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答案式教育,正在消磨多少孩子的探求心?


有读者问,为什么中国人口众多,历年来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却屈指可数,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此问题一出立刻引发我的深思,任何一种教育在特定的时空都是有利有弊,就中国式教育的某些方面看,确实存在一定程度消磨孩子探求真理好奇心的情况。

固定答案式教育,正在消磨多少孩子的探求心?

一方面,有的家长比较开明,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早早的放学,回家后没有繁重的作业,能敞开心玩耍和发展自己的其他兴趣。

而另一些家长遵循“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学习是第一位”、“考上大学之前一切兴趣免谈”。

这些孩子学习压力大,在学校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回家需要做作业或者补课,高三学子甚至‘不眠不休’,幼儿园小朋友也出现“面试”择优录取的情况。

这两种教育有利有弊,不能说哪种比另一种好。

疫情期间家长和孩子被困家中,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网课。家长陪同孩子上网课,在辅导作业的基础上又加深了一重折磨,网络上流传大量啼笑皆非的视频,在网友看来十分搞笑,但在家长本人,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所谓“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许多家长头痛于孩子“智力不够”,还有的头痛于“胡搅蛮缠”,后者主要表现于家长说什么孩子不听,还能找出歪理。

有一说一,家长愤怒期间可能顾不得那么多,可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大部分“胡搅蛮”其实有一定的道理。

举个例子:下列图片有()个人?

固定答案式教育,正在消磨多少孩子的探求心?

孩子填的‘2’被判错,正确答案是‘4’。这时候家长恼羞成怒,没想到这么简单的数数问题都会错,厉声质问后孩子委屈道:“孙悟空和猪八戒是动物,不算人。”在网友看来这个回答很有道理,可在愤怒的家长看来就是胡搅蛮缠。

孩纸就像一张白纸,面对一道题他会散发出多种思维,而家长从小接受了‘固定答案式教育’,先入为主认定老师或者书面给的答案是对的,彻底扼杀了孩子的探求心。

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生,他们接触的题目相对简单,答案比较固定,而这时候又正是思维发散最广泛的阶段,一味地否定孩子,像拿着一只钢板牢牢将他们的思维锁定,什么样的题必须给出什么样的解,其他想法就算有一定的道理都会被判‘谬论’。

长此以往,孩子为了少接受一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为了多要一点分数,慢慢的屈服于‘一题只有一个答案’的定性思维,长时间的屈服最后形成习惯化,遇到一种题型就只会有一个解题思维。

等到了初高中,面对数学题只会照搬照抄,公式背得很顺,做过的题型得心应手,一旦题型转一个弯,就算涉及的知识和公式一样,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而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就会问:“你的脑袋怎么转不过弯?”他们没有想到当初‘固定答案式思维已经彻底扼杀孩子脑袋里天生就有的那道弯。

固定答案式教育,正在消磨多少孩子的探求心?

许多家长问我到底是怎么学习的,为什么感觉毫不费力就考上大学,家长是不是出了很大的力?

我答:“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学习方面一直对我散养。”所有人都不相信,散’的孩子居然比圈’的孩子成绩好?

他们费了那么大的力却没有起到一点正面作用,甚至起了反作用,等意识到问题所在孩子的思维已成定式,一切悔之晚矣。

那么该如何维护和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呢,就我自己的经验做出以下观点:

首先,家长在做出否定之前先自己想一想孩子的想法是否正确。

我有一位阿姨是教育孩子的好手,大儿子考上985大学,小女儿还在上小学,成绩也非常优异。就如同很多书里写到的家长那样。



问她是怎么教育的,她自己说不出个所以然,就邀请我们观看她辅导小女儿作业。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把下列词组排序成一句完整的话‘爱、小兔、菜、吃’。小女儿不假思索马上回答:“爱吃小兔菜!”

我以为阿姨会发火,没想到她笑着说:“你再看看还能怎样组合呢?小兔爱吃菜肉是不是也对?你的答案其实是正确的,但题目要求组成完整的句子,爱吃小兔菜在我们现实中说话没问题,可是书面语中它缺少一个主语……”

固定答案式教育,正在消磨多少孩子的探求心?

我顿时醒悟圈养和散养没有谁对谁错,只在于如何养。这位聪明妈妈没有否定孩子的第一思维,反而告诉她这是正确的,只不过缺失了什么。

短短几句话既保全了孩子的自尊心、好奇心,又提出问题所在,督促孩子接纳。比起一些家长认定教材给的答案是对的,不管孩子怎样解释都说错,这位妈妈处理事情的方式是不是更加好呢?

没有家长不望子成龙,在纠正孩子错误的同时不能扼杀孩子的好奇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答案是否有多个,是否都能接受,适当给予肯定和鼓励,学会说:“这道题你还可以这样做。”而不是:“这道题你不能这样做。”

其次,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认真查阅题目是否有多重答案的可能。

幼儿园和小学时,孩子跟着老师学,初高中时,孩子和老师一起学。十二岁以下正是学习思维定性的时候,这时候老师就要发挥引导者的职能。既然是指路明灯,就一定不要出错。

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一道‘神题’————下列哪个是外星人。题目一出网友沸腾了,庆幸早已毕业不用绞尽脑汁做这种题目,还有人批判出题者‘为了出题而出题、为了凑题而出题’。

固定答案式教育,正在消磨多少孩子的探求心?

对于这些对孩子的智力引导和学习习惯塑造没有帮助的题目,老师有主动排查的责任。老师需要提前做试题,排除‘无病呻吟’的题目,督促学生把时间花在真正有营养的题目上。

老师提前探路,有效避免垃圾题目,这样才不会发生‘数一亿粒米带来学校’这样啼笑皆非的事。

最后,孩子需要保持自己的初心,不因外部条件的干扰否定自己,保持积极求真的态度。

有的人天性爱探险,不管外界怎样约束都能保持活跃的思维,越到高等教育优势越高于其他人,这是我们所说的天赋。那么那些原本没有天赋,已经被扼杀了好奇心很难改正的大孩子该如何找回求真的态度呢?有以下几点:

一、遇到事情时,暗示自己多思考一下。

有的人性格比较急躁,说风就是雨,如果不严加控制就变发展成‘愣头青’,拥有这种性格的孩子往往年龄比较大,可以自己约束自己。遇到事情莫要急躁,养成自我暗示的习惯,可以选择写座右铭之类的方式时刻提醒自己。

固定答案式教育,正在消磨多少孩子的探求心?

二、对父母的态度持保留意见,既不要反驳也不要完全赞同。

有的父母习惯教育孩子,却不知道不知不觉孩子的知识水平已经高于自己,他们老生常谈以经验论事,用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来约束孩子。

殊不知,掌握经验的人太多,现代社会缺乏的是创新。这时候孩子就要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要盲目听信父母所说的,要善于观察外界,多吸收外界的经验。

三、积极往高处走,和优秀的人做朋友。

有的人说:“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我则持反对的态度。古语有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条鱼在平静的水下待久了就会忘记如何激流勇进,步入高一层次社会后很容易被淘汰。只有往高处走,身边随时都是竞争,人才会有向上的动力,而不是混吃等死,碌碌无为。

固定答案式教育,正在消磨多少孩子的探求心?

总而言之,摆脱固定答案式思维,不仅需要孩子自己努力,还需要老师和家长辅助,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天才,需要很多人的努力铺路,教育和做饭一个道理,不一样的时间加不一样的柴,这样才能烹饪出美味的菜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