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發源地在甘肅還是陝西?

BranDon


秦國及第一個都城的發源地都是秦地,也就是現今的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一帶。

據文獻記載,秦人的祖先大駱被周室封於西犬丘,也就是現今的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一帶,這是秦人的發源地。大駱被分封到西犬丘還沒有建立秦國,其子秦非子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於秦地,成為秦國始封國君。

文獻上記載的這些封地也是有考古支撐的,在甘肅省清水縣北側樊河西岸和牛頭河北岸等處發現的李崖遺址,便是秦國始封國君秦非子的封地所在,這與史書上記載的秦先祖非子的封邑大概在今天水一代相互印證。

而秦人的發源地西犬丘同樣是有考古支撐的,在甘肅省禮縣城東附近發現的大堡子山遺址,表明大駱及其嫡子成僅為周室的西垂大夫,此處發現的諸侯級別的墓葬群,與歷史記載相印證,這說明甘肅禮縣是秦人的發源地。

秦國自始封地秦地以來,其都城也是經過數次遷移才到達陝西咸陽的。秦國的第一個都城秦邑就是我們上述所說的秦地,位於甘肅省清水縣東北。經過六代的發展,到秦襄公統治時期,秦都遷往汧邑,今陝西隴縣。

到了秦獻公時期,秦國繼續東擴,獻公將秦都遷往平陽,也就是現今的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秦德公時期,秦國勢力範圍已達關中的渭水流域,德公將秦都遷往雍城,也就是現今陝西省鳳翔縣一帶。

秦國經過十九代發展,到秦孝公時秦都才遷往咸陽。秦國自形成後在甘肅一共存在了一百三十多年,之後才進入陝西進一步向東發展。自周成王將商末移民遷到西部朱圉山抵禦戎人以來,秦人就在此繁衍生息。朱圉山為今甘肅甘谷。

無論是秦人還是後來的秦國的發源地,都出不了西犬丘和秦地。這兩個發源地不但有歷史文獻記載,而且還有考古發現作支撐,可以說是已經被證實了的歷史。

秦國在最開始其實是有兩個封邑的,一個就是大駱的西犬丘,另一個就是其子秦非子的秦地,但很明顯秦地是秦國的第一個都城。秦襄公在位時,獲得了西周認可的諸侯國地位,秦國從此進入了輝煌發展時期。

秦國先後遷過的都城有,秦邑(甘肅省清水縣)、汧(陝西省隴縣)、汧渭之會(陝西省寶雞)、平陽(陝西陳倉)、雍城(陝西鳳翔)、咸陽(陝西咸陽東北)。我們可以看到秦國一個清晰的遷徙路線,始點為甘肅清水,終點為陝西咸陽。

綜上所述,從史書記載與考古發現來看,秦國的發源地為甘肅而非陝西。


野史也是史


如果尋根溯源,秦國是起源於甘肅天水。

那為何在眾人印象中,世代居住於關中平原為中心的陝西,才是秦國的根基之地呢?

說到秦國,不得不提的是西戎。周朝時,中原之地諸侯稱“華夏族”,而處於西部地區的部落,被統稱為“西戎”。其實西戎和華夏族同源,只不過一個以農耕為主,一個以放牧為生,最初是混居一處,只是後來因為生產方式的區別,各自聚集而居。



秦國的先祖秦非子,是給周王室養馬的,因為馬養的好,被封為附庸。到了秦莊公時期,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賜予犬丘之地,即今甘肅天水。

因此秦國祖地,應是天水。



公元前771年,傳說中“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被西戎所殺,國都鎬京(西安)已經不安全,前770年,秦襄公護送繼任的周平王東遷,一直遷到洛邑(洛陽)。

立下大功的秦襄公,被周平王所看重,賞賜以岐山以西的土地,秦到此時方由養馬世家上升到諸侯的地位。當時,這塊地方是西戎佔據,至於中原膏腴之地,周平王是捨不得賞的,於是便做了個空頭人情,“這片土地,能打下來,就是你秦國的”。



自秦襄公以後,經過數代秦君與西戎的血戰,佔據關中平原大部,也奠定了強秦的基礎。


史海尋蹤


答:秦國的發源地在甘肅。

這個答案是清楚而準確的。

無論從史書記載還是考古研究,得出的答案都是一樣,不存在任何疑問。

我注意到,現在還有人胡扯什麼秦國的發源地既不是陝西也不是甘肅,而是山東。

這些人,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他們的依據,無非有兩個。

一是《史記·秦本紀》中提到,秦國先人伯益因為善於馴養和調教鳥獸,得舜帝賜嬴姓;而伯益的後人費昌在商湯開國時給商湯駕車,參加了商人滅夏的“鳴條之戰”,輔助商湯滅掉了夏,成為了商朝的功臣。即秦人部族都得到了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脩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等等。現在,根據考古發掘,已證明了徐氏、郯氏、莒氏都在今天的山東省境內,所以秦人的起源就在山東。

二是1980年,考古學家在山東省滕縣後荊溝村村北邊的“居龍腰”高崗上發掘出一座西周大墓,從墓中清理出記載有秦莊公破西戎銘文的“不其簋”的簋身。

但這兩條依據根本不經一駁。

要知道,在史學上研究秦國曆史,通常從兩個時間點算起。

一是秦非子被周孝王封為天子之附庸算起。二是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算起。

夏、商兩朝三代以前,即蜚廉和惡來這對父子以前所有秦人的先人都沒有建國,那麼他們所居住的地方,肯定算不上是什麼秦國的發源地了。

至於秦莊公“不其簋”的簋身在山東出土根本說明不了什麼,因為,秦莊公的活動足跡一直都在甘肅一帶。

非子被周孝王分封在秦邑,非子便以封地為氏,號為“秦嬴”,併成嬴姓的大宗。

秦邑在哪兒呢?

根據在甘肅省清水縣北側樊河西岸和牛頭河北岸等處發現的李崖遺址,可知該處為秦國始封國君秦非子的封地所在。而秦非子建都秦亭,就在今甘肅天水張家川縣境內的故秦城。

另外,武王伐紂時,惡來和費仲被周人俘殺,他們的父親蜚廉因出使在外躲過此劫,後來追隨商王子武庚發起“三監之亂”。周公旦平亂後,將蜚廉斬殺於東海邊,另將蜚廉的小兒子季勝在內的族人發配到西部邊陲邾圉,讓他們為周人戍邊防禦戎人。

這個邾圉就在現在的甘肅甘谷縣朱圉山。

補充一下,季勝的孫子造父善於駕馭馬車,是周穆王的司機,並在周穆王平定徐國徐偃王造反時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賞趙城(在今山西洪洞縣趙城鎮東北)。造父族由此為趙氏。

但是,這個趙城,同樣不能看作秦國的發源地。

造父的侄子名叫大駱,他在造父就封趙城時,帶領族人移居到了邾圉南面的西犬丘(又名西垂)。

大家注意咯,這個大駱,就是非子的父親。

非子被周孝王安排到汧水、渭水交匯處的朝廷牧場養馬,有功受封到了秦邑。

對於非子的後人來說,犬丘就是他們的“故地”。

在周厲王時代,西戎族反叛周王朝,霸佔了西犬丘,滅了居住在犬丘的大駱的後人。

非子的孫子秦仲,為了把這個“故地”奪回來,多次與西戎人交戰,他本人最後死於西戎人之手。

周宣王召見了秦仲的五個兒子,交給他們七千兵卒,讓他們跟西戎人作戰。

秦仲的長子就是秦莊公,他帶領兵卒與西戎人浴血奮戰,終於打敗了西戎,收復了西犬丘。

周宣王於是宣佈把他們的祖先大駱的封地西犬丘歸他們所有,任命他們為西垂大夫。

從此,秦國兼有了兩個封邑,一在秦邑,一在西犬丘。

上面提到的“不其簋”銘文裡就記載了這件事。

秦莊公後來把都城從秦邑搬到了祖居地西犬丘。

那麼,西犬丘在哪兒呢?

就在現在的甘肅禮縣東大堡子山遺址。

1993年,考古學家發現了甘肅禮縣大堡子山墓地,該墓地,被認定為秦國第一大陵園——西垂陵園。


覃仕勇說史


這個是歷史傳承和文化演變而來的!因為我們用歷史和事實找的話,中國確實有這麼一個地方,簡稱“陝”或“秦”,而他們是怎麼來的呢!《陝西曆史年鑑》裡面有所提及!

我們先來看看東,東邊是河南,同時,也是陝西這個名稱的來源(陝塬以西,陝塬在哪裡?三門峽陝縣今陝州區)

1.東來的娘!(向東看)

有這麼一個省,名字來源於河南三門峽陝縣,所以可以說——東來的娘,這屬於古代母系社會的母本!

尊重歷史,不可篡改,這是“陝”的來源!

下面我們往西看,秦國源出西部的甘肅省,甘肅也是“秦”的祖地!

2.西來的祖宗!(向西看)

大家都知道,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簡稱,而“陝”東來自孃家河南陝縣。“秦”卻來自西部甘肅天水的秦文化故地!所以,這又驗證了“西來的祖宗!”

以史為鑑!用知識充實自己!書山有徑勤為路,學海無涯苦作舟!多學習點知識總是好的!

說到陝西,必然要賦予一個標籤,那就是文化。陝南的山水文化與漢中的三國文化、關中千年的歷史文化、陝北的紅色文化等等。

陝西歡迎您!



東土大唐aa


秦人發源於現在隴東南一帶,在武王滅商以後,秦人先祖成了階下囚,費仲、惡來被處死,他們的後代成為亡國奴只好遊牧在西戎之地。直到周穆王時候,趙人先祖造父因為駕車有功被封於趙城,成為趙氏開基先祖,秦人先祖為了避免歧視,因為和趙人都是嬴姓於是冒稱趙氏,此後秦國國君就是趙氏。

周孝王時期,秦人先祖非子應為善於牧馬,經常給周王進貢於是賜給一個城作為非子食邑,是為秦邑,恢復嬴秦祭祀,號稱秦嬴。這是秦人開國之始。有了秦邑居住,避免了秦人成為繼續流亡生活環境進一步惡化,這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秦人知道。

因為他們生活的地方是西戎之地,在周人的西側,先祖岐山之西。在早先是戎狄居住的地方,秦人的封地周圍就是戎狄,為此 ,秦人不得不和戎狄做生死之鬥,在常年爭鬥中,非子四世孫趙其在位期間擊敗了西戎,被周宣王正式封為西陲大夫,又將秦地賜封給他,正式成為周王朝大夫,代表者秦人終於被周人認可。獲得西陲大夫的封號讓秦人不再是亡國奴,正式成為周人卿大夫,這一個過程的轉變,秦人用了一個半世紀。

這個秦邑可看作是秦人的發源地,也是後來秦國的崛起之地。只是後來隨著秦人的壯大,慢慢的佔據周人故地,進而奪取關中陝西,關中成了秦國的根據地。但是他的發源地還是在甘肅隴東南。

這次賜封的秦地在現在天水秦州和隴南禮縣,原來的秦邑在天水清水縣一帶。無論始封地秦邑還是大夫封地秦地,都是秦人原來生活遊牧的地方,只不過周王室沒有承認,在周王室勢力衰弱之後,無力拱衛自己邊疆,秦人的力量就顯得格外重要,出於拉攏和利用目的,周王朝將秦人生活的地方賜封個秦人,在將秦人奪取的地方賜封給秦人。意義令人尋味。

在獲得秦地以後,秦人的活動中心逐漸移往秦地,在這裡生,也在這裡死。他們在靠近秦州的地方修建了一個龐大秦公陵園,就是現在禮縣大堡子山。

不管咋樣,號稱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的周天子承認了秦人是周王朝的一部分,分封秦人也表示將秦人的土地納入周王朝版圖,算是一舉多得。而秦人也獲得一個名分,除了名分之外,其他的都是自己奪取的,但是依然是重要的,這給以後周平王冊封諸侯奠定了基礎,也是給秦國立國奠定基礎。


歪史


秦國最開始的發跡還是在周孝王時期(前960—前896年),當時秦國的先祖大駱受周王之命負責在西犬丘為周王室養馬,西犬丘就是當今甘肅省隴南市的禮縣鹽官川。後來大駱的次子非子因為養馬有功,被封為周王的附庸,而封地就在秦邑,在今甘肅天水市清水縣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一帶,而非子便以封地為氏,號“秦贏”,後人稱其為秦非子。

可見,秦國最早的發源地應該是在甘肅的。

後來,秦莊公又因為擊敗西戎有功,被周宣王封為西垂大夫,將原來大駱養馬之地的西犬丘封給了秦,而之前留在西犬丘養馬的大駱全族已經在西戎反叛的時候被全滅了。

後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眾叛親離,搞得西戎再次來攻,直殺進都城鎬京。這時候,秦國的君主秦襄公又因率兵救周有功,得到了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的賞識,所以在平王東遷以後,便把岐山以西之地封給了秦國。

雖然名義上把地盤封給了秦國,但是秦國還要從西戎手裡搶過來才行。經過了近百年的對西戎戰爭,秦國終於將關中平原的大部分領土拿到了手裡,實現了秦國的真正崛起,而秦國的都城也從西犬丘遷到了雍,即陝西省寶雞市的鳳翔縣。

後來秦國不斷強大,最終在公元前221年,實現了大一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一帝國。

因此,可以說秦國發源於甘肅,後來勢力拓展到陝西,而以陝西為基礎,滅六國,統一天下。


水一白聊歷史


按照《史記》的記載,秦國的由來,其實要追溯到中華的始祖黃帝。黃帝的孫子中有個人叫做顓頊,而顓頊則是五帝之一。顓頊的後裔中有一個女性叫做女脩,女脩在織布的時候,有神獸玄鳥經過,降下了一個卵,女脩吞服了這個卵,後來生了一個孩子叫做大業,大業的兒子就是大費,大費和當時的大禹一起去治理當時北中國地區的水患,水患治理好了之後,一起到當時在位的舜哪裡報告情況,舜當時就問大禹:“在治理這次水災的情況中,有沒有誰的功勞比較大?”大禹當時就推舉了大費,他說沒有大費的輔助,這水災不他一個人能夠治理好的。由此大費進入舜的眼中,於是擔任舜手下馴服鳥獸的官員,大費把這些鳥獸馴服得非常好,於是舜十分開心,特地賜給大費一個姓,叫做贏。這就是秦國君主贏姓的來源,說來也比較巧合的是後來大費的子孫也有很多人非常會馴服馬匹,想必是祖先的技能傳遞了下去。

玄鳥,有點類似燕子

大費後裔比較多,有的在華夏地區,有的卻跑去了遊牧地區。不過大費的後裔有兩個人比較有名,費昌在夏朝末年的時候,投奔了當時正在崛起的商朝,做了商朝開國君主的湯的“御”,這個十分顯貴,通俗講就是那個時候戰車是戰爭的主力,類似於現代戰爭中的坦克,戰車每車載甲士 3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車之首,稱“車左”,又稱“甲首”;右方甲士執戈(或矛),主擊刺,並有為戰車排除障礙之責,稱“車右”,又稱“參乘”;居中的是駕馭戰車的御者,只隨身佩帶衛體兵器短劍。費昌當時為商朝的君主商湯做御者,可想而知,費昌的地位有多高。大費的子孫中還有孟戲、中衍兩個人,在商朝君主太戊的時候,孟戲、中衍當上了太戊的御者,到了後來,兩者的後裔歷代也有些功勞,於是在商朝的時候贏氏一族十分的顯貴,最終成為了諸侯。

中衍的後人中有蜚廉,惡來父子,當時兩人一起在商紂王的手下辦事,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的時候,蜚廉剛好在北方,他回來的時候,周武王已經滅掉了殷商,商紂王和惡來都去世了。蜚廉還有個兒子叫做季勝,但是這個時候的贏氏一族早就已經衰落,由於他們是商朝的臣子,在商朝還是諸侯,故而受到了周朝的打壓。但是季勝的兒子孟增被周成王寵信,受封到了皋狼這個地方。孟增的孫子造父十分擅長御使戰車而得到了周穆王寵幸,贏氏一族看來對於御使馬車的傳承十分的好。周穆王時代,徐偃王作亂,造父當時跟隨周穆王一起平定叛亂,造父駕駛的馬車能夠跑到一日千里,對於平定叛亂有大功,周穆王把趙城封給造父,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為趙國始族。惡來的五世孫是非子。當時因為造父受寵,都在趙城生活,姓趙氏。周孝王時期,非子居住在犬丘,喜歡馬和牲畜,善於餵養繁殖。周孝王為了振興王室,抵禦北方戎狄的侵擾,選擇汧水、渭水之間這塊土壤肥沃的天然牧場大肆繁殖馬匹。而非子極會養馬,周孝王聽後十分高興,於是便讓非子到汧水、渭水之間主管馬匹。非子養馬有功,周孝王便把非子封到了秦地,讓他延續嬴氏,非子至此有了一個稱呼叫做秦贏,又被人叫做秦非子。至此秦國的歷史開始。


人者仁義也


世人都知道秦國的強盛,但是關於秦國的發源以及逐步向東發展的漫長曆程,卻又是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秦人始居於今甘肅東部一帶,與戎人雜居錯處,由於其遠離中原周文化區,秦人最開始也被中原各國視之為西戎。

據《史記·秦本記》記載,秦的祖先最初居住在“西犬丘”。

秦人本與戎人雜居,因此與西戎一樣善於養馬,周孝王時期,秦人首領秦非子因為周天子養馬有功,而被封為周王室附庸,賜姓嬴!

秦非子建都秦亭,在今天水張家川縣境內,後居“西犬丘”,1993年發現的甘肅禮縣大堡子山墓地,被認定為秦國第一大陵園——西垂陵園。

因此,禮縣也被認定是中國古代重要史書《史記》所記載的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是秦族和秦文化真正的發祥地!

從此以後,秦人與西戎人戰爭不斷,很好的拱衛了周王朝的西部邊陲,甚至秦人的國君秦仲還戰死於與西戎的戰爭中!

後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戎與申侯一起攻打周王朝,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秦襄公與衛武公、晉文侯、鄭武公共率兵營救周朝,作戰有力,立了戰功,後秦襄公又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而正式被封為諸侯。

周平王賜給襄公岐山以西的土地,秦始建國,周平王還說:“戎人不講道義,侵奪我岐山、豐水的土地,秦國如果能趕走戎人,這些土地就歸秦國”。

但由於當時,岐山以西之地都被西戎佔領,因此,周平王是給秦人開了一個賜地立國的空頭支票!

但就是因為有了這個空頭支票,從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出兵岐山討伐西戎開始,到秦文公擊敗西戎,再到後來的公元前677年秦遷都城至雍。

至此,秦人經東周初年近百年的艱辛創業,已佔有關中平原大部分領土,實現崛起,成為西方新興強國。

可以說,秦國的崛起,是真的在血與火的拼殺中一步步換來的,那是真正的秦人精神——糾糾老秦,共赴國難!

而再後來的故事,就要從秦孝公與商鞅的改革變法說起了!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評論哦,期待您的關注和支持,十分感謝!


Mr農村大姚


隨著世界第七大奇觀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相繼在陝西發現,轟動了世界,在人們的憶裡這個戰國時期橫掃六合而幅員遼擴的中華第一秦帝國紅在陝西,實際上陝西並不是秦人的發源地。

隨著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的熱播,再次把秦人的發源地推向高潮。

這個問題,司馬遷“史記”記載是可信的,秦人的祖先來自於西部邊陲的“西犬丘”,因為馬養的好被封了弼馬溫,一面養馬,一面為周王室守西戎部落的侵犯,甘肅天水便是秦人祖宗生存繁衍之地,天水“秦家塬”馬場更是贏秦先祖“非子”為周王室養馬的養馬場。


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替周孝王徹底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賜予原大駱之族所居住地犬丘之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候,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正真的諸候國,而且,周平王還下令,秦人如果趕走戎人,收復土地全歸秦人所有。

從比,秦人便在西戎的地盤上開疆擴土,造就了能征善戰的秦人,經過500多年的拼搏,最後感覺天水就是一彈丸之城容積有限,是龍就要走出甘肅天水遊向大海,遷都陝西咸陽,成就了歷史上最偉大的霸業。


張峰149764346


謝謝

在西周,關中附近的遊牧民族統稱為西戎。西戎當中比較大的分支有犬戎、申戎、姜戎等。

周穆王時,一部分申戎被周朝招安。當時的申戎首領也就成了周朝的侯爵。

周孝王時,給周孝王養馬的非子有能力,因此繼承了侯爵宗主地位。

周孝王封非子一小塊地,允許其修築一座小城,並命名為秦邑。

非子受封后帶領部分族人,渡過渭水,在渭水南岸岸修築秦邑,與原來的西犬丘相對,互為唇齒。

據司馬遷《史記·秦本記》記載: “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馬於沂渭之間,馬大蕃息”。這個記載中的犬丘,就是西犬丘即西垂。秦統一六國後稱為西縣。

他們到了西犬丘,偶然在西縣的腹地,發現了這裡的滷鹽資源。這個地方就是後來漢朝設置的鹽官,三國時期稱為“滷城”。

據當地縣誌記載:“鹽官城內滷池,光闊十餘丈,池水浩瀚,色碧味鹹,四時不泅,飲馬於此立見肥壯”。所以鹽官豐富的鹽滷資源為秦人的興旺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掌握了鹽資源。因此秦人也就一步步地發展壯大。

非子因此也成了周朝的附庸,後來成為諸侯,

非子因封地秦邑,得到秦氏這個稱呼,是為秦非子,他是第一個秦人。

關於秦早期都邑西垂,2004年春,經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的五方聯合考古隊,對以甘肅省禮縣為中心的西漢水主流域,及其支流部分區域,進行了細緻考察,基本摸清了秦文化遺存在該區域的分佈狀況,並且發掘了西山城址、墓葬及鸞亭山祭天遺址;2006年,又對大堡子山遺址進行了鑽探發掘,取得了重大考古發現和重要成果。對西垂具體方位,範圍都得岀了結論。

另外,前幾年還有個體業餘考古愛好者,對在西漢水上游地區的西和縣境內的有關地區,進行了有宜的考古考察調研。對該縣內建於秦代的諸多“堡子”,產生了廣泛和濃厚興趣。

在學術界,關於西垂的具體地望,頗有影響的翹楚如明人董悅,近人王國維、郭沫若,他們經過考證認為,西重其故址是在漢代的西縣地域範圍內,即今天的甘肅省天水,西和、禮縣一帶。

而從繁雜的歷史文獻記載中,筆者也可得知,西縣的位置,轄今天水市西南、西和縣北部、禮縣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地帶。

由此可見,秦的發祥地應該是在西漢水上中游流域,主要包括今天的天水、西和、禮縣地域,以及周邊地區。

至於秦的發祥地陝西說,這是因為秦統一六國後建都於咸陽,因而也就有了秦發祥地陝西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