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挖到一个箱子,出土大量黄金,专家收缴研究,发现千年国宝


1979年4月,山西省平鲁县平鲁公社屯军沟大队公社中学生杨茂等人,来到了距离村外一公里处的土沟坡地悬崖上挖土。大约30分钟左右,杨茂从悬崖的土层中挖出了一个腐朽的木盒子。图为:70年代农村下地干活儿

杨茂伸手去拉这个盒子,不料盒子早已经腐朽,盒子上的盖板一碰就碎,掉了一地的木屑。由于用力过猛,杨茂从盒子里拉出了一根根黄灿灿的金条,由于手滑,一根长长的金条顺着土坡、夹杂着泥巴一起滚下了沟底。正在沟底下铲土的黑云捡起来一看,发现这根金属条的确是金的。图为:70年代的农村劳作

一时之间,众人看到挖出金子,纷纷涌上土坡挖金条。几十个人挥舞锄头挖土,土坡上很快挖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骨头、铜器和玛瑙珠等物品,众人一起动手几乎将整个土坡挖去一半,一直到生产队长前来阻止,众人才悻悻收手。图为:挖沟


第二天,生产队长将土坡沟挖到金条的情况上报给了公社,公社又将情况上报给了县文管会。县文管会立刻派出专家到现场调查,一面又督促当地有关部门追缴流失的金条等文物。图为:考古发掘

经过收缴,共收得金子193件,合计重量为34810克,其中有铭文的金挺5件,金挺最大的一条长18.6厘米,宽4.2厘米,厚0.45厘米,重982.5克,上面的铭文为“柱国魏国公张通儒进”。图为:金挺上的铭文

没有铭文的金挺,共有77件,重达25988.04克,这是这批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最重者。此外,还有金饰15件,重达439.1克,金钗1件,金链3件,金銙82件,重达2048.68克,成色为93%,金饼4件,重达63.15克。金箔3捆,用金粒压延而成。图为:金箔

根据金艇上的铭文得知这批金器当属于张通儒所有。张通儒是安禄山手下重要人物,张通儒官至魏国柱国公,乃中唐安史之乱中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是安禄山、史思明叛军政权的三朝元老。图为:无铭文的金挺

此次出土的“张通儒挺”乃安、史占领地区的金挺,属于叛军的遗物,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756年。这是安史之乱叛军的直接物证,属于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距今有一千多年。图为:嵌宝石金镯

这批金挺、金箔,总重量为34810克,含金量大部分均在95%以上。按照今天的市场价值,这批金子的价格不会低于1个亿。最后,为表彰杨茂等人主动上交金子之功,杨茂等人获得了300元和相应的物质奖励。这批金子最终被收入当地博物馆珍藏。图为:通报奖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