、永安軍節度使、兼灤州管內觀察使、提舉常平倉事、開國侯”。鮮卑仲吉這些職位和頭銜可是不簡單,非常顯赫。金吾衛是高級人物的保鏢侍衛,虎符有權調兵,還是元帥、監軍和觀察,常平倉事負責稅收錢糧,尤其被封為開國侯僅次王公,門第閃耀,可謂風光一世,你說,這樣的元朝大官出自咱卑家店、出自咱唐山能不榮耀自豪嗎?!

三、影響深遠。古老的鮮卑族,生活在廣大遼闊的中國北方,他們當中產生了很多的英雄才子,對奠定中國的領土和歷史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雖然以漢族為主體,但歷史有好多民族都融化到漢族,才使得漢族人越來越多。公元386年,鮮卑族首領拓拔硅統一了中國北方,建立了政權國號“魏”,他就大力推行鮮卑族漢化。鮮卑仲吉在明朝以後的史料中就去掉了“鮮”稱卑仲吉了。有據可查的是卑家自中山(今正定)遷至卑家店,幾十年後,自鮮卑彥明始,經鮮卑仲吉五代均有明確記載,容我細稟:

鮮卑仲吉之子鮮卑準,子承父業,戰功卓著、位高權重。他充管軍千戶,元朝派大軍東征高麗(今朝鮮)主帥扎臺火兒赤,鮮卑準為副帥從徵。元世祖忽必烈繼位,賜鮮卑準虎符,可以調兵,跟隨忽必烈 護駕北征阿里不哥,以功親受忽必烈賞賜。元世祖忽必烈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孫子,他父親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託雷,忽必烈是託雷的第四子,阿里不哥是託雷的第七子也是忽必烈的弟弟,他們之爭是宮廷權力內鬥,最終忽必烈打敗了阿里不哥稱帝年號中統。中統三年,鮮卑準又追隨忽必烈征討山東叛將李璮,李璮是鎮守山東李全的兒子,他原來也是金朝降蒙的,之後,蒙元命他為山東益州守將。李全死後兒子接續。李璮準備多年反叛,忽必烈裝作不知,暗地防範,以全力征阿里不哥,勝利後,回師南下討伐李璮,李璮大敗。至元十年,授鮮卑準侍衛親軍千戶、昭武大將軍、大都屯田萬戶、配虎符。

鮮卑仲吉之孫鮮卑誠,將門無犬子。他也是元朝將領率軍遠征。授宣武將軍、高郵(今江蘇境內)萬戶府、佩虎符。後改授懷遠大將軍、武衛親軍都指揮使司事。鮮卑誠親率元軍征討南洋諸島爪哇國,該國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北部一帶。他出使廣東,攻打八百媳婦國,該國在今天泰國、緬甸北部,都是少數民族區域,民風彪悍,戰鬥力非常強,元軍久攻不下,失敗。鮮卑誠在任上勤勉於役,病死。

鮮卑仲吉曾孫鮮卑忽篤土,滿門忠烈,世代為官,他承襲祖上蔭德繼續打拼。

張俊魁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五日農曆二月初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