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做高校輔導員(一)

“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

我為什麼要做高校輔導員(一)

這是2010年著名學者、北京電影學院崔衛平教授發在微博上的話。2013年3月26日,崔衛平受邀到西北政法大學的課堂上演講,主題是:《為什麼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在演講中,崔衛平闡述這句話的含義,講述個體如何從真實的自我出發,去關照世界,而每一個獨立思考與行動的“自己”,又是如何對世界的一個小小角落產生積極的影響……

2010年我在讀大一,2013年我大三,作為新聞專業的學生,我也曾想過我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能為我的國家做什麼,為他人做什麼?

後來我研究生畢業,沒有去成為一名記者,而是選擇做一名高校輔導員,我就會想:我能為學生帶來什麼?

我為什麼要做高校輔導員(一)

《肖申克的救贖》裡有一句經典臺詞:希望是好事,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對未來充滿相信和期待的人,雖然生活中充滿坎坷,但是懷著這份相信我可以披荊斬棘,我也希望我的學生們能夠相信:相信努力一定會有收穫,“天道酬勤”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心向光明,這個社會就不會有黑暗;相信人人都有改變自己命運的能力,重要的是永遠都不要自暴自棄。

在兩年的輔導員工作中,我看到過身殘志堅的學生,他們可能要揹負著異樣的眼光,承擔身體和心靈上的痛苦,但是他們依舊努力學習,他們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我也見到過很多家庭貧困的學生,家裡支付了高昂的學費後便沒法給予過多的生活費,他們會想盡辦法減少家庭負擔,也珍惜不易的學習機會。

當然,也有一些學生,家庭條件優渥而不珍惜,課堂上渾渾噩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蹉跎歲月,有很多次我在辦公室和學生寢室裡跟學生紅過臉,發過飆,

因為我明白教育不一定都是循循善誘,教育也包含懲罰。

“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我也曾在自己的大學時光有過他們有過的迷茫,對未來的未知感到恐懼,但是行動的勇氣化作心底的力量,終將能夠找尋到更好的自己。

我為什麼要做高校輔導員(一)

工作之後,我越來越堅定自己的職業選擇,教育是“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到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為師者,傳道受業解惑,首先要正其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我為什麼要做高校輔導員(一)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是事關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

的根本問題。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而大學階段是人生髮展的重要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思政工作者,我深感責任重大,也感到這其中權利重大!思政工作者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學生獎學助貸補,不能很好地樹立規則和底線,不能很好地進行思想政治、價值觀的引領,學生就不會相信公平正義,不會相信努力的意義,當他們都不相信了,我們的國家未來會怎樣?

所以,我為什麼要做輔導員?

我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有意義和價值,我希望可以用自己所學回饋和反哺這個國家、這個社會,我希望我可以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我希望我能夠以自己的所為成為學生的鏡子。

世界和平,國富民強是我們每個人的心願。給學生的心靈播下真善美的種子,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的初心、使命和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