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走过最长的路,是孟子的套路——真相版《齐桓晋文之事》




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社会非常不稳定。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国君齐宣王生逢乱世,想要“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雄心不言自明。

齐宣王走过最长的路,是孟子的套路——真相版《齐桓晋文之事》


有一天,齐宣王问孟子:“你可听说过齐桓晋文的事情?”


孟子秒懂齐王心中的小九九:这明显就是想向我咨询称霸诸侯的方法。我一个推崇仁政、游说各国的人,怎么能被你齐宣王套路呢?于是孟子淡定地把这个锅抛给了“仲尼之徒”(在线坑老师),成功地反套路,不经意地转移了话题,几句就扯回了“王道仁政”的老本行上了。


齐宣王成功被岔开话题,正经八百儿地问起了王道的治国方略。

齐宣王走过最长的路,是孟子的套路——真相版《齐桓晋文之事》


套路一:我觉得你可以哦!


孟子表示自己相信齐宣王可以“保民而王”,齐王一听心中暗喜,连忙问道:“你咋知道我行呢?”(成功入套)


孟子看到齐王已入坑,“灵魂三问”娓娓而来,齐王陷入极被动的地位。且看孟子的三寸不烂之舌如何忽悠地齐王心花怒放。


套路二:以羊易牛,齐王你是真的不忍吗?


我们都知道孟子善取譬,也就是讲一些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的小故事,让自己的真实目的——“推行仁政”润物无声地感化齐王。


孟子于是就问啦:“你因为不忍心看着牛去祭钟,用羊换之,百姓以为你吝惜自己的财物。你是真的不忍心吗?”


齐宣王笑了(尴尬地)。孟子据理力争,推出了他的仁政第一步: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套路三:为长者折枝,齐王你是不为还是不能?


孟子一看王“悦”,反手又是一个“假设”:“挟泰山以超北海,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无缝衔接地)故王之不王,非前者,乃后者也。”


齐王一听,有道理呀!孟子推行仁政第二步: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推恩足以保四海,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即“推己及人”。孟子善用正反对比论证,论据正误分明,是非曲直明明白白儿的,使自己的论点鲜明深刻,深得齐王心❤。


套路四:邹人与楚人战,齐王你怎么看?


孟子乘胜追击,直奔主题:“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呀?”齐王笑而不言(有些不好意思讲了)。孟子又干脆利落地甩出了五个连环夺命call(果然辩论最怕排比句呀!地表最强口才!)


此时水到渠成,孟子不失时机地点破了齐王的小心思:无非是莅中国而抚四夷。孟子紧接着以“邹人与楚人战”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说服力简直不要太强啊!(齐王已无力招架,血槽已空。)


齐宣王想要以一服八,“何异于邹敌楚哉?”齐王一听:可不是嘛,一个打八个——找死啊!那我该咋办呢?孟子推仁政第三步:“盍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然后五个排比句句句打在齐王的心坎上,试问谁能不动心呢?(齐王幻想中)“仕者,耕者,商贾,行旅,天下之欲疾其君者”如果都来到我身边,天下不就是我齐王的了吗?谁能阻挡我呢?啊哈哈哈……


一番话说得齐王痛骂自己脑壳发昏,急忙恳求孟夫子辅佐自己。(这套路,你细品。)


彻底征服齐王之后,孟子来了一个艳惊四座的总结陈词:“制民之产,使民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天下可运于掌哦齐王。”


一通排比句讲得严丝合缝,滴水不漏,齐王听完乐得发昏(自古深情留不住,从来套路得人心)。幸好孟子是战国人,要是今天来上《奇葩说》,试问BBKing的桂冠,谁与争锋呀!


为了劝说齐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仁政,孟子一张口满满的都是套路啊!嘻!齐宣王走过最长的路,是孟子的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