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老龄化日趋严重,土地谁来种?

荆山视角


土地谁来种这不应该是我们操心的问题,不会种地,不愿种地,不提种地,他们自然有他们的生存之道。他们有他们但价值观与人生观,也许他们从事别的行业才能体现和创造出人生的最大价值。随着社会进步科学的发展,以后种地将是现代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而不是人人都去种地。



现在都不愿意种地,又累又不挣钱,没种地的不知道种地的滋味。种地受天气影响太大了,有时候你付出了,不一定得到回报,有时候你丰收了,但不一定丰产,就像我小时候学的一篇文章叫粜米一样,辛辛苦苦生产出粮食来,一斤粮食值不过一瓶水,靠天吃饭的多,旱涝保收的地少,靠七亩八亩地养活不了老婆孩子,还得出去给人家打工。不说了,都是泪。


潇洒走一回237457884


这真还是一个问题,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地地道道的农村人。

在我年幼的时候,祖辈都是以种地过日子,种地是一家的重要经济来源。我是70后,小的时候和大人一起种地,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有很深的感受,所以直到现在,也还是知道种地的不容易,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说真的,大部分70后近五十了,宁愿出去务工,都不想在家“啃地”,真的“不划算”。

我最小的弟妹就是80后了,他们青少年时光在学校度过,只有假期才有时间帮助一下,所以对春种什么这些虽然有些了解,但对于什么作物怎样种还真的不懂。所以80后要么工作,要么在外务工,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想带的一代,就别提什么种地了。

我的孩子就属于90后,这一代人可真是享福。好多这个年代的孩子连地里都不常去,他们对“种地”根本就没多大印象。

现在我们这儿的土地,远的都白啦啦送给别人种了,近点的就作为“自留地”来用,但即使是这么一小点土地,年轻人都不愿种,现在能种的都是些五六十岁的不能出门的老人。

未来的“土地”何去何从,还真是个问题,丢了又舍不得,留下吧,自己又不能经管。国家对耕种土地还有补助政策,鼓励农民种地,对于丢荒不管的行为还要罚款,所以,老一辈的艰苦传统美德不能忘,珍惜爱护每一分土地是我们的职责。



南轩松1971


这个问题很现实,我在山西运城属于晋南,主要作物是苹果 桃 梨水果类的。我们村留下的大多都是40到70岁,30多岁的外出比例在百分之80。20多岁外出打工的接近百分之百了。20多岁的还好理解毕竟结婚找媳妇嘛。30多岁的基本结婚时女方硬性条件是要在市里有房,所以呢既然房子在市里父母在地里还能招呼着,索性就在市里找个工作干着吧。而没买房的呢就干脆去外省打工了毕竟工资比市里高些。剩下的40到60岁的就是在家种水果比在外面上班自由。种水果卖给批发商扣去成本也就是苦工钱。运城再往北地区作物基本都是玉米和谷子了,我去过不少地方,年轻人外流更加严重,村里基本看不到40多岁的人。国家前两年土地确权支持土地承包流转也是出于目前这个现状出台的政策。把地集中起来承包给个人或者公司。地集中起来以后便于国家补贴和调控各地农作物种植,也便于机械化操作。不知道我分析的对不对?


三十岁的阿海


现在农村种地的多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壮劳力大多进城打工了,或者在老家做生意谋生,真正靠种家里几分薄地真心养不活一家子。

就拿我家里来说吧。我们队的地大部分租给花老板种苗木花草,隔壁队今年就两家种了差不多2亩水稻,农村都很难看到以前大片大片金黄水稻的情景了。

未来土地发展趋势会逐渐大规模扭转给专业户规模种植,被扭转的农民会就近打工。其实这样也比以前自己种自己地收入高,能解决一小部分就业问题,为农民创收。

但是也有一部分是政府征用,卖给私人老板开发建设,短期经济搞活了。但是长期看会浪费很多土地资源,改变大量粮田用途,长此以往,粮食短缺,必定动摇国本。





乐山小黄


我是七二年生的,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上龙乡人,土地有五十多亩,父母只生养我一人,在我七岁时父母又跑养一个妹妹,我十几岁不读书了后招一个上门女婿了,我老公在九九年又买中巴车拉客了,土地大多数都是我父母和我种,妹妹读中专毕业后又去广东打工了,然后又出嫁了,这么多年来,土地现在也出租一半了,县城也买房了,有俩儿也不种地了,我父母也老了,我也带孙子了,我土地可能父母不种得的时候也全部出租了,


用户2965641276190


我家以前就是农村的,我1978年就当时当生产队长,一直到分承包责任田。根据我的所见所闻,解决这个问题是迫在眉睫。现在农村正在种地的还是我们父辈那一代人,我们这代人,在家里的少之又少。

为什么呢?

一,农村最重要的教育。教育资源短缺可能是最大的问题,多少人为了孩子的教育离开了农村,农村的学校因为条件差没有生源也办不下去,为了孩子只能背井离乡。

二,农村收入低。农村从来没有什么是旱涝保收的,丰收了也可能卖不了多少钱。农民种植没有什么规划,看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等到了收获的时候,发现到处都是已经不值钱了,一年到头白忙了,打击了种地的念头,不过这几年有部分种植苗木的有些赚到了一些钱,但也有一部分亏线的。


俊白马


我还没退休之前,单位几个中层干部都是插过队干过农活的,后来招来两个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公务员),都是八零后,闲谈中问他俩在家里干过什么农活,答复是从小就没干过农活。我们都惊呆了,真是讽刺啊,倒是我们城市孩子,当初十七八岁上山下乡当农民,什么农活苦活不干过?反而农村的孩子从没犁过田插过秧挑过肥。现在九0后,00后更甚了,看来农活是个嫌弃的工种,谁都不愿干了。


陈说往事


我是从豫北一个农村走出来的,一晃我到这个城市已经18年了!我们小的时候一放学还要去地里割草,几乎所有的农活我都会干,我小时候家家都有麦场,我们有收麦假,小麦从收到中秋要半个月。用镰刀一下下把麦子割掉,用马车(后来用拖拉机)拉到麦场里晒干在用拖拉机拉着石滚碾,在有风时扬,最后收回家。我记得那时,我最喜欢的就是开着四轮拖拉机碾麦!

我现在是做农业相关工作,公司的员工基本都是88后,几乎都是大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但是他们几乎分别不出“麦苗”和“韭菜”甚至不知道水稻是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他们虽然来自农村,但他们从来没有下过地 ,更没有干过农活!虽然这不是绝对,但却是大多数。现在农村种地的多是50、60年代的老人,并且现在机械化普及很好,收麦到秋种两三天完事,人力劳动越来越少,这是个趋势也是现实!农场集约化种植应该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科技种植,机械化操作将是未来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


桐桐爸爸


这个问题很现实,现在在农村,很少看到有70后,80后,90后在农村里种地干农活,只有年龄稍偏大点的就在农村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劳动力都进城务工了,从2000年开始农村老年就日一凸显。

那么以后的地谁来种?其实农村的发展潜力很大,因为农村土地资源广阔,当然个人不是靠着那一亩三分地就能挣到钱的,而是要去扭转承包土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生产近两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农村合作社,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村上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早两年我们村上成立了一个农业合作社,合作社高价承包土地,把以前的小散不统一的种植户们带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大道,包括那些以前荒废了的土地,都重新种上了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还带动了当地村民们就业,还有好几个在外务工的中年妇女回到村里面,一边带孩子一边在家门口做事,把地方经济带活的,而且合作社把村里的水利农网有条有理的建设好了。个人认为农村要发展好,离不开农业合作社这头领头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