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獨孤求敗,其實便是王國維?


前言: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這句話初看似乎是在描繪情人之間如膠似漆一般的感情,可實際上卻是在寫求學的境界。王國維先生被人稱為中國最後一位文人,而他給後人留下的求學三大境界便足以明證。不過,在筆者看來,金老爺子這位武俠小說家,在作品中竟也暗自用獨孤求敗四大境界,暗自迎合了王國維的求學三境界。

金庸筆下獨孤求敗,其實便是王國維?

一個寫武俠,一個是末代文人,兩人看起來是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的代表人物,沒有放在一起做比較的意義,可在筆者看來,這兩人卻在某些地方恰暗自應和,或許金老爺子是用這種方式紀念王國維這位傳奇文人。

金庸筆下的獨孤求敗雖然未曾真正出場過,只是藉著小說中其他人介紹了一番生平,可寥寥幾筆,卻讓人難以忘懷。

獨孤求敗,單聽這名字,便知道是一個非凡人物,人生在世,又有幾個人敢對著天下人說但求一敗,更不用說是像金庸武俠一樣刀光劍影的世界中。這一句求敗,背後卻是對自己實力的自信,以及強者無敵的寂寞。

但求一敗的獨孤劍神,在金庸筆下總共才三位弟子,卻都是江湖上的傳奇,而他自己更是傳奇心中的傳奇。大弟子大抵是楊過,而二弟子則是風清揚,至於第三位,則可以算是徒孫令狐沖。他們都是因為有緣,得了獨孤求敗的傳承。而其中楊過尤其有緣,更是得了生前追隨獨孤求敗的那頭神鵰的相助。

金庸筆下獨孤求敗,其實便是王國維?

在神鵰的帶領下,我們看到了劍冢,因此知曉了獨孤求敗的生平,也瞭解了他對劍法定義的四大境界。

劍冢中放了三把劍,同時還有四塊寫有文字的石塊,上面向楊過言明瞭他所理解的劍法四大境界。這劍冢中的第一把劍是一把鋒利長劍,劍長四尺,看起來堅不可摧,當真算是一把好劍,而在劍下配置的石塊上,則是寫了此劍的來歷。

此劍是獨孤求敗少年弱冠時使用,靠著一把鋒利寶劍,他與江湖群雄抗衡,打下了自己的名聲。

第二把劍根據石塊的記載應該是一把軟劍,獨孤求敗在群雄爭霸打下名聲後的某一天,放棄了利劍而不用,轉而使用軟劍,不過因為軟劍誤傷了義士,所以獨孤求敗將此劍視為不祥,棄之不用,並且扔下山谷,也就沒陳列於此。

金庸筆下獨孤求敗,其實便是王國維?

第三把劍是一把重劍,雖然此劍無鋒,可他真正用來傷敵的卻不是鋒利劍鋒,而是驚人重量,此劍以天上掉下的隕石打造,被稱為玄鐵重劍,靠著此劍,獨孤求敗無敵於世,遍尋高手挑戰而不得,最終只能隱居山谷之中,虛度餘生。

最後一塊石塊上沒有劍,有的只有心得,道出了劍法的真正至高境界:以無劍勝有劍。獨孤求敗在山谷之中“日月”練劍,既然天下無敵無人可戰,那就以自己為假想敵,以大海自然力量為假想敵,靠著這些敵人,他練出了無劍之境界。

王國維對於做學問給出了三種境界,分別是昨夜西風凋碧樹,衣帶漸寬終不悔,最後一重卻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不論是金庸的論劍說。還是王國維的讀書說,其實都可以契合上人生境界。

金庸筆下獨孤求敗,其實便是王國維?

金庸的第一層利劍之劍,不就是少年時代的你我,心有利劍,自以為可以戰天下群雄,所以鋒芒畢露,也因此傷痕累累。少年總是桀驁不馴的,有人說永遠是少年,可這自然是妄想。

第二層軟劍,則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面目之後,選擇了懷柔對抗,以柔克剛似乎才是真正的強者境界。這其實也是老祖宗所崇尚的中庸之道。至於第三層重劍之境,則是秉持了潛龍勿用的觀念,將所有的銳氣鋒芒全部化為重劍的威懾與沉澱,這種境界上能夠成就一二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

最後一層無劍之境,其實就是以包容的心態去接受,去融入整個社會。有種說法是你終究會成為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這是成長,有人視這為洪水猛獸,其實完全不至於,真正的墮落是完全融入自己最討厭的模樣,而不是看淡一切,既然無法避免,倒不如換種觀念心情去看待整個世界。

金庸筆下獨孤求敗,其實便是王國維?

至於王國維的求學三境界,倘若仔細揣摩,你又是否能品出人生的三大境界呢?不如一起分享一番自己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