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私域流量一

私域流量,應該是今年營銷圈最火爆的概念之一。

當圈子裡的朋友聊天時,如果有誰不能談幾句相關話題,那就真是被“同齡人遠遠的甩在身後”。

但是私域流量真的這麼牛嗎?其實還真不一定。

一、私域流量很先進嗎?不一定

首先,到底什麼是私域流量?

雖然現在也沒有哪個專家給出個明確定義,但是人們普遍的理解是“自己可以掌控的私人流量”,也就是你可以反覆使用並且貌似不增加成本的流量,比如朋友圈、微信公眾賬號、小程序、APP等等。

與私域流量相反的就是“公域流量”,也就是這些流量不是你自己的,而是花錢在其他平臺買來的,並且大部分是一次性的流量,比如淘寶的直通車、朋友圈廣告、視頻網站的貼片廣告等。

這些流量你花一次錢,就有一次的流量,錢停了,流量也就停了。


按照這個邏輯,在這裡出一個題,對於私域流量體會最深刻,使用最頻繁的人是誰呢?

當然是微商,他們是私域流量最偉大的前行者。

但是如果大家經歷過2012年左右,微信公眾號爆紅的時間階段,那麼可能對這個所謂的“私域流量理論”感覺到一些熟悉。

2012年左右微營銷概念爆紅起來,其情形就跟現在的“私域流量”差不多,那個時候鼓吹微營銷時,不論是LBS還會微網站等等,最常見說辭便是“微營銷最大的優勢,是將用戶和流量都鎖定在自己手中”。


這個確實是品牌微營銷的一大優勢,並且正好擊中了某些中小企業主的心靈。

因為這些企業主最大的難處就是獲取流量困難,獲客成本高,“把用戶和流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正是他們做夢都想要的。

於是那幾年,大大小小公司都有了自己的公眾號,甚至有的公司人手不夠,那就行政、秘書來湊。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現在炒的火熱的“私域流量”,跟前幾年火爆的微營銷其實非常類似,只不過現在又加入抖音、小程序、APP等不同的平臺而已,其核心就是當時說的自主流量。

換個馬甲我照樣認識你。

二、私域流量很便宜嗎?不一定

人們在談論“私域流量”時,還有一個非常鮮明的觀點:便宜。

它可能確實便宜一些,但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便宜。

我有幸曾經在某大型國際教育公司做過品牌主管,想想當時這家公司的市場總監,給出的策略就是打造私域流量池。

我們建立了一大批包含品牌名和不包含品牌名的微博、微信公眾號、微信私人號、頭條、知乎等等的賬號矩陣,然後依靠大量的優質內容輸出,來吸引目標消費者,並且不定期的,以品牌名義或者第三方名義發佈軟文或者廣告。

當時我們的賬號,有幾個已經排進了細分行業的前10名,只一個公眾號平臺,起碼抓住幾十萬精準客戶。

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就是私域流量,我們也從這些私域流量裡獲得了很好的變現。

從表面看起來,這些流量是免費的,並且是多次可以使用的,這當然是事實。

但是要知道這一批賬號背後養的,可是一個龐大的內容團隊和運營團隊,另外還需要調動大量顧問老師資源的配合。


在上海這樣的地方,一個好的內容編輯最低也要8000,而一個賬號後面的配置至少4個人,這一下光人工成本每月就是3萬多。

換句話說,這一個賬號的流量,其實就是你每月花3萬多買回來的,流量可以反覆使用,你工資也得按月發啊。

小程序、APP等私域流量平臺道理也一致,程序員、設計、運營等員工的工資,其實質都是在花錢買流量。

另外還有一點,“私域流量”其實挺難伺候的。

1、首先,第一個問題是你的內容,是否給了用戶足夠的留下以及打開的理由。


內容的運營能力是否足夠相當重要,如果只發發廣告,那麼只有被屏蔽和取關的命運。

2、其次,是關於服務。僅僅一個市場部門或者新媒體部門,很難搞活一個成熟的私域流量池,它必須在更廣的範圍裡有一個跨部門的配合,像客服、銷售、顧問的加入等等。

所以,如何跨部門調動資源,服務好私域流量?


比如我們之前的教育行業,如果想要在私人微信中服務好學生,那麼市場部或者新媒體部的專業知識肯定是不夠的,必須要調動教學部門或者顧問部門,才能給學生帶來真正價值。

那麼以教學水平作為績效考核指標的老師,如何才能讓他們服務好,還沒有付費(甚至不會付費)的學生呢?

這就考驗負責人是否足夠強勢,以及激勵機制是否完善了。

海爾當年的新媒體為什麼發展這麼快,就是因為在戰略層面有足夠的重視,早在2014年海爾就宣稱放棄傳統雜誌硬廣,全面轉向新媒體。

這就是他們在新媒體方面,發力的戰略基礎。

3、另外,私域流量的建立很難立竿見影,如果是零基礎建立,最起碼要有兩個月甚至更長的培育期才能帶來一些盈利。

那麼決策層能不能給團隊,留一個足夠的成長期和有力的支持去試水呢?


4、還有,流量不會憑空而來,總要從其他方向引流,起碼第一批“種子粉絲”要從其他方向引流。

更為關鍵的是,你引來的流量如何將它留住並激活,伺候不好流量,早晚跑掉或者成為死流量。

我們可以看看自己有多少微信公眾賬號、朋友圈被屏蔽掉了?誰手中沒有幾個死掉的微信群?

所以話題又回來了,想要“私域流量”你就必須有一隻強悍的內容和運營團隊,沒有運營團隊何談利用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並不是很多老闆以為的,把進門店的人拉進朋友圈,所謂的私域流量就建成了。

三、私域流量,其實只是整合流量

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流量,基本是恆定的了。

在互聯網紅利消失的前提下,上網的人就是那麼多,短期內不會有大的增長了,也就是說可利用的流量總和是一定的。

它既不會產生新的流量,也不會消失,無非是競爭對手把這些流量,搶來搶去來回轉化。

所以你想要獲得大量的流量,就必須以大量的資源來兌換,當你沒有了資源時,你的流量也就會隨之走掉,跑到其他地方。


比如以你的內容交換,就像視覺志、新世相這樣的優質內容賬號;以你的創意交換,比如杜蕾斯的精彩的熱點創意等等;以你的服務,比如一些知識類賬號。

當你的優質內容、亮眼創意或者良好服務沒有了的時候,那麼流量也會隨之走掉。

也有一種例外,就是互聯網產品通過創新,

發現了一個新的流量窪地,比如當年公眾號的崛起、或者直播、短視頻的出現,就形成了一個新的流量窪地。

在這個窪地裡的流量相對便宜,在前期你可以通過較低的成本收割一批流量。

但是隨著時間,這些流量的價格,必定會迴歸平均水平。

那麼我們再回過頭看私域流量,它的實質並不是創新出一個新的流量窪地,而是將原來的比如線下流量、直通車流量等整合進私域池。


那麼當流量進入私域池之後,你還是需要持續的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既然提供服務就必定會產生另一種成本。

空手套流量,是永遠不可能的。

四、明天就去建一個私域流量?

當我在跟一個企業主聊天時,最常見的一個情景就是,他們經常說“不就是私域流量嗎,明天我就讓市場部的人去建。”

建號,甚至搭建一個小程序都很容易,但上面說過了,最大的問題在於你如何留住流量及激活流量。

現在的人手能做得好內容、服務以及用戶運營嗎?如果他們能力不夠怎麼辦呢?給他們招人的權利嗎?可以招幾個人?針對私域流量的建立有沒有激勵機制?他們憑什麼放棄早已成熟的銷售方式,而去培養一個新的方式?

雕爺曾經說過“戰略指導運營,運營指導團隊。”


當你在戰略層面,沒有給“私域流量”真正支持時,具體的運營方向便不會側重私域流量,而團隊便不會去嚴肅執行。

結果便是,你所謂的私域流量,必定就流於那一個個沒什麼用的擺設賬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所以想要讓私域流量真正可用,就要從戰略上有所重視,

最起碼從市場戰略的層面重視,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起合適的運營體系,然後在此體系下配置團隊,然後團隊才能真正的執行。

而那些認為私域流量,僅僅就是招幾個人建幾個賬號的領導者,到最後獲得的也許就真的是那幾個殭屍賬號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