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位你覺得人生經歷很坎坷的藝術家,有何分享?

微兒美術


最近在研究八大山人朱耷的作品,因此也發現八大山人的人生經歷的坎坷不平,以及在這經歷中他的頓悟與掙扎。今天就講講他的故事。

八大作品

一 “八大山人”的來歷

  1. 地位

八大山人原名“朱由桵”,後改名為朱耷,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等。他是正宗的皇室後裔——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第九世孫。

同時,他也是名震清初畫壇的“四僧”之一,與石濤、髡殘和弘仁並列。他們的繪畫風格對揚州八怪和齊白石、潘天壽等我們熟知的畫家都曾產生過重要影響。與當時的“四王”並行於當時清初的畫壇,是清初畫家中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佈局簡單,或一條魚和一片奇石頭;或一隻鳥與山石共存,大片留白。有靜穆之趣。

八大作品

2.八大釋義

八大山人這個名號也是很有寓意的,在他創作後期,他每幅畫的落款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後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這個名號也是在他後期才出現的。

當然對這個名號,也還另有說法:從字體結構上來說,“朱”字去掉“牛”,“耷”字去掉“耳”,剩餘的即為“八大”二字,而去掉的“牛耳”意義更加明確,它象徵明代作為“執牛耳者”即統治地位的失去。

二八大山人的坎坷經歷

1. 出身貴族,前期一帆風順

他出生於皇室貴族,八歲能吟詩,十一歲會畫畫。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被稱為神童。

十六歲朱由桵改名為“朱耷”,並參加科舉考試,這一考就輕而易舉中了秀才。

2.明滅,人生走入低谷

在剛要走上仕途的輝煌道路之時,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打進皇城,清軍入關,一夜之間,變成了亡國奴。又加上因為李自成堅決要把明朝皇室“餘孽”消滅乾淨,八大山人輾轉逃難,在這過程中,禍不單行,結髮之妻亡故。

3.遁入空門,入佛門,進道家,躲避世俗

在遭受了一系列打擊之後,也為了更好的躲避清王朝的追殺,朱耷選擇了在奉新縣耕香寺遁入空門。

這個時期他畫出來的作品只是延續了宋元明時期的寫實性。而這種寫實似乎都對八大山人的內心備受壓抑的情感而言,不足以表達。這也是八大在創作中的摸索過程。

此時的他喜歡飲酒,酒醉後,凡有人問他要畫,他就借酒“發揮”,可以說有求必應,慷慨異常。

八大三十六歲,入住天寧觀。在度過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後,又成了一所道院的開山祖師。他之所以選擇這種亦僧亦道的生活,後人研究認為主要不在於宗教信仰,而是為了逃避清朝滿洲貴族對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藉以隱蔽和保護自己。

4. 瘋了,卻在精神的恍惚期進入創作高峰期

雍正繼位之後,盛事已定,清朝對明朝皇室亦不再趕盡殺絕。但在這期間他的精神並沒有好轉,開始進入瘋癲狀態,剛開始裝瘋以躲避一些不必要的人情往來,後來幾次癲癇發作,假瘋變成了真瘋。他大書一個“啞”字貼在門上,從此不再說話。也不跟任何人來往,只是喝酒發癲。轉而精神稍有清醒,便繼續作畫。

這一時期也成為他創作的高峰期,他創作了大量的水墨寫意風格的作品,鳥類、魚、蟲都在其中,這些作品的共同點是都無一例外眼神空洞,孤傲,翻下上方。

很顯然,八大找到了適合抒發自己壓抑情感的創作方式,也找到了藝術對其精神的支撐點。

哭哭笑笑、躲躲藏藏的一生承載了八大無法“哭之笑之”的一生,但他在這種極端條件下創作出的作品卻為我們後人留下了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


畫畫的有一


瞎子阿炳的生平簡介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無錫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親華清和(號雪梅)為無錫洞虛宮雷尊殿當家道士,母親秦氏出身農家,曾嫁與秦家,婚後不久便守寡,與華清和的結合遭到族人痛罵,在阿炳出生一年後便鬱鬱而終。阿炳一生下來就被父親送至無錫縣東亭鎮小泗房巷老家託族人撫養,8歲後帶回道觀,取學名華彥鈞,小名阿炳,並被送入私塾讀書。

華雪梅精通各種樂器和道家音樂。而阿炳幼時便表現了罕見的音樂天賦,在他10歲那年,父親便教他迎寒擊石模擬擊鼓,練習各種節奏(後成為當地有名的司鼓手)。12歲那年,阿炳開始學吹笛子,父親經常要他迎著風口吹,且在笛尾上掛鐵圈以增強腕力,後來索性將鐵圈換成了秤砣;阿炳在學二胡的時候,更加刻苦,琴絃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繭,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壯得多,這與他常年練習分不開的。17歲時,阿炳正式參加道教音樂吹奏,他長得一表人才,還有一副好嗓子,被人們譽稱為“小天師”。

1914年,華雪梅去世,阿炳成為雷尊殿的當家道士,與堂兄華伯陽輪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後由於經營不善,阿炳又染上鴉片惡習,生活逐漸潦倒,在他34歲那年,雙目相繼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頭,賣藝為生。1939年,阿炳與江陰農村寡婦董彩娣結為夫婦。

1950年夏,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教授專程來無錫為阿炳演奏錄音,此時阿炳已完全荒棄音樂達三年之久,經過三天的練習,分兩次錄音,共留下《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但阿炳自己最得意的《梅花三弄》因為錄音鋼絲不夠而沒有錄製。後《二泉映月》、《大浪淘沙》獲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獎。

1950年9月,中央音樂學院中樂系擬聘阿炳為教師,但當時他已身患重病,無力應聘,12月4日與世長辭,葬於無錫西郊山腳下“一和山房”墓地,1951年3月27日其妻董彩娣病故。

阿炳在音樂上的成就,遠遠超越了家傳師承的藩籬,博採眾長,廣納群技,把對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過音樂反映出來。他的音樂作品,滲透著傳統音樂的精髓,透露出一種來自人民底層的健康而深沉的氣息,情真意切,扣人心絃,充滿著犟烈的藝術感染力。







藝之林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你的問題是:分享一位人生經歷坎坷的藝術家

看到這個問題不知會有多少人第一個就想到梵高。

我所知道的最具傳奇色彩,人生經歷極為坎坷的畫家-梵高。他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後期印象派繪畫的一個主要畫家。

因為對他作品的熱愛,我曾經無數次的臨摹過他的畫,無數次被他作品感動,去努力體會他當時的心境。

我將分為以下七點來說說這位經歷極為坎坷的畫家—梵高

一.說說他家裡的情況,他父親是一個鄉間牧師,兩個伯父都是美術品商人,梵高在藝術上的起步首先來源於伯父的商店。小梵高長著一頭美麗的紅髮,模樣卻很難看,脾氣十分古怪,不愛與人交往,可又易動感情;性情粗魯、任性,而又靦腆羞澀。

二.梵高27歲開始作畫,立志要做一個農民畫家,其人物畫也多描繪勞動人民。他早期的以《吃土豆的人》為代表的一些畫,就是描繪農民的貧困生活的。梵高的畫不為當時人理解,這注定了他一生要過漂泊悽苦的生活。

 三.在感情上,梵高一生亦倍受愛情的打擊。即使擁有善良的心,他近乎醜陋的外表及倔強的性格,以及感情衝動時極為魯莽的行為,使得他所追求的女性望而生畏。1883年,終於有位39歲的瑪葛娣愛上了梵高,卻因女方的父母堅決反對,導致瑪葛娣自盡,雖然自殺未遂,但梵高卻遭受社會摒棄,只得傷心地離開。      梵高在生活及感情的道路上走得相當坎坷,只好在繪畫上宣洩內心的感情。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他的作品特點多為熱情洋溢,筆觸大膽強烈。    

四.終其一生,梵高都沒有朋友。能夠理解愛護他的,只有他的弟弟提奧。不過梵高從心底裡還是渴望純潔美好的友情的,他一個人曾孤寂地到安特衛普、布魯塞爾、埃登遊歷,繼續懷著激情學習畫畫。那時他竟像野狗一樣,過著令人心酸的流浪生活。因為貧困和過度勞累,梵高身體非常衰弱,聽從弟弟的勸告,到法國南方的阿爾租了一所房子。在那裡,梵高創作了許多烈日之下輝耀的麥田,燃燒似的扁柏。

五.他終於有了朋友~高更,兩個人很是投機,他把高更叫到阿爾,一起過了兩個多月。但好景不長,一天凡高精神病發作,兩人發生了口角,高更談到要回巴黎,梵高非常傷心,當天就用刮臉刀襲擊了高更。高更雖然沒有受傷,但不免大吃一驚,奪路而逃。第二天偷偷回去一看,滿地是血,梵高自己割掉了一隻耳朵,暈倒在地。兩人的交情就這樣結束了。

六. 梵高的精神病:他的精神病經常週期性發作,人們把他送到該城的監獄裡關了一段時間,病勢緩轉以後,根據他的希望,進了聖雷米瘋人院,把那裡的一個房間作為畫室,自由出入,去畫附近的山野。在瘋人院住了近一年,他與真正的瘋人格格不入,顯然這裡對他的頭腦造成了新的衝擊。提奧對這種情況很擔心,請求巴黎郊外的奧威爾醫生收留凡高,於是凡高一面進行私人診療,一面繼續大量作畫。    

七.病魔時時困繞著他,他畫下了許許多多令人窒息的東西。有時,他竟然喝下了大桶的顏料,並瘋狂地在鎮上狂奔。不過,這也是他生命中相對快樂的時光了,他的畫開始得到了藝評界的讚揚,有人也要買他的作品;他進行他的最後一次衝刺,畫一望無際的田野,畫小鎮和田疇。1890年7月的一天,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荷蘭畫匠凡高在槍聲中了卻了生命,除了幾個親人和朋友,沒有人在意他的死訊。

以上七點就是我總結的沒有朋友,沒有愛情,被病魔困擾而自殺的畫壇巨匠—梵高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





米小鹿畫畫


徐渭,明朝人,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等。徐渭多才多藝,詩詞琴曲,書法給畫無一不精,與解縉、揚慎並稱“明代三才子”。“一生坎坷,三次結婚,四處幫閒,五車學富,六親皆散,七年冤獄,八試不售,九番自殺,曾用鐵釘釘耳自殺不死。他被稱為“中國式梵高”,他能從精神分裂症的狀態中最大程度保留了書畫藝術的叛經離道而不逾矩,又能從九死一生的自戕中僥倖活了下來,再在貧困潦倒中傷病而亡,沒有一個書畫家像得以他那樣“驚風雨,泣鬼神”。其畫風對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以及近現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鄭板橋對徐文長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稱"青藤門下走狗"。文學家、藝術家木心評其為"十足的天才"。齊白石晚年承認自己是“青藤八大轉輪來”。但這樣的天才,晚年衣食無著,久病陋室臥床無人照料。”死時只有一條老狗相陪。是朋友湊錢買棺才入殮。與詩聖杜甫一樣晚景淒涼。


書畫之藝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大學是國畫專業,比較喜歡的畫家也有很多,但要論造化弄人身世奇特非八大山人莫屬了。說起八大山人,曾經還鬧過笑話,不知道的以為是八個人,其實是他的號。今天我就說說他的生世經歷,不談他的藝術影響。

朱耷(1626—1705)號八大山人、個山、雪個、良月、道郎等。明末清初人,為明江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江西南昌人,著名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後來改當道士。通常稱他為朱耷,但這個名字用的時間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號並一直用到去世。其於畫作上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後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朱耷貴為皇室子弟,因此他從小就受到藝術陶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少時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弱冠為諸生。

明亡以後,深懷亡國之痛,精神抑鬱,情態癲狂,為了逃難為了生存,在奉新縣耕香庵落髮為僧,時年二十三歲。後隱居進賢縣介岡及永豐縣睦岡等地。 順治末年,當他三十六歲時歸南昌,回到青雲譜(青雲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時間,才使這坐道院初具規模,並在這裡過著“一衲無餘”與“吾侶徙耕田鑿井”的勞動生活。他想把這裡造成一塊世外桃源,以求達到他向來“欲覓一個自在場頭”的願望。 但這個“自在場頭”畢竟是建立在清王朝統治之下,“門外不必來車馬”是不可能的。因為常有清朝權貴來此騷擾,他常浪跡他方。

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歲時,臨川的縣令胡亦堂聞其名,便延請他隨其僧長饒宇樸等到臨川官舍作客一年有餘。這使他十分苦惱鬱憤,遂佯為瘋癲,撕裂僧服,獨自走回南昌。一年多後,他又回到青雲譜,並在這裡度過“花甲華誕”。當他六十二歲時,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給他的道徒塗若愚主持。 後又隱避在南昌附近的北蘭寺、開元觀等處。並常賣畫度日。

朱耷生活清貧,蓬頭垢面,徜徉於此。常喜飲酒,但不滿升,動輒酒醉。醉時,大筆揮毫,一揮十多幅,山僧、貧士、屠夫、孤兒,向其索畫,有求必應,慷慨相贈。 他在署款時,常把“八大山人”四字連綴起來,彷彿象“哭之”、“笑之”字樣,以寄託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內北竺寺、普賢寺等地。僧友澹雪為北竺寺方丈,與朱耷交誼很深。澹雪亦善書法,性格倔強,後來因觸怒了新建縣令方峨,說他“狂大無狀”、被抓進監獄,死在獄中。澹雪死後,北竺寺不久被毀。這段時間,朱耷更加受刺激,更加看破現實,最後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蓋了一所草房,題名為“寤歌草”。就是在這所草屋中度過了他孤寂、貧困的晚年,直至去世,活了八十歲。總的來說身世悲慘,一生浪跡,心中悲苦。就像他的題畫詩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

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不過也恰恰是這種不幸造就了一個偉大的畫家。

謝謝閱覽,歡迎朋友們留言討論。








琅琊久石


人生經歷很坎坷的藝術家

古今中外,人生經歷很坎坷的藝術家有很多,而且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多,只不過有些藝術家名氣不是特別大,所以就不被關注;我覺得人生經歷很坎坷的藝術家當屬17世紀的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卡拉瓦喬是繪畫藝術史上,最最叛逆的火爆浪子。

脾氣暴烈的卡拉瓦喬,每畫個15天,就帶著劍在街頭遊蕩個15天,在街上爭強鬥狠,打個架,再鬧上法院,算不上什麼新鮮事,卡拉瓦喬經常用下流詩句破壞他人名譽、侮辱警察、非法攜帶武器攻擊公證人等等,為什麼卡拉瓦喬會有這樣的行為呢?主要是與他的宗教畫和祭壇畫遭受各方非難有關,



在1606年5月份的某天,卡拉瓦喬在老式網球比賽中,因賭金髮生爭吵,在械鬥中刺殺了對方,殺人是死罪,卡拉瓦喬開始四處逃亡,他一邊逃亡,一邊創作,再到處闖禍,再度逃亡,他每到一個地方,一開始無人認得卡拉瓦喬,但因他的藝術才華難以掩藏,而得到有些贊助人的支持,


在1608年時,卡拉瓦喬因和騎士發生糾紛又入獄,不久,便越獄逃到西西里島,1610年7月18日,卡拉瓦喬抱憾客死異鄉,終年37歲,(卡拉瓦喬5歲喪父)沒有人知道他的墓在哪裡;然而,坎坷一生的天才藝術家卡拉瓦喬的畫風直接影響了整個歐洲畫壇,約有一百多位“卡拉瓦喬派”畫家活躍於歐洲各國。


詩夜城主


您好!有幸看到您的提問,腦海瞬間浮出一個人,也是我的導師兼上司----蔡澤榮先生。

他是重慶工藝美術大師,是中國著名漆器生產企業"重慶山神漆器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因漆器工藝不算是當下熱門行業,所以不被多數人知曉,但在其領域,蔡先生也算一位知名人物。雖非家喻戶曉的藝術家,人生歷程也無太大的跌宕起伏,在我心裡,卻是我一生學習的榜樣。

生於1954年的蔡先生在一個多子女家庭長大,他們的媽媽是非常精明能幹的女人,但是算不得溫柔慈藹,都說慈母多敗兒,或許她是如此想的吧。所以她基本不會讓孩子閒著,總有他們做不完的活兒。師母說,第一次跟他去他家,她看見最小的妹妹,披頭散髮提著一桶豬食,那桶好像比她瘦削的身子還要重,用雙手費力提著,踉蹌走幾步又放下,邊歇氣邊抹眼淚再繼續。也就在這種家庭教育模式下,後來他們幾姊妹個個都有出息。而蔡先生算是其中最獨樹一幟的那個。

他從小就比別人愛思考,因此做任何事都是事半功倍。拜師學藝也是最快學成。小小年紀便去學了幾門手藝,修房子,做木工活,還有刷漆。而其中漆藝是他造詣最深的手藝,才十五六歲,便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漆匠。學藝的辛苦度當然不言而喻。他曾說,有個師傅脾氣很暴躁,手上從來離不開一根菸杆,他們同床睡,每天早上五點左右,師傅就會一腳把他蹬醒,讓他起來做早餐。某次,師傅蹬醒了他就又睡過去了,他做好飯左等右等也沒見起來,就坐著打起盹,師傅起來看到後,直接一個板凳扔過去。他樂呵著當笑話講來我們聽,語氣裡絲毫沒有怨。

後來他得已從返師範學校深造,在理科方面,如魚臨水,很多知識他都自學自通。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不飽飯,他主動當起勞動委員,別人課後休息,他包攬各種衛生,只為多換取半碗大米飯。很快畢業了,成為一名高中理科老師。他的教學方式特別生動有感染力,也懂得用心與學生交流和溝通,別的科目總有學生曠課,他的從來滿堂。現在偶爾同他一起出門散步,路遇招呼聲不斷,基本都是他的學生,好多都是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四五十年了,他們都還記得,還會聊起他的好。他還發表好多學術論文,現在,仍能百度搜索到,只不過下載全文得付費了。

任職幾年教師,他的能力被本地政府機關知曉,並得以重用,轉業從政,化身一名領導。這期間,不貪汙不受賄,始終良心做官,心繫實事。落得一段好口碑。時不時的,他會想起曾經學過的手藝,曾經是名漆匠的過往。某天,他突然謀生一個念頭,自己所在地"城口,就是"中國生漆之鄉",何不拾撿當初手藝利用起這些生漆。於是1993年,他在山裡租了一個小廠房,正式開啟了他的藝術生涯。

當時主要生產向日本出口的漆碗。後來他發現,國內對於漆器的需求也並不小,於是成立了"重慶山神有限公司"。取天然材料生漆,因材施藝,蔡先生在熟練運用傳統手工技藝的基礎上,突出創新創造。自成風格,獨具特色,自成流派,將工匠精神凸顯得淋漓盡致。

為了推出產品,他親自帶作品全國各地跑,擺地攤,開展銷,哪裡有機會哪裡去。終於,產品市場打開了,而他,也被公認成了藝術家。個人頭銜很多,比如,重慶山神漆器公司董事長兼藝術總監。兼任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先後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和重慶市十佳非遺傳人,等。可他總說,我就是個漆匠而已。作品得獎更是數不勝數。其中,山神漆器精品《巫山神女峰》還被當作國禮送給外賓。在此就不一一列舉,百度資料裡有詳解。

看到這裡,您覺得他有了如此成就,便就此止步了嗎。沒有,現在仍然活躍在全國各地工藝展會上,仍然沒有公司董事長的官架子,仍然不去享受他這個年齡該有的清閒日子。有空就到工作室鑽研他的漆器,不斷精進技術和創意。不論春夏秋冬,經常廢寢忘食工作至深夜,即使,他已經六十六歲了。

他說,我身體目前還可以,能工作到八十歲。

恩師,望您長命百歲!

(圖片為他本人。)





墨香夫人


給大家分享一位人生經歷坎坷而又傳奇的畫家——保羅高更。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傳奇畫家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他是著名的印象主義畫派大師級人物,高更和梵高還有塞尚並稱為是印象畫派三傑。高更的一生可謂是充滿了傳奇色彩,雖然他出生於法國巴黎,但是他最好的畫作卻是在一個島上完成的。

生平簡介

大家都知道英國著名的小說家毛姆有一本書,叫做《月亮與六便士》,書裡面曾經提及過一位藝術家,這個藝術家非常特別,這人為了藝術居然拋棄了妻子,讓人一直不能理解,他的妻子一直以為他有了外遇,其實不然。該畫家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至於對錯,我們暫不做評論,但是他確實是一個很特別的人,也是一個讓我們難以忘懷的人物。其實說到這,大家都知道了,這個人物的原型,就是我們今天要說到的這位畫家——保羅 高更。

和很多同時代的藝術家比起來,保羅高更的一些作品顯得非常特別。他把繪畫的本質看作是獨立於自然之外的東西,他並不看重單純的寫生來獲取經驗,而是很注重原始藝術。特別是高更後來去了南太平洋的島嶼,在那裡他得到了非常豐富的創作靈感。

相對於梵高的不被認可,飢寒交迫,高更是很幸運的。在1876年,高更有一件作品就入選了當時的印象畫派展覽。23歲就當了股票經紀人,生活優渥並且娶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太太。

但是這樣的生活一直到38歲,高更做了一個非常有勇氣的決定,那就高更決定放棄自己的家庭生活,決然的去了一個荒島。也就是今天的旅遊勝地大溪地,也叫做塔希提島。在那裡高更找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東西,茂密的植物,蔚藍的天空,還有慷慨的大自然,簡單的生活方式。他對於南太平洋島嶼的生活極為迷戀,在那裡創作了很多經典的畫作。

巴拿馬之旅

最早跟隨高更一起來到巴拿馬,還有一位他忠實的追隨者:拉瓦爾,他們認為巴拿馬會是一塊沒有文明束縛的自由之地,在那他們可以過著無拘無束、自由而且野蠻的生活。可以沒白天沒黑夜的盡情創作,餓了就有水果吃!

可當他們來到巴拿馬以後發現原始早已蕩然無存,白人已經徹底佔領了這塊地方,沒有純樸的太陽後裔:雅利安人,有的只是凌亂不堪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運河工地,他們大失所望。但他們已經身無分文,買一張回去的船票都是奢望。倒黴的是拉瓦爾還感染了黃熱,這可是要命的病!瘧疾在他們周圍肆虐,他們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離開這裡。好在高更還有一身力氣,他不得不像野蠻人一樣的出現在開挖的運河工地上。一個月後他們登上了前往塔希提島的希望之船!

塔希提

塔希提島保留了完全的原始風貌,他在給梅特的信中寫到:我晚上給你寫信,最讓我驚訝的是塔希提夜晚的靜,只有在這才能如此安寧,連劃破長空的鳥都不會來干擾這份安寧。有的時候在這,有的時候在那,一片枯乾的葉子落下都能聽到它的響聲,那是能夠撫摸靈魂的情景。島上的原著民常常光著腳在月色中行走,他們永遠都是沉寂的。我也不瞭解為什麼這兒的人可以一整天一語不發的凝望天空,多美的夜啊!千百萬人都在和我共享這個月夜,所有的人都在勇敢的去追求自我的生活他們隨遇而安,從來不在意文明的繁文縟節,他們也從來不說謝謝。因為互幫互助就是他們天生的美德,可是他們就是我們常說的野人,他們只會唱歌跳舞,從不偷竊,從不殺人。只需要學會兩句話就可以和他們友好的相處。可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純樸的人卻要被殺人的人稱為野蠻人。法國已經把這裡佔領了,許多古老的東西正在漸漸消失……

高更在這遇到了一個美麗溫婉的土著女孩——泰胡拉並以他為模特創作了大量驚世之作。高更在野蠻和文明中掙扎,他唾棄自己,既沒有能力享受自由,又沒有勇氣對抗慾望。他需要做出選擇,很明顯他選擇了和文明背道而馳。由於得罪了島上的白人官員,半年後他們被遣送回法國!

再回到塔希提

他再一次回到溫暖的阿旺角,圍繞他的一幫年青人以崇拜高更為榮,他們還成立了阿旺角畫派,當然高更還是那個絕對的帶頭大哥。他們熱情洋溢的討論,高更也在同年輕藝術家們的交流中學習,在這一時期進去大量創作的,一個特立獨行背離現有藝術的風格也逐漸形成。這一時期他還繼承了叔叔的一萬法郎,並贏得了一位叫安娜的女人青睞。突然有錢了的高更似乎忘記了十來年食不果腹的日子,忽略掉浮華背後還有一個冷冰冰的現實。在他生病住院的時間裡,他聽說安娜捲走了他所有的財產——除了他所有的畫以外!他再一次陷入痛苦,心灰意冷,徹底厭倦了巴黎。他決定離開這個冷漠的世界回到塔希提!

塔希提早已物是人非了,泰胡拉已經嫁作人婦。唯一沒有變得就是他的貧窮他的病痛還有他的孤獨。高更不希望自己就這樣度過他人生最後的時光。他要畫畫,唯有畫畫才能感受到自己還活著,一想到畫畫他的精神就恢復了活力。很快另外一個叫帕胡拉的女孩像光一樣的走進他的悲慘世界。同樣的也是年輕溫潤,同樣也是心底善良!帕胡拉給了他生命最後的動力,他生命中最後的畫都是以她為模特畫成的。他瘋狂的創作,他要畫出他心中最宏偉的畫。

最後的時光

差不多一個月不吃不喝的狀態下傾注生命中所有的熱情完成了他的巔峰之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他要把他一輩子都濃縮進這幅畫裡,包括感受到的每一次溫柔和刺痛,每一次的抗爭還有他的悔恨。他不僅僅想要畫畫,他更像是在為自己寫一份墓誌銘!完成這幅畫後他帶上砒霜獨自登上了塔希提最高的山。他一定是上輩子得罪了上帝,天堂並不喜歡他,連地獄都對他關上了大門——毒藥過期了!在經歷幾個小時和死神對話後他連滾帶爬的獨自下山回到家中。

在他生命中最後的幾年時光,他勉強支撐著快要報廢的身體繼續作畫,繼續寫作!甚至去幫助當地的土著反對當地白人的暴政,他的所做所為也贏得了當地人的尊重。1903年5月在一位毛利老人的看護下高更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全島上的土著都出席了他的葬禮。


美術之光


徐渭(1521—1593)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漁隱、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中國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民間也普遍流傳他的故事傳說,關於他年輕時如何聰明,後來如何捉弄官宦等。

  【個人簡介】

他是詩人,他是畫家,他是書法家,他是軍事家,他是戲曲家,他是民間文學家 ,他是美食家,他是酒徒,他是狂禪居士、他是青藤道士、他是旅行家,他是歷史學家。

徐渭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出身於浙江紹興府山陰城大雲坊的官僚世家,父徐鏓,母為侍女小妾,少年時天才超逸,入徐氏私塾讀書,“六歲受《大學》,日誦千餘言”“書一授數百字,不再目,立誦師聽。”。 十歲仿揚雄《解嘲》作了一篇《釋毀》,性格豪放,“指掌之間,萬言可就。”

二十歲時成為生員,嘉靖二十年(1541年)娶同縣潘克敬女為妻,接下來八次應試不中,“再試有司,皆以不合規寸,擯斥於時。”。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在山陰城東賃房設館授徒,40歲才中舉人。與蕭勉、陳鶴、楊珂、朱公節、沈煉、錢鞭、姚林、諸大綬、呂光升號“越中十子”。後來為浙閩總督作幕僚,曾入胡宗憲幕府,一切疏計,皆出其手,又出奇計大破徐海等倭寇。

一日胡宗憲於舟山捕獲白鹿,徐渭撰《進白鹿表》、《再進白鹿表》、《再進白鹿賜一品俸謝表》等並獻於朝中,視為祥物,“上又留心文字,凡儷語奇麗處,皆以御筆點出,別令小臣錄為一冊”,學士姚汾等對徐渭文章大為賞識。又代作《賀嚴公生日啟》,吹捧奸相嚴嵩。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胡宗憲以“黨嚴嵩及奸欺貪淫十大罪”被捕,獄中自殺,徐渭作《十白賦》哀之。李春芳嚴查胡宗憲案,徐渭一度因此發狂,作《自為墓誌銘》,以至三次自殺,“引巨錐刺耳,深數寸;又以椎碎腎囊,皆不死。精神幾近失常,幾近癲狂。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發病時殺死繼妻張氏,下獄七年。獄中完成《周易參同契》註釋,揣摩書畫藝術。

萬曆元年(1573年)大赦天下,為狀元張元汴等所救出獄,出獄後已53歲。

從此潦倒,痛恨達官貴人,浪遊金陵、宣遼、北京,又過居庸關赴塞外宣化府等地,教授李如松兵法,結識蒙古首領俺答夫人三娘子。

萬曆五年(1577年)回紹興,註釋郭璞《葬書》。

徐渭晚年以賣畫為生,但從不為當政官僚作畫,“有書數千卷,後斥賣殆盡。疇莞破弊,不能再易,至借稿寢”,常“忍飢月下獨徘徊”,杜門謝客,其中只在張元汴去世時,去張家弔唁以外,幾乎閉門不出, 最後在“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的境遇中以73歲高齡結束了一生。死前身邊唯有一狗與之相伴,床上連一鋪席子都沒有,悽悽慘慘。





納新老師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1],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2]、司徒顏杲卿從弟。

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動盪,以及其後接二連三地排擠,使顏真卿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靈的空間,人生體驗更多,藝術體味也就更深。這些,顏真卿“一寓於書”,將前期的“顏體”反覆錘鍊,煉形煉神,從而神形兼備,終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強了腕力,中鋒運行,取篆籀方法,圓轉藏鋒,如印印泥。筆畫形成蠶頭燕尾,直畫則成弓弩蓄勢之形。筆畫之間採取橫細豎粗的對比錯綜方法。在鉤末、捺末挑踢出尖鋒,耀其精神。

可謂變法出新意,雄魂鑄“顏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