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农村麦收那点儿事,那个年代,谁还想提起

闭上眼睛,回忆一下,那个手舞镰刀的年代,应该是60后和70后的农民最不愿意回忆的。太苦了,只能用这3个字来概况。

亮子做为一个80后,也赶上了一段时间。拿起笔,调动我的思维,我要记录下来。因为这段农村发展历史,再不追忆,就被我尘封起来了。现在的新生代农民,更是不晓得父母那一辈,或者爷爷那一辈,经历了什么。

邯郸农村麦收那点儿事,那个年代,谁还想提起


收麦子前的准备。当田地里麦子金黄的时候。村里人就开始准备了。准备什么呢?先是搓绳。那个时候的绳子好像有两种。一种是把棉花杆子水泡后,那层皮撕下来,用湿的棉花杆皮搓绳儿。大家可以想象到就这一农家活儿,就得费多大劲。

还有一种就是稻草绳,我们这里不种稻子。稻草是从别处买来的。

收割麦子,肯定是要磨镰刀的。农家人早早的就把家里的镰刀拿出来,在磨刀石上嚯嚯嚯的磨起来。

邯郸农村麦收那点儿事,那个年代,谁还想提起


收麦子前整理场地。镰刀磨好了,要先整理一片场地。打麦场一般都是几户合弄的,或者在一家地里,或者在两家的临界处,一家出一半地。打麦场怎么弄呢?

先把那一片的麦子收割了,然后水灌溉一下。把麦茬拔了,要把那块地整平,整光。记忆里,好像在场地半干不干的时候,用碾子压一遍,这样平整。就这一小工程,得忙活儿一两天。

邯郸农村麦收那点儿事,那个年代,谁还想提起


场地弄好了,开始收割麦子了。腰间捆着草绳,先在地上放一根。然后左手抓麦子,右手挥舞镰刀。一把又一把,一个畦子又一个畦子。一直弯着腰,抬起头来,看看前方,快了,快了,快到地的另一头了。

那个时候,到地里看一下,遍地的人。头戴草帽,挥舞镰刀。

在这里,加一个小插曲。好像是我9岁的时候吧。爹娘让我一起去地里干活儿,我拿着镰刀迟迟不想动弹,因为我知道地里的滋味。热不说,胳膊接触着麦子,回来后一洗,有种说不出的刺挠疼痛。我拿着镰刀坐在树荫下,把玩着镰刀。一不小心划破了手,我没有哭,而是赶紧跑到娘跟前。我手破了,娘紧忙找一布条给包上,心疼的给说一顿,然后让我回家。我便一溜小跑回去了,那个时候,我是宁可受点儿伤也不想去割麦子的。

邯郸农村麦收那点儿事,那个年代,谁还想提起


几亩地,用几天时间割完。每天割的麦子,要打捆的。打捆后要弄到场地上。有骡马的,用骡马拉,没有的,人用小车推,一车一车,一趟一趟。堆在场地边,天气不好,用塑料布盖上,天气好再掀开。

堆在场地边,一家一堆儿。晚上的时候,要来看场地的。因为麦子收割完了,一般先播种玉米,玉米播种完了,再打麦子。玉米的播种,那个时候也是人工,挖一坑儿,撒两三个籽。

邯郸农村麦收那点儿事,那个年代,谁还想提起


那个时候麦子是怎么脱粒的。要把麦子摊到场上暴晒。待干得差不多了,有的是骡马拉着碾子碾压麦子,极少有钱户买了拖拉机,用拖拉机拉着碾子。

那个时候,也有了脱粒机。村里有商业头脑的乡亲,开始往外租脱粒机,一天多少钱。

几家人怎么打麦子呢?用骡马碾压的,有牵骡马的,有摊麦子的,有翻麦子的。用脱粒机的,有给麦子揭绳儿的,有往脱粒机里面填的,有划拉麦粒的,有用叉子铲麦秆的。这一工程,一个人干不了,的确得多人合作。

邯郸农村麦收那点儿事,那个年代,谁还想提起


为啥我留恋打麦子的那刻?因为我们是几户合打麦子。轮到哪户时,就从家里带好吃的。记忆里,好像买些油条,炒几个菜,还有肉啊!打麦子吃饭的待遇,和我们这过庙会,过春节吃的一样的。那个年代,吃饱饭就是不错的,何况能吃些可口的饭菜呢?

后来有了收割机。这种收割机是接在拖拉机上的。拖拉机一过,麦子齐齐的倒下,人再拿着草绳儿去捆绑麦子,然后弄到场地上。

说起那段时光,60后和70后的老农估计又要悲叹了。谁能想到有现在这个好时光呢?

邯郸农村麦收那点儿事,那个年代,谁还想提起


麦收季节,人待在家里喝着茶水就行。一打听联合收割机快到自家地头了。开着车到地里,给人家一说,联合收割机下地。几亩地,一两个小时解决。想想以前收个麦子得月把地,这日子可真是天差地别。

大家好,我是亮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您有故事,我来执笔。记录农村,记录农民,见证咱农家人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