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玩家”张贤亮的波澜人生


“大玩家”张贤亮的波澜人生


文|葛少欢 刘月娇


一个人、一座城。他创作的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等,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邓小平南巡后,在苍凉略有些伤感、线条简单却粗犷地大漠小镇--镇北堡,他收获着跌宕起伏后的人生感悟。苍凉、无边的大漠,被张贤亮不经意间就玩成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西部通道”。有人说,张贤亮是个天才,他无所不能,就看他想不想玩这一把。而张贤亮却说:“我追求的就是快乐,西部影城就是我玩出来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镇北堡西部影城香烟袅袅,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谁能想到,他的主子竟是一个“文弱书生”。十年前,茫茫大漠里,一座被遗弃于西部荒漠的明清时代的古堡,上演了一个“书生”惊世骇俗的创业悲喜剧。他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写作与经商之间。


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了世界


声光饕鬄,一去十年的记忆,撩拨琴弦。充满动荡的童年、劳改的“光荣”历史、文化官僚玩出的第三产业、作家中的首善、时尚潮男……这一切的背后都和一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张贤亮。


80年代初期,张贤亮将一座被遗弃于西部荒漠的明清时代古堡介绍给了影视界。在一座没有秦都、唐宫气派壮观的废墟遗址上,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了世界。《牧马人》、《红高粱》、《黄土地》均在此拍摄,从而成为“荒凉有价”的宁夏人文景观。在这里,朱时茂和丛珊脱颖而出,姜文穿着大裆裤伸手摘走“百花奖”的桂冠,巩俐坐着“我奶奶”的轿子颠进了世界电影的中心……而所谓的西部影城,则是1993年成立的。张贤亮于1992年弃文从商,作为下海经商的“文化人”代表,张贤亮当起了华夏西部影城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建立了镇北堡西部影城,成为影视界人士眼中的“中国一绝”。 镇北堡西部影城让宁夏这个“沙漠中的绿洲”充满了无限神秘又不乏浪漫的色彩。


“大玩家”张贤亮的波澜人生


电影里,你只需镜头切换,再加几行字幕--“十年后”,然后红颜白发,一切都有了结局。而现实的人生,三年五载,其中每一秒钟都需要生生地挨,对于张贤亮来说76年的大风大浪,真的很漫长。


1936年12月张贤亮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县。1957年因发表长诗《大风歌》在“反右运动” 中张贤亮被划分为“右派分子”,关进农场“劳动改造”22年之久。饱尝饥饿与牢狱之苦,受尽折磨与摧残,但张贤亮一直坚持阅读《资本论》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他相信中国肯定会走改革之路,因此,他告诉自己要无论如何都要坚强,无论如何都要挺下去。


正是因为22年的“特殊”经历,使张贤亮对人生有了更透彻、更深刻的思考与感悟。这22年的生活就像是张贤亮的良师益友,是让他不能忘却的亲人,更是他无法抹去的记忆。可是,就像莫名其妙的孤独,不可救药的喜欢一样,这样的人生,也让他无可奈何。人们总说大音希声,而他所讲述给我们的确是一个关于大悲不泣的故事。


“劳改是我的光荣历史”


张贤亮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他的父亲毕业于哈佛商学院“9.18”事变之后回国,先后结交过张学良、戴笠等人,1949年,张贤亮的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


1954年,还不到18岁的张贤亮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在父亲去世后,年轻的他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随后,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离开北京,到宁夏贺兰山下安了家。风华正茂的张贤亮被这块土地独有的广博和大气深深地感染着,写作成为他抒发内心情怀的最好方式,很快,他便在全国成了颇有名气的青年诗人。


1957年,张贤亮因发表长诗《大风歌》在“反右运动”中被划分为“右派分子”。他关进农场“劳动改造”22年之久。后于1979年张贤亮终于得到彻底平反,此时张贤亮已经43岁了。平反之余,孰是孰非,其实,人们心里早有评判。


年轻的小伙已经到了不惑之年。22年的牢狱之灾让张贤亮成为一个为梦想而追逐的人。可以这么说,他用这22年的孤寂,换来了今天功成名就。他自己说:“劳改是我的光荣历史”。


平反后的第二年,张贤亮发表了长篇小说《绿化树》,一经出版,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共鸣。一时之间,张贤亮这个名字红遍了大江南北。有人为他天生的乐天派所动容,有人为他不幸的遭遇潸然泪下,有人对他夸大文革的遭遇噗之以鼻,而张贤亮只是平淡地回答:“我只是想在政治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原那个让人记忆犹新的年代,让更多的读者去全面了解那段历史,从而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


2009年,73岁的张贤亮以“精子危机”为由头,在艰难中创作了长达20万字的中篇小说《一亿六》。这一年,他的眼睛刚刚做完白内障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手术后他的眼睛还没有彻底恢复。每天他只能写作两到三个小时。家人朋友常常会劝他注意休息,但这个倔强的“老头儿”仍然每天坚持以最长得写作时间来要求自己,就这样,40天时间,一部20万字的小说跃然纸上。“我承认这部作品较我以前的作品,显得是有些粗糙,但是在不足40天的时间完成这部作品实属不容易。”


“大玩家”张贤亮的波澜人生


背上巨债坐上“堡主”之位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全国掀起了下海经商的热潮。时任宁夏文联主席的张贤亮,当然也不例外,顺其自然地加入了下海经商的行列。


从来没尝过什么是一帆风顺的张贤亮自然习惯了挑战劫难。摆在张贤亮面前的第一大难题、最重要难题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如何筹集资金让张贤亮一连好几个月都彻夜难眠。为此,他没少走弯路,少碰钉子。最后,他找到了宁夏自治区主席白立忱,希望政府能扶持他办第三产业。了解情况后,以官员发工资难为由委婉地回绝了张贤亮的请求,但张贤亮不枉此行,白立忱还是给张贤亮支招搭桥,“你可以向别人贷款”,并亲自拨通了银行行长电话说明事情的原委。这让张贤亮悬浮已久的心一下子仿佛有了着落。他寻思着主席亲自打电话,借钱的事情必能尘埃落定。


张贤亮如约而至见到了银行行长,行长热情地接待了张贤亮,谈到借钱的事情时,行长先是询问:“借多少?”“70万”张贤亮斩钉截铁地回答。那时候,一个公务员的月均工资还不到一百,70万,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现在借钱是需要拿其他财产来做抵押的”行长有条不紊地说道。张贤亮眉头一皱,心想着这比想象中的要麻烦的多,怎么还要做抵押。无奈之下张贤亮说:“文联的大楼可以吗?”行长抿嘴轻视地一笑,“不行,这个是国有财产,抵押是要用个人财产的,你可以拿你的外汇储备做抵押。”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张贤亮的书籍就被翻译成30多种不同国家的文字而畅销海外,他的外汇储备数目在当时的宁夏可以称得上第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张贤亮这一次,一如既往地果断而行,他立刻决定拿自己的外汇储备做抵押,于是便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即“镇北堡西部影城”。


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初,镇北堡西部影城还在初建阶段,在完全没有任何营业收入的时候,中央又发下一个文件指示党政机关团体所办的第三产业,在人、财、物上全面“脱钩”,且不允许机关干部在企业中兼职。张贤亮作为文联主席,又是党组成员,虽然企业还在负债经营,未见丝毫经济效益,但他必须执行中央文件,让企业和宁夏文联彻底脱离关系。


明白人都知道,倘若张贤亮与企业完全脱离,银行的贷款谁来承担?自己抵押的外汇储备谁来赔偿?纷至沓来的难题让张贤亮再一次陷入“危机”。宁夏组织部召开会议后决定:让张贤亮继续担任“董事长”。这种看似对张贤亮网开一面的“特许”,实质上是让他背负着这些巨额的债务。


一肚子苦水的张贤亮不知道去哪里吐,企业成了张贤亮个人控股的股份公司,他成了占有绝对控股的“资本家”,成了大漠中镇北堡的“堡主”。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够被打败。这种硬汉似的哲学一直在张贤亮的血液里流淌翻滚。他的字典里从没有也不能有“怕”字,凭着这股冲劲和韧性,在1995年,张贤亮就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他意识到:这是个低投入,高回报的产业。从起初4元钱的门票到今天80元一张门票的飞涨,张贤亮意识到文化是第二生产力,文化的力量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当媒体与外界的镁光灯聚焦在张贤亮的身上时,张贤亮愈发表现出自己的大情怀,不断地省察自己,尝试着更加先进、适合影城独有的发展路子,张贤亮做到了。


“大玩家”张贤亮的波澜人生


小古镇之梦


影视城由南北两个古堡构成,之间相距200余米。影视城的创意布设,凸显古朴、原始、粗犷、荒凉及民间色彩。一些现代化和现代性的东西都以“金玉其内,败絮其外”的原则呈现:电线水管补埋进地下,古堡围墙用酸枣刺圈着,门前柱子是仿西夏陵的土柱,大门用未经加工的原木拼装……


文革冷清的街道、柴草堆着土墙、西北风俗的茶馆小庙、湛蓝明亮的天空……这里的一切都让人觉得眼熟。《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50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


张贤亮一直称“镇北堡西部影城”而不是“影视城”。因为张贤亮现在有个梦,在梦里他要将这里构筑成为“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投影,当下,在他看来,这么做这里也才可以更好的可持续性发展。但张贤亮他坦言:“当然我比不过周庄、乌镇,但是在我古城镇里的都是真东西,是明代、清代的东西,包括窗子都是清朝的,其他地方再建,也只是现代工匠给雕刻的嘛。”


将影城打造成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缩影是张贤亮的夙愿,他想通过这个城镇把那些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抢救回来,让它们有个舒坦的容身之地。过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丢失的太多了,张贤亮强调自己定的这个目标,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把它建立起来,这是非常长久或沉重的任务。


由于目标定的太大,因而还需要所有人不断地努力和奋斗,张贤亮指出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才80多项,被丢掉了的其实根本不止80万项,仔细想想这个数字多么可怕,诸如:古代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战斗方式、娱乐方式丢掉多少?小时候玩的过家家、踢毽子、踢方格现在都没有人玩了,这不就是丢掉的,这是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


“大玩家”张贤亮的波澜人生


侠情大爱


张贤亮的人生很坎坷,也很幸福。没有灯红酒绿的娱乐城,没有歌舞升平的午夜场,他只有一个信仰:坚持。他追求快乐,快乐的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他永远的坚持。现在,张贤亮完完全全沉浸在作品与这个影视城里,其实,他的人生就是一本书,一部电影。精彩且美丽,真实且浪漫。


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事几多娇。对于我们来说,影城不过是一幕场景,一部机器,一刻不停地在旋转,而对于张贤亮来说,他随着这一幕幕场景、一部部机器、一起慢慢收藏起过往的封尘。这里是他的梦想,是他的另一个世界。


作为男人,张贤亮掌控着他所想掌控的一切。古龙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侠客。江湖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尘世的打打杀杀如此,荧屏内的刀光剑影亦是如此。在风起云涌、亦真亦幻的影城里,张贤亮是“主人”、是“大玩家”、是一面不倒的旗帜。1979年,他开创了中国电影影视城的典范,并支撑住了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后来的《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电影的诞生更是打开了中国电影的辉煌之门。影城里云集了前后20年最当红的男女演员,运用了影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制造了“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武侠幻境,让数亿影迷拥有了刻骨铭心的青春岁月。


一路走来,艰难前行的他深知成功的不易,所以,在他能够和可以的时候,他喜欢做慈善。自2010年初开始,张贤亮都会以个人名义对宁夏贫困的患者实施“救生行动”。到现在,张贤亮救助患者达到百余人,他关爱弱势群体的行动在社会中起到了巨大的反响。对于自己的员工,张贤亮永远使用人性化的管理并严格要求,教育他们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永远要伸出援助的手,每一个人做人都要学会感恩!


张贤亮没有创立基金会模式,而是选择跟政府合作,张贤亮深知中国最强有力的力量就是政府,他抛开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和政府打交道,结果银川市政府非常重视,张贤亮每年捐180万元,政府将其分给3家医院,一家医院60万,并给张贤亮详细的列个单子,具体到什么人,什么病,还有治愈状况,患者自己支付了多少,张贤亮再付多少,账目是非常清楚的,一目了然。他必须知道,他的每一笔钱,都花在了哪,怎么花的。


当被问及,这样大手笔的捐赠家里人持有怎样的态度?张贤亮毫不避讳地回答:“家里人管得着我吗?家里连我有多少钱都不知道,我的爱人也不管。就好比你嫁入豪门,豪门都满足你了,你还管他有多少钱干什么?”短短的几句话,又将张贤亮的性格展露无疑。


(摘自《时代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