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国,可我能不能选择不支持孙杨?

孙杨禁赛八年,中国体坛震动。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判决孙杨违规的理由是,他违反了反兴奋剂条例,构成了抗检。以法学专业的角度,已有了不少评论与分析。不少专业的律师、法学学者都指出,孙杨方在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的听证会中处于完全下风。起诉方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律师在听证会上表现相当精彩,而孙杨方,无论是他本人,或是他的律师、队医、母亲都站在自己对规则的主观理解上进行发言与辩护。

一进一出,不少专业人士在网络直播的听证会结束后都表示,孙杨获胜的概率微乎其微。

然而,国内从官方媒体、运动员本人到所有的「粉丝」群体,都认为孙杨似乎已经取胜。禁药事件,原本以为就要翻篇,却在这个当口遭遇晴天霹雳。

我爱国,可我能不能选择不支持孙杨?

「相信孙杨」本是一句空话,却在社交网络上刷屏。支持孙杨上诉也属正常,但从类似记录来看几无胜率。CAS没有取消孙杨任何的比赛成绩,孙杨被罚完全是由于不理解甚至曲解规则,并且有违反兴奋剂条例的前例。然而,似乎所有指出这一点的人都被扣上了一个巨大的帽子:孙杨为中国赢得了这么多荣誉,你不支持他是不是不爱国?

群众纯粹的爱国情绪,正在现代体育中被无情地滥用。


现代体育的起源是现代奥运会。顾拜旦经常引用一句话,来自1908年奥运会的赛前仪式上:“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胜利。”然而,在奥运会将「国家与地区」作为区分代表队的依据后,爱国主义的发展(与泛滥)在现代体育中已经无法避免。

当“体育是和平时代的战争”这句丝毫没有根据没有来源却能广泛传播的话出现时,体育的意义就出现了变化。诚然,从姚明、刘翔到李娜,每一位中国标志性运动员取得的成功,都是中国形象在国际上的一次展示。然而,在将体育与国家绑定后,不少普通群众纯粹的爱国之心就相当容易被利用。

孙杨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证。

在游泳这个市场化职业化程度相当低的项目中,一个运动员的成长的确是举国体制下的成果。而当孙杨作为一个中国运动员,在游泳这一并非传统强势项目中取得了突破性成绩后,将运动员与国家绑定,就成为了一个双向的选择:国家需要运动员的成绩,而运动员也需要国家背书。

这也是为什么孙杨能有底气并且可以对霍顿说,“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不能不尊重中国。”

他说的没错。如果霍顿将矛头对准中国而非孙杨,他的确应该被谴责。


然而,霍顿也随后表明了立场:“我不想被卷入政治风波,我对中国没有任何不尊重,我只是不希望游泳运动被污染。”不仅是霍顿,几乎所有的外国游泳选手都持相似的态度。

在2019年的世锦赛中,霍顿的队友拉尔金在100米仰泳中屈居第二,不敌中国选手徐嘉余。赛后,拉尔金与徐嘉余合影、交流,在社交平台互动点赞,无一不展示着友好的一面。但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了对霍顿的支持。

其实吧,从2018年亚运会的领奖风波之后,孙杨就没有资格将自己的利益与中国的利益画上等号了。

当孙杨站上最高领奖台时,身边的队友穿着国家队赞助商安踏的领奖服,而他自己身着一件填满了各类赞助商标志的外套。在以中国代表团的一员的身份站上领奖台时,本该是孙杨个人与国家集体最一致的时刻。

我爱国,可我能不能选择不支持孙杨?

然而,他却选择了与国家利益相对的一边。而且,毫不悔改。

在2019年亚运会余下的赛事中,他不是用国旗遮盖中国代表团的赞助商标志,就是用小贴纸贴去标志。他的爱国,在个人利益面前一文不值。需要时,他代表国家。不需要时,一张小贴纸就能贴去中国代表团最大赞助商的标识。


更令人遗憾的是,无数人单纯的爱国情感在现代体育中被无情地利用,绝非某一次的事情。

当奥运会上升起中国国旗时,这样的国家认同感的确无法取代。然而,当这样的认同感从场上蔓延到了场下,就出现了不少荒谬的事情。设想一下,如果是一个美国运动员先是被证实违反兴奋剂条例,后在兴奋剂检查中声称不合规就拒绝检查砸坏设备,继而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地址又被指着脸吼「你输了,我赢了」,恐怕这位美国运动员的社交媒体下又是一篇腥风血雨。

有趣的是,在西方媒体中,并没有一味地针对孙杨。在霍顿拒绝登上领奖台后,法国专业体育媒体《队报》甚至嘲讽了一番:“一如既往地,霍顿展示了对孙杨的敌意,他哈利·波特似的眼镜后面眼神僵硬,一动不动。”

我爱国,可我能不能选择不支持孙杨?

西方媒体一边倒地批判孙杨,确是在他朝着英国运动员斯科特大吼「你输了,我赢了」之后。然后,当国外媒体将矛头对准一个中国运动员之后,孙杨和他的团队理所当然地将自己和中国划上了等号,于是,国人的爱国热情被无情地利用了。

然而,取得骄人成绩的是孙杨,在赛场上无理失态的也是孙杨。孙杨是中国运动员,但他不代表中国的全部。


孙杨自出道以来一直以「个性运动员」闻名。「有个性」是中国运动员身上少见的特点,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特点。

然而,有个性的人不意味着肆无忌惮。孙杨最终走到了如今这样令无数中国人遗憾的一步,也并非他一人所致:当一个受教育程度一般的专业运动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获得了国家的支持,拥有无数赞助合同与流量明星一样的粉丝团体后,加上个人原本比较张扬的个性,这样的结局是偶然吗?

从无证驾驶被捕,到禁药测试阳性,再到拒穿代表团领奖服,孙杨在一条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

我爱国,可我能不能选择不支持孙杨?

孙杨的团队将他与国家绑定,将群众的爱国情绪与他绑定,也就让国内的媒体与公众舆论呈现了一边倒的模样:他为中国赢得了这么多荣誉,你怎么能质疑他?李娜的团队没有这么说,姚明的团队也不用下这些功夫,但是孙杨需要。群众无处安放的爱国情绪,于是乎被孙杨的团队全盘收下。

我同情孙杨职业生涯的突然死亡,支持孙杨争取应有的权利,相信CAS判决中所说的孙杨未服药的清白。但我也可以质疑,这与爱不爱国毫无关系。


「不懂球专栏」,从文化、历史到产业、技战术。各平台同名账号,让我们一起严肃活泼地聊聊球。

我爱国,可我能不能选择不支持孙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