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饊子的香味,你聞到了嗎?

“饊子——賣饊子……”的吆喝聲,那親切的鄉音,從巷頭傳到巷尾,從村裡傳到村外,消失在歲月的深處……

炸饊子的香味,你聞到了嗎?


一把油炸饊子是過去小孩子們最喜歡的零食了。饊子在咱阜陽最有名的,莫過於方集饊子了,現在很多阜陽人都會在冬天,吃火鍋或者鴨煲的時候,點上一份饊子,焦酥香脆,邊吃邊聊家常。

炸饊子的香味,你聞到了嗎?


饊子是將用花椒水、熟油、蛋清等和好的面搓成細條,放油鍋裡炸,使其形狀呈大半圓狀,炸至金黃色時撈出擺放在盤內,圍擺成多層圓柱形,形狀美觀、色澤黃亮、酥脆爽口。細長的面線在老師傅的手中靈巧地纏繞在一起,再往滾燙的油鍋中過上片刻,就成了一捆捆金黃的饊子。

炸饊子的香味,你聞到了嗎?


層疊陳列的饊子色澤誘人、香氣撲鼻,酥脆、勁道、香甜,入口無油膩,落地而無渣,吃起來入口即碎、脆如凌雪,是許多人童年的美味記憶。

炸饊子的香味,你聞到了嗎?


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饊子。那時的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兩日),要禁火三日,人們便提前炸好一些名為“寒具”的環狀麵食,即為饊子。

宋代蘇東坡就寫過一首《寒具》:“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也有記載:“寒具即食饊也,以糯粉和麵,入少鹽,牽索紐捻成環釧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

炸饊子的香味,你聞到了嗎?


最常見的撒子是這兩種:

直扇型金絲饊子

直扇型的饊子,可是說是經典中的經典了,小時候吃的就是這種!

炸到彭松酥脆的金黃長條,層層疊疊環繞起來,一根根抽出來吃最是香。

炸饊子的香味,你聞到了嗎?


蝴蝶結型金絲饊子

蝴蝶結型的饊子,近幾年在飯店多見。

輕輕一扭,將金絲扭成蝴蝶結的形狀,小巧可愛、十分喜人。

吃起來也更為方便,小小的一團,直接拿起來咬上一口,入口即碎,實在是過癮!

炸饊子的香味,你聞到了嗎?


人都說美味是有記憶功能的,經久不忘。美食於人,是一種情懷,是一種經歷,也是一種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