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把“金鑰匙”,打開議論性散文寫作之門

顧名思義,議論性散文是散文的一個品種,它藉助議論等方式表達作者的觀點,其思想內涵是理,寫作目的在於啟發人、教育人。

四把“金鑰匙”,打開議論性散文寫作之門


鑰匙一:“由事入理”,拓展文章的思想深度

在立意方面,議論性散文大都“由事入理”、以小見大——多從生活中的小事寫起,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言一行都能成為文章的起點;從小事出發,表現的卻是關於社會、人生等問題的獨特思考。事實上,時常感動於生活中的縷風片雲,珍惜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點滴感受(不要怕它不成熟、不完整),善於發掘感性材料的內在意蘊,是寫好議論性散文的源頭活水。例如冰心的《往事之二》,從雪天送朋友返回時發現足跡被雪掩蓋起筆,生髮出人生渺茫、歲月飄忽的深沉感慨。作家把生活的感受與體驗經咀嚼、回味、沉澱,再經過提煉、結晶之後表達出來,使主題得以抽象與深化。

四把“金鑰匙”,打開議論性散文寫作之門


鑰匙二:“虛實相生”,彰顯新巧的構思

議論性散文常用的構思方法,是“虛實相生”。具體包括兩種情況:由實入虛與化虛為實。

1.由實入虛。由真實的腳印聯想到人生的足跡,由腳下的道路聯想到成長的歷程,由房屋的窗戶聯想到對外開放,由山澗的橋樑聯想到感情的溝通,由竹之有節聯想到人的節操,由霏霏春雨聯想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誨,由登高望遠聯想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哲理……這類從眼前實在的事物、景象寫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的手法,就是“由實入虛”;虛化,便是作品主題的昇華。

四把“金鑰匙”,打開議論性散文寫作之門


2.化虛為實。會寫文章的人,通常不喜歡平淡呆板,總喜歡把虛化的概念、單調的事物想象、描述成活潑可愛的另一種事物,使文意更為生動、明白。設置精妙的譬喻,拿一件切近的、已知的事物來形容筆下所要闡述的主體,是“化虛為實”的有效手段。如魯迅先生的《春末閒談》,從自然界極其平常的現象“細腰蜂捕獲青蟲”入題,對中外統治者奴役人民,想盡一切辦法禁錮、麻痺人民的行徑給予了尖銳的批判和無情的嘲諷。文中寫到,統治者的種種麻痺術與細腰蜂的毒針十分相似——毒針麻痺青蟲的運動神經,使其呈不死不活狀態;統治者對人民施行各種統治方法,也想使他們甘心成為被奴役、榨取的機器。但細腰蜂之於青蟲,只需要它不動,這比較容易;統治者之於人民群眾,要使其無知覺而能運動,卻是無法統一的矛盾,所以說一切麻痺術是“不能十分奏效”的。取譬設喻、化虛為實的精巧運思,使文章說理形象,析理透徹,而且幽默風趣。

四把“金鑰匙”,打開議論性散文寫作之門


鑰匙三:處理好“敘”“議”關係,使通篇渾然一體

處理“敘”“議”關係,一般是一“敘”一“議”、先“敘”後“議”,也可將多組“敘述+議論”的文字復迭起來加以展示(比如肖復興的《站臺上的華爾茲》,滿懷敬意地講述了三個小故事——辭職信可以用賦體寫得“古風悠悠”,收發室的小黑板可以用斜體美術字寫得“分外醒目”,而焦灼的等待也可以如華爾茲一樣優雅,展現每個故事後都用一段精要的議論予以闡發,最直接點透三者的相通之處,歸結出“將瑣碎的生活化為華爾茲,哪怕是滋生出來一點點兒的藝術,也會有一點點快樂,溫暖我們自己的心”這一主旨)。不管採用何種處理方式,關鍵是二者之間要緊密相聯,而不能油水分離。

四把“金鑰匙”,打開議論性散文寫作之門


鑰匙四:精心“佈勢”,展現獨特的創意

議論性散文的寫作主要是發散性思維,這就決定了這種文體結構靈動,散得開,收得攏,跌宕起伏,不能陷入呆板的框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