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明明一手好牌,为何却输得裤衩都掉了?

李克爽


“白马将军”公孙瓒,在东汉乱世之初,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三千“白马义从”打得匈奴人怀疑人生,威震塞外。

而作为当时汉末群雄之一,公孙瓒一度占据北方四州,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实力不输袁绍。甚至在与袁绍相争的过程中,占据上风。不过他最终还是输给了袁绍,落得个困于高楼,引火自焚下场。

他为何会失败?

第一点,公孙瓒“外交”工作做的不好。

当时他主要的对手是袁绍,虽然自己占据着整个幽州,在兵马方面比着对方有一定的优势,不过这个地区土地比较贫瘠,百姓的富裕程度也没法跟袁绍的冀州相比。如果说在一开始就解决战斗,公孙瓒是不“怂”对方。
不过一旦展开持久战,他只能被对手慢慢拖垮。所以在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公孙瓒就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本来就不算好的局面,又因为公孙瓒外交工作不合理,他又跟北边和东边的少数民族结下了梁子。

这些势力最后跟袁绍联合,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重重打压之下,怎会有不败之理?

第二点,名望不够。

公孙瓒的出身是“拿不上台面”的,虽然自己是贵族子弟,但其母亲出身非常卑微,这也让他的名望以及号召力明显不足。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虽说是乱世,但也讲究个出身,刘备卖草鞋的不也自诩中山靖王之后,吗?

虽然公孙瓒依靠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定资本,不过跟对手袁绍比起来还是“不够个”。汝南袁家“四世三公”的招牌非常响亮,虽说袁绍只是庶子,但人家出道早,在河北一代很有名望。

等袁绍占据了冀州以后,天下各处的谋士英雄都纷纷投奔,袁绍阵营中的一流人才数不胜数。

反观公孙瓒这边,当赵云前来投奔的时候,他哭丧着对赵云说,听闻你家乡的人都愿意投奔袁术,为什么君迷昏了头脑来投奔我呢?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公孙瓒本人就对身世不自信。


第三点,盟友不能互助

公孙瓒一方和孙坚袁术以及陶谦是联盟关系,虽然自己的这些盟友都很有实力,但可惜的是他们都帮不了盟友。

在当时的格局分布情况下,公孙瓒的盟友们全部都远在南方,他和袁绍对阵的地区又位于北方,自己的周围有曹操、袁绍、以及袁绍的诸多党羽。

己方势力被重重包围,而盟友们又不能及时前来帮助,在这样的困境之下,他的失败也是早就注定的了。


除去以上这些大方面的因素以外,他个人的修养眼光、阵营中的人才质量和数量,均不如对手那样的强大,公孙瓒的实力总给人一种“虚胖”的感觉。虽然说有很多的兵力,但是能拿的出手的将军还真没几个。

虽然说手下有赵云这般的将领,不过他始终没有发现人才并任用人才,这或许也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吧。

这可能和他自身性格有关,他为人颇有些自傲孤僻,不像曹操刘备那样平易近人,所以他和底下人关系并不好。

“瓒虑有非常,乃居于高京,以铁为门。斥去左右,男人七岁以上不得入易门。”

总的说来,公孙瓒也算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要知道当时占据的北方幽州等地,民风彪悍,实力并不弱。而且远离中原斗争中心。他如果能够休养生息,静观其变,看着袁家兄弟,曹操吕布等人乱战,自己则坐收渔利。一旦时机成熟,他携北境之兵南下,大可有一统天下之威啊!

范晔曾这样评价公孙瓒: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自帝室王公之胃,皆生长脂腴,不知稼穑,其能厉行饬身,卓然不群者,或未闻焉。刘虞守道慕名,以忠厚自牧。美哉乎,季汉之名宗子也!若虞、瓒无间,同情共力,纠人完聚,稸保燕、蓟之饶,缮兵昭武,以临群雄之隙,舍诸天运,征乎人文,则古之休烈,何远之有!

所以啊,想来“白马将军”也是有些可惜啊!


白话历史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公孙瓒是北方最强悍的军阀之一,占据幽州地区。

公孙瓒是善战的军阀,他是通过军事作战,打垮乌丸人等强悍少数民族叛乱,扫平黄巾起义,这才上位的。

公孙瓒的部队战斗力很强,还有精锐的白马义从。

就军事作战上,公孙瓒和袁绍作战多年,大部分时期丝毫没有占下风。

那么,为什么公孙瓒最终一败涂地呢?

第一,公孙瓒是个拙劣的政客。

虽然是战乱的三国,以武力打天下,但军阀必须精通政治。

当时大家实力都不强,包括曹操在内也是从小军阀混起来的。

军阀必须懂政治,联络一切可能的盟友,对控制区妥善经营,争取地方豪强的支持。

然而,公孙瓒却做得很烂。

当幽州牧刘虞对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丘力居等乌丸首领都派人表示归顺的时候,公孙瓒竟然派人杀了丘力居派出的使者。

由此,乌丸持续叛乱,大大消耗了公孙瓒的实力。

再到后来,在幽州治绩极佳,而且在百姓心中享有极高声望的刘虞,竟然也被公孙瓒杀害。诚然,公孙瓒试图干掉有名无实的刘虞,自己独揽幽州大权,但也没有必要做这么绝,吃相如此难看。

刘虞在幽州的旧部很多,也颇为受到军民的爱戴。公孙瓒杀死刘虞以后,顿时失去民心,很多刘虞部下成为敌人。

后来公孙瓒被袁绍击败时,本来有机会利用幽州地盘东山再起。然而,刘和(刘虞的儿子,公孙瓒是其杀父仇人)和鲜于辅(乌丸头目,之前被公孙瓒狂虐的)联军攻破幽州,抄掉了公孙瓒的老巢。

由此,公孙瓒等于是内忧外患下,同袁绍决战的,那还好的了吗?


第二,刚愎自用又没有才干

公孙瓒对于自己评价非常高,认为自己是天才,什么都能搞定。

在三国时期,无论曹操、刘备、孙权身边,都有一个强大的幕僚团。

这些幕僚团主要负责献策,是决定三国很多重大战争和政策的关键人物。

以曹操、刘备、孙权的能力,都需要这么多智囊帮助,何谈大老粗公孙瓒?

然而,公孙瓒身边除了一个白马义从副统领严纲之外,其余都是他的亲戚如公孙越、公孙范、公孙续等。

哪怕是赵云、刘备这等曾经在他麾下效力过,后来被证明为英才的人物,也入不了他的法眼,更得不到重用。

公孙瓒刚愎自用,不听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

自然,如果你真的能力超群,这么做也算你狠而已。但公孙瓒自己才能又不强,最终导致被袁绍按在地上摩擦。

其实,我们看看公孙瓒最后时期,是很悲哀的。

据说他将易京城墙造得有六七丈高,城墙之外有土堑,土堑之外还有土堑,再储备上极多的粮食……

这还不是关键的地方,公孙瓒开始不相信任何人,深居简出不让任何男人靠近。

他在城中造了一座高达十丈,不设楼梯的高楼,只和妻妾姐妹们住在里面,公文和一切物资都用绳子吊上去,至于传令,则用专门经过训练的大嗓门女人(通信靠吼)。

到了这种地步,公孙瓒完全是众叛亲离了。

做军阀输得裤衩都掉了,公孙瓒也算极品了。


萨沙


公孙瓒没有陨落之前,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最后越混越差无非是因为他留不住人,身边的得力之人都走了,他又能混成什么样子?

最好的兄弟离他而去导致众叛亲离

这个“最好的兄弟”指的就是刘备,公孙瓒对刘备这个兄弟很看重,手下很多厉害的人都给了刘备,而刘备最初也是一直跟随公孙瓒的,但是后来刘备离开了他,不仅自己走,还带走了公孙瓒手下最厉害的将军赵云。刘备带人走了之后,公孙瓒的实力大大减弱,连心态也崩了,这个时候的他可以说是众叛亲离,身边没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众多的怨气积聚在心里,导致公孙瓒越来越脾气暴躁,对自己的手下人也不再宽容,以至于剩下的那部分人对他也有了很多不满。军心一旦动摇,公孙瓒 就已经在走向衰落了。


公孙瓒的对手是强大的袁绍

公孙瓒最后会输,是因为袁绍。袁绍的实力一直是不容小觑的,虽说当时公孙瓒的实力也不再袁绍之下,但是公孙瓒因为刘备等人的离开早已乱了方寸,在战术上也没了策略。袁绍本来没想硬打,但是公孙瓒态度强硬,没办法双方只好开战界桥大战中,公孙瓒过于膨胀,毫无策略,没想到就是因为傲慢轻敌而大败。本来面对的就是实力不容小觑的袁绍,公孙瓒又过于轻敌,不败也难。


一手好牌,被公孙瓒自己打烂了

就算公孙瓒在界桥大战中失败,但是还保存有较多的实力,袁绍也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公孙瓒又杀了不该杀的人——刘虞。这刘虞是是汉室宗亲,也是公孙瓒的“上司”,名气也是很大的,刘虞是个受人爱戴的人,因为不满公孙瓒穷兵黩武所以出兵讨伐,谁知道公孙瓒不仅打败了刘虞,还杀了他全家。就是因为如此,公孙瓒得罪了天下百姓,受到了刘虞旧将和袁绍等人的多方围剿,被打的落荒而逃。逃窜的他也不知节制,只顾和妻儿享乐,疏远他人,自己的部将遇险也不救,最后尽失人心,身边的人都离他而去,绝望中公孙瓒自焚而亡。


本来是能大胜的局势,手里也握着一手好牌,全被公孙瓒给打乱了,这也都是他自己作的,不能留住手下人,也不能控制自己的心绪,他最后的失败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自己。


小姐姐讲史


在三国刚开始时,公孙瓒也算是个名动天下的人物,甚至实力还在袁绍之上,可是后来却是越混越差,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公孙瓒所占据幽州,存在一个身份、地位、名望、甚至综合实力都要远高于公孙瓒的人,他叫做刘虞。

刘虞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的后代,那绝对是正儿八经的皇族子弟。并且,刘虞不仅是幽州的最高军政长官,还是当时最优秀和实力最强的皇族成员。只不过,由于公孙瓒一直在军队中任职,又主要负责幽州对外的各种战事,所以他对军队的把控力要远远高于刘虞。

更重要的是,后来公孙瓒和袁绍争夺冀州的那场战争,持续了整整一年,虽然公孙瓒被打得损失惨重,但却让他对军队的把控力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因为,在这场战役中,那些非公孙瓒嫡系的军队,都被他逐一瓦解或改编,军队中的各大将领,也都被他趁机换成自己的亲信和嫡系,这样一来,他所统帅的这支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却都是以他马首是瞻。换句话说,这支军队已经不再是那种内部存在各种节制关系的政府军。



也正因为此,后来公孙瓒和刘虞闹翻,刘虞虽然是幽州最高军政长官,麾下又有近十万大军,却仍然败给了公孙瓒。因为,刘虞当时兵力虽多,但显然带有乌合之气,他的这十万大军是由多支不同属性的军队组成,内部之间又存在各种节制,其战斗力自然可想而知。

所以,公孙瓒抓住这个机会,才将刘虞给杀掉。但问题是,公孙瓒把刘虞淘汰出局,却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独霸幽州,因为刘虞倒下了,但是刘虞代表的力量并没有就此一直瓦解。在这种背景下,公孙瓒就上表朝廷请任命段训为幽州刺史。换而言之,公孙瓒希望幽州的地头蛇们相信,自己并没有独霸幽州的意思,他之所以杀刘虞,完全是因为刘虞不给他留活路。

但即便如此,当公孙瓒把刘虞的头颅送往京城长安时,刘虞的旧部尾敦在半路上截下头颅,送回安葬。其后,田畴又公然无视公孙瓒的命令,公然祭拜刘虞,而公孙瓒对此却也没有办法。当然,这两件事只是一个序曲。因为,真正高举刘虞大旗,不断反击公孙瓒的事还在后面。



在这种背景下,公孙瓒对幽州的统治是有多薄弱,大家可想而知。而接下来,公孙瓒又做了一件错误的战略,彻底让他走向失败。其实,公孙瓒的这件战略,就和后来袁术称帝性质是差不多,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换句话说,他们面对自己地盘内的各种能与自己分庭抗礼的势力,自然需要想方设法让他们臣服,否则他们集团内部,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而这种联盟性质的利益集团,在接下来的天下争霸赛中,自然是无法与那些能够强有力控制部下的利益集团想斗争。

也正因为此,袁术才选择的称帝,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从法礼上高出集团内部的其他势力一头,这样他就比较好名正言顺的加强中央集权。而当时公孙瓒的选择,则是更简单和直接,他直接大肆提拔那些出身低贱的人出来当官,用以分割那些豪门大族的势力。

据史书上记载:“公孙瓒对士大夫名望在他之上的,一定假借法律来陷害;对有才能的人,一定要把对方置于穷因之地。有人问公孙瓒这样作的原因,公孙瓒说:‘士大夫们全都自认为他们应该富贵,给他们富贵,他们也不会感谢。’所以公孙瓒所宠信的都是商贩一类的庸人,与这些人结为兄弟,或者互通婚姻。这些人到处侵扰欺人,百姓怨恨他们。”

公孙瓒这种行为,常常受到人们的诟病。其实呢?这是一种明显站在豪门大族子弟的角度所说的话。其实,类似的内容,如果换成我们现在的话去说,那就是,公孙瓒想尽各种办法打击官N代,并且想尽各种办法启用穷N代。



那么,公孙瓒为什么这样做呢?大约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史书上说得非常清楚,因为官N代能当官,就是因为人家的门第、血统,人家当了官,自然不会感激公孙瓒;更不会死心塌地的跟着公孙瓒混。

第二层意思呢?是因为官N代都是家大、势大、财大的豪门子弟,如果公孙瓒手下全是这种人,他自然很难打破多头格局;但如果换成是出身低贱的人呢?他们自然缺乏与公孙瓒博弈的资本,如果公孙瓒手下全是这种人,公孙瓒在自己的地盘上,自然很容易一嗓子喊到底。

但可惜的,结果证明公孙瓒的方法也用错了。因为,从东汉末年开始,贵族政治已经渐渐兴起,门第血统出身论更是已经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孙瓒放着豪门贵族子弟不用,反而大肆提拔那些出身贫穷和低贱的人,这在当时的人们来看,绝不是所谓的英雄不问出处,而是赤裸裸的反天行为,就是传说中的逆历史潮流而上。

也正因为此,公孙瓒最后才会输的一塌糊涂。同时,我们在看史书时,前期的公孙瓒,多少也有点英雄样;再看后期的公孙瓒,整个就是一个丑角。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士大夫控制着话语权,你敢公然挑战他们的既得利益,那还了得?所以他们自然会对公孙瓒后来的行为大肆诋毁和抹黑。


我是赵帅锅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这就像斗地主一样,拿到好牌乱打一通也会输,那么有信心抢地主的公孙瓒在手握2王4个2的情况是是怎样输牌的呢?

先来看看公孙瓒的底牌

强大的军事能力

对外威镇胡虏:公孙瓒的根据地是幽州,处于汉朝对鲜卑、乌丸等少数民族前线,公孙瓒作战勇猛,打得这些外族服服帖帖,自己也凭借着军功从小小的长史硬是干到了奋武将军,还被封侯。在对外族作战期间,他还依靠投降的游牧民族骑兵组建了著名的“白马义从”,作为东汉末年的特种兵,其战斗力也许只有后来曹操的虎豹骑能与之媲美了。

对内击破叛乱:东汉末年各种起义不断,给了公孙瓒表现的舞台,他先是击破张纯与乌丸的联军,后来更是击破30万黄巾军,声望与威势达到了顶峰,成为汉王朝最闪亮的明星。

周边环境

与公孙瓒势力相接壤的是袁绍、韩馥,韩馥自然不必说,虽然是冀州牧,但是只是守着聚宝盆的孩子,谁来都能轻易夺走。真正有大志的是袁绍,但是此时袁绍有多大地盘?只有一个渤海郡,兵力少得可怜,就算后来夺得了冀州,但是在公孙瓒大军攻打冀州时,袁绍还是赶紧把原来自己的根据地渤海郡送给了公孙瓒。可以看的出来,在当时的河北地区,并没有诸侯能与公孙瓒对抗,其发展的环境是相当不错的。

按照正常趋势来说,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有不错的发展环境,那么公孙瓒已经是稳扎稳打,逐渐统一河北,再虎视中原,那就没有袁绍、曹操什么事情了,刘备更是在公孙瓒手下混饭吃的。

那么公孙瓒怎么就突然脑子短路,被瑟瑟发抖的袁绍给逼到墙角,最后自焚而亡呢?

骄兵必败

无论是面对鲜卑、乌丸,还是黄巾军,获胜的都是公孙瓒,经常打胜仗让全军从公孙瓒本人到普通士卒都变的骄横。

因为堂弟公孙范的死,公孙瓒和袁绍结仇,起兵攻打袁绍。此时袁绍刚刚占有冀州不久,本想求和,还任命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为渤海郡太守,相当于把渤海郡送给了公孙瓒,这更加助长了公孙瓒全军的气势,变得目中无人。

面对着袁绍大将麴义800人的部队,公孙瓒想都不用想直接命令白马义从冲锋,结果后方埋伏了强弩部队,白马义从损失殆尽,军心大振,无心再战,全军溃败,这就是界桥之战,从此袁绍与公孙瓒实力对比发生偏转。

战略规划不如袁绍

界桥之战失败后,公孙瓒并不是一蹶不振,他的大本营在幽州,但是后面几年时间内,公孙瓒并没有明显的版图扩张计划,反观袁绍,依靠冀州,拿下了青州,期间击破袁术、黄巾军等等,逐渐稳定了冀州和青州局势,势力大增。此时,实力的天平已经偏转向袁绍一方。

杀刘虞是自掘坟墓

刘虞是幽州牧,是公孙瓒的顶头上司,这也是公孙瓒最大的短板,他从来没有真正拥有一州之地,这也让他无法甩开膀子大肆扩充军队建立自己的势力,更要命的是这个上司和自己想法总是相反。对待外族,刘虞的政策是安抚,而公孙瓒就是一个字——杀!刘虞也主张与民休息,一直发对公孙瓒的穷兵黩武,双方看不对眼,终于大打出手,最后公孙瓒打败刘虞,并且杀了刘虞全家,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刘虞是皇室宗亲,又是朝廷任命的幽州牧,而且在民间富有贤名,甚至外族听说刘虞被杀,都要骑兵为刘虞报仇。在刘虞儿子的组织下,原刘虞部下、袁绍以及乌丸三方联军,围攻公孙瓒,公孙瓒连战连败,最后逃回易京固守。

昏招迭出

袁绍等人退兵后,公孙瓒竟然在易京建了一座高台,只有自己和妻妾住在里面,7岁以上的男性不得进入,他自己也不出来,专门训练了一批嗓门大的妇女用吼的方式来传达命令。因此公孙瓒逐渐与部下关系疏远,后来袁绍再次攻击公孙瓒,面对被围的部下,公孙瓒拒绝发兵救援,于是公孙瓒的城池被袁绍各个击破,最后被合围于易京。更加可笑的是,公孙瓒给儿子发出求救信,竟然在信里和儿子约定举火把后内外夹击袁绍,在被团团包围的情况下还在信里约定作战方式,如此愚蠢的错误竟然在以前百战百胜的公孙瓒身上发生了,不可思议!不出意料地这封信落到了袁绍手中,将计就计,骗得公孙瓒出城作战,全部被歼,公孙瓒逃回易京高台,眼见大势已去,自焚而亡。

总结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是只踢了半场好球,前半生太过于顺利,一旦功成名就后就忘乎所以,结果只能是被历史淘汰。

荣耀历史


导读:在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三国以外其实还有盘踞辽东的第四股割据势力-辽东公孙氏。追本溯源,辽东公孙氏还得说道威震塞外的白马将军公孙瓒。想当初公孙瓒首先白马义从战力无双,甚至和四世三公的袁绍PK都不落下风。那么这么一手好牌怎么会被逼自焚呢?


由北方朝廷藩篱到拥兵自重的乱世军阀

公孙瓒是贵族庶出,曾经拜卢植为老师,和大汉皇叔刘备是师兄弟。公孙瓒武艺高强,因抗击北方乌桓、鲜卑有功累升任中郎将。五年后封降虏校尉,封都亭侯。也带出了战力无双的白马义从。在镇压黄巾军时立下大功,得以割据一方。


要兵有兵、战力无双的公孙瓒失败的原因分析

公孙瓒最后兵败袁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虚化若谷之心,缺乏谋臣辅佐

公孙瓒虽然出身也是贵族,但是只是庶出。所以相比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而言,公孙瓒就惨多了。袁绍身边文臣武将齐备,也就是说被说是谋臣,人家都能组建参谋部。虽然公孙瓒自恃勇猛,但是缺乏灵活的大脑只知道蛮干哪行啊。严格意义上说,公孙瓒有点和吕布一样,是将才而非帅才。不具备独霸一方的能力和手段。说白点就是有点先天不足的意思。


2、不休民政,军纪败坏

公孙瓒以幽州为大本营,相对中原地区幽州寒冷贫瘠,出产不丰。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选拔内政人才抓生产,促民生;休养生息。就如同养羊一样,总得羊毛长长了才能薅吧,他倒好居然在幽州放纵军兵,劫掠百姓。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公孙瓒在根据地内都祸祸你让老百姓怎么爱戴拥护你?幽州牧刘虞是个不错的内政人才,从级别上说还是公孙瓒的上级。虽然是皇亲,但谁说皇亲不能拉拢的。西川刘璋、荆州刘表这不都是军阀吗?但是在乱世军阀混战的时候,公孙瓒居然不想法拉拢、使用刘虞,反而关系闹的非常僵。最后还杀了刘虞一家。


3、对待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始终是暴力征服,没有怀柔手段

公孙瓒对于乌桓、鲜卑势力就是一味的征伐。缺乏安禄山对少数民族的怀柔手段。别提想安禄山那样借少数民族精锐为自己使用了,乌桓、鲜卑不趁机杀他就不错了。这样时时处处都是敌人,在刘虞被杀后拥护刘虞的势力联合乌桓、鲜卑合围公孙瓒。虽然公孙瓒打胜了,但是照样损兵折将。和安禄山的手段比,这一反一正差到哪儿去了。

公孙瓒不检讨自己做人失败的理由,反而觉得到处都是敌人。总有一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想法,把自己众叛亲离的结果都赖到别人头上。所以才高墙土垒,积蓄粮草,基本不放人进入,有事儿大声喊。你说都混到这份上了,连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失败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最后只能战败自焚而死。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要理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先要理清公孙瓒手中有什么好牌,然后再理清公孙瓒是如何输的。下面请听我来给你分析。

好牌一:好名声

在三国时代,一个好名声是一个诸侯最大的财富。我们可见刘备因为“皇叔”这个名声,得以聚拢一大批人才,并且经年不到;曹操因为祖上被过继给了宦官,因此常常被人讥讽为“阉丑之后”,同时,曹操也因曹参后人这个名声而备受瞩目。那么公孙瓒有什么名声呢?

公孙瓒出身贫贱,没有显赫的家世,因为自身在塞外抗击胡人有功,因此积攒下了良好的声誉,北方豪杰多归心于敢于异族作战且屡战屡胜的公孙瓒。凭借自身抗击胡人,保家卫国的功劳,公孙瓒赢得了好名声。并且公孙瓒为人豪爽,待人真诚,也因此深得民心与军心。

公孙瓒像

好牌二:白马义从

在三国时代,几乎每个称雄称霸的军阀手中都有自己的招牌军队,如曹操的虎豹骑、袁绍的大戟士,董卓的飞熊军等。在公孙瓒手中,也有着自己的一支王牌军队: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是公孙瓒在长时间征讨胡人过程中形成的一支精通骑射,来去如风的骑兵部队,因为全部骑乘白马,因此被人成为白马义从。这支部队经过了战争的洗礼,战斗力极强,在公孙瓒与胡人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成为了日后公孙瓒争霸的资本之一。

游戏形象

三、公孙瓒如何败掉自己的好牌的

首先是好名声,公孙瓒因为刘虞对自身的节制产生了对于刘虞的杀心,最终矛盾爆发,公孙瓒杀掉了刘虞,这就使得公孙瓒败掉了自己的名声。为何?因为刘虞是汉室宗亲,并且是朝廷封的幽州牧,且刘虞爱民如子并没有刻意针对公孙瓒。因此于公于私公孙瓒都没有理由杀刘虞。刘虞之死彻底败掉了公孙瓒的名声。随后公孙瓒不懂收敛,掠夺百姓,虐待手下,睚眦必报,彻底把自己最后一点人望也败掉了。

再就是白马义从。在界桥之战中,公孙瓒不听手下劝告,执意让白马义从出战,结果白马义从中了鞠义的埋伏,鞠义以弓弩兵大破白马义从,横行天下一时的白马义从也损失殆尽,成为历史。

最终,失去了名望和军队的公孙瓒困守在孤城,引火自焚,一代枭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公孙瓒剧照

四、总结

最后用范晔的话作为总结,其实范晔也看到了公孙瓒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了。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自帝室王公之胃,皆生长脂腴,不知稼穑,其能厉行饬身,卓然不群者,或未闻焉。刘虞守道慕名,以忠厚自牧。美哉乎,季汉之名宗子也!若虞、瓒无间,同情共力,纠人完聚,稸保燕、蓟之饶,缮兵昭武,以临群雄之隙,舍诸天运,征乎人文,则古之休烈,何远之有!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

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初平四年(193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他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困于高楼,引火自焚。

可以说白马将军公孙瓒前期还是很有优势的,而且他手下的白马义从更是骑兵中的王牌,手下还有后来闻名天下的赵云,可竟然突然就被灭了?为此我特意查了资料正好可以与你一起交流。

1、公孙瓒过于好战。众所周知,军事上的失败必然有政治、经济原因的主导,而公孙瓒周围大多为武将,所以在计谋方面输于袁绍太多,公孙瓒单凭一介猛夫之力,可以威震蛮夷,但想入主中原还是有点难度的。

2、袁绍家族四世三公,拥有很强悍的政治号召力和行为影响,在袁孙征战之中,舆论大都会指向公孙瓒,天时地利未占,人和先失,离败亡就不远了。

3、公孙瓒的政治决策稍差,虽然他和袁术等大将为同盟,但是盟友几乎是帮不到他的忙。反过来看袁绍,即使当时只有曹操一个盟友,却给了公孙瓒很多的压力。

4、经济落后,现代人都知道,打仗消耗的就是人口和钱粮,公孙瓒的幽州是在内蒙一带的山西,人口少环境也不利,资源更是不够,而反观袁绍呢?袁绍当时是在冀州,是当时东汉人口最多,经济也是很繁华,经济最繁华的富豪之地。

5、晚年颓废,不知道为什么,公孙瓒晚年跟早期真的判若两人,公元191年,公孙瓒和袁绍在界桥南二十里出交锋,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被袁绍的麴义所破,这让公孙瓒的作战雄心降低了很多,随后便自己建立了易京楼,在里面贪图享乐,对部下的任用也是走上昏庸的道路,亲信奸诈小人,所以最终被袁绍击败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公孙瓒对待乌桓贵族的掠夺,主张以牙还牙,武力还击,保护了汉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如此英雄人物,没想到也会英雄迟暮,可惜可惜啊。


无方


说实话,公孙瓒在汉末诸侯绝对不弱,但可惜他碰到的对手太强,不用怀疑,说的就是袁绍袁本初。在我看来,前期的袁绍袁本初堪称东汉末年最优秀的军阀,即使是曹操也远不是他的对手。

被曹操称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袁绍真有那么强吗

很多人提到袁绍,脑海中自然浮现出一个坐拥几十万大军却被曹操轻易击败的笨蛋形象。可是又有几个想过,这广袤领土,众多军队,河北霸主的称号可不是凭空得来的,都是他一拳一脚打下来的。

诚然,袁绍是一个官二代,甚至可以说是当时最顶级的官二代,不过相比他的兄弟袁术,他不是嫡子,只是小妾所生,天生比他低了一头。但无论是论名望还是论人脉,袁绍都甩他十条街。

为什么呢?

早期的袁绍,胸有抱负,礼贤下士,敢作敢为,是当时最著名的青年才俊,即使是曹操也甘愿做他的小弟。这其中或许有他家世的原因,但作为庶子的袁绍远超过嫡子袁术,也可见他的能力。

有的人在成功之前是真的厉害,有一定成就后反而归于平庸,袁绍就是其中的典型。

前期的袁绍面对公孙瓒绝对是劣势,他手下是刚刚接手人心不稳的冀州,军队数量不但少而且实战经验差,而公孙瓒则是虎踞幽州,手下是威震塞外的幽州铁骑。在战场上,从来不会看什么家族声望,有的只是谁的军队更强,名满天下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本初只能被痛打一通。

面对压力的袁绍是最强的袁绍,在这一时期内,他表现出的是最优秀君主的素质。也正是如此,才能真正得到田丰沮授这样河北英杰的死心塌地,才能让曹操继续甘心表示臣服,才能成为天下诸侯望风景从的袁霸主。

总的来说,不是公孙瓒不强,只是他很不幸,遇到了前期巅峰“明主形态”的袁绍,这样状态的袁本初连曹操都恐惧。如果他处在的南方或者中原,未尝不能成就一方霸业。


娄南散客


三国演义中,早期有不少势力强大的军阀,如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刘璋等,他们巅峰时期占据一州或数州,兵强马壮,大有一统天下之势。这就和玩扑克牌一样,这些大佬们摸得一手好牌,不久兵败人亡,输的连裤衩也没了。

其中公孙瓒仗着“白马义从”精骑,威震塞外游牧民族、大破十几万黄巾军、与袁绍争夺冀州、斩刘虞占幽州,大有一统中原之势。之后,他的处境急转直下,败亡的速度太快了,于公元199年兵败自焚,以下依据演义及相关史料,分析如下三个原因。

其一,公孙瓒凶残弑杀,失去了民心。如公孙瓒曾暗中杀害归附的少数民族使者及上司刘虞。幽州牧刘虞为政宽仁,爱民如子,深得幽州和少数民族之心。他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北方的游牧民族,而公孙瓒是一员武将,只知道有征战,才能有战功,扩充自己的势力。他是一个紧握军权的大军阀,自持兵力强大,放纵自己的部队,抢劫老百姓及周围少数民族。

公孙瓒与实行仁政的上司刘虞不和,后公孙瓒将上司刘虞杀害。他得到了北方四州,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然而,此时的公孙瓒虽然兵强马壮,却因弑杀失去了人心,只是一个纸老虎。

其二,公孙瓒和袁绍争夺冀州失败,声色犬马,与部将离心离德。公孙瓒和大军阀袁绍矛盾日益升级,都为了争夺冀州。公孙瓒争斗失败,退回幽州,凭险据守。公孙瓒在易河挖战壕,堆筑高达五六丈的围墙,公孙瓒居住在中间,七岁以上男人就不许进入,里面只有他的妻妾和粮食。他的这种做法,与忠臣良将及宾客关系日益疏远。《后汉书》中记载如下:

“瓒虑有非常,乃居于高京,以铁为门。斥去左右,男人七岁以上不得入易门。”

后袁绍派遣大军,围攻公孙瓒,围住其一部将。那员部将向公孙瓒求救,公孙瓒不肯相救,还振振有词,“如果这次救他,那以后众人都会只等救兵而不肯死战。这次我们不去救援,以后被围困的将士就会自己想办法自救。”事与愿违,袁绍大军来攻时,公孙瓒的看到袁绍势力强大,独自对抗不了,又没有援兵,众人或降或逃。

其三,公孙瓒没有重用赵云。演义第七回,公孙瓒与袁绍大将文丑作战,兵败而逃,命在旦夕,被赵云所救。这时的赵云,还是一个少年,刚刚出世,武器装备、作战经验不足,和巅峰时期无法相比。就是这样的一个少年,却和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不落下风。

赵云如此忠心耿耿,多次救公孙瓒性命,却没有受到他的重用。公孙瓒认为赵云是从袁绍那边投奔而来,或许是袁绍派来的奸细也未可知。因此,赵云真心归附公孙瓒,而公孙瓒却弃之如敝履。好多和袁绍的战役,如果公孙瓒重用、派出赵云,无往而不胜,他却时刻防着,没有放手使用赵云。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公孙瓒初得赵云,不知心腹,令其另领一军在后。遣大将严纲为先锋。”

在刘备向公孙瓒借赵云及兵马时,公孙瓒眼睛眨也不眨,将其借给自己的好同学刘备。虽说公孙瓒和刘备关系密切,本着提携帮助他的心思,那也不能将自己的大将说借就借啊,怎么也得谈一谈条件吧。古代军阀将军队看成自己的命根子,就连父子、亲兄弟也不会借给。如袁绍和袁术两个兄弟,如果联合起来,那就是三国最强大的诸侯。然而,袁绍和袁术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拆台,互相攻伐,最后双双毙命。

公孙瓒作为军阀,也不会免俗,将军队看做自己的命根子。他和刘备既不是亲兄弟,也不是像桃园结义一样的结拜兄弟,只是普通的同学关系。他俩共同和卢植学过几天学问而已。这样普通的关系,公孙瓒很“大方”地将赵云借给刘备,只能说明他不重视赵云。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瓒曰:“我借与君马步军二千。”玄德曰:“更望借赵子龙一行。”瓒许之。

总结:公孙瓒本来占据北方幽州等肥沃之地,真的是一副好牌。如果他休养生息,在天下有变之时,南下争雄,未必会输给袁绍、曹操等实力派。可惜他自作孽,不可活,最后输的一塌糊涂,血本无归。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