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为什么不盗明十三陵?

伟大的安格斯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是有历史原因的

孙殿英在盗清东陵皇陵后,他说出了盗墓的理由,就是他和满清王朝有很大的仇恨。清廷杀害了孙殿英的祖先三代,孙殿英的祖先都是在明末时期在朝为官的,其中就包括孙成宗。

孙成宗带领家乡的人民共同保卫家园、抵御清军。那次保卫战争失败后,孙成宗被清军俘虏,最后上吊自尽。(孙殿英)

孙殿英为了报仇雪恨,就带领士兵去盗掘清东陵。尤其是在对待乾隆皇帝尸体和慈禧太后的态度上极为恶劣。乾隆帝的牙齿被孙殿英盗墓贼敲碎,慈禧太后尸体被他们从棺材里面抬了出来,然后趴在地上。

孙殿英还说,他特地找了风水先生去看乾隆慈禧墓的风水,发现清朝可能会复辟。只要乾隆慈禧墓被发掘,清朝就再也不会复兴了。于是孙殿英用炸药炸毁了乾隆墓的石门。这样就彻底破坏了皇陵的风水。(盗墓)

孙殿英为何不盗明十三陵?

大概有一下几个原因:

1、地理位置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和南京等地的郊区,明朝灭亡时间长,地下宫殿的结构也不清楚。盗墓贼在明十三陵动墓会产生大动静,容易被发现。相反,清东陵的陵墓都是处在深山之中,只要消息被很好地封锁,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盗墓。

2、结构复杂

明十三陵结构复杂,找到宫殿的入口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因此,盗墓者他们不能把所有的时间、精力、人力、和财力都花在寻找皇陵入口上。另外,在找到入口后,他们还需要找到地下宫门,打开它更要花费很多时间。

3、明十三陵的安保做得很到位

就算是在清朝,清政府在保护明十三陵方面都做得很好,明皇陵一直受到统治者的保护。都安排有军队重兵把守。清朝灭亡后,新政府对明十三陵进行了很好的安保工作。即使孙殿英部署了更多的军队,他也不敢轻易打明十三陵得主意。(明十三陵)

4、明朝是正统汉族朝代,也曾抗击过清朝

毕竟,明朝曾经驱除鞑虏(包括明朝的蒙古族和满族),孙殿英也痛恨满人。如果他真的抢劫了明墓,显然会引起社会公众的愤怒。

以上就是孙殿英为何不盗明十三陵的几大原因。客观来说,明十三陵还是相当幸运的。欢迎阅读。


搞史人


孙殿英因为盗了清东陵而被大家熟知,而令人疑惑的是,明十三陵是国内帝王和后妃陵墓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且珍宝要比清朝皇陵的更久远一些,要论文物价值,也远超清东陵,当时孙殿英为什么只盗了清东陵而不敢盗明十三陵呢?

我认为孙殿英之所以不敢盗挖明十三陵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孙殿英盗挖清东陵是因为当时他有足够的机会

其实孙殿英盗清东陵是因为当时有契机,在1928年5月孙殿英被蒋介石收编,委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当时孙殿英奉命去清东陵附近剿匪。

当时在路上,孙殿英看见清东陵富丽堂皇,起了贼心和贪念,加上当时剿匪军费有点紧张,于是孙殿英起了盗墓的想法。于是后来孙殿英声称要搞军事演习,开始了盗墓行动。

在1928年夏天,孙殿英在河北省遵化县成功完成了对清东陵的盗墓,一座是乾隆的陵墓,还有一座是慈禧的陵墓。

在孙殿英心目中,这慈禧和乾隆两个人生前穷奢极欲的掌权者肯定有很多稀世珍宝,当然孙殿英也成功的吃到了自己垂涎已久的这块大肥肉,完成了盗墓。

第二:孙殿英没有作案机会盗挖明十三陵

孙殿英盗清东陵的时候,当时清东陵缺少保护,而且离孙殿英剿匪地点近,最重要的是清东陵的地理位置在深山附近。

清东陵所在的马兰峪地理位置非常偏僻,有着“十里不通风,百里不通俗”的说法,给孙殿英提供了有足够的作案机会,这样子盗墓起来动静很小,不容易被发现。

再者清朝皇帝陵墓结构比较简单,孙殿英找了几个熟人领路,再加上用炸药就炸开了。

而明十三陵却不一样,明十三陵里面陵墓的设计非常隐秘,没有规律可查,明十三陵的墓道是不规则的,容易把人给饶迷糊了,还有明陵地宫很深,砖石结构的墓室又很坚固,并不好盗。

另一方面一方面明十三陵离北京城区太近,动静太大,容易被发现,而且孙殿英也没机会去十三陵附近,毕竟他是奉命去清东陵附近剿匪的,如果孙殿英在明十三陵附近搞军事演习,恐怕还没开始,就已经穿帮了。

第三:孙殿英迫于各方压力不敢再去盗挖明十三陵


孙殿英盗了清东陵以后,溥仪听到自己家祖坟被盗了,扬言要杀了孙殿英,并投靠日本人盼着复辟,而满清遗老以及当时社会各界人士都对孙殿英纷纷谴责,当时其他军阀权贵们看着孙殿英的行为也愤怒异常,都要求蒋介石惩办孙殿英。

孙殿英迫于各方压力,感觉自己小命不保,于是破财免灾,拿盗墓来的珠宝各方打点贿赂各方权贵,最后保住了一条小命,盗了一次清东陵,代价就如此之大,如此这般,他肯定不敢再去动盗挖明十三陵的心思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之所以孙殿英盗了清东陵,却没去盗挖明十三陵,一方面是因为明十三陵的地理位置和陵墓特点决定,更重要的是孙殿英没有作案机会,你们说对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哦!


小聪历史客栈


“在反清这一点上,我革的是活人的命,你革的是死人的命,咱俩是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这是“倒戈将军”冯玉祥对“东陵大盗”孙殿英的评价。东陵盗宝案发生后,孙殿英曾自辩道:“满清杀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孙中山革满清的命,冯玉祥把末代皇帝赶出宫,我孙殿英本事没他们大,只有革死人的命。”1928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率部盗掘了清东陵内的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将陵内随葬物品盗之一空,这就是举国震惊的东陵盗宝案,孙殿英也由此获得“东陵大盗”的绰号。

孙殿英是民族英雄孙承宗的后人,孙承宗曾任明朝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绕道蒙古,从龙井关、洪山口突入关内,占领遵化,威胁京城。当时孙承宗已告老还乡,住在高阳县城。清军攻打高阳,孙承宗率族人及全城百姓抗击清军,最终城破被俘。清军将76岁的孙承宗活活勒死,又将孙家满门老小屠戮殆尽。只有四子孙镐一家在城破时逃出一个保姆,带出了一个男婴流落到河南永城,他就是孙殿英的祖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孙殿英与满清有着血海深仇,之所以盗掘东陵带有一定的民族主义情结,虽然理由有些牵强,但也算得上是个不错的借口。可如果他盗掘的是明十三陵,那么将无可辩驳,坐实了贪财盗宝的罪名。

事实上,孙殿英盗掘东陵的主要动机是出于国民政府克扣粮饷。孙殿英的部队是一群由土匪、赌鬼、烟贩子组成的乌合之众,原本投靠在“狗肉将军”张宗昌的旗下。北伐战争开始后,善于见风使舵的孙殿英见直鲁联军节节败退,于是转投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被任命为第十二军军长,在蓟县、遵化一带驻扎。

由于不是国民党的正规部队,十二军的军饷、军粮总是被拖欠克扣,官兵们近半年没有发饷,军心浮动,随时都有哗变的可能,把军长孙殿英急得是火烧火燎,近在咫尺的清东陵自然而然进入了他的视线范围。可他好歹也是一军之长,私自盗掘东陵那可是杀头的大罪,为此他屡屡向上司催饷,徐源泉也没有办法,对他是不胜其烦。

最后,孙殿英向徐源泉摊牌,说粮饷久不发放,士兵苦不堪言,恐有哗变之虞,有官兵建议掘开东陵,以陵内珍宝充作军饷的流言。徐源泉闻言大吃一惊,随即怦然心动,这样一来军饷便有了保障,孙大麻子不会再催命鬼似的缠着自己,而且事情成功后自然也少不了他的一份好处,因此含糊其词,并不表态。

孙殿英等的就是这个结果,立即命令师长谭温江以“剿匪”的名义向盘踞在马兰峪的土匪马福田部发起进攻,马福田抵挡不住,率部撤退。随即,孙殿英以搜索土匪的名义将部队开入陵区,并在交通要道张贴告示,宣布将在陵区内举行军事演习,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当时清东陵附近一片荒凉,人迹罕止,谁也没有想到堂堂的国民革命军会干出令人不齿的盗墓行径,因此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虽然当时并没有现在那样繁华,但至少也曾经是天子脚下,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孙殿英如果盗掘明十三陵,肯定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成功率将大打折扣。

东陵盗宝案可以说是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盗墓案件,据说光是运送陵墓内奇珍异宝的卡车就用了十几辆,孙殿英也以臭名昭著的“东陵大盗”著称于世。但孙殿英在清东陵内只盗掘了裕陵和定东陵两座陵墓,而包括康熙景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在内的上百座陵墓却全部遭到了盗掘,这是当时那个特殊时代下的悲哀,不能怪罪于某一个人。

总而言之,孙殿英之所以盗掘清东陵而不是明十三陵,既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主观因素,也有“剿灭土匪”的恰当借口,更有替“先祖报仇,革死人命”的高尚理由,这些条件明十三陵都不具备,因此而逃过一劫。孙殿英曾说:“不管别人说什么盗墓不盗墓,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大汉同胞!”或许,他真的一直是用这个理由来宽慰自己和面对千夫所指的吧!


历史茶坊


孙殿英作为一名军人,打仗没出名,反而是盗墓出了名,成了东陵大盗,为世人所熟知。

有的朋友要问了,这孙殿英既然是盗墓,为啥盗了清东陵而不盗明十三陵呢?其实这个问题简单的很呐,只要听我简单一说,你就明白了。

孙殿英被蒋介石收编之后,当时他去遵化干啥?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他正是奉命去剿灭一个当地著名的盗墓贼——马福田。东陵大盗大战盗墓贼,多少有点黑吃黑的感觉。孙殿英带兵打败了驻扎在马兰峪的马福田后,他陷入了困境,毕竟自己不是啥著名将军,自己的军队在蒋介石那也是后妈养的,没有啥油水,眼看着部队没有军饷,孙殿英有点犯愁。

就在他为难的时候,他想起来他赶走的盗墓贼马福田,他一拍大腿,为啥马福田能盗墓,我孙殿英就不能了呢?于是孙殿英决定盗墓,目标是慈禧和乾隆的墓。

为啥不盗明十三陵?

因为明十三陵远啊

这种事情还长途跋涉的干嘛啊,咋顺手咋来呗。当时他驻扎在遵化,与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明十三陵就不一样了,足足有160公里的距离,这种事情没必要长途跋涉去盗明十三陵。


因为清东陵墓葬有钱啊

大家都知道,这乾隆和慈禧俩人,都是奢靡的掌权人,他们在位的时候,慈禧好排场、乾隆好游玩,花钱拿都没数了,他们的陪葬品自然不会少。而明朝就不行,明朝的皇帝都是一些做乞丐、木匠啥的奇葩,没有像慈禧、乾隆这样奢侈的皇帝。

孙殿英盗墓为了啥?就是为了钱,为了军饷啊,既然选择盗墓了,他必须选择有钱的清东陵盗啊,不可能去盗什么明十三陵。况且,明十三陵都几百年了,没准都让贼人光顾过了,而清东陵不一样,尤其是慈禧,这入葬还没多少年呢,里面的财宝肯定很多,而且盗墓成功率高。

因为盗满人墓好交代

孙殿英大小是一个军长, 不是大头兵,人家是有脑子的,他深深的明白,他盗掘慈禧和乾隆的墓葬,自然是要受到当时满清残余势力的攻击,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但是孙殿英早就算计好了一切,他盗掘完清东陵后,就赶紧给蒋介石送去了不少,还给冯玉祥拿了不少黄金,将慈禧嘴里的大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再上对其他势力上下打点,此事这才算告一段落。

但是这不是孙殿英计策的全部,等此事平息差不多的时候,孙殿英喊出了驱除鞑虏的口号,他盗掘清东陵,成为了一种义举,大家都拿了他的钱,自然也就不好意思再与他对立,于是大家拿着钱,任由孙殿英东拉西扯,活生生的把自己说成了反抗满清的英雄了。

但是他挖明十三陵就不行了,因为明朝是汉族人的王朝,挖明十三陵,那是在挖老祖宗的坟墓,大家自然都不能容他,他的“驱除鞑虏”口号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孙殿英不敢盗掘明十三陵。

因为他想报仇

孙殿英选择盗掘清东陵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报复,他的家人曾经有人被清政府杀害,他正好趁机报复清朝,挖掘他们的坟墓,还羞辱慈禧的尸体,为自己报仇,出了一口恶气。有这样的遭遇,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即使是清朝的残余人士也说不出来什么了。

孙殿英与明朝没什么仇,所以孙殿英就选择盗掘清东陵,而不是明十三陵。

孙殿英盗掘坟墓的目的主要是钱、报仇。这两个原因,都只能是清东陵才能满足他,加上距离近,他需要速战速决,盗墓这种事自然不能拖拖拉拉,被人抓了现行,事情就不好收场了。所以,孙殿英选择了路程近、钱多、有仇怨的清东陵来进行盗掘,补充军资。


野史日记


第一,孙殿英不敢。民国时期,满清被推翻,汉人和满清的仇恨还在,满清就像落水狗,人人喊打,冯玉祥明目张胆的驱逐了溥仪,结果不仅没有遭到声讨,还赢得进步的名声,孙殿英盗了满清的墓也算”顺应民心”,很容易遮掩过去,民国政府大佬们收了孙殿英贿赂,大家都是心照不宣,都当看不见,所以孙殿英没什么事。要是盗了明朝的墓,估计孙殿英就离找死不远了,别说天下的汉人就是民国大佬们也不会放过他,他没胆子盗明朝墓。

第二,孙殿英不想。孙殿英虽然是军阀,名声不好,品行不行,但前期在一些大义面前丝毫不含糊,长城抗战打的最猛,伤亡最大的就是孙殿英的部队,所以作为汉人孙殿英压根就没打算盗大明皇陵。
第三,孙殿英没能力。明朝皇陵不是在南京就是北京,都是大佬们云集的地方,都在大军阀手中,哪个他也惹不起。清朝的就不一样了,偏僻落后,正好在他防地,所以孙殿英才能下手,让孙殿英去校长的老巢南京去盗墓这不是找死吗?就是北京,阎锡山、李宗仁、张学良哪个他也不敢惹,也没人会让他在眼皮子底下干这种事。


寂寞的红酒


且不说地理位置。因为当时孙殿英的驻军就一直不稳定。当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深入人心。孙殿英之后辩解也是说自己父母被清兵杀害。


孙殿英炸开清朝皇室墓葬后举国哗然。各界人士纷纷要求将孙殿英绳之以法。孙殿英赶紧给宋子文送去了“慈禧的枕头”翡翠白菜,给戴笠送了乾隆的朝珠,有一百零八颗,无价之宝无数。把乾隆墓葬里的九龙宝剑送给了蒋介石,慈禧口中的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宋美龄竟然把它镶嵌在自己拖鞋上(不愧是灌肠爱好者)。在国民政府的多放庇护下这事才不了了之并且释放了他的部下,师长谭温江。所获宝物无数,各种渠道出售,大部分卖给了洋人。


此人盗墓无数,流氓发家。孙殿英在这些军阀手下时设立了三个招待所,一个招待日本人,一个招待国民党,一个招待八路军。还真是“灵活”。

之前孙殿英是冯玉祥的部下,后来倒向了蒋介石,抗战爆发后孙殿英又投靠了日本人,成了“和平救国军”。充当日本人的犬马,给中国军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日本投降后,臭名昭著的汉奸孙殿英再次投靠蒋介石,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党的“先遣军”。最后被解放军擒获绳之以法 ,也是罪有应得!
现在网上还有一些奇葩竟然说孙殿英说“民族英雄”。(你们的“民族英雄”孙殿英)

不知道我们的民族英雄知道和这种汉奸家奴为伍作何感想。这些宝物就是永远埋在中国地底下也比被都跑到洋人手中强!你们对民族英雄的要求也太低了吧!是非不分?无知至极,可笑至极。不说投靠日本人,就说孙殿英盗东陵如果都是“民族英雄”的话,那我们铁骨铮铮的郭沫若老先生可要挣一挣这个民族英雄的称号了!

如有误笔,烦请斧正!


明月清风阁


虽然孙殿英本人说是为了泄公愤、报私仇才盗掘的清东陵,甚至还把明末的抗清大将孙承宗生拉硬套扯上了关系,但是也掩盖不住他内心的真实目的,那就是太缺钱了。


孙殿英这个人没文化,而且家境也很差,爱赌爱嫖,还曾从事过毒品鸦片生意,后来因为被军方打压的太厉害于是跑到了陕州谋生,在路途上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他进入了部队,凭借着自己的左右逢源之术一路节节高升,在军阀混战的岁月里,孙殿英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在于他看明白了各路军阀之间的矛盾,摇摆于张宗昌、冯玉祥、蒋介石各大军阀之间,但也因此导致了各大军阀对他的信任度不高,所以才有了后面孙殿英得不到军饷的支持,产生了盗取皇陵的念头。

言归正传,孙殿英为什么不盗明皇陵,而且挖清东陵呢?


第一,作案条件允许

在国民革命军击败奉军和直鲁联军后,孙殿英部溃逃到了河北地区,善于见风使舵的他看奉军大势已去投降了南京政府,蒋介石为了维稳收编了孙殿英,并给了孙殿英一个第六军团十二军的军长虚职,并让他驻守蓟县、马兰峪等地,而清东陵的所在地就在遵化,所以孙殿英是具备作案条件的,把宝贝埋在土匪孙殿英的地盘下已经产生了巨大隐患。

而明十三陵远在数百里之外的北京,且北京的驻军势力成分比较复杂,并不在孙殿英的掌控之内,再加上北京是前朝国都目标太大,条件不允许。


第二,作案动机明确

南京政府虽然收编了孙殿英,并委任了孙殿英军长职务,但蒋介石却不给予孙殿英所部的军械粮饷,在孙殿英的十二军弹尽粮绝濒临解散之际,孙殿英手下的参谋长提议保全武装力量,并指出了效仿曹操盗墓卖宝来解决军费问题,孙殿英深思熟虑下决定铤而走险打清东陵的主意。

在乱世之中,孙殿英如欲成大业手中必有钱,有了钱才能壮大实力,没有钱就会被吞并或者解散,在十二军生死存亡之际,孙殿英选择比明十三陵更富贵多金的清东陵不足为奇。


第三,舆论压力更小

孙殿英盗墓行为虽然恶劣,但却正值乱世之秋,而且还是在民国军阀混战之时,各路统帅都在忙着夺取城池和财富,根本无暇顾及东陵。况且清朝是当时已经被抛弃了的外族政权,左右不了军阀的活动,只要多花钱打点得当,在舆论上孙殿英是不会负太多责任的,后来孙殿英的逍遥法外也恰恰证明了这点。

而盗取明十三陵则就可能会背负千古骂名了,毕竟自己也是汉人,倒不如趁着民国驱逐鞑虏的口号下投机一下,这样舆论压力会小的多。


纳兰谈史


为什么孙殿英盗取清东陵而不盗取更富有的明十三陵呢?

第一:明十三陵的位置在哪儿?那是在北京闹事地区,孙殿英是去盗墓的可不是去给祖先修墓的阿。胆子在大也没有那个实力光明正大去盗墓!清东陵的位置在边山远区,孙殿英挖掘清东陵也是偷偷摸摸去的。

1:首先以军事演习为名把清东陵附近居住的老百姓,都清理到别的地方。

2:孙殿英只是个军阀头子,没有盗墓经验也不会风水学。他盗墓的方法用大炮轰把炸药埋进墓里炸,这样动静肯定会不小,所以孙殿英提前以在这里军事演习为借口,轰轰烈烈的搞了好几天。

第二:明十三陵毕竟年代久远,墓葬室不容易被找到。懂点学问的盗墓贼一般会事先找到墓道口或者在墓室上面打一个盗洞。这样的人才在孙殿英手下肯定是没有的。但是清东陵可不一样,清东陵当时有一些守陵的老人。孙殿英当时炸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墓道口,最后逼迫一位守陵的老人,才从老人嘴里得知墓道口在哪儿。

其他说什么孙殿英仇视清朝想要报复,觉得明朝是汉人建立的,他的祖先也是明朝的民族英雄,所以没有盗墓明朝。这种说法基本上站不住脚,一个盗取古墓的盗墓贼那还有什么民族观念。如果有民族大义清东陵的陪葬品为什么最后大量国宝遗失在海外? 在者既然已经掘开墓道口取到一批陪葬品就得了,没必要把清东陵弄得满目疮痍,致乾隆的辫子都没有放过,慈禧太后的裤子都被扒下来。


爱历史说野史


孙殿英,乳名金贵,字魁元,河南省永城市马牧乡孙庄村人,另因出过天花而得外号“孙大麻子”,其父亲为乡里出头与旗人争执而入狱,当日被打死于狱中。

孙殿英自称孙承宗的后代,哪能自己打自己嘴呢。这里面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如果孙殿英不是孙承宗的后代。那他这么说的原因是想把盗墓和家仇捆绑在一起,那就是个相对比较完美的借口,国仇(外虏)、家恨(孙殿英的父亲因旗人被打死,孙承宗的殉国壮举)、职责&信仰所在——响应孙中山先生恢复中华,驱除鞑虏的革命志向号召,从盗墓这种不止基层,甚至可以说是地下工作干起。(好感动~>_

不论真假,即便是个借口,孙殿英也不会再去挖十三陵了,还有一点,当时的满遗式微,只有抗议的份,蒋介石、阎锡山、宋子文、戴笠、宋美龄等等都拿了好处后,这些杂音自然就被压制下去了。但是,如果挖十三陵那就是和孙中山唱反调了,而且清廷遗老遗少毕竟是少数派,满族的人口占比也少的可怜,所以威势有限。

挖十三陵基本上就会引起全国暴怒,第一是因为明朝是最后一个汉政权,第二,自民国初期,民族主义愈演愈烈,包括孙中山早期也是以反满和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专制政权为口号,即所谓「驱逐鞑虏、复兴中华」。这是借势,要借势自然要有势力可借才行,可见当时的国内民族主义势头。

第二种可能,孙殿英是孙承宗的后代。但是估计他又拿不出家谱来,当初孙承宗在家乡守城拒敌的时候,估计也不可能还想着家谱的留存,全家命都不要了,哪里还会在意这个,所以家谱已经消失的概率大,但只能说是概率,毕竟没有实据,比如某人在什么什么地点,什么什么时间亲眼看到清兵一把火把孙承宗房子烧了,而且某一个房子此人还进去看过,确实有家谱!

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还有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都战死了。在这次战役中孙家还有一百多个人遇难,可以说举家殉国了。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孙承宗肯定是有后人存在的,据说孙承宗的墓碑就是他的十二代孙子所立的。我们根据历史事件可以推测一下。孙承宗一共有七个儿子,但是死了只有五个,除去早夭或者儿子无后,孙承宗是不可能没有后代的。另外孙承宗有十三个孙子,但是战死的只有六个,说明孙承宗还是有后人活下来的。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只能根据历史事件和相关的记载,对孙承宗的后代做一个判断。

所以孙殿英是孙承宗的后代,我们只能说有可能,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没说一样......)说他是,他没证据,说不是,咱们没证据.......o(∩_∩)o


古今通史


首先,十三陵不再孙殿英的势力范围之内,也就说是他人地盘上的东西孙殿英动不得。

再者,就算孙殿英当时管辖十三陵一带,他也没有胆量这么做,就算做也是偷偷摸摸,而不像盗挖清东陵一样,明目张胆,还要动用炸药。

第一点比较好解释,当时军阀林立,鱼龙混杂,今日称兄道弟,明日大炮伺候,翻脸比翻书还快。这些军阀无非都想扩大自己地盘,最盼就是对方出差错,自己便有了讨伐的口实。

孙殿英不过是小小军阀中的其中一个罢了,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枪没枪,真要有人有钱有枪,他也犯不上冒着骂名去盗挖皇陵。东陵盗宝之时,孙手下人马不过才区区数千人,孙殿英不挖坟盗宝的话,这些人马估计都“养不活”。

孙殿英在军中混迹多年,什么人物没见过,什么事物没经过,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因此只敢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呈几下威风。要真敢跑到十三陵造次,孙殿英连长江都过不了,就先没命。

其实假设当时当时就算孙殿英驻守十三陵一带,他也不敢盗挖,因为十三陵埋葬的是汉人皇帝,朱元璋当年驱除蒙元之后,建立以汉人为皇帝的大明政权。孙殿英盗挖清东陵,可以以响应孙先生“驱除鞑虏”为口号,可以堂而皇之的对外宣称为汉人报仇。孙殿英为此愣是对外宣称自己是明朝忠义之称孙承宗的后人,祖宗三代皆毁于满人之手,自己身为孙承宗之后,不能不报祖先之仇。孙殿英其实有些糊涂了,他对外说自己祖宗三代都被满人所杀,三代都死了,他哪来的?

挖清东陵有借口,挖十三陵找个什么借口呢?因此那些军阀再恶,也没有一个敢打十三陵的主意。其他军阀不敢,孙殿英也不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