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有哪三大“病症”?如何防治?

Y_______平源


練習太極拳有哪三大“病症”?如何防治?答:我認為一,首先從理論和意識上弄明白什麼是太極拳,什麼是陰陽,什麼是無極(不分陳式楊式孫式吳式武式)。什麼是太極,只有在明白拳理的情況下,才能分辦對錯,才能按正規的拳架功法系統的練下去,才不致在後頭的練拳過程中走彎路,甚至嚴重的走上偏路而不自知還沾沾自喜。所以把太極拳涵義不明,理論意識不清而做為第一病症。二,什麼是涵胸,什麼是拔背。因為好多練習太極拳者鬧不清什麼是涵胸,什麼是撥背,而在長期的練功過程中形成了駝背,或兩肩前卷後背挺拔而成了裡胸。不論是裹胸還是駝背都不是正確的。而在練拳的過程中也會造成氣機不暢,後面督脈陽氣因裹胸力有橫勁不能上達百匯。而駝背因頂勁沒有領好,造成脛椎胸椎及百匯不暢,也使督脈之陽氣不能順利登項百匯。而因駝背或裡胸而使任脈之膻中旋肌中通受阻而不能順利氣歸丹田。長期下來會對身體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害。那怎麼做才能做好正確的涵胸拔背呢?其實也很簡單。把頂勁領好,松肩墜肘前邊胸部用意識一想一鬆就有了,而拔背在百匯項勁領好的情況下,把胯一鬆,襠一圓,把尾尻用意識往前一翻,拔背也就完成了。請注意這些個動作都是在全身放鬆的情況下,在意識的指導下一想就完成了,避免使掘力。三,在做下肢腿部運動時要注意做到曲膝下沉,而不是曲膝下蹲。別看這一沉一蹲一字之差,會有差之亳釐,謬之千里之區別。曲膝下沉是在全身放鬆的情況下,根據氣的運行在意識的指導下完成了功架的下勢之動作,這時的下肢的肢體膝關節,脛關氣是跟著氣體下沉而做出的動作。氣到血到勁到,所以在活動中不會勞傷,而有些有頑疾病痛的還會在長期正確的練功方法下,還會得到修復或治療。而如果因練功方法上意識上的不當,不但起不到鍛鍊效果,時間久了還會勞傷。如膝關節疼痛,就是不明白太極拳拳理,而肓目的去做,如剛才提到的曲膝下蹲,就因為一個下蹲,用了莽力,而襠不松不圓而在下蹲時氣血跟意識都沒有達到,所以時間久了造成了膝關節脛關節的損傷。在這點上不得不引起注意,而勞傷後因在練拳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好的練習習慣,所以也很難回覆。其實在練習太極拳中還有很多容易犯的病症,而不只是三大病症,需要練習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探討學習。回答完畢。




鶴舞蘭天逍遙客


練習太極拳三大病症:1.拳理不明 2.貪多求速 3.不能持之以恆

1. 拳理不明:很多太極拳愛好者練習太極拳很長時間,卻沒練出功夫,只是空架子,跟沒練的人沒什麼兩樣,實在遺憾,其最關鍵的原因就是拳理不明,沒有搞清楚太極拳訓練的原理,就無法練出太極功夫;太極拳具有“放鬆”、“用意不用力”、“緩慢”等典型特點,這與其他傳統武術及體育運動截然不同,似乎違反常理,這樣的特點導致初學者莫名其妙,甚至讓很多愛好者練拳時心生懷疑;因此,太極拳的教學中,老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明白的老師,可以給你清晰的講解太極拳的訓練原理,帶領你走入太極拳的大門。解決方案:必須拜訪明師,在明白老師的指導下練習太極拳,才不會走彎路,切不可自作聰明網上自行購買光盤自學,否則將與太極拳漸行漸遠!

2. 貪多求速:很多太極拳愛好者在學習太極拳時,總想著多學幾個動作、多練幾個套路,巴不得一個月內拳、劍、刀、槍一起學,這是初學者最大的誤區---貪多求速,太極拳有著科學的訓練體系,包括基本功、樁功、拳架、器械、推手(單推、雙推、活步、大捋、濫採花、散手)等內容,需要在科學的指導下,循序漸進的練習,尤其需要在基本功上下功夫,基本功是對人體專項素質的強化開發,是入門的捷徑。解決方案: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太極拳訓練體系有個完整、而根本的理解,同時需要學習解剖學、人體運動學、生物力學等知識,瞭解科學的人體功能訓練原理。

3. 不能持之以恆:這是絕大部分愛好者的通病,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由於工作、生活原因,很多人練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導致太極功夫難以上身,沒有長期的堅持,即使有明師指點,也不會練出太極功夫;解決方法:明白自己是否真愛好太極?如果是就給自己制定一個訓練目標,將目標分配到每天,制定每日訓練量,這樣隨著功能訓練的積累,你的身體結構隨之逐漸重塑,功夫便在不知不覺中上身。


醫學與健康


太極一步最難求!踏踏實實把這一步練好吧。


閒雲40297


你好我是城市小夥,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一、保持中正難

在習拳中經常發現身體不中正,東倒西歪、前俯後仰,有的雖然較正,也是站立練拳。底盤無根基,頭重腳輕之勢。因中正,必須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兩膝微曲有力,兩腳虛實變化不定。

在推手練習中也一樣,做到上述要求外,手上做到不能有力也不能無力,隨對方變化而變化,弓步進攻不能重心過失,虛步防守不能到無法變化、無法反攻之位置。真中定功夫往往是被對手打出來,而不是攻對方練成。

二、足下生根難

在盤架、推手時,頭重腳輕站立不穩,特別是單腳站立難以自控,在推手時表現更特出,唯一維持自已重心全靠前傾後斜、左右搖擺、手上逃脫或抓腕捏臂。這都是足下無根而出現的症狀。

防治方法:

要松腰胯,意識兩腳站立有入地感,平衡站立有虛實,弓步必有前七後三或前八後二之勁力分配,虛步要做到腰部轉動自由,重心腳落地虛實變幻無常,虛腿在松沉中有進退,在進退中必須是松沉,即要防止硬腿,又要防止軟腿。平時多練單、雙腳站樁,練拳與推手時,時刻牢記“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三、練出聽勁難

高明太極拳師,身上任何部位都有聽化拿發之功能,對初學者首先在手上練出聽勁,然後一通百通地延伸全身各部位。聽勁是知人功夫,從對手中練成,隨對方力量、速度、方向的變化而變化。但大部分人在練推手時,以主觀意識為主,要麼用力進攻,要麼用力防守,要麼無力和平共處走無效圈,這都是阻礙練聽勁之行為。

練聽勁以輕靈為準則,沾粘連隨為手段,只要做到輕,才能聽出對方運動方向、力量大小、速度快慢、重心位置。這輕不是漂、落、丟、癟無力的輕,而是有一定的力量,(一般小於對方),是腰腿的力量用在手上,產生靈活變化無常的功能。

總之,影響練太極功夫的因素很多:如先天不足、健康狀態不好、文化知識有限、未遇良師益友、家庭經濟困難、領導位置及社會關係網複雜等多種原因,都能帶來不便。

但太極功夫並不是高不可攀,先輩們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太極高手,他們都不是練出來的嗎?我們現代人,只要有信心、下苦功,把基礎練好,按《拳論》要求,遵循師父教誨,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相信總能進入太極功夫的階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