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有哪些省属国有企业?快快收藏


浙江省有哪些省属国有企业?快快收藏

浙江处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江浙沪地区,历史上就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江浙地区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从南宋就已经开始了。建国以后,浙江的宁波也是最早的计划单列市之一。浙江最出名的几个产品,从最早的温州炒房团、义乌小商品城,到现在杭州的阿里巴巴、网易,乌镇的互联网大会,都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知名,而是世界知名了。浙江就像是一个不怎么说话的好学生,没有北上广那么耀眼夺目,但是你仔细一品发现这小子不仅学习好,家底好,还很努力,各方面都很优秀,关键是发展的后劲大。浙江发展的后劲在于浙江的市域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达,杭州、温州、台州、义乌这些地区的名字在世界上都是如雷贯耳的。可以说浙江是中国经济活力最强、民营经济要素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因此诞生了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巨头,以及吉利汽车等传统制造业强企。

浙江的省属国有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一共16个。作为一个经济大省,这个数字是比较小了。没有省级银行,只有一个省级投资控股平台,所属的企业多是与国计民生相关密切的企业,如交通投资、化工、钢铁等传统行业。但是这不能说明浙江国有经济不发达,因为其所属的地区杭州、宁波、金华等地区经济也非常发达,很多产业也能够覆盖全国,因此地区国有经济与省属国有经济互相补充,既壮大的国有经济实力,又激发了地区积极性,还壮大了地方经济,可谓一举多得。

浙江省属国企中,也有几个巨无霸。浙江省海港集团是最大的一个,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全球第一,是世界第一大港,这个也算是隐形冠军了。浙江机场集团也是最大的一个,管理着浙江省内基本上所有的机场,宁波、舟山、杭州都归其管理。而浙江安邦护卫公司也是省属国企,这个是个安保公司,在全国里面也算是比较特别的。

各企业介绍的数据和信息都来自于各企业官方网站。


1、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

2、巨化集团有限公司

3、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4、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5、 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

6、物产重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浙江安邦护卫集团有限公司

8、浙江省二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浙江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10、浙江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

11、浙江省海港集团

12、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

13、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14、浙江省旅游集团

15、浙江省国贸集团

16、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1、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于2001年12月29日注册成立。2016年7月,省委、省政府合并重组原省交通集团和原省铁路集团为省级交通投融资平台;2018年7月,省交通集团和省商业集团合并重组。新的省交通集团统筹承担全省高速公路、铁路、重要的跨区域轨道交通和综合交通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及管理职责,并积极参与市县主导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业务布局主要分为交通基础设施业务、金融业务、交通关联业务、交通资源综合开发业务等四大板块。

省交通集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履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主力军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双重职能,坚持深化改革,加快转型,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实现了企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浙江交通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8年底,省交通集团资产总额4119.03亿元;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379.55亿元、利润总额90.90亿元;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居浙江省属企业首位。拥有各级企业301家,控股上市公司4家,员工总数3.6万人。省交通集团连续12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列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35位,列2019年全国公路运输分项第1位。


2、巨化集团有限公司

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原名衢州化工厂,创建于1958年5月。1984年8月更名为衢州化学工业公司,1993年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组建巨化集团公司,2017年5月公司制改制为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巨化是全国特大型氟化工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以衢州、宁波、舟山、诸暨、江苏等为生产基地的功能布局雏形。

公司下设12个事业部和6大中心,化工主业涵盖氟化工、氯碱化工、石化材料、电子化学材料、精细化工等;环保产业涵盖燃煤电站烟气治理装备、城市与工业污水处理、危废与垃圾焚烧填埋等;兼有功能性新材料、装备制造、公用配套、物流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化工新材料(衢州)产业园、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园、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创业载体。在上海、武汉、广州、济南、宁波、厦门、香港等地设有国内国际营销区域平台,与国外200 余家商社和公司建立贸易业务关系。拥有巨化股份、菲达环保、华江科技、江苏菲达宝开电气等四家公众公司和一家财务公司。参股建设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舟山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


3、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57年,现已发展形成节能环保、钢铁制造及金属贸易、智能健康、教育与技术服务等产业格局的大型企业集团。截至2018年底,拥有总资产672.98亿元,全资及控股一级子公司38家,其中杭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2018年,完成销售收入1032亿元、利润33.15亿元。

“十三五”期间,杭钢集团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发展方向,立足自身既有优势条件,坚持以“打基础、调结构、抓创新、谋发展”为总基调,以“企业规模化、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市场国际化、管理精细化、资产证券化、体制现代化”“七个化”为总定位,实施“四轮驱动”“创新高地”的发展战略。“四轮驱动”,即构建“2+2”产业架构,也就是:主攻节能环保产业、做强做优钢铁制造及金属贸易产业,培育数字经济、技术创新服务两大产业。“创新高地”,即半山基地和宁波基地,打造成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地。半山基地按照“产城融合、创新高地”的思路,建成可看、可学、可复制、有实力的智能健康特色小镇。“十三五”末,要聚焦“六个杭钢”建设,努力把杭钢集团打造成为全国城市钢厂关停实施转型升级的样板、全省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杭州北部城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成为拥有实力、富有活力、具有竞争力的省属国有企业。通过“十四五”的努力,进而向全球企业500强目标发起冲击。


4、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职业教育集团)于2000年8月由浙江省机械工业厅成建制转体设立,是省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注册资本8亿元人民币。集团位居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中国机械工业百强和省政府确定的首批“三名”培育企业。

集团下属各级成员单位75家,其中,二级子公司(分公司)15家,二级事业单位6家,教育单位5家,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产业集产、学、研、科、工、贸、融于一体,业务涵盖现代装备制造(包括风电设备制造、军品装备制造、零部件制造等)、现代制造服务、民爆器材及爆破工程、商贸、金融服务、教育等领域。依托集团组建的省职教集团,涵盖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科研开发、技术服务、成果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等领域,培育“工匠精神”,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服务于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集团拥有56000多名在校生,就业率高达95%以上,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人才。

集团拥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院士工作站,7支省部级创新团队。近年来,集团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0项,专利授权超2500项,自主研发产品获“浙江制造精品”4项,“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7项。

集团现拥有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151人才培养工程”86人,其中重点培养1人,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1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在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3人。集团拥有在岗职工80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到50%以上。


5、 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

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是成立最早的浙江省国有企业,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建筑业企业集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21军,于1949年7月11日成立浙江建筑公司(时为政府管理部门),先后经历了浙江省城市建设局、浙江省建筑工程局、浙江省建筑工业厅、浙江省基本建设局、浙江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等15次变革,2016年3月28日重组为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历经70年的发展,集团已发展成为产业链完整、专业门类齐全、市场准入条件好的大型企业集团。现拥有各类企业资质34类154项,其中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4项,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项,甲级设计资质14项,其中获得资质为行业内最高资质的共计18类57项。同时拥有对外经营权、外派劳务权和进出口权,是浙江省建筑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建筑和贸易市场竞争的重要窗口,生产经营业务遍布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和阿尔及利亚、白俄罗斯、日本、柬埔寨、香港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多年来综合经济技术指标保持全国各省区市同行领先地位,连续入选ENR全球250家最大国际承包商、中国承包商60强、中国企业500强、浙江省百强企业和纳税百强企业。

集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浙江省十佳国际投资企业”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称号。拥有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7家省级技术中心,形成了3项国际领先、3项国际先进、69项国内领先、116项国内先进的核心技术。获鲁班奖5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69项,詹天佑大奖6项,省级优质工程420多项,连续25年蝉联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桂冠,承建的华能玉环电厂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系浙江省唯一的入选精品工程,共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国家级工法、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510多项国家级技术进步成果。


6、物产重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物产重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浙江省物资局,1996年改制为集团公司。2007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中大集团的国有股权整体无偿划拨给浙江物产集团,2015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实现整体上市,是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十二个样本之一。

集团拥有各级成员公司390余家,员工近2万人。自2004年起稳居浙江省百强企业前两位,是双AAA级主题信用评级企业,2011年以来,连续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7、浙江安邦护卫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安邦护卫集团有限公司是我省唯一一家具有武装守护押运资质的省属国有企业,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实行集团化运作的金融武装押运公司。2006年,根据公安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金融保卫工作的通知》要求,浙江省公安厅报经省政府、省委政法委批准,成立了浙江安邦护卫公司。2013年,组建了浙江安邦护卫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7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为省国资委监管、省政府直属的国有企业。

目前,集团共有子公司14家、资产总额16亿元,员工13800余人、专业运钞车2152辆、防暴枪2819支、弹药15万余发,中心基地(金库)10个、县级基地(金库)30个,产业涉及金融武装押运、金融外包服务、金库值守、贵重物品押运保管、智慧交通、智慧消防、联网报警、物联网建设、安全评估、安全培训、应急救援、随身护卫、大型会议活动安保、大型企业安全保卫、安防研究、海外安保等多个安全保护服务领域,年营业规模超16亿元。 “十三五”期间,安邦护卫集团将按照“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动力转换,坚持集团协同,提升竞争合力”的战略思路,围绕“安全保护服务”主业,在做精做深金融武装押运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智慧安防、高端人防业务,推动产业融合和集成,朝着建设综合性安防产业集团目标迈进,实现安邦护卫“安全、绿色、创新、共赢、和谐”发展。


8、浙江省二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省二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历经浙江省第二轻工业局、第二轻工业厅、二轻工业总公司、二轻集团公司等多次演变,经省政府批准,于2019年8月由浙江省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出资成立,真正成为产权清晰、管理规范的市场经营主体。

近年来,二轻集团致力于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在设备制造、联社资本运营、贸易和专项服务业方面做专做优,年均净资产收益率达10%以上。与此同时,二轻集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四大建设”、“八大万亿产业”和“文化强省”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聚力聚焦工美文化主业培育,明确“举工艺美术旗帜,扬工艺美术文化,走工艺美术产业与旅游、时尚、数字经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全力打造全省工艺美术产业集成服务平台,构建工艺美术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提供商,力争经过5年努力,跻身全国文化企业30强,引领我省工艺美术产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浙江实现“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集团下属浙江省工艺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省皮革塑料有限公司、浙江申达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二轻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广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省艺创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艺创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控股企业,参股浙商创投股份有限公司、汇孚集团有限公司、华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松下马达有限公司等企业。


9、浙江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是省级综合交通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平台,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整合全省机场资源、搭建航空大平台的决策部署,2017年11月17日揭牌成立。集团注册资本金100亿元,下辖杭州机场、宁波机场、温州机场、舟山机场,托管衢州机场、台州机场、义乌机场、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等。截至2018年底,集团拥有1万余名员工,资产总额391亿元,净资产总额221亿元,资产负债率44%(以上数据未经审计审定),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省级机场集团前列。

“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将围绕“机场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的核心主业及“航空关联业务、临空经济发展、通用航空业务、航空投融资业务”四大关联主业,高效率运营机场网络、高层次布局临空经济、高水平发展通航产业、高质量实现保值增值,打造世界一流的“千亿级”资产的机场运营管理和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全省机场实现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的目标。


10、浙江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

浙江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交所”)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设立的提供综合性产权交易及相关服务的地方资本市场平台,成立于2003年12月30日。2012年,根据省政府相关会议精神,浙交所进行了增资扩股改组,改组后国资占股80%为绝对控股,注册资金1亿元,为浙江省国资委直属单位。

目前,浙交所股东有省内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浙江省金融市场投资有限公司、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国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精功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华日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杭州士兰控股有限公司、万向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静远电力实业总公司等组成。


11、浙江省海港集团

2015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全省港口一体化、协同化发展的重大决策,浙江省海港集团组建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集约化运营管理全省港口资产的省属国有企业。2016年11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浙江省海港集团与宁波舟山港集团按“两块牌子、一套机构”运作,是全省海洋港口资源开发建设投融资的主平台。集团先后完成了省内沿海五港和义乌陆港以及有关内河港口的全面整合,形成了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以浙东南沿海温州、台州两港和浙北环杭州湾嘉兴港等为两翼,联动发展义乌陆港和其他内河港口的“一体两翼多联”的港口发展新格局。全省港口一体化整合后,有力地促进了港口资源利用集约化、港口运营高效化、市场竞争有序化、港口服务现代化,形成了港口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浙江港口的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明显提升。

目前,集团注册资本500亿元,旗下拥有各类企业310多家,在职员工超过3万人,经营板块主要包括港口运营、开发建设、投融资、航运服务等“四大板块”。2019年,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8.74 亿吨,同比增长6.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41.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4%。截至2019年底,集团总资产达1241亿元,净资产768亿元。

作为集团主要经营的港口之一,宁波舟山港是我国大陆重要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国内最大的铁矿石中转基地和原油转运基地、国内重要的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粮食储运基地,是国家的主枢纽港之一。2019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2亿吨,同比增长3.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753.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5%,箱量排名保持全球三强,宁波舟山港在最新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中升至第13位。


12、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

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前身为浙江省综合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初创于2007年,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2014年,省综合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单位被改组为国有资本运营平台。2016年6月,省委、省政府将省国资运营公司调整为省一级企业,并将原省铁路集团旗下资产经营、融资租赁、基金管理等业务板块注入公司,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2017年2月,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正式改组成立。

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亿元,经营范围为投资与投资管理及咨询服务、资产管理与处置、股权管理、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截至2018年底,总资产1735.26亿元,2018年实现利润总额65.61亿元。

作为目前浙江省唯一的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省国资运营公司致力于强化省属企业资源配置平台、国有资本运作平台、省级战略性投资平台作用的发挥。公司拥有8家全资子公司,合并报表控股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家公司,并持有浙商创投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浙江省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创新发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股份,为主发起设立了浙江省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浙江新兴动力投资基金、浙江省新兴产业基金、浙江省国有资产证券化投资基金、创新发展基金、浙创启元投资基金等基金,参与了国新国同(浙江)投资基金、浙商乌镇互联网产业投资基金、中银浙商产业投资基金等多只基金的组建设立,截至2018年12月底,公司控参股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元。


13、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中国杭州,主要从事电源建设、电力热力生产、石油煤炭天然气开发贸易流通、能源科技、能源服务和能源金融等业务。

经过十九年的创业发展,浙能集团已成长为省属国企中能源产业门类较全、电力装机容量最大的能源企业,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能源产业发展的主抓手、能源合作的主平台、能源供应的主渠道、能源安全保障的主力军和环境保护的主战场。

截至2019年6月,浙能集团在职员工2160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49.2%,中高级职称占19.5%。总资产2143.9亿元,所有者权益1136亿元;控股浙能电力和宁波海运两家A股上市公司,管理企业近300家。年发电量超1400亿千瓦时,占全省统调电量50%以上;年供应煤炭超6600万吨,占浙江省煤炭消费总量近50%;年供气量超110亿立方米,占浙江省天然气消费总量的81%以上。2017年9月,浙能集团组建成立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原油贸易、油品储运、燃料油加注、成品油销售等业务,以及配套主营业务的油库、码头、输油管线和综合供能服务站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14、浙江省旅游集团

1999年9月,浙江省旅游集团经浙江省政府批准,在原浙江省旅游总公司及浙江省旅游局原下属企业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浙江省目前唯一一家以旅游、健康为主业的省属国有大型企业,注册资本15亿元,员工5600余人。2017、2018连续两年进入中国旅游集团20强。

集团以“旅游目的地投资运营商”“旅游全产业链创新引领者”为发展定位,以“双百亿、双上市”(到“十三五”末,资产和营收分别突破100亿元,两家控股、参股企业主板上市)为目标,致力于打造旅游目的地研发平台、投资平台和运营平台。旗下有浙江省现代旅游产业研究院、浙江外事旅游股份公司、浙旅蝶来酒店集团、浙江省中国旅行社集团、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浙旅投资公司、浙旅湛景置业公司(旅游小镇发展公司)、浙旅盛景资本投资公司(旅游金融公司)等二、三级企业77家。拥有旅游车船500余辆(艘);望湖宾馆、香格里拉饭店、浙江宾馆、萧山机场酒店、千岛湖温馨岛度假酒店、蝶来三舍、蝶来花半等酒店45家;“浙江中旅”“浙江国旅”品牌门店和代理社近500家;浙医健杭州医院、浙医健衢州医院、浙医健长兴医院以及浙江仁馨医药公司、杭州雅谷泉健康主题酒店;负责管理规模为100亿元的浙江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和规模为20亿元的浙江省古村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基金。


15、浙江省国贸集团

浙江省国贸集团是省属国有独资企业,于2008年由原荣大集团、中大集团、东方集团合并成立。目前主要从事商贸流通、金融服务、医药健康和先进制造业“3+1”产业,旗下各级控股企业240余家,控股浙江东方、英特集团、亿利达3家上市公司,在岗职工近2万人。2019年,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05位。

近年来,省国贸集团以党建引领发展,以改革释放动能,以创新激发活力,以文化促进融合,取得了转型发展突破的新成就,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2019年,集团4项主要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637.4亿元、利润总额2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2%、增长21.1%;年末资产总额达1009.6亿元、净资产29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7%、14.6%,主要指标增速居省属企业前列。

目前,商贸板块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稳定贸易合作关系。2018年列中国对外贸易500强第112位,出口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金融板块拥有11个金融及类金融牌照,浙江东方是浙江省唯一一家国有控股的综合性金融上市公司,浙商资产为全国地方版AMC龙头企业。医药板块中的浙江英特集团位列医药流通行业全国第13位、浙江第二,营收超200亿元,省中医药集团系全国首家省级中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16、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发集团)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浙江省农业投资开发公司,隶属于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1994年升格为浙江省农村发展投资集团公司,2005年改制为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与浙江省粮食集团有限公司重组,2015年重组黑龙江新良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政府直属唯一以粮农为主业的功能性国有企业。目前,农发集团注册资本人民币7亿元,全资及控股企业计86家,员工2400余人,主营业务包括粮油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与流通、涉农服务业等三大板块。农发集团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浙江省服务业百强企业,经营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第5位,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01.27亿元,资产总额166.86亿元,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粮油畜牧业板块:在黑龙江、辽宁建成粮源基地200余万亩,年粮食生产能力100万吨;在黑龙江、辽宁和浙江建有12个大型粮库,仓容达到160万吨,存储各级储备粮118万吨;年经营粮油达700万吨,其中“北粮南调”年调运稻(米)50万吨;在黑龙江五常和浙江宁波各建有一条大米生产线,拥有200吨/天的大米加工能力;“浙粮”牌五常稻花香米、“如意”牌双低菜籽油被授予2018年浙江农博会优质产品金奖,农发自有品牌产品覆盖全省11个地市80多个县(市区)1400家销售网点。


  农产品加工与流通板块:在浙江杭州、诸暨、长兴、衢州建有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年成交额350亿元;在浙江上虞、江苏常熟建有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速冻蔬菜和脱水蔬菜年出口创汇3200万美元;投资建设大型农产品产业园,开展粮油、副食、畜禽大宗贸易和终端零售,以及米面油、牛羊肉等进出口贸易,拥有国内外多个名优产品的省级代理权;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平台上线运行,实现线上线下买全球、卖全球。


  涉农服务业板块:杭州湾花田小镇是浙江省属企业中唯一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项目,2018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着力打造农旅融合、产业融合的现代小镇,争创“美丽浙江”示范区;典当和小贷等类金融业务,立足于为广大农户、农业合作社、农产品经销商及中小农业企业提供涉农产业链金融服务,培育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