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子顾颉刚,结婚三次无一真爱,妻子死后15天写万字情书表白

民国才子顾颉刚,结婚三次无一真爱,妻子死后15天写万字情书表白

引子

民国是一个旧社会封建思想与西方思想碰撞的年代,在此期间踊跃了许多文人墨客、仁人志士,有的在革命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孙中山、冯玉祥等人,有在科技中出类拔萃,如钱学森、钱三强等人,也有人在其他领域独领风骚,比如林徽因、冰心、鲁迅、顾颉刚等人,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风采,属于自己的故事。

在那个保守与潮流并存的时代,发生了许多爱情故事,有人坚守初心、富有责任感,如钱钟书、冰心等人,他们不会为了爱情而抛弃属于自己的婚姻责任;也有人不顾世俗眼光,一生都在追求爱情,比如徐志摩、陆小曼、顾颉刚等人。顾颉刚就是这样,靠着自己精神上的爱恋走过了大半辈子。

民国才子顾颉刚,结婚三次无一真爱,妻子死后15天写万字情书表白

顾颉刚


一代才子

1893年,顾颉刚出生于江苏省的一个书香世家。小孩子一般都喜欢听故事,顾颉刚也不例外,其家人很会讲神话故事,顾颉刚深受家人的影响,从小就对文学历史感兴趣。191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并沉迷于戏剧。1918年,为响应北大教授发起的征集歌谣运动,在家收集了数百首民歌,若干宗教、风俗等。在北大毕业后,就开始在北大任教,任教期间,发表了各种民俗、宗教、民歌之类的文学历史文章,深受学界好评,其代表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等,奠定了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民俗学的基础。

民国才子顾颉刚,结婚三次无一真爱,妻子死后15天写万字情书表白

顾颉刚


丧妻后再婚

由于顾家数代单传,家人们希望顾颉刚能早早的成家,为顾家延续香火,在他13岁时就为他订了亲事。顾颉刚虽然不喜欢这种包办婚姻的形式,但是当时社会环境都是这样,顾颉刚也不敢反抗。在他18岁的那年,顾颉刚与未婚妻吴征兰结婚了。婚后,两人没有感情基础,因吴征兰是传统旧社会女性,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两人的文化程度也不相同,顾颉刚就慢慢开始培养夫妻感情,还教导吴征兰知识,教她读书写字,两人的感情也逐渐变好。1913年,吴征兰为顾颉刚生下一女。日子本该这样幸福下去,但是由于吴征兰自由身体羸弱,于1918年去世

在吴征兰去世的那年,因顾颉刚无法摆脱丧妻之痛,应好友王伯祥之约,来到苏州散心。在王伯祥的介绍下认识了殷履安,因殷履安性情温和、敏而好学,使顾颉刚对其产生好感,得到家人的应允后,于1919年两人结为连理。婚后,顾颉刚就返回北大,而殷履安则在老家照顾长辈,操持家务。1943年,殷履安逝世,顾颉刚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2时半,履安气渐促,至2时50分去世……履安与予结褵整整二十四年,今日永隔幽冥,忍之痛绝。

在第二任妻子殷履安死后的同年,在好友的介绍下与张静秋相识,并开始交游。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感情渐深,1944年顾颉刚与第三任妻子张静秋结为连理

民国才子顾颉刚,结婚三次无一真爱,妻子死后15天写万字情书表白

顾颉刚与夫人张静秋于北京三里河寓所


一生挚爱

1924年,顾颉刚与好友一同游玩颐和园等地,在这里遇见了一生的挚爱谭慕愚,对她一见钟情,顾颉刚在日记中写到见谭慕愚的第一感受:

予于同游诸人中,最敬爱谭女士,以其落落寡合,矫矫不群,有如幽壑绝涧中一树寒梅,使人眼目清爽。

谭慕愚一生致力于爱国事业,在“五卅”惨案、“三·一八”惨案中,都能看见她的身影,并且还英勇的从中就出了负伤的张静淑,顾颉刚被其精神所折服,越发喜爱谭慕愚,此后两人时常有书信来往。

民国才子顾颉刚,结婚三次无一真爱,妻子死后15天写万字情书表白

顾颉刚(后排左二)

在第二任妻子殷履安死后的15天后,就有了“再娶”的想法,用六天的时间给谭慕愚写了一封近万字的信,表示自己已经爱了她二十年,希望能和她结为伴侣,但是谭慕愚以自己不能生育为由拒绝了他。

王熙华教授:“抗战中,顾颉刚的妻子殷履安病逝后,他曾向她求过婚,谭以自己已不能生育而拒绝了。顾颉刚只得另行续娶,但他毕生爱着这位女子,至死不渝。”

1980年12月21日,顾颉刚逝世,享年87岁。

民国才子顾颉刚,结婚三次无一真爱,妻子死后15天写万字情书表白

顾颉刚(中)与童书业夫妇


总结

结婚,不一定要是最爱的人,却一定是最适合的人。顾颉刚实际上是一个负责的人,在有了喜欢的人后,却将她深埋心里,没有在婚姻中做出出格的事情。他对三位妻子不是不爱,只是最爱的人不是她们。

参考资料:《民国的身影——重寻遗落的文人往事》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此文于今日头条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