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才子顧頡剛,結婚三次無一真愛,妻子死後15天寫萬字情書表白

民國才子顧頡剛,結婚三次無一真愛,妻子死後15天寫萬字情書表白

引子

民國是一箇舊社會封建思想與西方思想碰撞的年代,在此期間踴躍了許多文人墨客、仁人志士,有的在革命事業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如孫中山、馮玉祥等人,有在科技中出類拔萃,如錢學森、錢三強等人,也有人在其他領域獨領風騷,比如林徽因、冰心、魯迅、顧頡剛等人,他們都在歷史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風采,屬於自己的故事。

在那個保守與潮流並存的時代,發生了許多愛情故事,有人堅守初心、富有責任感,如錢鍾書、冰心等人,他們不會為了愛情而拋棄屬於自己的婚姻責任;也有人不顧世俗眼光,一生都在追求愛情,比如徐志摩、陸小曼、顧頡剛等人。顧頡剛就是這樣,靠著自己精神上的愛戀走過了大半輩子。

民國才子顧頡剛,結婚三次無一真愛,妻子死後15天寫萬字情書表白

顧頡剛


一代才子

1893年,顧頡剛出生於江蘇省的一個書香世家。小孩子一般都喜歡聽故事,顧頡剛也不例外,其家人很會講神話故事,顧頡剛深受家人的影響,從小就對文學歷史感興趣。1913年,就讀於北京大學,並沉迷於戲劇。1918年,為響應北大教授發起的徵集歌謠運動,在家收集了數百首民歌,若干宗教、風俗等。在北大畢業後,就開始在北大任教,任教期間,發表了各種民俗、宗教、民歌之類的文學歷史文章,深受學界好評,其代表作有《古史辨》、《漢代學術史略》、《秦漢的方士與儒生》等,奠定了我國現代歷史地理學、民俗學的基礎。

民國才子顧頡剛,結婚三次無一真愛,妻子死後15天寫萬字情書表白

顧頡剛


喪妻後再婚

由於顧家數代單傳,家人們希望顧頡剛能早早的成家,為顧家延續香火,在他13歲時就為他訂了親事。顧頡剛雖然不喜歡這種包辦婚姻的形式,但是當時社會環境都是這樣,顧頡剛也不敢反抗。在他18歲的那年,顧頡剛與未婚妻吳徵蘭結婚了。婚後,兩人沒有感情基礎,因吳徵蘭是傳統舊社會女性,遵從“女子無才便是德”,兩人的文化程度也不相同,顧頡剛就慢慢開始培養夫妻感情,還教導吳徵蘭知識,教她讀書寫字,兩人的感情也逐漸變好。1913年,吳徵蘭為顧頡剛生下一女。日子本該這樣幸福下去,但是由於吳徵蘭自由身體羸弱,於1918年去世

在吳徵蘭去世的那年,因顧頡剛無法擺脫喪妻之痛,應好友王伯祥之約,來到蘇州散心。在王伯祥的介紹下認識了殷履安,因殷履安性情溫和、敏而好學,使顧頡剛對其產生好感,得到家人的應允後,於1919年兩人結為連理。婚後,顧頡剛就返回北大,而殷履安則在老家照顧長輩,操持家務。1943年,殷履安逝世,顧頡剛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2時半,履安氣漸促,至2時50分去世……履安與予結褵整整二十四年,今日永隔幽冥,忍之痛絕。

在第二任妻子殷履安死後的同年,在好友的介紹下與張靜秋相識,並開始交遊。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兩人感情漸深,1944年顧頡剛與第三任妻子張靜秋結為連理

民國才子顧頡剛,結婚三次無一真愛,妻子死後15天寫萬字情書表白

顧頡剛與夫人張靜秋於北京三里河寓所


一生摯愛

1924年,顧頡剛與好友一同遊玩頤和園等地,在這裡遇見了一生的摯愛譚慕愚,對她一見鍾情,顧頡剛在日記中寫到見譚慕愚的第一感受:

予於同遊諸人中,最敬愛譚女士,以其落落寡合,矯矯不群,有如幽壑絕澗中一樹寒梅,使人眼目清爽。

譚慕愚一生致力於愛國事業,在“五卅”慘案、“三·一八”慘案中,都能看見她的身影,並且還英勇的從中就出了負傷的張靜淑,顧頡剛被其精神所折服,越發喜愛譚慕愚,此後兩人時常有書信來往。

民國才子顧頡剛,結婚三次無一真愛,妻子死後15天寫萬字情書表白

顧頡剛(後排左二)

在第二任妻子殷履安死後的15天后,就有了“再娶”的想法,用六天的時間給譚慕愚寫了一封近萬字的信,表示自己已經愛了她二十年,希望能和她結為伴侶,但是譚慕愚以自己不能生育為由拒絕了他。

王熙華教授:“抗戰中,顧頡剛的妻子殷履安病逝後,他曾向她求過婚,譚以自己已不能生育而拒絕了。顧頡剛只得另行續娶,但他畢生愛著這位女子,至死不渝。”

1980年12月21日,顧頡剛逝世,享年87歲。

民國才子顧頡剛,結婚三次無一真愛,妻子死後15天寫萬字情書表白

顧頡剛(中)與童書業夫婦


總結

結婚,不一定要是最愛的人,卻一定是最適合的人。顧頡剛實際上是一個負責的人,在有了喜歡的人後,卻將她深埋心裡,沒有在婚姻中做出出格的事情。他對三位妻子不是不愛,只是最愛的人不是她們。

參考資料:《民國的身影——重尋遺落的文人往事》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此文於今日頭條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