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豬仔夜裡還喂料嗎?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用戶7021329627953


你好,斷奶仔豬喂料是一項很考驗經驗的工作,飼餵量要適當。因為喂料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其正常的生長髮育。喂料過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下痢等胃腸疾病,而喂料不足又會使仔豬因飢餓發生應激反應.不利於健康生長。

 仔豬斷奶後在限飼階段,飼料型號要與哺乳期保持一致,並保證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整個限飼期7天~10天,前期少喂勤添,一天最少6次,每兩小時巡查一遍,以後改為一天四頓,並搞好免疫接種,棚舍內定期消毒,保持乾燥、衛生,使其有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斷奶後喂料要視情況而定。

1,要根據仔豬採食情況投料,喂前要看料槽內飼料情況,酌情添加,如果有剩餘料要及時清理,怕浪費的的話可以給大豬吃,有糞便要及時清理乾淨。

2,要根據仔豬排糞狀況投料:糞便變軟,油光發亮,色澤正,說明料量正常,如果圈內有少量零星糞便呈黃色,內有飼料顆粒,說明有個別豬搶食過量,本次投料應比上次減少20%左右。如果發現糞便呈糊狀,淡灰色,並有零星呈黃色,糞內含有未消化飼料,這是全窩仔豬要下痢的預兆,應停食一頓。下頓也只能喂停食前的一半,第二頓也要視情況而定。如果看到圈內大部分糞便變軟、變黑,投料量可恢復到正常喂量的80%,再下頓可恢復到正常用量。如果糞便是糊狀、綠色,糞內混有脫落的腸粘膜等,要停食兩頓,第三頓只在槽底撒少量飼料,逐步增加投料量,經三天後再逐步恢復到常量。

3,要根據仔豬活動情況投料:餵食前仔豬聽到響聲蜂擁到槽前,叫聲不斷,說明飢餓,可多喂點飼料;給料十分鐘左右,槽內飼料被搶食一空,仔豬不回窩,在槽邊擁擠張望,說明料不足,可以再投一些;有時仔豬在喂料前也未到槽邊,且叫聲小而弱,不慌張,說明不太餓,可以少投些料。





豬小呆


斷奶仔豬夜裡還要喂料嗎。這個問題對養過豬的人說不算問題,他們每天都要給仔豬餵食5-6次,但對於沒養過豬的人就有些困惑,大豬隻是每天餵食三次,斷奶仔豬夜裡為什麼還要喂料?

養過母豬的人都知道,母豬哺乳期間,每隔3-2個小時,母豬都要給小豬仔餵奶,不論白天黑夜;雖然這是母豬本能,卻也是非常有道理的,仔豬的特點是生長快速,但它的胃很小,每次吸入的乳汁,很快就會被消化掉,如果不能及時吸食乳汁,補充營養,就會影響它的正常生長。

人工餵食斷奶仔豬,其實也要給仔豬源源不斷的提供營養,才能保障仔豬的正常生長;餵養方式就模仿了母豬給仔豬每天多次餵奶的方式,根據仔豬的採食特點,一天二十四小時,多次投料。

但是,給仔豬多次喂料,還是有一個問題要注意:、即每次喂料,只要讓仔豬吃八成飽就可以,不能讓仔豬吃得過飽;這樣做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仔豬的消化系統還沒有完全成熟,餵食過飽,會引起消化不良,出現下痢問題,這對仔豬的正常生長影響很大。

第二,仔豬有哄搶飼料的本能,投料過多,仔豬搶食過多引起漲肚,再次餵食時,就會出現厭食現象,俗稱“吃頂了”;而每次讓仔豬隻吃8成飽,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斷奶仔豬夜裡喂料是必要的,適量的投料也是必須的。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謝謝!


老農說鄉村


首先說仔豬斷奶,必須循序漸進,切忌突然斷奶。因為仔豬本來消化道很柔弱,突然斷奶會引起消化不良,從而引發腸道感染,出現白痢黃痢。在斷奶初期,必須從每天早奶一次晚奶一次一星期,再從每天只奶一次3一5天后才能完全斷奶。在斷奶之前,最好把少量飼料加水泡發至自然散開,用食糟擺在欄圈裡,讓仔豬自動舔食,慢慢習慣。斷奶後仍然用這種泡發方式喂一段時間,然後再喂乾料。

天黑以後,就不要喂飼仔豬,更別說夜裡。因為天黑以後氣溫開始下降,夜裡仔豬積累大量食物很容易受涼,形成食積堵塞腸道導致消化不良,從而引起腸道感染。經過一夜的消化,仔豬早上會特別餓,可以天一亮就早一點喂,既為仔豬提供熱量又有可以讓仔豬多運動一下,促進健康成長。

需要注意的是,欄圈必須進行徹底清洗消毒,殺蠅除蚊,以免寄生蟲繁殖引響仔豬生長,同時對仔豬定期體內外除蟲。食槽保持乾淨,每天及時清洗,注意防寒保暖。飲水必須充足乾淨,因為剛斷奶的仔豬更喜歡飲水。總之,衛生非常重要,定時定量飼餵形成規律,就沒什麼問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旦發現有仔豬感冒呼吸道感染或黃白痢,立即隔離醫治,避免傳染。


滬歲月悠悠


要養好斷奶小豬,關鍵是儘量減少飼料突然改變對小豬造成的應激影響。因此,要做好斷奶小豬的飼料的過度工作。

飼料的過度

飼料的過度,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飼料類型的過渡,二是飼餵方法的過渡。

1、飼料類型的過渡

小豬在斷奶後一個月內,所採吃的飼料,剛開始時最好仍是哺乳期所吃的乳豬料,然後再轉用小豬料。乳豬料投餵時間,可根據小豬的發育和健康情況來決定。小豬斷奶後,對飼料的改變和環境適應良好、掉膘少、發育良好、體重大的,可用原來的乳豬料2~3周,否則要推遲飼料的轉換時間。小豬飼料的轉換,不要太突然,要有7~10天的逐漸改變過程,不然小豬的消化器官以及消化道內原先已經建立好的微生物區系,由於適應不了飼料的突然改變,導致消化系統技能紊亂,腸道內的病原菌乘機大量繁殖,引起小豬下痢。飼料的轉換,可以使用以下方法:第一天使用原飼料的90%,新飼料的10%,混合後投餵。以後每天減少原來飼料的比例,增加新飼料,至7-10天后完全按新的飼料投餵,在轉換過程中,若發現小豬下痢嚴重,可適當延長飼料轉換時間。

2、飼餵方法的過度

小豬斷奶後的第一週,由於斷絕了母乳的供應,只採食固體飼料,消化系統不能一下子適應這種飼料類型的突然改變,因此,對固體飼料的消化能力也較差,加上斷奶時環境改變的應激,造成了胃腸道蠕動減弱,使飼料在消化道內停留的時間延長,沒有消化掉的飼料,在腸道後段,往往因病原菌的大量繁殖而發酵、腐敗併產生毒素,引起小豬下痢。在這段時間內,小豬吃的越多,對飼料的消化也就越差,下痢便越嚴重,因此剛斷奶的小豬,不能讓其吃得過飽,對斷奶前開食良好的小豬,斷奶後一週內的小豬,應採用限量投料,少喂多餐的方法飼餵。每次投餵量以小豬可在兩小時吃完為好,開始時,每天投餵3~4次。以後每天逐漸增加投料次數和每次投料量。並密切觀察小豬的排糞情況,5~7天后,張小舟排飯正常時,可採用自動採石的方法投料,讓小朱1000內隨意採食,以保證小豬快速生長髮育所需的營養供應。但注意,每天都要給小豬飼餵新鮮飼料,到料槽中有陳舊、發黴和受分尿汙染的資料時,要及時清除,防止小豬時候出現下痢或中毒。

小豬改食固體飼料後,需水量增加,特別是斷奶初期受到很大的應激影響,渴感更嚴重,故次,要保證斷奶仔豬每天都有清潔乾淨的飲水供應。一些豬場,為避免小豬斷奶後頭一兩天因缺水造成虛脫,會用一些電解質鹽類溶於水中讓小豬飲用,對恢復小豬的體力很有好處。


一個帥帥的獸醫


(1)少喂勤添,定時定量

斷奶仔豬生長髮育雖然快,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多,但其消化道容積仍然比成年豬小,為此,應採取少喂勤添的飼餵方法。一般每天喂6次,每次喂8~9成飽為宜,以使其保持旺盛的食慾。夜間9~10點鐘可加喂一次,這樣不僅可使仔豬多吃料,有利於生長髮育,還可防止豬在寒夜裡壓垛而造成傷害,避免冬天夜長仔豬因飢餓而睡臥不安,從而影響生長髮育。

(2)供給充足、新鮮、清潔的飲水

仔豬快速生長髮育需要大量水分,如飲水不足,會影響食慾與增重。因此,供水要充足、新鮮、清潔,全天不斷飲水。飲水量一般冬季為飼料量的 2~3倍,春、秋季為飼料量的4倍,夏季為飼料量的5倍。

(3)添加生長促進劑

仔豬生長促進劑很多,有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磺胺製劑等。抗生素飼料添加劑有青黴素、鏈黴素、土黴素、金黴素、四環素與桿菌肽鋅等。促進斷奶仔豬的生長,以金黴素與四環素效果顯著。最好是添加微生態製劑。





靚仔肥


斷奶豬仔夜裡還喂料嗎?

這個問題給大家舉個例子就明白了,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兩個小時要喝一次奶,6個月的時候3個小時喝一次奶,1歲的時候4個小時喝一次奶,1歲左右才慢慢不喝夜奶。

可能比喻不太貼切,小豬就像小嬰兒一樣,在哺乳期母豬幾個小時久放一次奶。斷奶後仔豬發育不全,尤其是胃腸道,飼餵需要少量多次,如果晚上添料,只要有光亮,小豬睡醒了,也會吃料。因此斷奶仔豬夜裡如果不嫌麻煩,還是需要喂料的,直到仔豬發育完全,適應飼料可以自由採食後就不用夜裡添料的。

斷奶仔豬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我們要了解剛斷奶到保育仔豬的生理特點,才能有目的的加強飼養管理。斷奶關是仔豬的一大難關,過好仔豬斷奶關,降低斷奶應激,提高仔豬抗逆能力,控制腹瀉和呼吸道,提高仔豬育成率和生長速度是目前斷奶保育期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斷奶應激大

母子分離,仔豬思念母豬;保育合群,大小豬爭搶打鬥;產房轉保育後環境變化;保育期間頻繁的更換飼料和疫苗免疫;能夠引起仔豬斷奶應激的因素非常多,斷奶應激綜合症表現為仔豬腹瀉,厭食或拒食,生長緩慢或停滯,後期出現僵豬,甚至死亡。

★改善措施:

1、合理誘食:仔豬斷奶後不認料,多數是哺乳期誘食做的不到位,仔豬誘食不用太早,但也不能太晚,10天左右開始就行,在母豬放奶時,使用乾料抹在母豬乳頭上,讓仔豬去適應氣味。如果豬場人手夠操作,可以在哺乳期14天開始使用粥料誘食,效果很好,斷奶前每頭仔豬能夠採食200-250g飼料,斷奶後幾乎無應激,而且當天就能認料。

2、延長哺乳期,母走仔留:為了緩解斷奶應激,可以延長產房週期,母豬下產床進去下一週期,仔豬繼續留在產床上,直到適應開口料,正常採食後,才轉入保育。

3、粥料過渡:剛斷奶到保育的仔豬,從甜美的奶水到固體顆粒飼料,難免有個不適應,可以用粥料過渡,使用水料比5:1的比例調製粥料,加入黃芪多糖、電解多維等,2天過渡一個比例,從5:1到4:1再到3:1,最後直接換成飼料。

、抗逆能力差

保育豬由於自身生長髮育問題,對外界抵抗能力差,如溫度、溼度、通風等。保育舍剛開始需維持20℃以上,若長期處於18℃以下環境,不利於仔豬生長髮育。保育豬對溼寒反應大,如若長期處於溼寒環境,容易誘發仔豬感冒、發燒、腹瀉等疾病。

★改善措施

1、提高仔豬體感溫度:仔豬轉到保育,很多出現腹瀉問題,其實大多數情況是由於仔豬受寒或者受溼,寒溼傷脾,脾不運化水谷,導致脾胃不和,最後出現的腹瀉。因此,只需要改善保育的溫度和溼度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這裡的溫度並不指得是保育舍溫度,而是仔豬的體感溫度。如果沒有保育床,仔豬肚皮貼地面,那麼地面溫度遠低於空中溫度,人感覺不冷,但是肚皮貼地面的豬感覺冷。因此,需要添加一塊電熱板,有的高床也需要加一塊電熱板,能夠讓仔豬趴臥在溫暖的地方。

2、降低豬舍溼度:溼氣大第一容易傷脾,引起腹瀉,另外還容易感染體表寄生蟲還有葡萄球菌,形成油皮豬。保育舍溼度一定要低於65,可以在豬舍放置生石灰或者用乾粉消毒劑。

3、嚴格執行三點定位:由於斷奶仔豬的抗逆性差,豬舍內環境稍微有所變化,仔豬可能就出現問題。因此,一定要保持仔豬的豬圈內環境,對於剛分窩的小豬,要嚴格執行三點定位。尤其是轉入保育前三天,要看住仔豬的吃喝睡問題,提前用玉米麵鋪好豬圈,分清淨區與髒區,對於不守規矩的仔豬,要糾正。

三、生長髮育快

斷奶仔豬一旦適應環境,採食恢復正常後,食慾特別旺盛,經常表現出搶食和貪食的情況,此時稱為豬的旺食時期。若是飼養管理到位,仔豬生長迅速,日增重400克以上不是難題。

★改善措施:

1、飼料合理過渡:仔豬斷奶到保育要從奶水過渡到固體顆粒,也就是開口料,每頭小豬吃5-8斤開口料後,又要過渡到保育大顆粒或者四六料,然後再過渡到三七料。頻繁的換料一定要注意過渡,從7:3到3:7到完全過渡。

2、飼料少食多添:仔豬剛斷奶消化器官沒有發育完全,多吃和少吃都容易出現問題,尤其是傷食引起的腹瀉。因此,飼養管理人員一定要注意添加飼料量,做到多次添加、每次少量,直到仔豬可以自由採食,正常消化。

3、促進仔豬消化:斷奶仔豬胃酸分泌不足,消化能力弱,可以在斷奶仔豬飼料中,添加酸化劑,補充胃酸。還可以添加益生菌和健胃散等,提高仔豬的消化能力。

、對疾病的易感性高

仔豬從產房轉到保育,從母乳過渡到固體飼料,失去母源抗體的保護,而自身的主動免疫能力又未建立或不堅強,免疫疫苗後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產生有效保護性抗體,此時對疾病易感大大增加,如藍耳、圓環、副豬、鏈球菌、黃白痢、副傷寒等是保育期間經常發生的疾病。

★改善措施

1、生薑紅糖水:斷奶仔豬易發病,主要是抵抗力不足,尤其是剛斷奶時,很多仔豬從產房轉到保育,對環境不適應,容易感冒。此時的感冒,多數是傷寒感冒,受涼引起的。養殖戶可以給剛斷奶的小豬飲用熬製的生薑紅糖水,溫中祛寒。

2、斷奶後保健:豬場一個保健的關鍵點就是斷奶後保健,很多豬場斷奶後1-2周後,仔豬容易發病,有藍耳+圓環+副豬,也有鏈球菌+副豬,還有支原體等。建議在斷奶後開始保健10-14天,推薦黃芪多糖扶正+板藍根祛邪+阿莫西林抑菌+益生菌養腸道。對於藍耳波動的豬場,建議把阿莫西林換成替米。

綜上所述,出生決勝負,斷奶定乾坤,仔豬從出生到斷奶,只有斷奶過了,仔豬才算正式進入生長髮育期,斷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除了做好飼餵問題,還要注意緩解斷奶應激、提高仔豬抗病力,做好斷奶保健,加強飼養管理。


豬業前沿


斷奶豬仔夜裡還喂料嗎?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斷奶豬仔在斷奶後不愛長或者掉奶膘,這是在養豬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對提高育肥和飼料利用非常不利,斷奶豬仔夜裡還要喂一段時間的料,使斷奶豬仔逐漸適應新的環境和喂料。

斷奶豬仔在斷奶前有營養豐富的乳汁,補喂的飼料質量也比較好,斷奶後不僅乳汁沒有了,而且飼料質量也差了,變化劇烈,小豬一時適應不了。因此,斷奶豬仔由於飼養管理上的劇烈改變,會影響小豬的增重,為了防止和消除這種突然的變化,可以採取在斷奶後吃的飼料儘可能與斷奶前相似,不要有突然的改變,剛斷奶時每天喂6—8次仍然要繼續,晚上要補喂飼料,逐漸減少飼餵次數,這個調整時間在15—30天,以後逐步改變為每天喂飼料三次,晚上停喂。同時要注意斷奶豬仔不要換圈舍,仍然在原來的豬舍中飼養。每天要給小豬足夠的飲水,冬天要給溫水。每天讓仔豬多活動,多曬太陽。仔豬舍要經常打掃乾淨,避免仔豬食糞和飲汙水發生拉稀、腹瀉。冬天注意保溫,夏天注意防暑降溫。


養豬的朋友們在生產實踐中存在什麼問題,有什麼難題就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解決,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更多更實用的養殖技術、飼料製作、種植技術,請關注老周說三農,咱們共同探討。


老周說三農


仔豬斷奶後,要保持原來的飼料2周內不變,並添加適當的抗菌素、維生素和氨基酸,以減輕應激。2周之後逐漸過渡到保育仔豬料,保育仔豬配合料要求含有優質蛋白、高能量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且易於消化。

仔豬斷奶後2周內,飼餵次數不變(5-6次),2周後逐漸減少飼餵次數(4-5次)。1周之內控制採食,每次飼餵量不宜過多,以七八分飽為宜,以防止仔豬拉稀,1周以後逐漸增加飼餵量。


前行的牛哥


仔豬在剛斷奶初期喂料量對生長髮育影響巨大,喂料多了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喂料不足又會飢餓,導致影響生長。那麼怎麼樣才能正確的喂料呢?

一、看仔豬採食情況投料。喂仔豬第二頓時要先看飼槽內飼料情況,如果槽內僅有一點碎料末,沒有成小堆粉料或顆粒飼料,說明上次喂料量適中;如果看到同槽內被舔得乾淨溼潤,說明上次喂料量不足,本次應增加投料數量;如果槽中有剩料,說明上次喂量太多,本次應減量,將剩料清除。

二、看仔豬排糞狀況投料。仔豬斷奶三天之內的糞便由粗變細,由黃色變成褐色,這是正常糞便,觀察糞便時間一般在12-15時。糞便變軟,油光發亮,色澤正時投料量不用增加或減少;如果圈內有少量零星糞便呈黃色,內有飼料顆粒,說明有個別豬搶食過量,本次投料應比上次減少20%左右。

三、看仔豬活動情況投料。餵食前仔豬聽到響聲蜂擁到槽前,叫聲不斷,說明飢餓,可多喂點飼料;給料十分鐘左右,槽內飼料被搶食一空,仔豬不回窩,在槽邊擁擠張望,說明料不足,可以再投一些;有時仔豬在喂料前也未到槽邊,且叫聲小而弱,不慌張,說明不太餓,可以少投些料。


愛在當下5886


(1)母去仔留,合理分群 斷奶仔豬對環境變化的應變能力很差,尤其是溫度變化。仔豬斷奶後,可將母豬趕走,讓仔豬繼續呆在原圈,可以減少應激程度;也可合理分群,按強弱大小分欄飼養,每欄仔豬體重接近,按每頭豬佔0.9米2的面積計算每欄飼養頭數,最多每欄15頭左右,過多擁擠易發生咬尾、咬耳現象,不利於仔豬的生長。

(2)喂料、飲水 斷奶後1周內的仔豬要控制採食量,以喂八成飽為宜,實行少喂多餐(每天喂4~6次),逐漸過渡到自由採食。在不發生營養性腹瀉的前提下,儘量讓仔豬多采食。斷奶後10~20天內,仍然餵給斷奶前飼餵的乳豬料。乳豬料換為仔豬料時應有5~7天的過渡期,逐漸減少乳豬料的飼餵比例,直至完全飼餵仔豬料。供給保育仔豬充足、清潔的飲水,自動飲水器高低應恰當,保證不斷水,若無自動飲水器,飼槽內放清潔的水,對剛進欄的豬可適當在飲水中加入多種維生素。

(3)適宜的舍溫 剛斷奶仔豬對低溫非常敏感。一般仔豬體重越小,要求的斷奶環境溫度越高,並且越要穩定。據報道,斷奶後第1周,日溫差若超過2℃,仔豬就會發生腹瀉和生長不良。

(4)乾燥的地面 應該保持仔豬舍清潔乾燥,潮溼的地面會使動物被毛緊貼於體表,破壞了被毛的隔熱層,使體溫散熱增加。原本熱量不足的仔豬更易著涼和體溫下降。

(5)避免賊風 研究表明,暴露在賊風條件下的仔豬,生長速度減慢6%,飼料消耗增加16%。

每日早、中、晚觀察仔豬精神狀態、呼吸、吃食、糞尿等情況,發現病情立即向獸醫彙報,儘快治療,並按獸醫要求加強飼養管理,必要時進行隔離治療。每日必須清掃3~4次欄舍,保持欄舍內乾淨衛生,夏天應在上午9時左右沖刷豬舍,每週消毒1次。對仔豬進行調教,使仔豬做到三定:吃、睡、排糞定地點。為使仔豬定點排便,在分欄時把仔豬糞便放在每欄固定位置。通過3~5天調教,仔豬基本都能做到定點排糞尿。這樣既便於清掃糞便,又能保持豬舍乾淨。注意採取保溫措施,斷奶仔豬適宜溫度為25~26℃。複式豬舍比較容易達到該溫度,單列式豬舍要採取適當的措施保溫,但複式豬舍應注意通風。從市場上購買的仔豬,在第10天左右注射亞硒酸鈉維生素E針,用量為每頭1毫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