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向!我国启动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快进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考验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十足韧性。对此,我国2020年国家层面会议多次提出,加快“新基建”建设步伐。由于新基建与大数据密切相关,我国数字经济必将孕育出更强劲的发展动能。“数建狂魔”也将因此而兴起,进而推动全球数字化建设。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当前,我国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自疫情爆发以来,尚未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复工复产进度较慢,而云办公、云教育、互联网医疗、无接触理财、手游、直播、新零售等数字化行业逆势上涨,个别平台甚至曾因数亿用户的涌入而出现短时性“奔溃”,充分体现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国2018年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根据上海社科院测算,我国数字经济增速2019年仍将保持在15%左右,美国则保持在6%左右。尽管我国数字经济增速已位居全球第一,但是在体量与质量上仍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从我国数字经济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情况来看,我国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开拓。

2020年国家层面会议频繁提及

对此,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事实上,简称“新基建”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新名词,是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出现在国家层面文件,即“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入2020年,国家层面会议频繁提及新基建,极大地强调新基建的重要性,极大地丰富了新基建的新内涵。

其中,1 月 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2 月 14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提出,“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2 月 21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 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2 月 23 日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提出,“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新基建”也可称为“数字基建”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层面3月4日首次在新基建中提及数据中心。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新基建所包含的内容均直接或者间接与大数据相关。按照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定义,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

5G加速数据资源增长速度,大数据中心承载数据资源,工业互联网催生工业数据资源,人工智能需要数据资源支撑,均与大数据直接相关。以特高压为代表的电力行业,以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代表的交通行业,均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化行业大数据应用,所以与大数据间接相关。从大数据视角来看,新基建也可以被称为“数字化建设”,简称“数字建设”或者“数建”。

在我国,国网和南方电网掌控全国电力数据资源,均已成立大数据中心,力推数字化转型;均与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展开合作交流,共拓电力数据蓝海。疫情期间,我国电力数据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表现抢眼。至于交通行业,交通部已在2019年12月9日印发《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ETC、12306等领域交通数据也在疫情期间有力支撑了相关战“疫”大数据应用。

“数建狂魔”即将兴起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虽然暂时打乱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却充分考验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十足韧性。两个月来,我国之所以多次提及新基建,既是在化解疫情冲击,也是在顺势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随着2020年我国新基建的加速,我国数字经济必将孕育出更强劲的发展新动能,同时助推我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抢回丢失的时间,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向好发展,圆满收官“十三五规划”。

而且,我国新基建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我国基础建设早已领先全球,享有“基建狂魔”美誉,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的中国速度令全球惊艳。2020年我国新基建加速,即将推动“数建狂魔”兴起,既服务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又在服务数字丝绸之路等的建设中,带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以缩小全球“数字鸿沟”,增进全球人民福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而有力的数字支撑。

事实上,我国业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高地,数字经济“溢出效应”越来越大,数字贸易顺势崛起,已有部分我国新基建开始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数字服务。其中,贵州积极建设数字丝路跨境数据枢纽港,广西全力打造中国-东盟数字经济生态圈,山东建设中日韩数字经济合作引领区,黑龙江建设对俄大数据中心。BAT等企业近年来也顺势加快海外布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力推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全球数字化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