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無名乞丐彌留之際寫下一首《絕命詩》,感動州官為其立碑建墳

文·段宏剛

民間出高手,這是千百年來人們的共識。因為民間人口基數龐大,按照概率學,進行萬里挑一,總會挑出一些拔尖者。只不過,這些拔尖者的光芒被掩藏在浩瀚的人群中,若被髮掘出來,勢必會如同天空中的明星發出璀璨的光芒。

另一方面,民間高手的功利心都不強,做什麼都是幹一行愛一行,極少考慮用工作當跳板,讓自己功成名就,留名青史,因此,民間高手始終是深藏不露的。如果露兩手,必定一鳴驚人。

我國曆史上民間出高手的例子很多,比如,距離我們較近的民國時期,國畫大師齊白石和文學大師沈從文,油畫大家林風眠、潘玉良等人,都是出身於窮苦農家,卻能吃苦耐勞,不斷勤學苦練,最終脫穎而出,成為人人景仰的大藝術家。

清朝無名乞丐彌留之際寫下一首《絕命詩》,感動州官為其立碑建墳

古代乞丐形象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並不是每一塊金子都能被發現,歷史上依然有許多高手,雖然才華橫溢,卻沒有機會得到千里馬的賞識,最終讓自己的才華被埋沒。

史書記載,清代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有一名流浪詩人長期在京城順天府(北京)郊外的通州一帶活動,他實質上是一名乞丐,附近居民幾乎每天能看到他上街乞討,他乞討時,只要食物,能果腹就很滿足了,偶爾也會乞討一些禦寒的衣物,對錢財從來不感興趣。僅憑這一點,附近居民大多數樂意給他施捨。

有一年秋天,天氣早早開啟了冬天模式,風雪交加,寒風刺骨,許多居民不得不拿出冬衣穿上,來抵禦寒冷。

穿衣單薄,身材瘦削的乞丐,蜷縮在一條幹旱的溝渠裡瑟瑟發抖,最終,他還是沒能逃過嚴寒的侵襲,慢慢被凍僵了。

清朝無名乞丐彌留之際寫下一首《絕命詩》,感動州官為其立碑建墳

清代乞丐

幾天後,另一名老乞丐發現了他,搖頭嘆息一聲後,抹了一把眼淚,把所見所聞報告給通州官府。

乞丐、流浪漢因為飢寒交迫,被凍死街頭的事情,在古代常有發生,人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但是,畢竟是人命關天的事情,該走的程序還得走,要不然當地老百姓可不答應。官府很快派人來驗屍,準備查明乞丐的死因。

辦案人員在搜查乞丐的遺物時,從乞丐懷裡發現一張紙,紙上用工整的字跡寫著一首詩,起名為《絕命詩》,詩歌底部用一行小字交代了他的家鄉在江南永嘉。後人談論他時,都把他稱作“永嘉詩丐”或“通州詩丐”。

詩曰:

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

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

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清朝無名乞丐彌留之際寫下一首《絕命詩》,感動州官為其立碑建墳

從乞丐到皇帝的朱元璋

詩是乞丐在臨終前所寫,沒有任何疑問,他對自己的身世命運做了一個簡單的概括。辦案人員讀完詩,相當驚訝,他們絕沒有想到一個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乞丐,竟然有這麼好的才華,真是深藏不露。於是,他們帶著《絕命詩》去見州官。

州官是舉人出身,認真讀完乞丐的詩後,非常欽佩乞丐的才華,認為這首詩在品質和境界上,一點不輸於優秀的唐詩宋詞。他甚至有些愧疚,認為自己是不稱職的父母官,沒有早早發現這樣的人才,讓其白白損失。

隨後,為了表示對乞丐的尊敬,州官下令把這首詩公佈於眾,讓通州的文人雅士好好學習。州官還決定,要為乞丐建造一座墳墓,並且立碑,碑文由他題寫。於是,“永嘉詩丐之墓”就這樣誕生了。歷史上,一名乞丐能擁有墳墓和墓碑,被後人紀念,這種情況很少很少,“永嘉詩丐”因為這首詩,無疑成了幸運者。

從文學價值來看,《絕命詩》確實是一首造詣很高的七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清朝無名乞丐彌留之際寫下一首《絕命詩》,感動州官為其立碑建墳

《中國古代乞丐風俗》

其一,乞丐文學修養很高,非常熟悉歷代名家的古詩詞,對典故信手拈來,能把典故很好地融合進自己的詩作中,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首聯“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一句,用“水上鷗”象徵自己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身世,非常形象。實際上,這個典故來源於杜甫765年寫作的五言律詩《旅夜書懷》裡,“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一句。

“竹杖”的典故借用蘇軾創作於1082年的詞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裡,“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句。

杜甫寫作《旅夜書懷》時正值他的朋友嚴武去世,身在成都草堂的杜甫一下子失去了生活靠山,蘇軾寫作《定風波》時,已經受“烏臺詩案”牽連,被貶黃州三年有餘,兩位前輩都是在人生低谷時寫作了顧影自憐的詩詞,“永嘉詩丐”對他們有著感同身受的理解。

清朝無名乞丐彌留之際寫下一首《絕命詩》,感動州官為其立碑建墳

中國古代的乞丐

其二,對仗工整,用詞非常精準,並且語言詼諧幽默,很好地彰顯了自己的高風亮節。

這首詩的頷聯和頸聯都是對仗句,如同兩副精緻的對聯。

頷聯“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意思是說,討飯的飯囊裡邊存放著殘月的餘暉,我打著拍板迎著秋風歌唱。在這樣飢寒交迫的處境下,只有心態豁達樂觀的人,才有這麼高的境界。

頸聯“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一句,表達了乞丐對世事的看法,以及自己的高潔品質。

清朝無名乞丐彌留之際寫下一首《絕命詩》,感動州官為其立碑建墳

嘉慶帝

清代嘉慶年間,表面看起來繁榮昌盛,只不過那是上流社會的生活,民間處處能看到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景象。面對不公平的世界,乞丐多想做一次大俠,踢翻這個世界,再用大無畏精神,肩負起古今芸芸眾生所有的愁苦。這種擔當,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憂天下之樂而樂”的最好詮釋,足以說明乞丐擁有濟世情懷,人格很高尚。

尾聯“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是乞丐交代自己身世的。

可以看出,乞丐很有故事,他原來也是有身份的人,供職在權貴之家,只不過不喜歡被嗟來之食所束縛,不願跟施捨者同流合汙,因此,心甘情願做一名乞丐。這多像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這樣的傲骨和氣節,足夠讓所有人崇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