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水河畔的梅花迷阵——湖南高椅古村

在湖南省会同县境内的巫水河畔,神秘的高椅古村已经沉睡了600余年。

一直以来,这座古村都被外界认为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古村之所以得名“高椅”,是因为独特的地形:三面环水,一面临水,看上去如同一把高高的太师椅。

在村子的各个角落,重叠排列着星罗棋布的“梅花古路”。进去其中,如同闯进重重迷宫,尤其是外来者,进入村子后常常找不到出口,最后只能求助当地的居民。


巫水河畔的梅花迷阵——湖南高椅古村


高椅村民的先祖,是颇具侠义风范的“飞山蛮”首领杨再思。唐朝末年,正值乱世,杨再思在叙州(今黔阳县西南黔城)南部一带,集结起苗、瑶、侗各民族,组成一个兴旺繁盛的民族集团一一“飞山蛮” 。

公元896年,楚王马殷攻占湖南后派兵攻打杨再思,并将营寨全部捣毁。被形势所逼,杨再思只好统帅“飞山蛮”余部归顺了马殷,并被封为诚州刺史,从而使飞山蛮合法化。

之后,为保杨氏族人安全,杨再思将12名子弟分派到今天的湘西南、黔东南、桂西北等广大地区,在拓展“飞山蛮”势力范围的同时,也为后来杨氏族人于巫水之滨安居乐业提供了条件。

巫水河畔的梅花迷阵——湖南高椅古村


在高椅村,家家户户都有一本《杨氏家谱》,里面详细记载着高椅村是如何生根和兴旺的。在被分封之后,飞山蛮为了逃避楚王马殷的高压管制,分散各处的杨氏族人一直在寻觅适合族群长久生息繁衍的土地。
最后,经过124年间的6次搬迁,先祖杨再思第五代孙杨盛隆、杨盛榜偶然乘船经过渡轮田,被这里的青山绿水和绝佳风水深深吸引,最终决定在此定居,并发动众人的智慧,修建起了独具一格的建筑群。再后来,杨再思的第六代孙杨廷秀、杨廷茂根据地形,将渡轮田改名为高椅,从此沿用至今。

巫水河畔的梅花迷阵——湖南高椅古村


这座迷宫的形成,要归功于村里曲折繁复的古路。站在高处看,高椅村的“椅面”上,密布着一条条带有神奇色彩的“梅花古路”。这朵巨大的“梅花”是这样形成的:五通庙作为梅花的花蒂:大塘作为梅花的花蕊;巷道是梅花的骨架:而村中的5个寨子看起来就像是绽放的5枚花瓣。
每栋建筑全都坐北朝南,外形相似,按照梅花状排列,而巷道和封闭式庭院就像“八卦阵式”一般,将这个古村自然地分成了5个村庄。在“八卦阵式”的院落里,可以说是院中有院,门中有门,院院相通,户户相连。


巫水河畔的梅花迷阵——湖南高椅古村


不要说外来人晕头转向不知所以,即使是村里的人一般也只走主要的几条路,因为他们也说不准每条小道会通向谁家。听当地人说:有一位在高椅村生活了30多年的人,一次外出做事回家,转来转去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尽管这个故事也许有点夸大的成分,但也说明了高椅村梅花古路的复杂性。实际上,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梅花古道,最大的功能是使村民能够安居乐业,免受土匪、强盗的侵扰。
高椅村古建筑还有一大特色, 那就是保存完好的“容子屋”群,这其实是侗民族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一砖一.瓦都铭刻着600年来岁月的沧桑。


巫水河畔的梅花迷阵——湖南高椅古村


上世纪90年代初,考古专家组前来高椅村调查,发现了从明洪武十三年到清光绪七年修建的104幢“窨子屋”群。它们疏密有致地排列在青石小径两旁,各个屋子的格局大多依地势而建,以水为脉,或筑于坡地,或就于坎边,或坐落在深巷。

从建筑墙上的画中,你甚至还能看出当年的主人是武将、文人还是出自平凡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